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消化生理学界见闻
1
作者 李在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1981年第4期380-380,共1页
我有机会到日本学习消化生理学,着重研究消化道的运动。现对近一年来在这一领域里的所见所闻做一简要介绍。在日本,系统地研究消化系统的功能已有较长的历史,对消化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仅在消化道的运动方面就有《消化管运... 我有机会到日本学习消化生理学,着重研究消化道的运动。现对近一年来在这一领域里的所见所闻做一简要介绍。在日本,系统地研究消化系统的功能已有较长的历史,对消化生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仅在消化道的运动方面就有《消化管运动的机理》、《胃肠道运动的基础与临床》、《消化管运动》等三本专著。可以认为,这三本书总结了近50年来日本消化道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日本平滑肌学会,是以研究消化道运动的研究者(包括基础与临床)为主体,也有研究泌尿系统等其他系统平滑肌特性的学者参加的学术性组织。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管运动 平滑肌 消化系统 解剖学 消化生理学 消化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理学会第18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消化内分泌组情况简介
2
作者 李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3-93,共1页
消化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的学术报告在同一个分会场进行了两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在会上交流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会间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所报告的论文基本上反映出我国消化和内分泌生理的科研现状。
关键词 消化生理学 内分泌学 情况简介 学术气氛 全国代表大会 学术会议 研究成果 降钙素基因 细胞保护作用 消化道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度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
3
作者 范慧琴 刘立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57-1957,共1页
2017年10月12~14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会承办。来... 2017年10月12~14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暨安徽省病理生理学会2017年度学术年会在安徽合肥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办、安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会承办。来自国内外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临床专业的相关工作者1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由安徽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汪思应教授主持,安徽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李俊教授致欢迎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病理生理学消化专业委员会 第十次学术会议暨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纪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水平对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董云伟 牛翠娟 杜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6-99,共4页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 (w (蛋白 )分别为 2 0 2 % ,2 9 6 % ,4 0 8%和 51 2 % )对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范围内 ,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罗氏沼虾的特殊生长率 (YSGR)影... 探讨了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 (w (蛋白 )分别为 2 0 2 % ,2 9 6 % ,4 0 8%和 51 2 % )对罗氏沼虾 (Macrobrachiumrosenbergii)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本实验范围内 ,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罗氏沼虾的特殊生长率 (YSGR)影响不显著 (P >0 0 5) ,对淀粉酶的比活性也无显著影响 (P =0 10 8) ,但显著影响类胰蛋白酶 (P =0 0 17)和胃蛋白酶的比活性 (P =0 0 0 2 ) .在同一蛋白水平下 ,淀粉酶比活性最高 ,其次为类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 .3种消化酶的比活性在w(蛋白 ) =51 2 %组最高 .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上升 ,3种消化酶的比活性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而淀粉酶与类胰蛋白酶比活性的比值逐渐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平 罗氏沼虾 生长 消化酶活性 饲料 水产养殖 消化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鲇消化道组织形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怀如 潘宝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8-42,共5页
应用组织学技术,对鲇形目南方鲇的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食道、胃和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粘膜皱褶.食道壁肌肉层极厚,并为横纹肌;胃、肠壁的肌肉层为平滑肌,胃盲囊部、幽门部的肌肉层明显比贲门部厚,肠前段的环肌层较... 应用组织学技术,对鲇形目南方鲇的消化道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食道、胃和肠壁内突形成明显的粘膜皱褶.食道壁肌肉层极厚,并为横纹肌;胃、肠壁的肌肉层为平滑肌,胃盲囊部、幽门部的肌肉层明显比贲门部厚,肠前段的环肌层较中段厚,后段的环肌层最厚.胃腺发达,贲门部的胃腺较厚,从盲囊部下段至幽门部,胃腺逐渐减少至消失.食道近胃贲门处,贲门部和胃幽门部的粘膜下层有丰富的致密结缔组织,且有众多分支伸入肌肉层,逐渐分支变细直达肌肉细胞之间,彼此联结成网状,该结构在鱼类消化道中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鲇 消化 组织形态学 组织结构 消化生理学 食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年度中国消化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新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6期36-39,共4页
消化病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又称胃肠病学。消化病学的任务是研究消化系统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消化病学是以消化生理学的发展为先导,伴随基... 消化病学是研究消化系统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学科,又称胃肠病学。消化病学的任务是研究消化系统器官疾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预防、治疗和预后等。消化病学是以消化生理学的发展为先导,伴随基础医学及相关医学科技方法的进步,从器官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分子医学等阶段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中国消化病学已逐渐形成独立的学科,并有了重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病学 消化生理学 肠黏膜屏障功能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疾病 胃肠动力障碍疾病 胃肠道微生态环境 发病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红星 唐维兵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20-826,共7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以促进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入院... 目的分析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的主要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早期检查方法,以促进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改善患儿预后。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手术证实为消化道畸形的新生儿资料(包括性别、入院日龄、首发症状时间、出生体重、住院天数),消化道畸形疾病构成及主要临床特点,术前相关检查及诊断准确率。本研究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病例507例,包括肛门直肠畸形(166例)、肠闭锁和肠狭窄(93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84例)、肠旋转不良(72例)、环状胰腺(43例)、胃肠重复畸形(11例)、肠神经发育异常症(11例)、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9例)、脐肠瘘(7例)、胎粪性腹膜炎(7例)、梅克尔憩室(2例)、先天性肠系膜畸形(2例),其中男376例,女131例,足月儿433例,出生体重为(3157.53±596.50)g。肛门直肠畸形病例共166例,其中27例因原始影像结果测量数据缺失未纳入统计,其余139例肛门直肠畸形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会阴肛门成形术组(76例)和结肠造口术组(63例)。比较两组腹部倒立侧位X线检查直肠盲端至肛隐窝的距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结果消化道畸形患儿总体入院日龄为生后2.0(1.0,8.0)d,首发症状时间为生后1.0(1.0,4.5)d,住院时间为13.0(8.0,19.0)d。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以肛门直肠畸形、肠闭锁和肠狭窄、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常见,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311/507,61.34%)、腹胀(239/507,47.14%)及胎便异常(159/507,31.36%)。术前X线检查阳性479例,总体阳性率达94.48%;腹部超声检查阳性186例,阳性率36.69%;产前超声检查异常116例,阳性率22.88%。ROC分析结果表明,直肠盲端至肛隐窝距离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准确率为73.2%,最佳阈值20.5 mm,敏感性为74.6%,特异性为64.5%。结论新生儿消化道畸形中不同疾病发病时间及临床表现各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腹胀及胎便异常;X线检查准确率高,但产前、产后超声检查对消化道畸形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提倡在消化道畸形早期诊断中应用超声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严重畸胎样/外科学 消化系统/病理生理学 消化系统/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用于瘤胃发酵的体外模拟:技术综述 被引量:26
8
作者 孟庆翔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45-50,共6页
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是目前研究反刍动物瘤胃生理学、发酵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的较为理想的模型。本文综述了有关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的结构设计、系统运行、缓冲液配方和一些基本概念及常用计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进展。
关键词 双外流连续培养系统 瘤胃发酵 消化生理学 瘤胃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医科大学王德炳校长和博士生导师——王志均 曲绵域 冯传汉 王夔教授
9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2年第4期61-61,共1页
王志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消化生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他从教55年来,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贡献。40年代末期,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研究胰液素和胰酶素分泌的调节,阐明了各种食物在小肠中引起这两种激素释... 王志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消化生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博士生导师。他从教55年来,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做出了卓越贡献。40年代末期,他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研究胰液素和胰酶素分泌的调节,阐明了各种食物在小肠中引起这两种激素释放的情况,该研究被誉为经典性工作;1950年归国以来,曾研究消化器官活动对代谢的影响,阐明了迷走—胰岛素系统和交感—胰高血糖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导师 卓越贡献 消化生理学 学部委员 校长 中科院 教授 严谨治学 北京医科大学 激素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最佳的开端--肉鸡第一周营养的重要性
10
作者 靳文广(译) 罗静如(制图表) ceinwen evans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肉鸡生产过程中,有望在保证对饲料的生长性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通过优化饲料中甘氨酸的当量水平和其他会影响甘氨酸和丝氨酸反应的因素来进一步减少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
关键词 周营 肉鸡生产 肉雏鸡 消化生理学 甜菜碱 坏死性肠炎 家禽生产 骨骼生长 上市体重 孵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