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丘脑外侧区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大鼠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梅 董蕾 +3 位作者 钱亦华 师社会 曹红梅 朱文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下丘脑外侧区(LHA)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IM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中枢立体定位LHA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静脉给予阿托品(50μg/kg)、酚妥拉明(200μg/kg)、普萘洛尔(100μg/kg)及抗胃动素血清(1∶... 目的探讨下丘脑外侧区(LHA)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IM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中枢立体定位LHA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静脉给予阿托品(50μg/kg)、酚妥拉明(200μg/kg)、普萘洛尔(100μg/kg)及抗胃动素血清(1∶50)和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后,LHA微量注入胃动素(0.37 nmol)对十二指肠IMC的影响。结果LHA微量注入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IMC周期明显变短,峰电振幅增加,峰电频率增快,但对峰电时相无明显影响;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可完全阻断LHA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指肠IMC的影响;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不能阻断LHA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指肠IMC的影响;抗胃动素血清只能部分阻断LHA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指肠IMC的影响。结论LHA外源性胃动素可改变十二指肠IMC的特征并在其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动素 下丘脑外侧区 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大鼠小肠转运及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燕 董蕾 +2 位作者 赵平 程妍 李慧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小肠转运和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禁食24h,观察静脉给予不同剂量ghrelin对小肠转运的影响,及静脉给予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对ghrelin作用的影响。采用多道生理记...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小肠转运和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禁食24h,观察静脉给予不同剂量ghrelin对小肠转运的影响,及静脉给予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对ghrelin作用的影响。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在大鼠清醒、禁食状态下监测消化间期MMC,观察静脉给予ghrelin对胃肠MMC的影响。分别给予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L-精氨酸及(D-Lys3)GHRP-6,探讨ghrelin对MMC的作用机制。结果静脉给予ghrelin剂量依赖性地促进小肠转运,此作用可被(D-Lys3)GHRP-6阻断。静脉给予ghrelin促进胃肠MMC。阿托品、L-精氨酸和(D-Lys3)GHRP-6不同程度地抑制ghrelin的促动力效应;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对ghrelin的促动力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Ghrelin可促进胃肠运动,这可能是通过胆碱能通路起作用,与NO通路关系密切,ghrelin受体GHS-R参与其促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clin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 动力 胃动素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活动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大鼠消化间期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其受体在消化道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燕 董蕾 +3 位作者 邹百仓 史海涛 姜炅 宋亚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IM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hrelin受体(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在大鼠消化道的分布特征;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消化间期IMC,观察静脉给予ghre...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IM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ghrelin受体(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GHS-R)在大鼠消化道的分布特征;采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消化间期IMC,观察静脉给予ghrelin对胃肠IMC的影响;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静脉给予ghrelin前后,IMC不同时相的血浆胃动素浓度。结果①GHS-R在胃肠道的肠肌丛和黏膜下丛有表达,胃腺体均有GHS-R免疫强阳性广泛表达,在肠腺体的阳性表达较少。②静脉给予ghrelin促进胃肠IMC,IMC周期缩短,Ⅲ相时程缩短,Ⅲ相占IMC周期百分比无显著性改变;静脉注射ghrelin后,血浆胃动素周期性波动规律不受影响,各相应时相胃动素浓度与ghrelin作用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HS-R主要分布于大鼠消化道的肠肌丛和黏膜下丛,在胃腺体有免疫强阳性表达,在小肠腺有少量阳性表达。Ghrelin可促进胃肠运动,此作用与胃动素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 胃肠运动 胃动素 消化间期复合肌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背核对消化间期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娜 刘江 +5 位作者 齐巍 李冉 王小君 杨秀红 秦丽娟 王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4-528,共5页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背核(the dorsal motor nucleus of vagus,DMV)对大鼠小肠消化间期肌电活动的影响,探讨DMV对胃肠道功能活动的调控。方法:建立大鼠DMV电刺激模型,采用双极法测定大鼠空肠的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分析刺激后慢波频率和振幅的变化、活动期的总持续时间及活动期与周期比值(A/T比值)的变化,刺激即时慢波与动作电位出现概率的变化。结果:电刺激DMV后大鼠空肠慢波的平均频率和平均振幅均增加(P<0.05),活动期总持续时间延长(P<0.01),A/T比值增大(P<0.05)。刺激即时,慢波的平均频率降低、平均振幅增加(P<0.01),快波出现概率增加(P<0.001)。结论:电刺激致DMV兴奋,可导致大鼠小肠肌电的活动异常,这可能是DMV机能损伤引发胃肠道功能紊乱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活动 慢波 消化间期复合 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区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指肠移动性复合肌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梅 董蕾 +2 位作者 朱文艺 崔杨 雷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55-958,966,共5页
目的探讨海马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igratingmyoelectricalcomplex,MM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枢立体定位海马微量注射,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MMC的方法,观察海马微量注入胃动素(0.37nmol)对... 目的探讨海马微量注射胃动素对十二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igratingmyoelectricalcomplex,MMC)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枢立体定位海马微量注射,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MMC的方法,观察海马微量注入胃动素(0.37nmol)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结果海马微量注入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时相明显变短,峰电振幅增加,峰电频率增快,但对峰电时相无明显影响;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完全阻断海马胃动素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不能阻断海马胃动素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抗胃动素血清只能部分阻断海马胃动素对十二指肠MMC的影响。结论海马外源性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的时相、峰电振幅和峰电频率发生变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海马-下丘脑-脑干-迷走神经通路,由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元作用于十二指肠平滑肌或者促进胃动素的释放而实现的,海马在十二指肠MMC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动素 海马 移行性复合活动 十二指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的消化间期综合肌电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经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1981年第4期325-329,共5页
胃肠道的消化间期综合肌电作为其平滑肌活动的主要指标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这种肌电是指在空腹、清醒情况下,反复发生于胃肠道并能向小肠下端缓慢扩布或秽行的周期性综合电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特征,能规律地从胃、十二指肠和... 胃肠道的消化间期综合肌电作为其平滑肌活动的主要指标是近年来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这种肌电是指在空腹、清醒情况下,反复发生于胃肠道并能向小肠下端缓慢扩布或秽行的周期性综合电变化,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特征,能规律地从胃、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开始,向下扩布到回肠末端。消化间期综合肌电各时相的产生,与血浆中胃动素浓度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有一定的依从关系。植物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一些激素以及进食,都能影响这种综合肌电,但切除外来神经后,一般都不能使这种综合肌电的规律活动完全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运动 浓度水平 起步 动作 小肠 消化间期综合 胃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禁食大鼠胃肠肌电活动和胃动素与熊去氧胆酸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方萍 董蕾 +1 位作者 罗金燕 杜克莘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禁食状态下不同起源的胃肠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 (MMC)的特征异同以及胃动素 (MTL)和熊去氧胆酸 (UDCA)对不同起源MMC的作用。方法  2 4只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在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慢性埋置银丝电极。术后 7d在大鼠清... 目的 研究大鼠禁食状态下不同起源的胃肠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 (MMC)的特征异同以及胃动素 (MTL)和熊去氧胆酸 (UDCA)对不同起源MMC的作用。方法  2 4只大鼠被随机分为两组。在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慢性埋置银丝电极。术后 7d在大鼠清醒、禁食状态下实验。第一组静脉注入合成猪MTL ,第二组给予UDCA灌胃。记录给药前 1h至给药后 2h胃肠肌电活动。结果 实验共观察到 6 8个正常的MMC波形 ,其中 33%起源于胃窦 ,6 7%起源于十二指肠。起源于胃窦的MMC波的周期和Ⅲ期的时程明显长于十二指肠起源的MMC波的相应参数。静脉注射合成猪MTL可引发起源于胃窦的不成熟Ⅲ相波 ,UDCA灌胃可使起源于十二指肠的MMC波周期缩短 ,Ⅲ期时程延长。结论 禁食大鼠MMC波可起源于胃窦和十二指肠 ,不同起源MMC波形特征不同。MTL和UDCA可分别影响禁食状态下不同起源的胃肠肌电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活动 胃动素 熊去氧胆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对大鼠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燕 董蕾 +1 位作者 邹百仓 李慧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进食期和消化间期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十二指肠埋置银丝电极,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肌电活性,观察进食期和消化间期静脉给予ghrelin对大鼠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分别给予阿... 目的:探讨ghrelin对大鼠进食期和消化间期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大鼠十二指肠埋置银丝电极,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肌电活性,观察进食期和消化间期静脉给予ghrelin对大鼠十二指肠肌电活动的影响。分别给予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L-精氨酸及ghre-lin受体拮抗剂(D-Lys3)GHRP-6拮抗ghrelin,探讨ghrelin对肌电活动的作用机制。结果:进食期给予ghrelin提前诱发十二指肠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igrating myoelectrical complex,MMC);消化间期给予ghrelin可使十二指肠MMC周期和III相时程缩短,III相频率和振幅增加,但III相占MMC周期百分比无显著性改变。阿托品、L-精氨酸和(D-Lys3)GHRP-6可抑制这种效应;酚妥拉明和普萘洛尔对此效应无影响。结论:Ghrelin可促进大鼠十二指肠MMC,这可能是通过胆碱能通路起作用,与NO关系密切。Ghre-lin受体GHS-R参与其促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RELIN 生长激素促分泌素受体 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活动 胃动素动力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消化道电活动规律的研究
9
作者 王轮 王飞 +4 位作者 张力 王文 陈宁 桂萍 王牛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1-236,共6页
本工作研究了鸡肌胃以上消化道(包括肌胃)的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肌胃、腺胃禁食时有自发性肌电发放,而不由食道、嗉囊所引发。食道、嗉囊肌电发放与摄食、饮水、排空有关。肌、腺胃在肌电发放时序关系上肌胃领先于腺胃(与解剖构... 本工作研究了鸡肌胃以上消化道(包括肌胃)的电活动规律。结果表明:肌胃、腺胃禁食时有自发性肌电发放,而不由食道、嗉囊所引发。食道、嗉囊肌电发放与摄食、饮水、排空有关。肌、腺胃在肌电发放时序关系上肌胃领先于腺胃(与解剖构造顺序不同)。由此认为:肌、腺胃肌电自发放由肌胃引发,起着启动的主导作用。肌、腺胃肌电峰电簇频率量呈1:1的关系。摄食、饮水时两者肌电活动增强,停食后活动减弱,这是综合调节机制的结果。90%的鸡在饱食后腺胃出现阵发性大峰电发放,可能与腺胃向肌胃大量迅速排空有关。禁食后出现腺胃峰电的连续发放(四联率,三联率,二联率),可能与腺胃连续排空有内在联系。肌、腺胃肌电活动频率,随禁食时间的延长而频率下降,我们认为是食物对消化道刺激强度减弱所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 活动 腺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消化间期压力活动的相位耦合分析
10
作者 严荣国 郭旭东 徐长青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6-429,477,共5页
目的了解胃消化间期压力活动的对角切片谱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随机信号的对角切片谱分析胃消化间期压力活动,这种方法可克服功率谱分析缺少相位信息的缺陷,同时保留高阶谱分析包含相位信息的优良特性。结果胃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 目的了解胃消化间期压力活动的对角切片谱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随机信号的对角切片谱分析胃消化间期压力活动,这种方法可克服功率谱分析缺少相位信息的缺陷,同时保留高阶谱分析包含相位信息的优良特性。结果胃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Ⅲ期压力活动表现明显的平方相位自耦合结构,而Ⅰ期的压力活动几乎没有相位耦合。结论胃消化间期压力活动可能存在着非线性平方相位耦合关系,并从细胞分子水平上的胃肌电活动(GMA)对这种耦合现象发生的机理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间期压力活动 移动运动复合 平方相位耦合 对角切片谱 HILBERT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梅 董蕾 朱文艺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00-110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或者毁损后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中枢立体定位杏仁核微量注射、杏仁核毁损、多道... 目的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分布及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或者毁损后对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中枢立体定位杏仁核微量注射、杏仁核毁损、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十二指肠MMC的方法,探讨大鼠杏仁核胃动素受体的作用。结果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以杏仁内侧核分布最多;杏仁基底外侧核也有较多分布,后部多于前部;分布较少的核团是杏仁基底内侧核、杏仁中央核、杏仁基底外侧核;杏仁核基底外侧核胃动素受体与外源性胃动素结合后可以使十二指肠MMC时相变短,峰电振幅增加,峰电频率增快;膈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可完全阻断这种效应;阿托品、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不能阻断这种效应;抗胃动素血清只能部分阻断这种效应;杏仁基底外侧核核团毁损对十二指肠MMC影响不明显。结论杏仁核各亚核团都有胃动素受体分布,杏仁内侧核是胃动素受体分布最多的部位。杏仁核微量注射胃动素可以使十二指肠MMC的时相、峰电振幅和峰电频率发生变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杏仁核-下丘脑-脑干-迷走神经通路实现的,提示杏仁核胃动素受体在对十二指肠MMC的中枢性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 胃动素受体 胃动素 移行性复合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