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癌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杨俊琳 田玉梅 +3 位作者 赵丽丽 杨健 乔欣 张英英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39-1545,共7页
目的:将大肠癌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护理的证据进行临床运用,评价实践效果,为症状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知识转化模式,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开展大肠癌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循证护理实践,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知识... 目的:将大肠癌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护理的证据进行临床运用,评价实践效果,为症状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知识转化模式,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开展大肠癌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群的循证护理实践,比较证据应用前后,医护人员对知识掌握水平和审查指标执行率,以及患者消化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医护人员知识得分由(52.27±14.73)分提高至(77.00±7.44)分,14项审查指标执行率从0~91.11%提高至71.43%~100.00%。患者呕吐、腹泻症状发生率低于证据应用前(P<0.05)。结论:知识转化模式为循证护理实践提供方法指导,开展循证护理实践可提高医护人员知识水平并规范行为,降低大肠癌放化疗患者消化道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系统肿瘤 放化疗 消化系统体征和症状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症状群护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2
2
作者 谭苏芳 毛琴 +3 位作者 毛孝容 罗银霞 曾霞 周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41-1346,共6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症状群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中与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症状群护理有关的文献,检... 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国内外关于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症状群护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6S”证据资源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相关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中与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症状群护理有关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9日。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并整合证据。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3篇、随机对照试验2篇。从组织管理、控制目标、危险因素、健康教育、症状管理5个方面汇总了16条证据。结论:总结的白血病化疗患儿胃肠道症状群护理证据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医务工作者应结合患儿症状和实际需求提供个体化治疗及护理,并及时更新相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消化系统体征和症状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晓峰 孟庆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瞧血管闭塞(AMVO)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69例AMVO患者,男47例,女22例,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50.0%VS36.2%,P=0.276);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瞧血管闭塞(AMVO)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69例AMVO患者,男47例,女22例,对不同性别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50.0%VS36.2%,P=0.276);患者初次就诊时均有腹痛表现,但男性呕吐和上腹痛多于女性,女性血便的比例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女性患者[(13.50±6,53)×10^9/LVS(22.97±10.77)×10^9/L,P=0.004];男性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亦低于女性[0.83±0.11vs0.90±0.07,P=0.044];D-二聚体男性与女性接近[(7.72±6.82)mg/L,vs(8.09±8.76)mg/L,P=0.901]。结论在AMVO患者中,女性患者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比例高于男性,且临床病情也较男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血管闭塞 腹痛 呕吐 和症状 消化系统 血管造影术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饮食调整和膳食纤维补充治疗慢性便秘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建议 被引量:33
4
作者 孙松朋 龙俊红 +2 位作者 倪红 梁隆雨 霍兴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179-2187,2214,共10页
慢性便秘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针灸按摩、运动、手术治疗等,饮食调整或膳食纤维补充治疗常被推荐用于药物治疗之前应用或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具体... 慢性便秘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质量。慢性便秘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针灸按摩、运动、手术治疗等,饮食调整或膳食纤维补充治疗常被推荐用于药物治疗之前应用或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但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具体的应用规范。本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分析饮食调整对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的重要地位以及膳食纤维补充剂、天然水果或食品原材料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提出在临床实践中饮食调整、膳食纤维补充的应用原则和具体方法,旨在为专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慢性便秘患者在治疗上提供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和症状 消化系统 饮食调整 饮食疗法 膳食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淼 宋晓霞 +11 位作者 马菁 邵俏俏 余雪纯 祁亚宾 胡若冰 卫珮如 肖伟 贾百灵 程艳波 孔令非 陈传亮 丁松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849-2855,共7页
背景慢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 背景慢性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是引起成年人胃黏膜癌前病变的主要原因,但其是否也可能发生在儿童中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中原地区因上消化道症状住院的儿童H.pylori感染情况及其胃黏膜癌前病变情况。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因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打嗝、反酸等)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18岁以下患儿1015例。患儿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并取胃黏膜活检组织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依据H.pylori感染情况将患儿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年龄、性别、内镜检查结果,不同年龄段患儿H.pylori感染率。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不同年龄段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结果1015例患儿中,感染H.pylori 854例(84.14%,即感染组),未感染H.pylori 161例(15.86%,即未感染组)。感染组患儿年龄大于未感染组,浅表性胃炎发生率低于未感染组,疣状胃炎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1015例患儿中1~4岁54例,5~8岁199例,9~12岁435例,13~18岁327例。5~8、9~12、13~18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高于1~4岁患儿(P<0.05);9~12、13~18岁患儿H.pylori感染率高于5~8岁患儿(P<0.05)。感染组患儿中经胃黏膜病理结果证实的癌前病变发生率为4.33%(37/854),其中包括17例胃黏膜萎缩、11例肠上皮化生和9例不典型增生。感染组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发生率高于未感染组〔0.62%(1/161)〕(χ^(2)=5.178,P<0.05)。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5~8、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发生率、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9~12、13~18岁:感染组患儿胃黏膜淋巴细胞浸润程度高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在中原地区,H.pylori感染患儿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为4.33%,胃黏膜癌前病变包括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 住院 上胃肠道 胃黏膜 癌前病变 组织病理 和症状 消化系统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