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系统多部位恶性肿瘤ICD-10编码案例分析
1
作者 胡颖辉 孔德莹 +1 位作者 闫学丽 汤瑞祥 《现代医院》 2024年第11期1699-1701,共3页
消化系统多部位恶性肿瘤的编码涉及的编码规则较多。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归类到多原发恶性肿瘤C97,根据入院治疗目的选择主要诊断。如果在病案首页中医生有两个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相... 消化系统多部位恶性肿瘤的编码涉及的编码规则较多。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不同,归类到多原发恶性肿瘤C97,根据入院治疗目的选择主要诊断。如果在病案首页中医生有两个以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相同且原发部位不明确时,肿瘤部位不同编码原则不同:①如果为一个恶性肿瘤跨越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部位,且原发部位不明确,应归类到交搭跨越恶性肿瘤,根据肿瘤所在的位置选择不同的编码;②当两个或两个以上恶性肿瘤位于同一部位下不相邻的亚部位,应归类到该部位三位数类目的.9亚目中;③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恶性肿瘤在消化系统中位置不相邻,则归类到C26.9。在编码过程中,编码员应认真阅读病案资料、不断积累临床知识,加强与临床沟通,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多部位恶性肿瘤 ICD-10 疾病编码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丛弼聪 郑燕 +3 位作者 孔帅 孟子涵 孟庆一 郑春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aive B细胞是B细胞成熟和启动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其自身的抗原识别呈递能力和增...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因其隐匿性和高度转移性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巨大困难。近年来,随着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正逐渐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aive B细胞是B细胞成熟和启动体液免疫的关键节点,其自身的抗原识别呈递能力和增殖分化能力均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Naive B细胞如何调节自身的分化,是否具有调节免疫反应的能力尚待研究。笔者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从免疫景观、分子标志物、调控机制、预后模型等方面对Naive B细胞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Naive B细胞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侵袭和预后中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朱萌瑛 沈浩 +5 位作者 汪碧丽 何蓥飞 陈瑾 任军 章浙忠 许健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LRP1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通过R软件(3.6.3版)分析LRP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间的关系。临床上对胃癌...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LRP1在肿瘤中的表达,并通过R软件(3.6.3版)分析LRP1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及预后间的关系。临床上对胃癌、肝癌和胰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和肿瘤组织取材,进行HE染色观察LRP1表达量。应用RNA干扰慢病毒降低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观察LRP1敲低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LRP1敲低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蛋白表达变化,探索LRP1影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结果泛癌分析显示LRP1在胃癌、胰腺癌和肝癌等组织中高表达。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LRP1高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生存期短、预后不良密切相关。组织水平上,与正常组织相比LRP1在胃癌、肝癌和胰腺癌中高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吻合。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显示,LRP1在HGC-27细胞、HepG2细胞和BxPC-3细胞中高表达。且降低LRP1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可以抑制EGFR-AKT通路,从而影响MMP的表达进一步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降低LRP1表达可抑制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提示LRP1可能成为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LRP1 肿瘤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TP73-AS1调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石敏 杨刚 郝彦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191-193,共3页
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本。LncRNA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蛋白P73反义RNA1(TP73-AS1)是一种新型lncRNA,在食管癌、肝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 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转录本。LncRNA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肿瘤蛋白P73反义RNA1(TP73-AS1)是一种新型lncRNA,在食管癌、肝癌、胃癌及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影响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本文通过阐述TP73-AS1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为今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肿瘤蛋白P73反义RNA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居家期间膳食摄入量与其家庭主要照顾者膳食营养知识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胡玉玲 黄荠元 +1 位作者 杨伟生 杜志敏 《现代医院》 2024年第2期289-292,296,共5页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居家期间膳食摄入量现状,探讨其与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膳食营养知信行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广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选取10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为调...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居家期间膳食摄入量现状,探讨其与家庭主要照顾者的膳食营养知信行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于2022年10月—2023年3月,在广州市两家三级甲等医院选取10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家庭主要照顾者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和简明膳食自评工具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患者居家期间膳食摄入量情况均分为(4.16±1.22)分,不同肿瘤类型和术后至今时间的患者居家期间膳食摄入量有差异。家庭主要照顾者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总分为(47.64±6.97)分。主要照顾者对膳食指南的知晓度与患者居家期间膳食摄入量呈正相关(r=0.285,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照顾者对膳食指南的知晓度是患者膳食摄入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有必要定期监测患者居家期间的膳食摄入量。医护人员可将干预的重点转向照顾者,鼓励照顾者共同参与营养管理,从而提高家庭照护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家庭主要照顾者 膳食摄入水平 膳食营养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FP、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6
作者 陆艳芹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91-9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A组、5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 目的分析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A组、50例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B组,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三组均实施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AFP、CEA、CA125、CA199)水平。对比三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对比不同类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A组和观察B组AFP、CEA、CA125、CA199水平分别为(107.19±52.21)ng/ml、(42.14±1.39)ng/ml、(107.11±53.29)U/ml、(46.31±14.31)U/ml和(42.75±7.21)ng/ml、(2.59±1.24)ng/ml、(75.14±13.15)U/ml、(38.73±12.35)U/ml,均高于对照组的(2.39±1.14)ng/ml、(2.05±0.75)ng/ml、(17.68±3.15)U/ml、(15.39±3.12)U/ml(P<0.05);观察A组AFP、CEA、CA125、CA199水平均高于观察B组(P<0.05)。肝癌患者AFP(238.29±41.51)ng/ml高于大肠癌的(45.17±10.27)ng/ml、胃癌的(109.24±20.19)ng/ml、胰腺癌的(30.31±8.95)ng/ml(P<0.05);大肠癌患者CEA(94.04±26.51)ng/ml高于肝癌的(3.59±1.62)ng/ml、胃癌的(20.49±9.12)ng/ml、胰腺癌的(49.31±14.35)ng/ml(P<0.05);胃癌患者CA125(175.68±57.12)U/ml高于肝癌的(75.68±27.35)U/ml、大肠癌的(100.59±20.37)U/ml、胰腺癌的(79.65±29.65)U/ml(P<0.05);胰腺癌患者CA199(58.29±10.23)U/ml高于肝癌的(39.41±6.31)U/ml、大肠癌的(41.15±7.19)U/ml、胃癌的(47.41±8.01)U/ml(P<0.05)。结论将血清AFP、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各项指标在不同类型恶性肿瘤中表达均有不同,有利于鉴别诊断患者病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彭登付 尚官敏 +1 位作者 李东章 董良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9期1314-1316,共3页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其BS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48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BSI的70例作为感染组,随机... 目的分析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流感染(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以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其BSI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3年9月485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BSI的70例作为感染组,随机匹配同期70例非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分析BS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BSI的危险因素。结果BSI发生率为14.43%,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及替加环素敏感,而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粒细胞缺乏、梗阻性黄疸、壶腹周围癌以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评分标准(ECOG-PS)评分1~2分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发生B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BSI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其高危因素的识别,熟悉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针对BSI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8
作者 宋雪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2期193-196,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化疗患者BSI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化疗后并发BSI的消化系... 目的:分析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血流感染(bloodstream infection,BS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特点,为临床化疗患者BSI的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5例化疗后并发BSI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患者化疗后并发BSI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结果:125例化疗后并发BSI患者血标本中共分离出1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占55.2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53株(占39.55%,以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和真菌7株(占5.22%);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较高(≥60.00%),对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20.00%);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青霉素G、四环素、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70.00%),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15.00%)。结论: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BSI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主要病原菌表现出了较强的耐药性,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病原菌的药敏特点,尽量避免盲目用药,以保证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化疗 血流感染 病原菌分布 耐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对营养知识的需求调查 被引量:14
9
作者 杨筱萃 邓燕萍 刘雅清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2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调查腹部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及对营养知识的需求。方法运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100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的筛查,并通过问卷对其进行营养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腹部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 目的调查腹部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情况及对营养知识的需求。方法运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对100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的筛查,并通过问卷对其进行营养知识需求的调查。结果腹部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为52%,体质量指数与营养风险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约74%的患者对膳食营养的知识较为缺乏,单一饮食的患者占34%。患者对营养与健康的知识感兴趣。结论对腹部外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要合理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行营养指导,对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知识需求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AFP、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金方 庞丽娜 邓海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20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20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组)和9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中AFP、CEA、CA125、CA199的含量,分析四项肿瘤标志物及其各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敏感性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分别为42.0%、62.0%、82.0%,明显高于单一肿瘤标志物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四项联检的敏感性为82.0%,与AFP单项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肝癌外,AFP、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测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重编程及其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杏 冯雁 +2 位作者 黄馨萍 李欣 罗小玲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2期98-101,共4页
代谢重编程是指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代谢方式发生改变,是机体为肿瘤细胞及其干细胞提供充足能量及营养物质的机制之一。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在调控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活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肝癌、... 代谢重编程是指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代谢方式发生改变,是机体为肿瘤细胞及其干细胞提供充足能量及营养物质的机制之一。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在调控肿瘤细胞及肿瘤干细胞的生长和活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肝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中也普遍存在肿瘤干细胞重编程现象。探讨肿瘤干细胞代谢重编程的特征及分子机制,以及开发有效调控代谢重编程的技术方法,可能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代谢重编程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媛 陶劲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3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经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生存质量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79%,高于对照组的35.90%(P<0.05)。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y评分中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对照组为48.72%,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消胶囊合并化疗治疗消化系统肿瘤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平消胶囊 化疗 疗效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力平 安贺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8期632-632,共1页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在我国大中城市死因中,恶性肿瘤位居第一。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有助于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的方法,显得... 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在我国大中城市死因中,恶性肿瘤位居第一。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有助于早期诊断恶性肿瘤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的检测有可能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的循证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晨曦 李慕秋 +4 位作者 魏巍 龚忠诚 谭小容 刘慧 郑佞波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46-357,共12页
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 目的 口腔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已被学界广泛认识,本研究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总结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8月25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遵循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的首选报告项目(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致癌机制。结果 共计28篇文献(包括2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6项病例对照研究)被纳入本次系统评价,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类型。其中研究食管癌的文献有5篇,胃癌有5篇,结直肠癌有9篇(其中1篇同时研究胃癌),胰腺癌有7篇,肝癌有2篇。全部的纳入文献均报道了口腔菌群失调(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间的风险关联。结论 本研究系统阐述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对其可能的致病机制进行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卟啉单胞菌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致病机制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消化系统反应的饮食护理 被引量:16
15
作者 许炎姝 时红梅 《华夏医学》 2002年第1期58-58,100,共2页
关键词 肿瘤 化疗 饮食护理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被引量:5
16
作者 卢玉 郭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2期179-180,共2页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多数患者死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有学者注意到,随着人均寿命延长,糖尿病患者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比例大大增... 2型糖尿病(T2DM)是老年人中常见的慢性病,多数患者死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等。有学者注意到,随着人均寿命延长,糖尿病患者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近年来,糖尿病患者死于消化道肿瘤的比例大大增加,由此看来,两种疾病可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现就2型糖尿病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做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肾病 消化肿瘤 寿命延长 慢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晋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通过检测56例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探讨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状态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检测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出样本含量(5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 目的通过检测56例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探讨恶性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凝血及纤溶状态变化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ACL-7000检测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出样本含量(56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5),在肿瘤组中以肝癌最高,依次为胰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与食道癌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可作为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实验室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 实验室 肿瘤患者 解剖学 二聚体 肝癌 肝脏肿瘤 食道癌 血浆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辨治思路
18
作者 马建伟 陈宝 +1 位作者 支艳 马新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0-91,共2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系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大多数的肿瘤是能够根治的,但在临床中常常遇到许多前来就诊者已是中晚期,有的甚至失去了手术及放化疗的机会。而中医药...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系统.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大多数的肿瘤是能够根治的,但在临床中常常遇到许多前来就诊者已是中晚期,有的甚至失去了手术及放化疗的机会。而中医药具有对手术患者促进机体恢复、预防复发,对放化疗患者减轻毒副反应、增加放化疗敏感性,以及对晚期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进程、延长生命的作用。笔者在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有一些认识和体会,现将管见以示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消化系统 辨证施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3AK细胞液联合化疗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护理
19
作者 程香玲 张南征 +1 位作者 刘军权 戴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CD3AK细胞 联合化疗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护理 激活 瘤细胞 低毒 杀伤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住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婧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近年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症状的评分、抑郁症状的评分以及CD3+、CD4+和CD8+的水平。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焦虑症状的评分和抑郁症状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症状的评分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症状的评分和抑郁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CD3+的水平、CD4+的水平和CD8+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CD3+的水平、CD4+的水平和CD8+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3+的水平、CD4+的水平和CD8+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住院治疗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地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其身体的免疫力。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住院治疗 心理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