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结构对人体热防护的影响规律
1
作者 韩烨 田苗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8-153,共6页
为降低火灾环境对消防员皮肤烧伤的危害,构建空气层三维传热模拟装置,模拟服装开口处的衣下空气层状态,并开展低热辐射条件下的热暴露试验,探究着装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及对人体皮肤热防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封闭空气层相比,... 为降低火灾环境对消防员皮肤烧伤的危害,构建空气层三维传热模拟装置,模拟服装开口处的衣下空气层状态,并开展低热辐射条件下的热暴露试验,探究着装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及对人体皮肤热防护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封闭空气层相比,开放空气层条件下织物受热面的峰值温度更低;空气层厚度的增加和边界的开放能够提升织物系统的热防护能力;3 mm空气层条件下,封闭状态的热防护性能更好,而其它厚度下开放空气层的防护能力更好;与无空气层条件相比,3~18 mm的封闭空气层可将热流密度衰减提升16.2%~44.5%、皮肤温度降低9%~26.7%、二级烧伤时间延长10.0%~100.8%;开放空气层可将热流密度衰减提升8.0%~50.7%、皮肤温度降低4.7%~30.0%、二级烧伤时间延长7.2%~14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职业安全 空气层 热防护 二级烧伤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污渍组分检测研究
2
作者 董齐齐 于晞 +1 位作者 俞川华 刘建立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5-680,共6页
污渍组分检测是消防服科学洗消的重要基础,是开展消防员次生职业暴露防护的主要依据。为此,本研究采用丙酮、甲醇、三氯甲烷、正己烷和2%硝酸对消防服表面污渍进行萃取采集。然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串联... 污渍组分检测是消防服科学洗消的重要基础,是开展消防员次生职业暴露防护的主要依据。为此,本研究采用丙酮、甲醇、三氯甲烷、正己烷和2%硝酸对消防服表面污渍进行萃取采集。然后,分别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对萃取采集的污渍试样进行有机化合物、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以及重金属元素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共检出有机化合物59种,PFAS6种,重金属1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污渍 有机污染物 PFAS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多层织物热质耦合传递模型建立与验证
3
作者 杨杰 卢盈汝 雷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0,共8页
为提升火场高温热辐射环境中人体热损伤评估精度,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建立适用于动态条件的皮肤-微环境-消防服系统热质耦合传递模型;基于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机制,考虑人体活动引起的织物周期运动及其对消防服热湿传递过程的影响,实时... 为提升火场高温热辐射环境中人体热损伤评估精度,保障救援人员生命安全,建立适用于动态条件的皮肤-微环境-消防服系统热质耦合传递模型;基于多孔介质热湿传递机制,考虑人体活动引起的织物周期运动及其对消防服热湿传递过程的影响,实时预测不同热辐射强度下干态和湿态的皮肤温度、烧伤时间、织物层温湿度分布等。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皮肤温度模拟值与文献试验测量值的相对误差仅为3.79%。8.5 kW/m^(2)热辐射暴露工况下,干态条件下发生二度皮肤烧伤的时间比湿态条件下提前33.7 s;消防员以1 m/s的速度靠近20 kW/m^(2)辐射热源时,增加隔热层厚度能更有效地阻挡热量传递,人体发生二度皮肤烧伤的时间延长10.9 s,且皮肤表面吸收的总热能降低20%;当微环境厚度与织物的周期运动振幅相同,导致高温织物周期性地直接接触皮肤表面时,皮肤温度快速上升且发生显著波动,发生二度皮肤烧伤时间提前43.7 s。人体运动和织物中存在的水分均会作用于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过程,对于救援研判精度的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多层织物 热质耦合 传递模型 皮肤烧伤 衣下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消防服舒适层面料热湿舒适性评价
4
作者 祝学薇 师云龙 +1 位作者 张健 钱晓明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31-1736,共6页
为了解和评价消防服舒适层面料的热湿舒适性,并为其设计研发提供参考,对现役消防服常用的6种舒适层面料进行热湿舒适性测试,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分析对6种消防服舒适层面料的综合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每种因素对舒适性的影... 为了解和评价消防服舒适层面料的热湿舒适性,并为其设计研发提供参考,对现役消防服常用的6种舒适层面料进行热湿舒适性测试,并运用灰色综合评价和灰色关联分析对6种消防服舒适层面料的综合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每种因素对舒适性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隆起管状结构,成分为进口原液芳纶+高性能阻燃纤维,经密375根/10 cm,纬密490根/10 cm,面密度140 g/m^(2),厚度为1.79 mm的面料热湿舒适性综合性能最好,近优度为0.958,最接近1。面料的8种测试指标中透气性对热湿舒适性的影响最大,8种测试指标对近优度的关联度数值在0.8左右,相差不大。消防服舒适层面料的热湿舒适性主要与织物组织结构、紧密度、厚度及面密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热湿舒适性 灰色综合评价 灰色关联分析 舒适层面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外层疏水涂层织物的制备及耐酸碱性能研究
5
作者 肖阳阳 石佩玉 +1 位作者 孙冰冰 王妮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19-1725,共7页
为了应对应急救援任务时所面对的复杂环境,满足极端场景下特种防护服装疏水、耐酸碱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发此类功能的织物势在必行。本研究将化学稳定性强的聚四氟乙烯(PTFE)与改性三聚磷酸铝(ATP)均匀混合制备分散良好的PTFE‒ATP耐... 为了应对应急救援任务时所面对的复杂环境,满足极端场景下特种防护服装疏水、耐酸碱性能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发此类功能的织物势在必行。本研究将化学稳定性强的聚四氟乙烯(PTFE)与改性三聚磷酸铝(ATP)均匀混合制备分散良好的PTFE‒ATP耐酸碱剂,通过两步浸渍涂层法将PTFE‒ATP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依次负载到消防服外层织物表面,表征其表面形貌、润湿性能、表面固、液黏附作用、耐酸、耐碱性能、热稳定性能、透气性能、透湿性能等。结果表明:织物表面形成了致密、粗糙的PDMS/PTFE‒ATP涂层,且表现出了优异的疏水性能(接触角为(151.92±1.34)°)、极低的固、液界面附着力和耐酸、耐碱性能(pH为1~14,接触角约为150°),在接触96%浓硫酸(H_(2)SO_(4))或30%氢氧化钠(NaOH)1 h后未见严重的侵蚀、渗透现象。PDMS/PTFE‒ATP涂层的负载对织物的热稳定性能、透湿性能的影响甚微且改性后织物的透气性能仍能保持甚至优于国内常用的消防服外层织物。可为提高消防服外层织物酸碱侵蚀威胁提供一种较环保、创新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涂层法 PDMS/PTFE‒ATP 消防服外层织物 疏水性能 固、液界面附着力 耐酸碱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多层织物系统的组合构成与性能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俊 王云仪 +2 位作者 张向辉 王晓琼 韩嘉珅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0-415,共6页
消防服需要具备热防护性等各种功能,从材料构成角度取决于其使用的各层织物及组合方式.为求解消防服的多层织物系统具有最佳性能的配伍组合问题,提出了两步法进行筛选:首先测评各组份织物的基本性能;其次对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各层织物... 消防服需要具备热防护性等各种功能,从材料构成角度取决于其使用的各层织物及组合方式.为求解消防服的多层织物系统具有最佳性能的配伍组合问题,提出了两步法进行筛选:首先测评各组份织物的基本性能;其次对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各层织物按正交表设计的组合方案进行整体性能测评.以国内消防服产品常用织物为例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多层织物组合系统的整体热防护性能(TPP)值与其厚度、面密度、燃烧前后质量损失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标准 TPP(整体热防护性能) 隔热性能 透水蒸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用织物材料热湿舒适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7
作者 漆政昆 张和平 +2 位作者 黄冬梅 程旭东 杨晖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138,共7页
为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能,减少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热应激反应,基于现有消防服用织物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消防服各层材料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各外层材料的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与... 为提高消防服的热湿舒适性能,减少消防员在灭火救援过程中的热应激反应,基于现有消防服用织物材料的物性参数和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消防服各层材料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各外层材料的单项热湿舒适性指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黑色芳砜伦为外层材料、Goretex为防水透气层材料、Nomex针刺毡为隔热层材料、Nomex/FR-VISCOSE(50%Nomex,50%阻燃黏胶)为舒适层材料的消防服热湿舒适性最好,并得出织物的吸湿速率常数、透湿率和干燥率与物性参数之间的显著多元回归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热湿舒适性能 透湿率 多元回归分析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材料在消防服中的应用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朱方龙 樊建彬 +1 位作者 冯倩倩 周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132,共9页
火灾作业环境下,应用于消防服系统的相变材料对高温环境温度突变具有一定的缓冲、抑制作用。回顾了国内外相变材料应用于消防服研究的现状,分别从降低热应力、提高热舒适性能和抑制温度突变、提高消防服整体热防护性能2个方面的应用进... 火灾作业环境下,应用于消防服系统的相变材料对高温环境温度突变具有一定的缓冲、抑制作用。回顾了国内外相变材料应用于消防服研究的现状,分别从降低热应力、提高热舒适性能和抑制温度突变、提高消防服整体热防护性能2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并对火灾环境下使用的有机石蜡类相变材料的封装方法与阻燃处理进行了总结性分析探讨。最后提出对相变材料抑制消防服内温度突变可行性的分析,并思考了相变材料应用于消防服装备的研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相变材料 热防护性能 热应激 温度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降温式消防服的设计与降温效果评价 被引量:23
9
作者 牛丽 钱晓明 +2 位作者 范金土 张文欢 师云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2,共7页
为解决消防服厚重多层的结构带来的热应力问题,设计一款可降温式消防服,采用液冷循环管路降温装置缓解消防员的热应激反应。通过模拟高温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应用暖体假人对可降温式消防服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管路... 为解决消防服厚重多层的结构带来的热应力问题,设计一款可降温式消防服,采用液冷循环管路降温装置缓解消防员的热应激反应。通过模拟高温环境(温度为40℃,相对湿度为50%),应用暖体假人对可降温式消防服的降温效果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管路排列对假人皮肤表面、管路下及管路间隔处、进出水口处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冷降温装置对降低假人皮肤温度有明显效果,且不同管路排列的降温效果不同:横向管路排列下假人皮肤表面温度比纵向高0.58℃,且在管路下以及管路间隔处的降温量始终大于纵向;横向进出水口处温差比纵向高3.8℃,20 min后,温差值依然大于纵向。穿着横向管路排列的可降温式消防服能有效缓解热应力问题,延长消防员工作时间,提高救援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力 消防服 降温装置 皮肤表面温度 换热管路 进出口水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苏云 王云仪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空气层热湿传递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为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热防护性能测试提供指导,也可提高消防服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在阐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空气层的作用以及空气层热传递机制和空气层热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与... 空气层热湿传递机制的研究不仅可为更加准确的实验室热防护性能测试提供指导,也可提高消防服热湿传递数值模拟的精确度。在阐述了热防护性能测试中空气层的作用以及空气层热传递机制和空气层热传递模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服装与人体之间空气层微气候的特征,从热传导、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3个方面总结了空气层的热传递机制,提出不同条件下空气层传热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并对未来消防服衣下空气层热传递机制的研究动向作出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空气层 热传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着装热应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赵蒙蒙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消防服在实现其防护性能的同时也给消防员带来了热应力的影响。与其防护性能相比,消防服的着装热应力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课题。通过总结消防服热应力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热应力的定义,热应力对人体工效性、热湿舒适性、人体生理方面的影响... 消防服在实现其防护性能的同时也给消防员带来了热应力的影响。与其防护性能相比,消防服的着装热应力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课题。通过总结消防服热应力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热应力的定义,热应力对人体工效性、热湿舒适性、人体生理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目前消防服常采用的降温方法,提出基于人体生理解剖传热学,应用相变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结合消防服面料、款式结构设计,研发新型降温系统,降低热应力,提高消防作战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热应力 防护性 舒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状记忆合金尺寸对消防服面料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丽君 卢业虎 +1 位作者 王帅 马妮妮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3-118,共6页
为提升嵌入形状记忆合金消防服面料组合的防护性能,构筑了3种形变高度和3种排列方式的面料组合以分析形状记忆合金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在高温热接触和低辐射热灾害环境下分别测试不同面料组合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有... 为提升嵌入形状记忆合金消防服面料组合的防护性能,构筑了3种形变高度和3种排列方式的面料组合以分析形状记忆合金尺寸对其性能的影响。在高温热接触和低辐射热灾害环境下分别测试不同面料组合的防护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有效地提高了消防服面料的防护性能,合金弹簧的形变高度影响组合面料层间空气层厚度,从而改变其防护性能;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下弹簧形变高度也不同,可能与弹簧形变产生的空气层形状及分布有关;在不同的热源条件下,不同排列方式的面料组合其防护性能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即在2种热源条件下,1个合金弹簧中心排列与3个合金弹簧对角排列方式下全高型试样的隔热性能均明显优于减半型,而2个合金弹簧对角排列方式下2种弹簧试样隔热性能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防护性能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 空气层 排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热蓄积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华玲 于志财 +1 位作者 张健飞 宋国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8-113,共6页
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湿态下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通过改进现有的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器,采用传统热防护性能实验与蓄积热实验2种方法,利用模拟人体皮肤传感器取代标准测试中的铜片热流传感器,基于Pennes热量传递方程,根据Henriq... 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湿态下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通过改进现有的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器,采用传统热防护性能实验与蓄积热实验2种方法,利用模拟人体皮肤传感器取代标准测试中的铜片热流传感器,基于Pennes热量传递方程,根据Henriques人体皮肤烧伤模型做出烧伤预测,并利用迭代法获得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分析了织物系统含水率对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及热蓄积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种实验方法测得的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随含水率的增大明显降低,热蓄积指数也呈降低趋势;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与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多层织物系统 热蓄积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用织物的阻燃性能及其TPP值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红燕 张渭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4-88,共5页
研究了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的阻燃性能及其TPP值。将耐高温阻燃的Nomex、Kermel和芳砜纶织物与PTFE、TPU和三维阻燃间隔织物组合,模拟消防服的层次构成,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测试分析外层织物的阻燃性能,通过TPP试验测试分析多层织物系统... 研究了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的阻燃性能及其TPP值。将耐高温阻燃的Nomex、Kermel和芳砜纶织物与PTFE、TPU和三维阻燃间隔织物组合,模拟消防服的层次构成,通过垂直燃烧试验测试分析外层织物的阻燃性能,通过TPP试验测试分析多层织物系统的综合热防护性能。研究得出:热防护性最好的织物组合是芳砜纶、三维阻燃间隔织物和阻燃棉布,其综合热防护性能TPP值为51.9;最适宜用于消防服的织物组合是NomexⅢA、三维阻燃间隔织物和阻燃棉布,其综合热防护性能TPP值达到50.7;将三维阻燃间隔织物用于消防服结构组成,可取得较好的整体热防护效果且可减轻消防员热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 阻燃 NomexⅢA织物 Kermel织物 芳砜纶织物 消防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灾害环境对形状记忆消防服面料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帅 卢业虎 +1 位作者 王丽君 尤禅懿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4-79,99,共7页
消防员或应急救援人员需要穿着特定的热防护服以保障人身安全。在防水透气层与舒适层之间设置若干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构筑动态隔热消防服面料组合。采用热平板仪和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分别模拟高温热接触和低辐射热灾害,测量分布于各面料层... 消防员或应急救援人员需要穿着特定的热防护服以保障人身安全。在防水透气层与舒适层之间设置若干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构筑动态隔热消防服面料组合。采用热平板仪和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分别模拟高温热接触和低辐射热灾害,测量分布于各面料层间的温度。对处于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形成的空气层对热防护织物的动态隔热作用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采用一个弹簧正中排列及3个弹簧对角线放置的隔热效果最为显著,可适用于两种热环境。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形状记忆合金弹簧排布方式从而设计性能优越的智能消防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 高温接触 低辐射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热湿舒适性客观测评表征指标的比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宗艺晶 李俊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8-753,共6页
综合比较国内外消防服相关标准中热湿舒适性客观表征指标和测试方法,基于服装热湿传递理论,结合我国消防服测试评价现状,设计等温干燥剂透湿杯法(方法一)、等温蒸发透湿杯法(方法二)和温差蒸发热湿综合法(方法三)3种评价方法.通过试验... 综合比较国内外消防服相关标准中热湿舒适性客观表征指标和测试方法,基于服装热湿传递理论,结合我国消防服测试评价现状,设计等温干燥剂透湿杯法(方法一)、等温蒸发透湿杯法(方法二)和温差蒸发热湿综合法(方法三)3种评价方法.通过试验数据分析、方法可行性和特征属性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方法一具有较好的数据表征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穿着状态环境条件,用其对消防服多层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进行评价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热湿舒适性 透湿率 湿阻 总热量散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防服上装结构分析和调整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晓鹏 孟瑾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6-109,共4页
从目前穿用的消防服上装的结构参数入手分析其结构特点,结合消防服的静态和动态穿着效果,探讨其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三维测量所得的人体动态变形情况和对消防服的运动功能性和防护性要求,对衣身、衣袖结构提出改进方案。具体包括... 从目前穿用的消防服上装的结构参数入手分析其结构特点,结合消防服的静态和动态穿着效果,探讨其在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三维测量所得的人体动态变形情况和对消防服的运动功能性和防护性要求,对衣身、衣袖结构提出改进方案。具体包括:减少前后袖窿差、抬高袖窿线、增加袖底插片宽度以及在后袖缝增设褶裥等。按照改进方案进行样衣试制并进行穿着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结构补偿方法能够使消防服上装的遮蔽防护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上装 装结构 三维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少热蓄积的消防服开发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苗勇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115,共5页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现役消防服的现状,针对消防员火场外作业人体热蓄积过多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具有通风口的新型服装。对比通风口开启和关闭2种状态的人体主观和客观数据,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体舒适性方面,通... 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现役消防服的现状,针对消防员火场外作业人体热蓄积过多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套具有通风口的新型服装。对比通风口开启和关闭2种状态的人体主观和客观数据,运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人体舒适性方面,通风口开启状态比关闭状态下可以使心肺功能数据中的心率等数据明显降低;使衣下温度,尤其是后背和腋下部位的温度明显降低;使衣下湿度,尤其是前胸和腰部的湿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防服 通风口 配对样本T检验 热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灾环境下防水透气层对消防服热湿防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云 李俊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2-158,共7页
为评价防水透气层织物对消防服热湿防护性能的影响,采用新研发的热防护性能测评装置,在干态与湿态2种热暴露条件下,测量不同防水透气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分析防水透气层织物的基本参数与其热防护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态热... 为评价防水透气层织物对消防服热湿防护性能的影响,采用新研发的热防护性能测评装置,在干态与湿态2种热暴露条件下,测量不同防水透气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分析防水透气层织物的基本参数与其热防护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态热暴露条件下,防水透气层织物厚度与面密度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在湿态热暴露条件下,含有防水透气层的织物系统能明显提高织物的热湿防护性能,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织物的回潮率与透气性。另外,在湿态条件下的总传递热量主要通过高温蒸汽的相变来传递热量,防护的重点在于蒸汽的渗透与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蒸汽 消防服 热防护性能 防水透气层 高温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仿真的聚酰亚胺消防服的研发 被引量:3
20
作者 万贤福 张小云 +2 位作者 杜世仪 李俊玲 汪军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0,共5页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采用人体消防服环境系统的动态热湿传递模型,对比聚酰亚胺消防面料与Nomex防护面料的防护效果。仿真结果发现两种消防面料防护效果差异显著。经过机理分析,找出防护效果差异性源于辐射衰减性能的不同。辐射热不是直...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采用人体消防服环境系统的动态热湿传递模型,对比聚酰亚胺消防面料与Nomex防护面料的防护效果。仿真结果发现两种消防面料防护效果差异显著。经过机理分析,找出防护效果差异性源于辐射衰减性能的不同。辐射热不是直接以辐射形式伤害人体,而是转化成内能间接作用于人体。由此进一步找到了消防服面料防护效果优化设计的方法和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消防服 防护效果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