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0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征稿启事“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及前沿”专刊
1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肿瘤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使得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面临耐药和复发等挑战。随着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和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的靶向药物治疗预计将更加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面对现有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机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是推动该领域进步的关键所在。我们期待靶向药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消化系统肿瘤 靶向治疗 结肠癌 靶向药物 生物标志物 胰腺癌 医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2
作者 徐斌(综述) 蒋敬庭(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43,共6页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 消化系统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异质性高,加之治疗仍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预后欠佳。虽然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应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仅有部分患者对治疗产生响应。目前,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ACT)在抗肿瘤治疗领域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因此,在了解ACT治疗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及优化方案,有望为消化系统肿瘤ACT治疗提供参考,并形成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CAR-T TC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昼夜节律基因调控消化系统肿瘤及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孙硕 张文洁 +1 位作者 赵益 孙有智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8-656,共9页
昼夜节律,作为生物体长期进化以适应地球环境的结果,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昼夜节律的紊乱已被确认为潜在的致癌风险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状态紧密相关,并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 昼夜节律,作为生物体长期进化以适应地球环境的结果,在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昼夜节律的紊乱已被确认为潜在的致癌风险因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状态紧密相关,并在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涉及到肿瘤细胞的周期调控、增殖、凋亡过程,还深刻影响着细胞的迁移能力、免疫功能以及耐药性的形成。本文聚焦于昼夜节律基因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具体调控机制,并综合概述了中药通过靶向这些生物钟基因以实现抗肿瘤效果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消化系统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选择与预后评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生物钟基因 消化系统肿瘤 中药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逆散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孙旭杭 赵艺涵 +6 位作者 彭新 魏丹丹 翟怡然 唐玉君 李闪闪 姬佳琦 蒋士卿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1031,共12页
四逆散作为常用经方,组方精炼,配伍恰当,具有疏理气机、透达郁阳之效,应用广泛。检索整理近20年文献,从方证探幽、临床运用、机制研究总结四逆散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发现本方基础方证具有调和中土、疏肝养木、调理气机等特点;在临... 四逆散作为常用经方,组方精炼,配伍恰当,具有疏理气机、透达郁阳之效,应用广泛。检索整理近20年文献,从方证探幽、临床运用、机制研究总结四逆散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发现本方基础方证具有调和中土、疏肝养木、调理气机等特点;在临床运用方面,1)可用于消化系统癌前病变,逆转恶性肿瘤演变进程;2)可直接治疗消化系统肿瘤;3)可缓解癌性疼痛、肿瘤相关性抑郁与失眠等肿瘤常见并发症;4)可减轻消化系统肿瘤因西医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手术不良反应和化疗、靶向的不良反应等,提高生命质量。在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四逆散具有改善细胞损伤,减轻炎症状态;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抗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等作用。无论是临床研究还是作用机制研究,四逆散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均符合中医“治未病”理论。现通过文献检索和归纳总结,系统综述四逆散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目前临床研究与实验机制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经方防治肿瘤疾病提供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逆散 经方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研究进展 治未病 临床研究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肿瘤血脂特征对正常相位角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朱晨 余嘉文 +4 位作者 江昊 甘盼盼 夏天 徐海涛 杜瀛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85-3390,共6页
背景血脂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患者常存在血脂紊乱,从而影响预后。相位角(PA)是反应人体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状况的客观指标,与机体营养状态呈正相关,常用于生存与疗效预测。目前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脂特征及其对P... 背景血脂在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肿瘤患者常存在血脂紊乱,从而影响预后。相位角(PA)是反应人体细胞膜结构完整和功能状况的客观指标,与机体营养状态呈正相关,常用于生存与疗效预测。目前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脂特征及其对PA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分析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脂特征,并分析其对P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7月—2023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体力活动状态(PS)评分和整体营养评估量表(PG-SGA)评分,检测患者血脂指标以及PA,并根据PA分为正常PA组和低PA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特征和血脂水平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A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脂指标对PA的预测价值。结果142例患者中,男性104例(73.24%),女性38例(26.76%);平均年龄(65.0±10.8)岁。低PA组64例(45.07%),正常PA组78例(54.93%);两组患者性别、年龄、PS评分和PG-SG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PA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正常PA组(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251,95%CI=0.086~0.731)、年龄>65岁(OR=0.281,95%CI=0.108~0.727)是PA≥4.4°发生的保护因素,TC(OR=6.142,95%CI=2.795~13.494)是PA≥4.4°发生的危险因素。TC预测PA≥4.4°的AUC为0.803(95%CI=0.733~0.874),灵敏度为75.6%,特异度为71.9%,最佳截断值为4.25 mmol/L;LDL预测PA≥4.4°的AUC为0.790(95%CI=0.717~0.863),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67.2%,最佳截断值为2.46 mmol/L;TG预测PA≥4.4°的AUC为0.609(95%CI=0.517~0.702),灵敏度为55.1%,特异度为64.1%,最佳截断值为1.05 mmol/L。结论消化系统肿瘤血脂受多种因素影响,TC和LDL水平对PA≥4.4°有较高预测价值,二者水平控制在合适的范围(TC:4.25~5.55 mmol/L,LDL:2.46~3.91 mmol/L)有利于维持PA正常,并可能潜在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血脂 相位角 营养状态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患者TP53和KRAS基因突变的全外显子杂交捕获基因测序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潇 熊婵玉 +2 位作者 张赟 纪娟娟 周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1-478,共8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AD)、胆管癌(CHOL)、胆囊癌(GBC)、肝细胞癌(LIHC)、胃腺癌(STAD)和胰腺癌(PAAD) 6种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患者TP53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TP53和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微卫星不稳...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AD)、胆管癌(CHOL)、胆囊癌(GBC)、肝细胞癌(LIHC)、胃腺癌(STAD)和胰腺癌(PAAD) 6种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患者TP53及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TP53和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112例经影像学和病理学诊断为6类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病理石蜡或活检标本,采用基于杂交捕获的基因测序技术检测不同类型肿瘤患者T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绘制常见消化系统肿瘤样本突变图谱。按照TMB的高低分为高TMB组和低TMB组。比较不同类型消化系统肿瘤患者T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检测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TP53和KRAS基因突变情况。结果:在112例消化系统肿瘤样本中共检测到276个突变,其中突变率最高的是TP53基因(67%),其次是KRAS基因(34%)。TP53基因在COAD中突变最为显著,其次是LIHC;KRAS基因在PAAD中突变最明显。TP53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5~8号外显子上,KRAS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2号外显子上。6类消化系统肿瘤中TP53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类消化系统肿瘤中TP53和KRAS基因共同突变的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TMB和低TMB患者TP53及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及MSI患者的TP53及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见消化系统肿瘤中TP53和KRAS基因突变率较高,TP53和KRAS基因突变率与患者肿瘤类型和TMB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基因突变 TP53基因 KRAS基因 肿瘤突变负荷 微卫星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7
作者 崔树青 马超 +7 位作者 李佳兴 李云鹏 王泽 田菲 纪虹 葛新宇 吴寿岭 马向明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80-1387,共8页
目的 探究开滦研究人群中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参加2006年度健康体检、既往无癌症病史、CVAI和CRP及... 目的 探究开滦研究人群中中国内脏脂肪指数(CVAI)联合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联,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参加2006年度健康体检、既往无癌症病史、CVAI和CRP及相关协变量资料完整的开滦职工94 377例为观察队列。根据CVAI和CRP水平分为4组:低水平CVAI和CRP≤3 mg/L[CVAI(-)CRP(-)]、低水平CVAI和CRP>3 mg/L[CVAI(-)CRP(+)]、高水平CVAI和CRP≤3 mg/L[CVAI(+)CRP(-)]、高水平CVAI和CRP>3 mg/L[CVAI(+)CRP(+)]。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别评估CVAI、CRP以及两者联合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4组受试者年龄、男女比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hs-CRP、腰围、体质量指数、婚姻状况、饮酒、吸烟、报告收入、体育锻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到2021年12月31日随访时间结束,在平均(14.08±2.76)年的随访过程中,共有新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2 043例。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在调整CRP水平等其他因素后,以CVAI低水平组为对照,高水平组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HR(95%CI)为1.34(1.23~1.47)。在调整CVAI水平等其他因素后,以CRP≤3 mg/L为对照,CRP>3 mg/L发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HR(95%CI)为1.14(1.02~1.28)。以CVAI(-)CRP(-)(n=40 978)为对照组,CVAI(-)CRP(+)(n=6 210)、CVAI(+)CRP(-)(n=36 502)、CVAI(+)CRP(+)(n=10 687)发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HR(95%CI)分别为1.05(1.01~1.09)、1.32(1.20~1.45)、1.48(1.28~1.70)(P值均<0.05)。在特定部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现CVAI(+)CRP(+)增加肝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和小肠癌的发病风险,其对应的HR(95%CI)分别为1.35(1.05~1.81)、1.48(1.09~2.00)、1.60(1.07~2.41)、1.76(1.40~2.21)和3.85(1.43~10.33)(P值均<0.05)。结论 高水平CVAI、高水平CRP,以及高水平CVAI合并高水平CRP都会增加罹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风险,其中高水平CVAI合并高水平CRP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内脏脂肪指数 C反应蛋白质 消化系统肿瘤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出芽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曾达通 黄伟健 +3 位作者 李柳艳 罗嘉嫄 陈罡 危丹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2-636,共5页
肿瘤出芽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其被证实是多种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早期征兆,且有可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该文现对肿瘤出芽在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相关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肿瘤出芽现象是一种特殊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其被证实是多种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早期征兆,且有可能与恶性肿瘤的预后相关。该文现对肿瘤出芽在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相关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出芽 预后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征稿启事 “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及前沿”专刊 被引量:1
9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肿瘤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使得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面临耐药和复发等挑战。随着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和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的靶向药物治疗预计将更加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消化系统肿瘤 靶向治疗 结肠癌 生物标志物 胰腺癌 医疗体系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征稿启事 “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及前沿”专刊
10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肿瘤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使得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面临耐药和复发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靶向治疗 治疗学 结肠癌 胰腺癌 医疗体系 食管癌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征稿启事 “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及前沿”专刊
11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F0002-F0002,共1页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肿瘤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使得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面临耐药和复发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靶向治疗 治疗学 结肠癌 胰腺癌 医疗体系 食管癌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征稿启事 “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及前沿”专刊
12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F0002-F0002,共1页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肿瘤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使得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面临耐药和复发等挑战。随着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和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的靶向药物治疗预计将更加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消化系统肿瘤 靶向治疗 治疗学 结肠癌 生物标志物 医疗体系 胰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征稿启事 “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进展及前沿”专刊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F0002-F0002,共1页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 癌症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拦路虎。消化系统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胰腺癌等,在所有癌症中的比例超过50%。这类疾病不仅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负担,也对社会医疗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靶向治疗通过提升治疗的特异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消化系统肿瘤治疗的关键环节。然而,肿瘤的可塑性和异质性使得消化系统肿瘤靶向治疗面临耐药和复发等挑战。随着生物标志物的识别和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的靶向药物治疗预计将更加个性化,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面对现有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机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是推动该领域进步的关键所在。我们期待靶向药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治疗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消化系统肿瘤 靶向治疗 治疗学 结肠癌 靶向药物 生物标志物 医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东北虎乳腺肿瘤的手术治疗与病理学观察
14
作者 孙政东 翟少华 《湖南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30-31,45,共3页
乳腺肿瘤为雌性哺乳动物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肿瘤疾病,严重危害动物生命健康,影响动物福利。一例圈养东北虎左侧下腹后部乳头处发现一肿物(15 cm×10 cm×5 cm),且表面有2处溃疡,初步诊断为乳腺肿瘤,之后进行手术摘除治疗,术后组... 乳腺肿瘤为雌性哺乳动物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肿瘤疾病,严重危害动物生命健康,影响动物福利。一例圈养东北虎左侧下腹后部乳头处发现一肿物(15 cm×10 cm×5 cm),且表面有2处溃疡,初步诊断为乳腺肿瘤,之后进行手术摘除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梭型乳腺细胞肉瘤。经控制感染治疗,该东北虎术后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养东北虎 乳腺肿瘤 手术治疗 病理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皮下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分析
15
作者 李思远 高俊男 +3 位作者 赵国洪 钱锦花 禹泽中 王萍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明确犬皮下肿瘤的类别和性质,本试验收集16例犬皮下肿瘤病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采集的组织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显示,16例病例均确诊为肿瘤,其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6例。通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有4例未确定肿瘤性质或类别,进... 为明确犬皮下肿瘤的类别和性质,本试验收集16例犬皮下肿瘤病例,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采集的组织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显示,16例病例均确诊为肿瘤,其中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6例。通过病理学检查(H-E染色),有4例未确定肿瘤性质或类别,进而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确认恶性肿瘤2例,良性肿瘤2例。通过上述结果发现,恶性肿瘤占比高达50%,且犬皮下肿瘤类别丰富,有14类肿瘤;从发病部位可见,乳腺肿瘤和皮肤肿瘤为高发的犬肿瘤疾病。通过组织病理学结合免疫组化综合分析,可以有效减少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对肿瘤疾病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肿瘤 组织病理学分析 免疫组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靖宇 张妍 +4 位作者 陈俊 杨丹妮 邹一鑫 杨万水 项永兵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4-414,共11页
饮食的炎症效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作为探究饮食、炎症和肿瘤关系的方法学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复习了肿瘤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文献,针对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 饮食的炎症效应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作为探究饮食、炎症和肿瘤关系的方法学工具应运而生。本文复习了肿瘤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文献,针对饮食相关炎症指数与消化系统常见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和总结。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提示:促炎饮食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增加有关,其中与结直肠癌关联最强,其次是食管癌和胃癌,然后是胰腺癌,与肝癌的研究证据最少;食管癌的研究证据级别较低,胃癌的研究存在性别差异和混杂因素调整的问题,胰腺癌的研究结果存在异质性;针对目前研究进展和不足,未来可考虑开展前瞻性研究或人群队列研究,以及加强对肝癌等常见肿瘤的相关营养流行病学研究。本文可为消化系统肿瘤预防和控制中促进相关健康饮食行为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相关炎症指数 消化系统肿瘤 炎症 前瞻性研究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与膳食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罗珊 朱瑞芳 邱服斌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725,共7页
目的:调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现状及饮食习惯,明确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与膳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就诊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调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现状及饮食习惯,明确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现状及其与膳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6月—12月就诊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及肿瘤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癌症疲乏量表、膳食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总分为(27.33±8.66)分。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标准,全谷物及杂豆摄入量、蔬菜摄入量、水果摄入量、水产品摄入量、液态奶摄入量、禽畜摄入量、食用盐摄入量、每周食物摄入种类的不达标率分别为59.8%、59.8%、72.0%、58.4%、82.9%、65.9%、34.1%、96.3%。多种膳食摄入量均低于指南推荐,食物摄入种类单一。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谷物及杂豆日均摄入量≤150 g、鱼类每周均摄入量<300 g、常用烹饪油(以高饱和脂肪酸为主)是癌因性疲乏的主要危险因素。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膳食对癌因性疲乏的影响主要体现于癌症病人中的非肥胖人群。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整体膳食质量较差,且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膳食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的癌因性疲乏具有明显影响。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制定抗疲乏食疗方案时应从多渠道出发,强化其健康膳食观念,促使其建立更为健康的膳食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癌因性疲乏 膳食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影像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文鹏 邱永康 +4 位作者 宋乐乐 杨琦 孙昕瑶 王天尧 康磊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7-416,共10页
影像组学采用医工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图像转化为高维度、深层次的数字定量特征,挖掘图像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异质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PET影像组学应用发展迅速... 影像组学采用医工相结合的方式,将传统图像转化为高维度、深层次的数字定量特征,挖掘图像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异质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推动下,PET影像组学应用发展迅速,并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鉴别、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前景的研究成果,向无创性精确医学分析迈进。本文对PET影像组学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诊疗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影像组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抑制素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19
作者 李晓凤 刘禧禧 +3 位作者 宋子晴 唐明政 蔡辉 张凌云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838-1848,共11页
目的探索肿瘤组织中抑制素(prohibitin,PH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DT)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①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 目的探索肿瘤组织中抑制素(prohibitin,PHB)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digestive system malignant tumor,DT)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①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型-组织表达(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GTEx)数据库比较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PHB的表达差异。②收集2023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诊治的5对胃癌及癌旁组织和5对结肠癌及癌旁组织,RT-qPCR检测PHB mRNA表达水平。③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和胃癌细胞(AGS、MKN45和HGC27)、正常结肠细胞NCM-460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中PHB的表达差异。④利用R语言分析PHB对DT患者预后、肿瘤微环境、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影响。⑤采用CIBERSORT算法分析肿瘤组织中PHB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探讨PHB的生物学功能。⑥利用R语言分析PHB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①PHB在结肠癌、胆管癌、食管癌、肝癌、直肠癌和胃癌组织中均显著高表达(P<0.01)。②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HB在胃癌和结肠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P<0.01)。③PHB的差异表达与肝癌(P=0.002)预后不良相关。在胆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和食管癌中,PHB与肿瘤突变负荷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呈正相关(P<0.05)。④PHB的表达在结肠癌中与M2型巨噬细胞呈正相关(P=0.03);在胆管癌中与活化CD4^(+)记忆T细胞呈正相关(P<0.05);在食管癌中与活化肥大细胞呈正相关(P=0.03);在肝癌中与M0、M2型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呈正相关(P<0.05);在直肠癌中与静息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活化CD4^(+)记忆T细胞呈正相关(P<0.05);在胃癌中与M0型巨噬细胞、活化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静息自然杀伤细胞、活化CD4^(+)记忆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呈正相关(P<0.05)。⑤PHB在Ⅰ类受体、PPAR和钙离子信号通路中主要富集(P<0.05)。⑥PHB的表达与氨萘非特、普拉西诺特和阿比特龙等13种药物敏感性呈正相关(P<0.05)。结论PHB表达与DT中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及不良预后有关,其可能成为新型DT生物标志物及潜在的免疫调节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素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成像质谱流式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应用
20
作者 刘泽涵 荀敬 +4 位作者 张爱民 王波涛 张兰秋 王西墨 张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6-871,共6页
组织成像质谱流式(IMC)是一种融合了质谱、高分辨激光消融、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的新技术。以独特的高维视角全面、精准地描绘组织和肿瘤微环境中复杂的表型、信号通路、肿瘤免疫的相互作用,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广泛应用。本文围绕IMC在描绘... 组织成像质谱流式(IMC)是一种融合了质谱、高分辨激光消融、免疫组织/细胞化学的新技术。以独特的高维视角全面、精准地描绘组织和肿瘤微环境中复杂的表型、信号通路、肿瘤免疫的相互作用,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广泛应用。本文围绕IMC在描绘肿瘤微环境全景图、揭示肿瘤空间异质性、阐明肿瘤药理学机制、助力新药开发、动态评估免疫治疗疗效在消化系统肿瘤中应用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成像质谱流式 肿瘤微环境 肿瘤异质性 消化系统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