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由: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弗洛姆与伯林之间 被引量:3
1
作者 孔文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伯林在《自由论》中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并认为弗洛姆的积极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反面。伯林的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弗洛姆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积极自由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同时,将不受他人干预的消极自由看作是实现积极的自由的必要条... 伯林在《自由论》中提出了两种自由的概念,并认为弗洛姆的积极的自由会导致自由的反面。伯林的这一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弗洛姆激进的人道主义的积极自由在强调人的自我实现的同时,将不受他人干预的消极自由看作是实现积极的自由的必要条件,认为人有在不同方向间选择行为的自由与能力。同时,他关于逃避自由的分析也破解了伯林消极的自由不会走向其反面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自由 消极的自由 自我实现 逃避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的实在性之思——康德实践哲学中的自由理论述评
2
作者 徐晓宇 姜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6-59,共4页
自由是康德"思辨理性体系整个建筑的拱顶石",而只有在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的关联中才能真正理解康德的自由。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为自由留下了一种可能性,但是对自由的实在性的论证却是在... 自由是康德"思辨理性体系整个建筑的拱顶石",而只有在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的关联中才能真正理解康德的自由。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为自由留下了一种可能性,但是对自由的实在性的论证却是在道德哲学中完成的,具体地说,康德是通过自由和道德法则的相互印证即"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理由,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证明了自由的实在性问题。康德的自由的实在性论证既是对前人的继承和超越,更为后人研究自由理论奠定了基础,并且具有普世性的价值,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自由 实在性 消极的自由 积极的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法制——兼评“法制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3
作者 马修.H.克莱默 赵树坤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76,共9页
文章围绕消极自由概念,厘清了相对于积极自由的消极自由、相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消极自由以及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的区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尼格.西蒙自由概念的不足之处,以及他关于法律与理想自由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这一自然法主张的缺陷。
关键词 作为消极自由的自由 积极自由 共和主义自由 道义自由与人身自由 自由与法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