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栓通络颗粒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俊岚 张柯培 +6 位作者 万宝年 魏华凤 张意 许洁睿 徐叶 苑素云 周时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9-233,I0054,I0055,共7页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颗粒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栓塞实验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栓通络颗粒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评价药物的治疗作用。通过观察神经行为... 目的研究消栓通络颗粒对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栓塞实验动物模型,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栓通络颗粒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评价药物的治疗作用。通过观察神经行为、脑指数、脑组织梗死比例、组织病理、脑组织渗透性,以及病灶组织中SOD、MDA、GSH-PX、NOS和NO水平研究药物的作用和可能机制。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消栓通络颗粒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脑梗死比例、缓解脑水肿程度、减轻组织病理改变;并可增加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NO水平和NOS活力。结论消栓通络颗粒可能通过缓解缺血再灌注病灶组织中的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脑组织和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颗粒 脑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栓通络颗粒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真实世界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小峰 夏彬 陈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30-132,共3页
目的 探讨消栓通络颗粒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消栓通络颗粒,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消栓通络颗粒在中风后遗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5例中风后遗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消栓通络颗粒,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分别采用NIHSS、Brunnstrom和ADL量表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流变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和氧化应激指标(MDA、SOD、GSH)。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9.6%(43/48),高于对照组的70.2%(33/47)(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MDA水平显著降低,Brunnstrom和ADL评分、血浆SOD和GSH水平显著增加(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MDA水平低于对照组,Brunnstrom和ADL评分、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真实世界中,消栓通络颗粒辅助治疗中风后遗症安全且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颗粒 中风后遗症 疗效 血流变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栓通脉颗粒剂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血浆t-PA PAI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政 侯玉芬 +3 位作者 周涛 林海青 徐向东 刘明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10期1846-1848,共3页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颗粒剂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血浆t—PA、PAI的影响。方法:将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消栓通脉高、中、低剂量组和通塞脉对照组。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血栓模型,检测血栓形成后... 目的:探讨消栓通脉颗粒剂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血浆t—PA、PAI的影响。方法:将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消栓通脉高、中、低剂量组和通塞脉对照组。采用下腔静脉结扎法制备血栓模型,检测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期血浆t—PA、PAI活性的变化和观察扫描电镜下内皮层的改变。结果:消栓通脉颗粒剂具有显著提高t—PA活性,降低PAI活性作用,其高、中剂量组提高t—PA活性的作用优于模型和通塞脉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P〈0.01—0.05);抑制PAI活性的作用,消栓通脉各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高剂量组抑制PAI活性的作用明显优于通塞脉对照组(P〈0.05)。电镜观察消栓通脉颗粒剂组内皮损伤明显减轻。结论:消栓通脉颗粒剂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纤溶功能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形成 内皮细胞 t—PA PAI 扫描电镜 通脉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