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藻源性溶解性有机物分子指纹解析和消毒副产物形成潜势
1
作者 陈晶 周永强 +5 位作者 张运林 何晨 史权 郭全忠 张淑兰 葛光环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0-851,共12页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由藻类代谢或死亡后释放的藻源溶解性有机物(ADOM)是自来水厂消毒副产物生成的主要前体物质,其对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探究蓝藻水华消退期ADOM在湖泊微生物作用下的释放和转化规律,以太湖处于衰亡期的蓝藻作...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由藻类代谢或死亡后释放的藻源溶解性有机物(ADOM)是自来水厂消毒副产物生成的主要前体物质,其对水源地水质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为探究蓝藻水华消退期ADOM在湖泊微生物作用下的释放和转化规律,以太湖处于衰亡期的蓝藻作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湖水组和添加蓝藻组进行室内微生物降解实验,利用光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全面表征溶解性有机物(DOM)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转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蓝藻短期降解释放出大量ADOM,水体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和溶解性有机磷(DOP)浓度升高,且其能够促进浮游细菌生长,随微生物(包含细菌、放线菌和病毒)作用时间延长,最终添加蓝藻组的DOC、DON和DOP的矿化率分别为45.23%、82.07%和81.40%。②ADOM经微生物作用后,其有色DOM(CDOM)量被削减且分子量变小;蓝藻降解产生的类蛋白组分被微生物快速消耗,而生物难利用的类腐殖质组分则逐渐累积。③蓝藻释放的ADOM经微生物转化后,其分子组成与对照湖水组的DOM趋于一致。在微生物作用过程中,所识别的微生物降解分子为藻源饱和脂类,而产生的分子则表现出更高不饱和度。④ADOM在饮用水氯消毒工艺中会产生有毒的消毒副产物(DBPs),蓝藻在经历微生物长期作用后,水体中仍能够检出形成DBPs前体的DOM分子(即C_(18)H_(31)O_(9)N_(3)和C_(2)0H_(31)O_(11)N类化合物)。研究显示,微生物作用对水中ADOM浓度和赋存状态都有影响,在蓝藻衰亡前期促进ADOM释放,在蓝藻衰亡后期可以削减ADOM对水质的影响,但水体中仍有少量DBPs前体DOM分子存在,因此,蓝藻水华消退末期的水源地水质安全与DBPs前体DOM处理仍然需要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藻源溶解性有机物(ADOM) 溶解性有机物(DOM) 分子组成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 消毒产物(db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零价金属铜和铅对氯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2
作者 王东羽 孙良敏 +6 位作者 胡玉娜 洪巧 李佳媛 饶琳 贺绍鑫 连军锋 秦欣欣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饮用水输配水管道及配件中的零价金属会对系统中的自由氯浓度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造成影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材料,对于复合金属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不明。本文以零价金属铜、铅及铜-铅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系的自由氯衰减... 饮用水输配水管道及配件中的零价金属会对系统中的自由氯浓度及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造成影响,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材料,对于复合金属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不明。本文以零价金属铜、铅及铜-铅混合体系为研究对象,对不同体系的自由氯衰减和三卤甲烷生成情况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氯衰减在零价铜体系的速率最快,随pH的降低和金属含量的增多而加快,混合体系下的微电池效应会加速表明氧化膜的生成,从而抑制自由氯的衰减。三卤甲烷的生成基本不受pH(6~8)影响,但随金属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体系中添加1 g/L零价铜时,目标三卤甲烷生成总量降低33%;三卤甲烷的生成量与腐殖酸浓度呈正相关,与溴离子浓度呈负相关。本研究为金属管材中消毒副产物的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提高饮用水的安全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价铜 零价铅 氯衰减 消毒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的非甾体抗炎药与消毒副产物复杂混合物对2种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比较
3
作者 纪广振 张瑾 +5 位作者 张颖 赵远帆 桂一心 代碧雅 王馨悦 成潜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6,共15页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很可能对暴露其中的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但不同的生物响应不同。因此,以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钠、萘普生钠、...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与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在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很可能对暴露其中的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但不同的生物响应不同。因此,以双氯芬酸钠、布洛芬钠、萘普生钠、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为目标污染物,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它们的复杂六元混合物体系(2个体系,每个体系含7条射线U1~U7),运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系统测定混合物体系分别对2种指示生物青海弧菌(Q67)和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数据,采用浓度加和(CA)与绝对残差(dCA)2种模型对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表征,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六元混合物体系对2种水生生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六元混合物对Q67和C.pyrenoidosa均具有时间和浓度比依赖毒性,但变化规律不同,对Q67的毒性除U2和U4随时间先减弱后增强外,其余射线均减弱,而对C.pyrenoidosa除U1、U4和U5毒性随时间减弱外,其余射线均增强。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指标,各条射线对Q67和绿藻的毒性差异不明显,对Q67的毒性强弱顺序在12 h为U5>U4>U6>U7>U2>U3>U1,对C.pyrenoidosa毒性强弱顺序在96 h为U5>U7>U4>U6>U2>U3>U1。混合物体系对Q67和C.pyrenoidosa毒性相互作用均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也具有浓度比和时间依赖性,但变化规律不同,对Q67协同作用较对绿藻的明显,且出现在8 h的射线U5,而对C.pyrenoidosa的拮抗作用较强,出现在96 h的U1射线,但对2种生物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差异不显著。六元混合物体系均会不同程度的损坏Q67和C.pyrenoidosa的细胞结构,造成细胞内过氧化物过量累积,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和细胞器膜,胞内电导液外泄,但Q67细胞的受损程度较C.pyrenoidosa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消毒产物 青海弧菌Q67 蛋白核小球藻 混合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万巧玲 王良超 +1 位作者 余薇薇 陈杰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04-108,共5页
液氯消毒工艺在制水生产中产生的DBPs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分别在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对重庆市某常规加氯消毒工艺水厂出厂水的DBPs浓度变化进行监控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出厂水中DBPs浓度较低,无饮水风险;夏季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液氯消毒工艺在制水生产中产生的DBPs一直是研究关注的重点。分别在夏季丰水期和冬季枯水期,对重庆市某常规加氯消毒工艺水厂出厂水的DBPs浓度变化进行监控研究。结果表明:冬季出厂水中DBPs浓度较低,无饮水风险;夏季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会随着清水池中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逐渐超标,分别在反应0.5 d和1.5 d达到峰值0.049 3 mg/L和0.079 2 mg/L。同时分析了不同气温和原水水质条件下,出厂水余氯值与TOC、高锰酸盐指数和菌落总数之间的变化关系。建议夏季丰水期该水厂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或可降低DBPs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氯消毒 消毒产物 三卤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代苯醌类消毒副产物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芳 赖玮毅 汪海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6-2213,共8页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 卤代苯醌(halobenzoquinones,HBQs)是近年来在水体中发现的一类具有潜在毒理学效应且未受管控的新型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本文综述了HBQs的化学特征与生成机制、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引起的细胞毒性、氧化应激毒性、遗传毒性、生物毒性进行了概述.这些内容旨在为深入探讨HBQs的毒理学机制和全面评估其暴露所可能导致的健康风险及癌症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苯醌 消毒产物 环境暴露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中高分子量消毒副产物的检测识别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韩亮亮 赵佳焱 +5 位作者 李梦媛 董慧峪 楚文海 周庆 施鹏 潘旸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3,共14页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 消毒是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但普遍采用的氯系消毒剂在杀灭细菌病毒的同时,能产生大量具有“三致”效应的卤代消毒副产物(DBPs),严重威胁了饮用水的化学安全.研究人员已在饮用水中陆续检测并识别出700多种DBPs,但这些已知DBPs均为分子量小于800 Da的低分子量DBPs,目前对高分子量DBPs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本研究建立了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的高分子量DBPs检测方法,发现在基质为2,5-二羟基苯甲酸,阳离子化试剂为三氟乙酸钠,使用三明治法点靶,反射-正离子模式,90%激光强度时,信噪比和信号重现性达到最优,信噪比之和达到了136.2,变异系数(CV)则为4.77%.利用上述方法,在模拟饮用水中检测到5种新的高分子量DBPs.在此基础上,通过同位素模式分析、TOF/TOF串联质谱和数据库验证,建立了针对未知高分子量DBPs的分子式/结构式识别方法,确定新的高分子量DBPs为寡糖羧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消毒产物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阳离子化试剂 检测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源水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天然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港胜 侯嫔 +8 位作者 储文斌 王艳 段书乐 强志民 刘丁伟 许谦 蒋菱 蒋才芳 董慧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8-1149,共12页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对水样进行预氧化后,水样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荧光特征参数和荧光组分等的变化情况,及氯化后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水源水水样DOM的来源主要为陆源与内源混合且具有一定的腐殖质化程度,Mn(Ⅶ)和Fe(Ⅵ)预氧化不仅对荧光DOM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腐殖质类DOM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DBPs的生成势方面,Mn(Ⅶ)预氧化对三氯甲烷(TC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对二氯乙腈(DCAN)的生成势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而Fe(Ⅵ)预氧化对三氯丙酮(1,1,1-TCP)、溴氯乙腈(BCAN)、二溴乙腈(DBAN)和DCAN的生成势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二氯一溴甲烷(DCBM)、二溴一氯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TB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研究结果推动了水源水氧化消毒工艺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预氧化 消毒 消毒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生物滤池对消毒副产物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机制
8
作者 孙鹏 王文冰 +1 位作者 何航 张伟军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9-259,共11页
消毒已成为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与消毒剂反应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毒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从而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探究水处理系统中曝气生物滤池(BAF)对DOM去除与DBPs生成的影响,以某水厂的BAF单... 消毒已成为水处理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水中溶解性有机质(DOM)与消毒剂反应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毒有害的消毒副产物(DBPs),从而影响饮用水安全。为探究水处理系统中曝气生物滤池(BAF)对DOM去除与DBPs生成的影响,以某水厂的BAF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结合光谱技术和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探究了BAF对DBPs及其前体物的控制机制,并通过质量差网络分析探究了DBPs的生成途径。结果表明:BAF去除了部分进水中的类芳香蛋白质,降低了消毒后产生的三卤甲烷、卤乙酸和卤乙腈的浓度,但消毒后卤代硝基甲烷的浓度有所升高,这些常规DBPs仅能解释不到60%的总有机氯化物的浓度;在分子水平上,BAF处理倾向于将低氧化程度和高饱和度的分子转化成高氧化程度和高不饱和度的分子,导致后续消毒过程中生成的低不饱和度DBPs更少,高不饱和度DBPs更多,这可能会促进水厂后续的混凝沉淀单元对DBPs及其前体物的去除;质量差网络分析显示,氯取代(+Cl—H)、氯加成(+HClO)和羟基化与氯取代(+ClO—H)这3种反应类型是生成DBPs的最主要途径,参与加成反应的DBPs前体物的不饱和度要比参与取代反应的DBPs前体物高。研究结果可为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控制提供基础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BAF) 溶解性有机质(DOM) 消毒产物(dbps) FT-ICR 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污染物氯代消毒副产物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叶璟 王照洋 +5 位作者 田富箱 孙丽娟 刘超男 陶建伟 许文武 吕亚辉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234-3246,共13页
水消毒是保护人体健康免受病原体侵害并防止病原体在水中传播的基本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易与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无机物、污染物以及原水中存在的游离氯、溴或碘反应,生成新型污染物(... 水消毒是保护人体健康免受病原体侵害并防止病原体在水中传播的基本策略,已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在水消毒过程中,消毒剂易与天然存在的有机物(如腐殖酸和富里酸)、无机物、污染物以及原水中存在的游离氯、溴或碘反应,生成新型污染物(emerging contaminants,ECs)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其中氯代消毒副产物(chlorinate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Cl-DBPs)是检出率和浓度水平最高的一类.Cl-DBPs可引发内分泌紊乱及“三致”效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均构成了一定的威胁,然而造成这些不良影响的毒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尚不清楚.因此,全面了解Cl-DBPs的毒性效应对保护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已发现的Cl-DBPs的种类和来源,探讨了Cl-DBPs及其混合物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人体健康的毒性效应,为评价Cl-DBPs的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 氯代消毒产物 生态环境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氯(胺)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特征
10
作者 李响 吴戈辉 +3 位作者 田识琪 万琪琪 黄廷林 文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866-5874,共9页
以饮用水中常见的3种丝状真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波兰青霉)及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氯和氯胺作为消毒手段,探究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细胞成分及与消毒剂反应活性的差异,4种微生物形成DBPs的潜能不同,顺... 以饮用水中常见的3种丝状真菌(黑曲霉、黄曲霉和波兰青霉)及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采用氯和氯胺作为消毒手段,探究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形成规律.结果表明,由于细胞成分及与消毒剂反应活性的差异,4种微生物形成DBPs的潜能不同,顺序为:黑曲霉>黄曲霉>青霉>大肠杆菌,氯消毒过程DBPs的产率分别为73.4,66.3,47.7,27.0μg/mgC,氯胺过程为17.4,14.5,10.4,7.7μg/mgC.曲霉氯消毒形成的DBPs更多来源于细胞壁,细胞壁成分中,黑色素对形成DBPs贡献远高于几丁质和葡聚糖,且对卤乙酸(HAAs)形成的贡献最大;青霉和细菌经消毒形成的DBPs更多来源于细胞内容物.曲霉氯(胺)消毒形成DBPs的种类和浓度受到消毒剂量、pH值、温度及溴离子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消毒 消毒产物 细胞壁 细胞内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超滤-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5种消毒副产物 被引量:3
11
作者 袁波 刘塞纳 +3 位作者 胡超 易瑜琪 万鑫 李崇香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6期67-70,共4页
为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5种消毒副产物DCAA,TCAA,ClO_(2)^(-),BrO_(3)^(-)和ClO_(3)^(-)的含量,旨在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在线超滤-离子色谱法。通过使用Metrohm metrosep a supp18-250型色谱柱,淋洗液结合浓度为14 mmol/L NaOH淋洗液... 为了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5种消毒副产物DCAA,TCAA,ClO_(2)^(-),BrO_(3)^(-)和ClO_(3)^(-)的含量,旨在构建一种高效便捷的在线超滤-离子色谱法。通过使用Metrohm metrosep a supp18-250型色谱柱,淋洗液结合浓度为14 mmol/L NaOH淋洗液,流速0.6 mL/min,以及质量分数为1%H_(2)SO_(4)抑制器再生液,运用英蓝在线超滤技术,可有效地对生活饮用水中的三氯乙酸(CCl_(3)COO^(-))(TCAA)、二氯乙酸(CHCl_(2)COO^(-))(DCAA)、亚氯酸盐(ClO_(2)^(-))、氯酸盐(ClO_(3)^(-))、溴酸盐(BrO_(3)^(-))进行分离检测,且同时进行其方法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检出限、定量限及加标回收率的检测。通过试验发现,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远高于0.995,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3%。此外,加标回收率介于96.7%~102.7%,在37 min内,就能够完成5种生活水体中的消毒副产物的分析,每个物质组分检测灵敏度极高,检测周期极短,分析效率很高,因此适用于大规模的生活饮用水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饮用水 离子色谱法 5种消毒产物 三氯乙酸 二氯乙酸 亚氯酸盐 氯酸盐 溴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卤乙酰胺类消毒副产物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
12
作者 李锦程 徐晓平 +1 位作者 陈涛 秦璇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928,共10页
为探究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存活、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以淡水常见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开展了不同浓度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轮虫24 h急性致死、2 d种群增长、4 d有... 为探究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存活、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效应的影响,以淡水常见萼花臂尾轮虫为受试生物,开展了不同浓度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轮虫24 h急性致死、2 d种群增长、4 d有性生殖、7 d休眠卵产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①3种卤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急性毒性呈溴乙酰胺˃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的特征.②20、200μg/L氯乙酰胺和200μg/L溴乙酰胺均显著降低了萼花臂尾轮虫2 d种群增长率.③200μg/L氯乙酰胺提高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和混交率,20μg/L二氯乙酰胺降低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同时,200μg/L二氯乙酰胺提高了轮虫受精率,20μg/L溴乙酰胺提高了轮虫携卵与不携卵雌体数比值、混交率和受精率.④10、20和200μg/L氯乙酰胺,20和200μg/L二氯乙酰胺以及10、20μg/L溴乙酰胺均显著增加了轮虫7 d休眠卵产量.⑤除200μg/L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下降外,其他浓度处理组中轮虫氧化应激指标值均普遍上升.研究显示,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均对萼花臂尾轮虫具有较高的致死毒性,能显著影响轮虫种群增长、有性生殖和氧化应激,并可能影响轮虫种群结构和规模,面临生态风险,7 d休眠卵产量是评价氯乙酰胺、二氯乙酰胺和溴乙酰胺对萼花臂尾轮虫有性生殖影响的合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消毒产物 卤乙酰胺 萼花臂尾轮虫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6种含氮类消毒副产物的含量
13
作者 陈雄 陈同强 +4 位作者 方宣启 郑利军 荆辉华 唐文杰 王伟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6-338,共3页
在饮用水制备过程中,为了控制原水中病原微生物,往往会加入强氧化剂进行消毒[1-4]。氯因其氧化性高、容易获得、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生活饮用水主要消毒剂。然而,用氯进行消毒时,氯会与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三氯甲烷、四氯... 在饮用水制备过程中,为了控制原水中病原微生物,往往会加入强氧化剂进行消毒[1-4]。氯因其氧化性高、容易获得、成本低等特点,已成为我国生活饮用水主要消毒剂。然而,用氯进行消毒时,氯会与原水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生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这些消毒副产物均具有较强毒性[5]。因此,自来水处理厂便开始寻求新型消毒剂或组合消毒形式来替代传统的氯消毒,氯胺等消毒替代品便被引入到水处理行业中[4-9]。虽然替代消毒剂能明显降低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产生,但同时会产生新的消毒副产物,尤其是氯胺会产生毒性更强的含氮类消毒副产物。常见的含氮类消毒副产物主要包括卤乙腈(HANs)、卤代硝基甲烷(HNMs)和N-二甲基亚硝胺(NDMA)等[1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产物 三卤甲烷 强氧化剂 水处理行业 氯胺 生活饮用水 病原微生物 消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一心研究团队揭示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暴露增加健康育龄男性高血压发生风险
14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9-1329,共1页
2024年8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一心研究团队(Reproductive and Environmental Nexus for Extended Wellness,RENEW Lab)在J Hazard Mater在线发表题目为Blood trihalomethane and urinary haloacet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 2024年8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一心研究团队(Reproductive and Environmental Nexus for Extended Wellness,RENEW Lab)在J Hazard Mater在线发表题目为Blood trihalomethane and urinary haloacetic acid concentrations in relation to hypertension:an observational study among 1162 healthy men的论文。该研究基于华中精子库队列,分析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暴露对健康育龄男性血压的影响,并探讨了氧化应激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血二氯一溴甲烷浓度升高显著增加1级和2级高血压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男性高血压 精子库 饮用水消毒产物 三卤甲烷 HYPERTENSION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氧化嗪草酮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趋势及毒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海燕 柳婷 +4 位作者 董慧峪 强志民 叶桂洪 李翼 孙晓博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PM/BS)对农药嗪草酮(MET)的氧化降解,预氧化后续氯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变化和毒性评估,同时高锰酸钾(PM)氧化作为对照组.研究表明,PM/BS预氧化较PM预氧化能加大污染物质MET的降解效率... 本文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PM/BS)对农药嗪草酮(MET)的氧化降解,预氧化后续氯化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变化和毒性评估,同时高锰酸钾(PM)氧化作为对照组.研究表明,PM/BS预氧化较PM预氧化能加大污染物质MET的降解效率,两种预氧化过程中MET的降解率在酸性条件下最大且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DBPs的生成量和毒性都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碱性条件下降解率低却生成了大量的二氯乙腈,导致DBPs的生成量和毒性大幅增加,值得引起重视和注意,本文对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探讨.PM/BS系统降解污染物需要控制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既能增大降解效率,又能降低DBPs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亚硫酸氢钠(PM/BS) 嗪草酮(MET) 消毒产物(dbps)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消毒对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焦中志 陈忠林 +3 位作者 陈杰 刘丽君 卢伟强 李圭白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86-1488,1495,共4页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 采用氯胺消毒与自由氯相比能够降低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氯与氨氮比值降至4∶1,总卤乙酸的生成量可以降低69.1%,三卤甲烷的总量降低了89%,减少了一种消毒副产物———二溴一氯甲烷.氯胺消毒所生成的副产物与氯胺的投加量线性相关性好;氯胺消毒增加接触时间对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三氯乙酸的生成量4 h后基本稳定,二氯乙酸和三氯甲烷的生成量24 h后基本趋于稳定;升高pH有利于降低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及副产物的种类,当pH至8时没有检测到一溴二氯甲烷,三卤甲烷的总量也比pH=7时减少82.3%,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都降低,二氯乙酸减少程度比三氯乙酸减少的程度略大;采用氯胺消毒能够很好的控制自由氯消毒所产生的溴代消毒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氯胺 消毒 消毒产物 卤乙酸 三卤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30
17
作者 叶必雄 王五一 +2 位作者 杨林生 王小龙 魏建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6-1240,共5页
为了研究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工艺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规律以及特点,探讨二氧化氯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对我国北方某市使用同一水源的4家水厂消毒工艺进行全面的采样与检测,并对各项消毒副产物检测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 为了研究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工艺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规律以及特点,探讨二氧化氯对氯化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效果,对我国北方某市使用同一水源的4家水厂消毒工艺进行全面的采样与检测,并对各项消毒副产物检测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二氧化氯与氯联合消毒比单纯液氯消毒形成的三卤甲烷平均降低74.39%,卤乙酸平均降低40.65%.在控制氯酸盐及亚氯酸盐生成方面,使用纯二氧化氯发生器生成的氯酸盐要显著低于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二氧化氯 消毒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去除途径及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代莎莎 张春阳 +1 位作者 刘建广 付昆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6年第3期72-75,共4页
饮用水使用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本文介绍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选择优质水源、降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替换传统的消毒剂、去除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四个方面论述和比较了饮用水... 饮用水使用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对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本文介绍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并从选择优质水源、降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质、替换传统的消毒剂、去除已生成的消毒副产物四个方面论述和比较了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各种去除途径及进展,指出了在去除消毒副产物方面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消毒产物(dbps) 三卤甲烷(TH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水天然有机物化学特性与消毒副产物关系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艳芳 王启山 +2 位作者 鲁金凤 曾有文 孙晓明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28,32,共5页
原水氯消毒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DBPs)。为了选择有效的饮用水净化工艺,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研究天然有机物的化学特性及与消毒副产物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总结NOM相似组分... 原水氯消毒过程中,氯会与水中的天然有机物(NOM)反应,生成三卤甲烷、卤乙酸等消毒副产物(DBPs)。为了选择有效的饮用水净化工艺,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研究天然有机物的化学特性及与消毒副产物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总结NOM相似组分化学分离方法的基础上,概括了不同水源中NOM及各组分溶解性有机物(DOC)的含量、对消毒副产物的贡献、化学组成以及可能生成DBPs的化学结构。不同水源中NOM及各组分DOC含量不同,相同组分对消毒副产物的贡献也有很大的差别,且NOM各组分的化学组成有一定的重叠,对生成DBPs的化学结构需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有机物 消毒产物 XAD树脂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控制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李多 苗时雨 +2 位作者 张怡然 鲁金凤 吴立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30,共5页
以天津市生活饮用水为对象,分别实验研究对比了单独高锰酸钾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对饮用水浊度、有机物及DBPs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预氯化相比:高锰酸钾预氧化,UV254和DOC去除率分别在7.0%~10.35%和7.8... 以天津市生活饮用水为对象,分别实验研究对比了单独高锰酸钾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对饮用水浊度、有机物及DBPs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预氯化相比:高锰酸钾预氧化,UV254和DOC去除率分别在7.0%~10.35%和7.8%~10.4%之间,THMs和HAAs减少率分别在30%~33%和19%~22%之间。高锰酸钾预氧化一强化混凝,DOC和UV254去除效率分别是40.5%和63.3%,出水THMs和HAAs分别47.8、76.8μg/L,减少率分别达到61.3%、50.2%。高锰酸钾预氧化-强化混凝可达到减少消毒副产物DBPs的产生以及去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高锰酸钾 预氧化 强化混凝 消毒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