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l-3-正丁基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崔丽英 李舜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63-265,共3页
dl-3-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 or dinbente)系从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其商品名为恩必普(NBP软胶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l-3-正丁基苯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组织区域微循环。... dl-3-正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 or dinbente)系从芹菜籽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左旋体,后经人工合成为消旋体,其商品名为恩必普(NBP软胶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dl-3-正丁基苯酞具有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和改善缺血脑组织区域微循环。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卒中面积及增强线粒体ATP酶活性等作用。该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是我国第3种化学合成类Ⅰ类新药,亦是中国脑血管研究领域第1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Ⅰ类新药。曾经获得国家科技部“1035”工程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经济计划委员会“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等多项研究基金资助,拥有14项国际和国内专利发明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3- 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国家自然科学 石家庄制药集团 治疗 动物实验研究 ATP酶活性 局灶性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3-烯)正丁基-2′氟-4″丙基-[1,1′,4′1″]三联苯的合成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嫒嫒 赵群星 +2 位作者 陈龙 李涛 闫晓亮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5-494,共10页
丁烯类液晶具有黏度小、熔点低、清亮点高、低温稳定性良好的优点,对改进混晶的性能有着显著作用,是一类具有广阔前景的液晶单体。本文经过对接、酰化、酯化反应得到2-氟-4-溴-1-乙酸乙酯基联苯,与丙基苯硼酸偶联、还原、氯代得到4-氯甲... 丁烯类液晶具有黏度小、熔点低、清亮点高、低温稳定性良好的优点,对改进混晶的性能有着显著作用,是一类具有广阔前景的液晶单体。本文经过对接、酰化、酯化反应得到2-氟-4-溴-1-乙酸乙酯基联苯,与丙基苯硼酸偶联、还原、氯代得到4-氯甲基-2′-氟-4″丙基-[1,1′,4′1″]三联苯,再与3-氯丙烯的格氏试剂偶联,共7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4-(3-烯)正丁基-2′氟-4″丙基-[1,1′,4′1″]三联苯,总收率为21.7%。最后对化合物进行了IR、H1 NMR、GC-MS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类液晶 合成 4-(3-烯)-2′氟-4″丙-[1 1 4 ′1″]三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中Novozyme435催化的丁基苯酞的有效转酯化 被引量:1
3
作者 何腊平 孙颎 +1 位作者 徐岩 孙志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11347-11348,11350,共3页
[目的]研究在非水相介质中脂肪酶催化丁基苯酞的转酯化可行性。[方法]以脂肪酶Novozyme435、PPL、PS、PS-C和AY为试材,通过酶法反应试验和对反应后丁基苯酞的转化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某些关键因素如四氢呋喃(THF)、有机溶剂、含... [目的]研究在非水相介质中脂肪酶催化丁基苯酞的转酯化可行性。[方法]以脂肪酶Novozyme435、PPL、PS、PS-C和AY为试材,通过酶法反应试验和对反应后丁基苯酞的转化量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某些关键因素如四氢呋喃(THF)、有机溶剂、含水量以及丁基苯酞与乙酸乙烯酯的摩尔比等对转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THF有助于改善水在疏水性介质中的均匀性分布,增加水在疏水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而降低反应介质的水活度,进而大大提高丁基苯酞在微水相有机溶剂中的转酯化得率。在该反应中,由65%(mol/mol)的THF和35%(mol/mol)的正己烷组成的二元混合溶剂为适宜的反应介质,最适含水量为0.4%(V/V),在该条件下,Novozyme435催化的转酯化可使丁基苯酞的转化率达到49.4%。[结论]脂肪酶Novozyme435对催化丁基苯酞的转酯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Novozyme435 转酯化 有机溶剂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抗炎作用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4
作者 王珅 方庆娟 +3 位作者 武星 赵茜茜 冯向云 杨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正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评估其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 目的:探讨正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以评估其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对照组)、颈动脉易损斑块组,按随机数字法将易损斑块组分为干预1组及干预2组,2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干预1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血清hs-CRP、MMP-9、TNF-α浓度,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测量并评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值(IMT)、斑块Crous积分、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易损斑块2亚组治疗前血清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干预1组及干预2组间血清hs-CRP、MMP-9、TNF-α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易损斑块2亚组中血清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下降(P<0.05),干预1组治疗后血清hs-CRP、MMP-9及TNF-α水平均低于干预2组(P<0.05);易损斑块2亚组治疗后6个月后IMT值均下降(P<0.05),干预1组治疗后IMT值下降幅度大于干预2组(P<0.05);2亚组治疗后斑块Crous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不稳定斑块数量明显下降(P<0.05),干预1组治疗后不稳定斑块数量明显低于干预2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具有抗炎、逆转颈动脉内膜增生及稳定斑块作用,可使易损斑块稳定而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旋-3-正丁基苯酞 MMP-9 HS-CRP TNF-α 斑块Crous积分 斑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