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史迪威事件”看蒋介石的消极抗战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湘敏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1期40-43,52,共5页
“史迪威事件”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产物。本文根据《史迪威日记》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史迪威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可从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战役、史迪威与陈纳德关于军事战略的分歧、以及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 “史迪威事件”是蒋介石消极抗战的产物。本文根据《史迪威日记》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史迪威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客观的分析,认为可从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战役、史迪威与陈纳德关于军事战略的分歧、以及史迪威与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力量的不同态度,看出蒋介石的消极抗战与史迪威的对日作战军事行动处处相抵牾。由于史蒋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了“史迪威事件”。劳而无功的史迪威不仅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路线的牺牲品,而且成了蒋介石的替罪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史迪威事件 消极抗战 陈纳德 缅甸战役 中国军队 日本 缅甸作战 作战效能 1942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抗日反共两面政策评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颖奇 《学海》 1995年第3期75-80,共6页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抗日反共两面政策评析杨颖奇抗战中后期,即自抗战相持阶段到来至抗战胜利这一时期,国民党总的来说是抗日的,但是又实行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政策,坐待抗战胜利;总的来说是联共的,但是又实行政治限共、军事限共的...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抗日反共两面政策评析杨颖奇抗战中后期,即自抗战相持阶段到来至抗战胜利这一时期,国民党总的来说是抗日的,但是又实行消极避战、保存实力的政策,坐待抗战胜利;总的来说是联共的,但是又实行政治限共、军事限共的政策,企图遏制中共及其抗日武装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蒋介石 抗战中后期 政策评析 陕甘宁边区 新四军 抗战胜利 抗日武装 团结抗战 消极抗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救行动与邹韬奋题词
3
作者 包贵智 《文博》 1996年第1期47-48,共2页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为了夺取英美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配合德、意法西斯在欧州作战,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同日,日军陆海空军及后援部队共一万五千人,向香港进攻.十一日,九龙失陷.二十五日,香港总督向日军投降.日...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为了夺取英美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和附属国,配合德、意法西斯在欧州作战,偷袭珍珠港、爆发了太平洋战争.同日,日军陆海空军及后援部队共一万五千人,向香港进攻.十一日,九龙失陷.二十五日,香港总督向日军投降.日军侵占九龙、香港后,何香凝、柳亚子、茅盾等三百多名知名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困香港.这批爱国民主人士和知名文化界人士在抗战初期,在内地办刊物,写文章,发表宣言,以及从事各种文艺活动,拥护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积极抗战的成绩,抨击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爱国民主人士 文化界 国民党顽固派 香港 消极抗战 党组织 国民党统治区 发表宣言 抗战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奠定淮南抗日根据地基础的一战——半塔烈士纪念碑碑文
4
作者 张云逸 《江淮论坛》 1980年第3期13-13,共1页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发动芦沟桥事变,大举进攻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拥护。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抗日的局面。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中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公开向日寇投降,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共顽固派在日寇诱降下,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反人民。一九三九年底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猖狂进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蒋介石 淮南抗日根据地 战略相持阶段 第一次反共高潮 共产党 消极抗战 国民党 新四军 积极反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