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阶段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的实践路径
1
作者 王萍 李娟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7-60,共4页
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在稳定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要不断适应人民对个性时尚、安全健康、绿色环保、更好体验商品服务的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不断提升居民平均消费... 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即在稳定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要不断适应人民对个性时尚、安全健康、绿色环保、更好体验商品服务的需求;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比重,通过不断提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来增加消费总量;优化市场环境,通过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和降低交易成本、改善消费环境等助力新消费模式。本文就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的实践路径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基础性作用 新发展阶段 面临问题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国内大循环: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构...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抓手。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背景下,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助于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在界定消费和经济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进而分析当前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最后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对策建议,包括增强消费对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大循环 消费基础性作用 新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科学内涵、发展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豪 龙燕妮 毛中根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2,共16页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推动力量。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兼具“过程”和“状态”双重意蕴,通过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作用,实现消费的共富共享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西方消费主义的超越。中国...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和推动力量。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兼具“过程”和“状态”双重意蕴,通过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经济发展的消费动力作用,实现消费的共富共享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对西方消费主义的超越。中国式消费现代化既是经济发展动力的重塑方向,也是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化建设、国家工作重心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供给结构优化、居民消费升级和消费动力提升,有力推动了中国式消费现代化的发展。当前中国式消费现代化仍面临居民消费率偏低、人口老龄化加快、消费不平等程度较高、文化消费供需错配、绿色消费水平较低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现实挑战。推进中国式消费现代化,应从建设全国统一消费大市场、提高居民收入、提升精神文化消费、推动绿色消费全面发展、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消费现代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消费基础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 被引量:10
4
作者 臧旭恒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7,共6页
重大结构性失衡是对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的精确诊断。重大结构性失衡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决思路既包括供给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应涵盖需求侧潜力的释放。一方面"脱虚向实",发展现代... 重大结构性失衡是对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源的精确诊断。重大结构性失衡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解决思路既包括供给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也应涵盖需求侧潜力的释放。一方面"脱虚向实",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实现我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提升;另一方面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样才能最终达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实现供求关系新层次上的动态均衡,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得以提高,奋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结构性失衡 供给侧改革 消费基础性作用 供求动态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