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体条件下雷公藤不定根生长与营养成分消耗动态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琰 杨钰琪 +2 位作者 冯俊涛 王永宏 张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4-138,共5页
【目的】研究悬浮培养条件下雷公藤不定根营养成分的消耗动态与不定根生长之间的关系,为雷公藤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中培养基的改良及无机元素的及时补充提供参考。【方法】以NT为基本培养基,将雷公藤不定根悬浮培养,每隔5~10d对... 【目的】研究悬浮培养条件下雷公藤不定根营养成分的消耗动态与不定根生长之间的关系,为雷公藤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中培养基的改良及无机元素的及时补充提供参考。【方法】以NT为基本培养基,将雷公藤不定根悬浮培养,每隔5~10d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磷酸盐、钾盐、钙盐、镁盐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动态及不定根增长量进行测定。【结果】雷公藤不定根对碳、氮、磷酸盐以及钾、钙、镁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并不是均匀的。蔗糖、氮、磷酸盐和钾盐在培养后期几乎被耗尽,其中氮的消耗速率最快,在不定根生长进入对数期以前,氮元素已经开始大量消耗,进入对数生长期后,培养基中的氮源90%被消耗。蔗糖、磷酸盐、钾盐和钙盐的消耗表现为先快后慢,早期吸收迅速,而在快速生长期其消耗速度减慢。细胞停滞生长以后,蔗糖、氮、磷酸盐和钾盐仍有大量消耗。NT培养基中碳、氮、磷、钾在培养的前期已经不能满足不定根生长的需要。雷公藤不定根培养过程中对钙和镁的消耗相对较少,培养结束后培养基中还有48.3%的钙离子和34.2%的镁离子存在。【结论】NT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磷酸盐和钾盐不足是影响雷公藤不定根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组织培养 不定根 营养物质 消耗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过耗动态 被引量:13
2
作者 程积民 万惠娥 王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不足,小叶杨林生长发育不良的特点,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区小叶杨的生长影响因子较多,其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水分不足和大气干燥抑制了树木的快速生长与正常发育,这一特点在黄土丘陵区的坡面... 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不足,小叶杨林生长发育不良的特点,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结果表明,在黄土丘陵区小叶杨的生长影响因子较多,其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水分不足和大气干燥抑制了树木的快速生长与正常发育,这一特点在黄土丘陵区的坡面林地上更加明显。在丰水年小叶杨林地土壤贮水量与荒山相比减少28~101.91mm;平水年土壤贮水量与荒山相比减少41.2~66.6mm;干旱年土壤贮水量与荒山相比减少37.9~57.3mm。生长在峁顶的小叶杨林0~500cm土壤贮水量亏缺为302~612.2mm;生长在山坡中部的小叶杨林土壤贮水量亏缺为394.4~588.6mm;生长在山坡下部的小叶杨林土壤贮水量亏缺为346.6~574.3mm。从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和干层的形成看,4~16年生小叶杨林地土壤干层的分布深度平均在80~350cm,干层厚度为27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不足5.0%,远低于凋萎湿度,所以,从目前黄土丘陵区小叶杨林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来看,仅能维持其生命,要想获得较高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必须采取工程整地等措施,发展集流林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小叶杨 林地土壤水分 消耗动态 集流林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薪炭林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3
作者 龙圣智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3年第4期35-36,44,共3页
通过对全球薪材消耗动态及我国薪炭林现状分析,阐述了我国薪炭林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 中国 薪炭林 发展 薪材消耗动态 现状 资金 农村能源建设 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森林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核处理器降低功耗技术综述 被引量:6
4
作者 郝松 都志辉 +1 位作者 王曼 刘志强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9-263,共5页
随着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处理器功耗已经和性能、时钟频率、芯片尺寸共同成为衡量一个处理器优劣的最主要标准。传统的降低功耗的技术都是针对功耗本身,即动态消耗和静态消耗,针对动态消耗的有多元供能电压技术(Multiple Supply Voltage... 随着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处理器功耗已经和性能、时钟频率、芯片尺寸共同成为衡量一个处理器优劣的最主要标准。传统的降低功耗的技术都是针对功耗本身,即动态消耗和静态消耗,针对动态消耗的有多元供能电压技术(Multiple Supply Voltage)、动态电压调节技术(Dynamic Voltage Scaling)和基于时钟信号的技术,针对静态消耗的有通道长度调整技术(Channel Length Scaling)、寄存器锁存技术和能量选通技术(Power Gating)。近两年从处理器结构和算法角度思考降低功耗逐渐成为热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将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消耗 静态消耗 结构和算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式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轻型商用车的性能对比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敏清 冯坚 韩志玉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0-559,共10页
为确定在串联式动力系统策略和增程式动力系统策略下的最优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一辆日均行驶150 km、满载质量4.5 t的轻型商用厢式卡车为对象,对动力性、油耗及使用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仿真。考虑比较的公平性和实用性,应用了... 为确定在串联式动力系统策略和增程式动力系统策略下的最优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一辆日均行驶150 km、满载质量4.5 t的轻型商用厢式卡车为对象,对动力性、油耗及使用阶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了仿真。考虑比较的公平性和实用性,应用了规则式策略(RB)和动态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DECMS)。提出了改进的混合型能量管理策略(M-DECMS)。结果表明:在中国—全球瞬态整车循环(C-WTVC)工况下,对于1.2 L和1.5 L两种量产发动机,相较于串联式电动汽车(SHEV),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平均可以降低30.1%的燃油消耗和16.65%的二氧化碳排放。因而,相较于串联式动力系统,增程式有助于降低燃油消耗和驾驶阶段二氧化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商用汽车 增程式电动汽车 能量管理策略 串联构型 动态等效燃油消耗最小策略(DECMS) 中国-全球瞬态整车循环(C-WTV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