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壮乐 杨志芬 伍志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7期30-3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6例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例患者均进行经后外侧入... 目的 :探讨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广东省阳春市中医院收治的16例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6例患者均进行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这16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其骨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16周。在这16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患处的表皮出现部分坏死及渗出的症状,经换药处理后其坏死处的表皮愈合;其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术后1年,这16例患者改良的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5分。对这16例患者进行术后影像学评估的结果为,有14例患者的关节面塌陷<2mm,有2例患者的关节面塌陷约为4mm;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这16例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经后外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外侧入路 支撑钢板内固定术 涉及后柱的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
2
作者 徐晨阳 徐静磊 +1 位作者 马献忠 赵志强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采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结合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三柱分型为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患者36例。术后... 目的探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统计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采用漂浮体位下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结合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按照三柱分型为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患者36例。术后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术后1天及1.5个月、3个月、半年、1年随访X线片,了解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的恢复状况。术后1年复查通过X线片测量术侧及对侧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及后倾角(PA)。同时采用美国纽约特殊外科医院的评分系统(HSS评分系统)对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1-96min,中位数79min;术中出血量50m L-400m L,中位数200m L。术后行X线及CT检查,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4-18分,平均(17.0±2.0)分,优28例,良8例,优良率100%。36例患者均获得了完整随访,患者随访时间13-32月,中位数17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2周-28周,中位数20周。末次随访时,患者术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00°-150°,中位数120°;术后12个月,术侧膝关节的后倾角及内翻角与术后第一天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HS评分为85-98分,中位数93分,均为优。术后并发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换药VSD覆盖后2周切口正常愈合。结论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双柱骨折,骨折复位固定优,临床愈合良好,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同时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的扩大外侧入路 胫骨平台 外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周金军 邓琳 +3 位作者 翁德雨 王梅生 谭力 陈建军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6期60-67,共8页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 目的探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各51例。常规组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改良组行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质量[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中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手术前后下肢力线[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外侧后倾角(PA)、内翻角(TPA)、股胫角(FTA)]、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改良组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膝关节间隙宽度、胫骨平台塌陷、PA、TPA低于常规组(P<0.01);2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改良组HSS评分高于常规组,VA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改良组伸膝最大角度、屈膝最大角度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创伤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用以基础骨块为标准逐步叠加复位法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提高复位质量,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改善下肢力线及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逐步叠加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塌陷 外侧后倾角 股胫角 膝关节功能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30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罡 周锦明 +1 位作者 陈勇 孙敬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5年第S2期223-223,共1页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30例患者随防11~2...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合并后柱骨折和外侧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结果 30例患者随防11~24个月。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6~22周,平均18.5周;末次随访HSS评分81~93分,平均84分;术后Rasmussen评分14~18分,平均1 6.3分。结论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倒'L'形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显露从而获得良好的骨折复位、恢复关节面平整及良好的力线、坚强内固定的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后内侧 外侧 联合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三柱理论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范磊 卲林 +1 位作者 周生瑞 宋良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分析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 目的:分析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入院后,均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手术。手术后,对这些患者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在手术后的6个月及12个月,这些患者手术的优良率分别为84.21%、92.11%,其Lysholm的平均评分分别为(85.92±5.38)分、(91.81±6.72)分。这些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16%。结论:在三柱理论的指导下用内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外侧接骨板加植骨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朱磊 倪善军 +1 位作者 葛建飞 田守进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6期32-33,共2页
目的:对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4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对比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4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17)和试验组(n=17)。为参照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为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的前外侧入路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效果、膝关节功能HSS的评分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更短,P<0.05。两组患者术毕至骨折愈合的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HSS的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用前外侧入路和改良的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效果均较好。但是,与采用前外侧入路相比,采用改良的前外侧入路对累及后柱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所用的时间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入路 改良的前外侧入路 后柱外侧 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7
作者 侯训凯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7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5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按照美国特种外... 目的探讨应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膝关节前外侧入路+后内侧联合入路手术治疗35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术后根据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术后12个月按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2.5个月。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11~18分、平均15.6分,术后12个月HSS膝关节评分61~96(91.05±5.98)分。术后即刻与术后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及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例发生切口愈合欠佳,1例发生膝关节慢性疼痛,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应用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分型 治疗膝关节前外侧、后内侧联合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9
8
作者 王华禹 陈家富 杨成华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多钢板固定,术后通过Me... 目的探讨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26例胫骨平台三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多钢板固定,术后通过Merchant膝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等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26例患者均进行6~18个月随访(平均11.4个月),切口均I/甲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及内置物外露等情况,术后定期行患肢影像学检查,患侧胫骨平台关节面未见再次塌陷。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4.6%。结论膝关节后内侧结合改良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三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后内侧入路 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曾潮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两组。研究组给予后外侧与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观察、分析组间的... 目的:探讨、分析后外侧入路与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患者78例,随机平分两组。研究组给予后外侧与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后内侧倒L型入路治疗,观察、分析组间的手术效果。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完成治疗后,研究组骨折复位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后外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后外侧与后内侧倒L型联合入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骨折 外侧入路 后内侧倒L型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7
10
作者 叶方 兰树华 吴泉州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28,共4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72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9月-2014年9月该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72例,随机将入组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实验组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等一般特征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骨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实验组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MUSSEN功能评分和放射学评分实验组优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内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较统切开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位效果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好,可作为后外侧胫骨平台治疗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内固定 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红卫 王子阳 +1 位作者 李军 赵胜春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8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 目的:探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扩展的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38.4±7.7)岁。左膝7例,右膝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6例,高处坠落伤7例,平地跌倒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4 d,平均5.6 d。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9.7个月。术后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示14例解剖复位,1例有3 mm的台阶。骨折愈合时间8~14周,平均9.6周。无伤口并发症、骨不愈合、钢板松动或断裂、膝关节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无腓总神经和血管损伤。在最终的随访时,膝关节伸直(2.1±2.1)°和屈曲(120.6±18.9)°。膝关节Rasmussen功能总评分25.0±2.8,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扩展的前外侧入路可充分显露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块,有利于复位,与传统的前外侧入路相比可更安全有效地偏后放置外侧支撑钢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骨折固定术 外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柱理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思强 孔荣 夏睿 《安徽医学》 2015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依据三柱理论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三柱理论分为12例单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和2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术后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柱、双柱和三... 目的依据三柱理论指导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三柱理论分为12例单柱骨折、11例双柱骨折和2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理论选择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式,术后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单柱、双柱和三柱骨折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02.32、123.73和150.27 min,平均随访时间为15.2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13.50周,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4.20周。25例患者术后12个月HSS平均评分为86.85分;膝关节活动度2.20°~122.50°,患者术后与12个月后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柱理论能较好地提高临床医师对胫骨平台骨折的认识,有效指导手术入路与内固定的选择,显著提高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理论 手术入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思远 李环如 吴胜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 目的探讨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对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后正中入路的锁定钢板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显露时间、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可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并于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胫骨平台后倾角(PA)、内翻角(TPA)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显露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可完全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均未出现异物排斥及切口不愈合等并发症;观察组Rasmussen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PA、T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Carlson后外侧入路锁定钢板手术可减少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显露时间短,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外侧骨折 关节功能 Carlson后外侧入路 后正中入路 锁定钢板 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治疗
14
作者 沈捷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S1期169-169,共1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例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和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至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例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和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至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至16周,平均10.5周,术后4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100°-135°(平均122°),伸膝-5°-5°(平均0°)术后24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2-92分,平均85分.结论:联合后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柱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建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检测膝关节愈合参数、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膝...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检测膝关节愈合参数、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计算其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术切口一级愈合,无软组织坏死及感染发生,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5±2.5)周,达到完全负重时间(17.6±3.5)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84.62%(44/52),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为86.54%(45/52)。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患者膝关节愈合参数及膝关节活动度稳定(P均>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疗效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后侧入路手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
16
作者 朱爱杰 陈海磊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5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后内侧切口...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1年6月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后内侧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消肿时间、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窗口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保证手术安全性,利于术后尽早恢复,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双窗口入路 内固定术 膝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宁 范晓敏 +4 位作者 陈劲 梁波 郑荣 阮国强 张华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6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8)和...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有明确手术指征的新鲜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术,对试验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术后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36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其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胫骨平台塌陷、移位等并发症。试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HSS膝关节评分及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手术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且其术后的并发症较少,手术的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数字化Buttress钢板固定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探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徐洪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6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8例患者均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 目的:探讨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8例患者均进行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这些患者骨折愈合的情况及其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这38例患者的骨折均愈合。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这些患者的TPA(胫骨平台内翻角)和PA(胫骨平台后倾角)的愈合度均良好。术后1年,在这38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优,有20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良,有4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可,有3例患者膝关节功能的评分为差,其膝关节功能评分的优良率为81.5%。结论 :用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的愈合,且可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手术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小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18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0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Schatz... 目的:分析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106例患者,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Schatzker法进行骨折分型,给予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根据三柱分型理论进行骨折分型,给予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L型入路手术治疗。术中均使用钢板作为内固定物。之后对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不良预后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相比,P>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预后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中根据三柱分型理论选择手术入路的效果良好,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患者康复的时间,降低其不良预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分型理论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经腓骨截骨入路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20
作者 赵大治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6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3例,采用腓骨截骨入路,对骨折部进行复位Pilon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23例,采用腓骨截骨入路,对骨折部进行复位Pilon钢板内固定,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并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随访所有患者,随防时间12~24个月,平均时间18.2个月。术后未出现关节不稳、肢体麻木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愈合时间9~13周,平均时间为10.8周;随访期间未发现关节面丢失、内固定物松动等情况。随访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获18~30分,平均28.2分;其中优18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1.3%。结论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手术操作科学简便,疗效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外侧骨折 经腓骨截骨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