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芡实淀粉的酶解特性及体外消化模拟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汆 魏兆军 +1 位作者 袁怀波 张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研究芡实淀粉的酶解特性及其在模拟过程中的消化特性。采用α-淀粉酶水解法,以酶解液中还原糖释放率为指标,对芡实淀粉的酶解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α-淀粉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350U/g、底物质量浓度为10g/100mL、pH值为6... 研究芡实淀粉的酶解特性及其在模拟过程中的消化特性。采用α-淀粉酶水解法,以酶解液中还原糖释放率为指标,对芡实淀粉的酶解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α-淀粉酶的最优酶解条件为:α-淀粉酶用量350U/g、底物质量浓度为10g/100mL、pH值为6,于50℃水浴中水解60~80min。在此条件下,芡实淀粉酶解液中还原糖释放率可达79.61%。体外消化模拟结果显示,芡实淀粉在模拟消化中的还原糖和可溶性糖释放率均远低于酶解过程;且与米淀粉相比,芡实淀粉较难消化。研究认为,芡实淀粉在α-淀粉酶作用下,较易水解;消化模拟过程中,芡实淀粉的可消化性稍低于米淀粉,可能与其中残留的植物多酚类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淀粉 Α-淀粉酶 酶解 消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肠道消化模拟系统中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磊 姚泓 +1 位作者 汤新 吴希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1-206,共6页
收集广东广州地区131个人体粪便样本,分析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定植率,再从中挑选无A.muciniphila定植人群的粪便作为体外肠道消化模拟系统的接种物,添加1×108 CFU/mL的A.muciniphila进行干预,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 收集广东广州地区131个人体粪便样本,分析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定植率,再从中挑选无A.muciniphila定植人群的粪便作为体外肠道消化模拟系统的接种物,添加1×108 CFU/mL的A.muciniphila进行干预,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高通量测序评估A.muciniphila的生长情况和对体外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A.muciniphila在测试人群(n=131)的定植率为89.31%,平均丰度为5.825(lg(CFU/mL));A.muciniphila进入肠道消化模拟系统后,在肠道微生态环境中维持生长状态,对Lactobacillus属有增殖作用,但抑制肠道中的Bifidobacterium属和Bacteroides属;测序结果进一步发现在群落总体结构上,A.muciniphila干预后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结构无显著影响。A.muciniphila在新的肠道环境中具备生存能力,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没有破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肠道消化模拟系统 肠道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闲鱼肉粒的体外消化模拟及其产物抗氧化效果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萍 祁兴普 +2 位作者 战旭梅 刘靖 陈艳妮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138,共4页
以休闲白鲢鱼肉粒为研究对象,采用胃蛋白酶—胰酶体外模拟酶解法研究其体外模拟消化特性,并对其消化产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鲢鱼鱼肉粒的蛋白消化率可达78.2%。消化产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对羟自... 以休闲白鲢鱼肉粒为研究对象,采用胃蛋白酶—胰酶体外模拟酶解法研究其体外模拟消化特性,并对其消化产物的抗氧化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鲢鱼鱼肉粒的蛋白消化率可达78.2%。消化产物具有较强抗氧化性,对羟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除率、过氧化氢清除率、亚铁离子还原力等各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效应浓度IC50分别为1.66,2.14,3.88,3.33 mg/m L;且在37℃保温1 h,各抗氧化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肉粒 鲢鱼 体外模拟消化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乳清浓缩蛋白对5-甲基四氢叶酸钙生物可及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4
作者 张雨松 崔蔚然 +2 位作者 唐祯玥 白红雨 邵美丽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100,共9页
生物可及性是5-甲基四氢叶酸钙(5-methyltetrahydrocalcium folate,5-MTHF)发挥生物功能的前提,易受到食品组分的影响。该文以乳清浓缩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和5-MTHF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外消化系统,探究WPC在不同条件下(浓... 生物可及性是5-甲基四氢叶酸钙(5-methyltetrahydrocalcium folate,5-MTHF)发挥生物功能的前提,易受到食品组分的影响。该文以乳清浓缩蛋白(whey protein concentrate,WPC)和5-MTHF为研究对象,利用体外消化系统,探究WPC在不同条件下(浓度、加工方式、胃肠pH、消化时间)对5-MTHF生物可及性的影响,并采用胶体粒径电位仪与激光共聚焦观察消化前后粒子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胃消化阶段,WPC可将5-MTHF紧密包裹,较好地保护了5-MTHF,并成功转运至肠消化阶段完成释放,提高了5-MTHF的生物可及性。同时,WPC浓度、WPC加工方式、胃肠pH、消化时间等均不同程度影响5-MTHF的生物可及性和粒径、电位。其中,在胃消化阶段,各WPC-5-MTHF组均未检测出5-MTHF,生物可及性为0。在肠消化阶段,WPC-5-MTHF组的生物可及性随WPC浓度的增加而提高,较5-MTHF组的生物可及性提高了11.1%~19.61%;超声处理组、高压均质组、加热处理组的生物可及性较未加工处理组分别减少了8.49%、9.52%、8.75%;在肠pH为7、消化时间为5 h时,WPC-5-MTHF组拥有最佳生物可及性,分别为45.17%、42.32%,与5-MTHF组相比,提高到2倍左右。粒径和电位的结果显示,WPC-5-MTHF组较WPC拥有更小的粒径,更大的电位绝对值,并且WPC-5-MTHF结构的变化会引起消化特性的改变,该研究为5-甲基四氢叶酸钙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5-甲基四氢叶酸钙 体外消化模拟 生物可及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低分子肽双重乳液体外模拟消化吸收特性研究
5
作者 郭晓琳 杨文 +6 位作者 林海生 陈忠琴 曹文红 高加龙 谭明堂 章超桦 郑惠娜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3,94,共14页
牡蛎低分子肽(low molecular weight oyster peptides,LO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腥味及易于被胃肠消化液降解的缺陷,采用双重乳液包封LOPs可显著改善其腥味,然而其消化吸收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以LOP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界面性质,采... 牡蛎低分子肽(low molecular weight oyster peptides,LOPs)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是存在腥味及易于被胃肠消化液降解的缺陷,采用双重乳液包封LOPs可显著改善其腥味,然而其消化吸收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以LOPs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界面性质,采用W_(1)/O/W_(2)型双重乳液封装LOPs,利用体外模拟消化及单层Cac o-2细胞模型研究LOPs的消化吸收特性。研究结果显示:LOPs具有较好的亲水性但不具有降低油水间界面张力的能力。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LOPs双重乳液平均粒径由最初的(725.5±25.4)nm先增至(944.6±21.8)nm,最后降低为(772.8±21.4)nm;包封率由88.35%逐步降至30.01%;光学显微图像显示,乳液在胃消化模拟阶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聚集,并于肠道消化阶段出现破裂。单层Cac o-2细胞模型的体外模拟吸收实验结果显示,LOPs的转运方式为被动扩散,而LOPs双重乳液的转运机制为外流效应。LOPs双重乳液能有效提高LOPs的生物利用率,对LOPs具有良好的保护与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低分子肽 双重乳液 界面张力 模拟消化 单层Cac o-2细胞模型 吸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模拟消化的抗性糊精苹果粉品质、风味及升糖效果评价
6
作者 张一鸣 刘玉鑫 +3 位作者 葛邦国 高玲 牛晓雨 和法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102,共6页
以麦芽糊精和抗性糊精混合物为辅料制备喷雾干燥苹果粉,考察不同比例抗性糊精的添加对苹果粉粉体品质、风味和升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抗性糊精质量分数的增加,苹果粉a^(*)值、中位粒径、堆密度、休止角、溶解时间总体下降,b^(*)... 以麦芽糊精和抗性糊精混合物为辅料制备喷雾干燥苹果粉,考察不同比例抗性糊精的添加对苹果粉粉体品质、风味和升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抗性糊精质量分数的增加,苹果粉a^(*)值、中位粒径、堆密度、休止角、溶解时间总体下降,b^(*)值、比表面积、水溶性指数、持油力总体提升,风味浓郁度和丰富度提升,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葡萄糖含量峰值降低且很快趋于平稳。当抗糊精性质量分数为50%时(以辅料总质量计),粉体品质、风味及升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糊精 苹果粉 体外模拟消化 升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对三七叶化学成分、功能活性及皂苷变化的影响
7
作者 韩明冲 李云嵌 +7 位作者 王怡惠 张雪春 方越 向萍 华燕 李天丽 何霞红 王振兴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57-66,共10页
以三七叶为原料,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消化过程中三七叶总皂苷、总酚、总糖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三七叶中24种单体皂苷的... 以三七叶为原料,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消化过程中三七叶总皂苷、总酚、总糖和总黄酮等活性成分的含量,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一步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三七叶中24种单体皂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七叶总皂苷、总酚含量在肠消化阶段达到最高,分别可达188.32、17.43mg/g;而总糖在整个消化过程中含量变化不显著;总黄酮在口腔消化阶段含量最高,为23.76mg/g。同样,肠消化阶段三七叶展现了最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整个消化过程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能力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在肠消化阶段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4.97%、37.80mg/g、72.50%。进一步对三七叶中的单体皂苷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消化的进行,大分子质量的人参皂苷Rb1、Rb2、Rb3、Re、Rd裂解生成了CompoundK、Rg3、Rg5、Rk1等小分子质量稀有皂苷。总之,三七叶经消化后仍具有较好的功能活性,其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等功能活性也随着消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提高,并在肠消化阶段达到最高值,可能与其活性成分的释放以及小分子稀有皂苷的产生等有关。本研究可为三七叶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叶 体外模拟消化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Α-葡萄糖苷酶 皂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胃肠消化过程红树莓抗氧化能力变化
8
作者 张红娟 赵安琪 +4 位作者 金子超 杨美林 李娜 王杭琳 李雨菲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5期72-75,81,共5页
为探究树莓浆果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释放量及消化液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对各阶段消化液中总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及消化液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消化液,口腔及胃肠消化液中总类... 为探究树莓浆果在胃肠消化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释放量及消化液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对各阶段消化液中总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及消化液自由基清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消化液,口腔及胃肠消化液中总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均有所下降。总类黄酮物质在口腔消化环境中释放量(3.99 mg/g)显著高于胃消化(1.37~2.34 mg/g)和肠消化(0.96~1.56 mg/g),且随消化时间的延长,胃消化液中总类黄酮释放量呈增加趋势,而肠消化液中呈下降趋势。口腔消化液中总酚含量(1.25 mg/g)明显低于胃消化液和肠消化液;胃消化各阶段,消化液中总酚含量变化不稳定,30 min时总酚含量最高,达2.42 mg/g;肠消化阶段总酚释放量呈下降趋势,30 min时为最高,达1.93 mg/g。胃消化液ABTS^(+)·清除能力、DPPH·清除能力均高于肠消化液,且消化液ABTS^(+)·清除能力与其中总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30;DPPH·清除能力和总酚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莓 模拟胃肠消化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消化中小扁豆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能力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楠 孙丞 +3 位作者 杨春杰 李云杰 孙元琳 周素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为了解小扁豆中活性物质在消化过程的变化规律,以白、红、黑、绿4种颜色小扁豆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口腔、胃和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黄酮和花青素等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表明:4种颜色小扁豆多酚在消化过程中逐... 为了解小扁豆中活性物质在消化过程的变化规律,以白、红、黑、绿4种颜色小扁豆为原料,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模型研究口腔、胃和肠消化过程中多酚、黄酮和花青素等活性物质释放和抗氧化能力变化。结果表明:4种颜色小扁豆多酚在消化过程中逐渐释放,肠消化阶段释放量最大,模拟消化结束时,白、红、黑、绿小扁豆多酚释放量分别为1.76、1.91、1.94、2.56 mg GAE/g;黄酮和花青素在胃消化阶段释放量最大,模拟消化结束时,黄酮释放量分别为0.82、1.75、4.15、3.92 mg R/g,花青素释放量分别为0.06、0.15、0.19、0.20 mg/g;黑、绿小扁豆活性物质释放量高于红、白小扁豆。模拟消化过程中,不同消化阶段小扁豆消化产物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胃消化阶段4种颜色小扁豆清除DPPH·能力较强,进入肠消化后,DPPH·清除能力显著减弱(P<0.05),绿色小扁豆消化产物对DPPH·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力最强。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释放量和小扁豆抗氧化能力相关性更强,黄酮是小扁豆的主要抗氧化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消化 小扁豆 多酚 黄酮 花青素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剂对挤压蛋白消化率的影响
10
作者 刘宇亮 梁贵江 +4 位作者 潘红阳 王召君 何志勇 曾茂茂 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3,共6页
该研究阐明了3种不同抗氧化剂(抗氧化肽、迷迭香提取物以及维生素C)的添加对大豆浓缩蛋白-麦麸蛋白复合体系挤压拉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质构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水提物会显著改变颜色并降低内部纤维化程度,大豆还原肽... 该研究阐明了3种不同抗氧化剂(抗氧化肽、迷迭香提取物以及维生素C)的添加对大豆浓缩蛋白-麦麸蛋白复合体系挤压拉丝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质构和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迷迭香水提物会显著改变颜色并降低内部纤维化程度,大豆还原肽的添加使得拉丝蛋白的纤维化程度有显著性提升。同时3种还原剂的添加使氨基酸留存率增加,说明减少了挤压过程中美拉德反应造成的氨基酸损失。模拟消化发现在胃消化阶段均无显著性变化,胰消化阶段大豆还原肽添加组对消化率有显著提升,说明大豆还原肽抑制了美拉德反应从而提升了拉丝蛋白的消化性质。研究结果可为有效提升挤压组织化产物和植物基模拟肉产物的营养价值和质构等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挤压 还原剂 体外消化模拟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红芸豆抗氧化肽营养价值评价及体外模拟消化分析
11
作者 李琳 陈丹 +2 位作者 范晓禹 郑喜群 崔素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2-70,共9页
为了提高英国红芸豆的经济效益,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以英国红芸豆蛋白抗氧化肽组分(BRKBPAPC)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价值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并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评价BRKBPAPC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RKBPAPC含有8... 为了提高英国红芸豆的经济效益,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产品,以英国红芸豆蛋白抗氧化肽组分(BRKBPAPC)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价值和粒径分布进行分析,并采用体外模拟消化法评价BRKBPAPC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BRKBPAPC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与抗氧化活性相关的氨基酸含量较高;BRKBPAPC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为66.01,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6.13,生物价(BV)为82.18,必需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模式,是一种良好的植物源多肽;BRKBPAPC的粒径分布均匀且只有一个峰,在400~800nm之间。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表明,与未超滤肽相比,BRKBPAPC的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P<0.05);BRKBPAPC消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1.83%,对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82.76%,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最高可达48.84%。研究为英国红芸豆产品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红芸豆 抗氧化肽 体外模拟消化 氨基酸组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消化酶对κ-卡拉胶/酪蛋白复合体系流变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旭珂 朱斯亮 +1 位作者 郑宝东 郭娟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1,共9页
卡拉胶与酪蛋白的结合对肠道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研究两者在体外消化模拟中消化酶是否是影响多糖或多糖-蛋白复合体系构象转变的主要因素,本文以κ-卡拉胶为研究对象,选择酪蛋白为基质,探究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消化酶对κ-卡拉胶/... 卡拉胶与酪蛋白的结合对肠道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为研究两者在体外消化模拟中消化酶是否是影响多糖或多糖-蛋白复合体系构象转变的主要因素,本文以κ-卡拉胶为研究对象,选择酪蛋白为基质,探究体外模拟消化环境中消化酶对κ-卡拉胶/酪蛋白复合体系结合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消化酶对κ-卡拉胶与酪蛋白的结合影响不大,但可以使体系硫酸基团暴露量显著增加,不利于κ-卡拉胶的构型。体系中的酪蛋白被分解为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肽段,使得复合体系的特征长度增加,相互作用减弱,粘弹性下降,双螺旋结构稳定性降低。本研究为κ-卡拉胶的安全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 酪蛋白 消化 体外模拟消化 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旗松素磷脂复合物制备优化及其体外模拟消化释放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文凯 孙敬蒙 +3 位作者 张鑫 孔繁铭 李冬冬 张炜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2-168,共7页
为了提高花旗松素的利用率,该研究制备花旗松素磷脂复合物,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并进行表征分析验证磷脂复合物的形成;通过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及模拟消化实验对理化性质和释放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提高花旗松素的利用率,该研究制备花旗松素磷脂复合物,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并进行表征分析验证磷脂复合物的形成;通过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及模拟消化实验对理化性质和释放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磷脂复合物最佳制备条件为花旗松素/磷脂质量比1∶3.71、反应溶剂体积12.82 mL、反应时间2.94 h,此条件下的复合率为95.55%。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实验表明花旗松素与磷脂间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磷脂复合物,且花旗松素由晶型转变为无定形态。磷脂复合物增加了花旗松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水-正辛醇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体外模拟消化释放实验显示,6 h内磷脂复合物中花旗松素累积释放由48.26%提升至71.86%。磷脂复合物改善了花旗松素的理化性质和体外释放,为花旗松素的高效应用与食品制剂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旗松素 磷脂复合物 响应面 表征 模拟消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菌多糖体外模拟消化-酵解特性及其益生作用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煜琛 杜敏如 +3 位作者 赵洪玥 杨舒郁 连玲丹 王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 天然多糖活性功能丰富,为了进一步探究真菌多糖活性作用方式与途径,确定亮菌多糖益生潜能,该研究用液态发酵法提取并制备亮菌胞外多糖(Armillariella tabescens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ATEP),去除大分子杂质后评价多糖制备得率,分析理化组成,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模拟酵解,分阶段评价ATEP消化后抗氧化能力,及消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TEP总糖占比43.52%,ATEP两组分分子质量分别为27.0 kDa和8.9 kDa,多糖由6种单糖构成;模拟消化过程几乎不会对总糖及还原糖含量造成变化(P>0.05),但可提高总酚及总黄酮含量(P<0.05);模拟酵解过程碳水化合物相对消耗量逐步增加,而还原糖先增再少,pH值则持续下降;酵解产物SCFAs含量增加显著(P<0.05),其中乙酸含量增量最多;ATEP可提高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及大肠杆菌4种益生菌增殖速度。本研究评价了ATEP的益生水平,为综合利用亮菌多糖提供思路与基础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多糖 模拟消化 模拟酵解 益生菌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益生菌剂产品活性检测及其模拟胃消化耐受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滕堃如 李斌 +5 位作者 陈红贺 陈楠楠 曹梦思 彭雪菲 刘明 郭新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57-63,71,共8页
以足够数量的活菌到达肠道等作用部位是益生菌发挥有益功效的前提,因此活菌数量和消化道耐受性是评价益生菌产品的2个重要指标。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市售益生菌剂产品的初始活性及胃消化耐受性,同时探究胃消化过程中不同生理因素对... 以足够数量的活菌到达肠道等作用部位是益生菌发挥有益功效的前提,因此活菌数量和消化道耐受性是评价益生菌产品的2个重要指标。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市售益生菌剂产品的初始活性及胃消化耐受性,同时探究胃消化过程中不同生理因素对菌株活性的影响。首先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样品的总菌和活菌含量,其次对样品进行不同条件的模拟消化实验,测定样品活菌总数并计算存活率。结果表明,15种样品的活菌含量均与标识值存在差异,但所有产品均符合国际及国内标准;模拟胃消化实验中胃液pH值为影响菌剂活性的主要因素,模拟消化转速和胃蛋白酶浓度为次要因素。相同的模拟胃消化实验中,不同产品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区别。该研究为制定相关标准及规范市场环境提供依据,对于消费者选择产品和生产者提升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售益生菌剂 活菌数量 存活率 消化生理因素 模拟消化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益生菌对毛蚶肌原纤维蛋白模拟消化产物的生物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子瑾 侯传丽 +1 位作者 梁铮洋 任娇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0-127,共8页
以毛蚶为研究对象,考察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n,LP45)、两歧双歧杆菌BBi32(Bifidobacterium bifidobacterial,BBi32)、鼠李糖乳酪杆菌LGG(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GG)以及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Bifid... 以毛蚶为研究对象,考察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n,LP45)、两歧双歧杆菌BBi32(Bifidobacterium bifidobacterial,BBi32)、鼠李糖乳酪杆菌LGG(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LGG)以及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Probio-M8,Probio-M8)四种益生菌对毛蚶肌原纤维蛋白模拟消化产物生物利用的差异性。将毛蚶肌原纤维蛋白进行体外模拟消化,以消化产物作为氮源,分别采用氮源替换和氮源添加两种方式培养四种益生菌,通过监测四种益生菌的生长曲线、pH、菌落数等变化,评价不同益生菌对毛蚶肌原纤维蛋白模拟消化产物的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以MRS组作为对照组,氮源替换组可显著抑制四种益生菌的增殖(P<0.05),但对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的抑制作用较低;当毛蚶肌原纤维蛋白模拟消化产物作为氮源添加至培养基中,该蛋白模拟消化产物可显著促进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的增殖;当添加氮源浓度为0.03 mg/mL时,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Probio-M8活菌数为对照组的1.2倍(P<0.05),但对胞外聚合物的产量无显著影响。研究显示,氮源替换时,毛蚶肌原纤维蛋白模拟消化产物可抑制益生菌的增殖;氮源添加时,毛蚶肌原纤维蛋白模拟消化产物在低浓度时对四种益生菌的增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不同益生菌的促进程度不同,表明不同种类益生菌对氮源的需求不同,该研究为益生菌的氮源生物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蚶肌原纤维蛋白 氮源 模拟消化 益生菌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柑橘果胶的体外模拟消化及益生元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美香 杨可 +3 位作者 李康杰 黎柏辉 姜铁民 李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179,共7页
为探究羧甲基化柑橘果胶(carboxymethyl citrus pectin,CCP)在益生元方面的潜力,以NaOH-氯乙酸化学法制得CCP,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模拟人体消化实验探究其抗消化性,并以其作碳源,研究其对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 为探究羧甲基化柑橘果胶(carboxymethyl citrus pectin,CCP)在益生元方面的潜力,以NaOH-氯乙酸化学法制得CCP,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模拟人体消化实验探究其抗消化性,并以其作碳源,研究其对短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乳杆菌的益生元作用。结果表明,在红外光谱中1616、1419、1313 cm^(-1)处存在羧甲基的特征吸收峰,测定其取代度为0.4371,柑橘果胶羧甲基化修饰成功;在模拟人体抗消化实验中,CCP在模拟唾液、胃液和小肠液中的水解度分别低于3%、6%和2%,证明其能有效抵抗人体消化道消化;CCP促进短乳杆菌增殖的最佳质量浓度为15 g/L,对其他3种益生菌的最佳质量浓度为30 g/L,在最佳果胶质量浓度下,4种益生菌在18~30 h达到增殖的稳定期,细菌浓度达最高值,培养基pH值达到最低值,CCP对4种肠道益生菌的促进增殖作用均优于柑橘果胶。研究表明CCP是一种潜在的益生元,在医药保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胶 羧甲基化 模拟人体消化 益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溶剂提取苦荞总黄酮及其体外模拟消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秦斐 范肖 +2 位作者 王宇阳 付晓燕 朱航甫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以苦荞种子为原料,在不同的超声温度下提取苦荞总黄酮,并研究苦荞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总黄酮在60℃时含量达到最大值228.5 mg/100mL,是溶剂提取的1.5倍。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发现,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有利于消... 以苦荞种子为原料,在不同的超声温度下提取苦荞总黄酮,并研究苦荞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总黄酮在60℃时含量达到最大值228.5 mg/100mL,是溶剂提取的1.5倍。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发现,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有利于消化过程中总黄酮的释放,且在胃肠消化过程中胃蛋白酶和肠蛋白酶有利于总黄酮的释放,均在120 min时达到最大。通过体外模拟消化抗氧化活性测定可知,苦荞总黄酮胃肠消化产物对DPPH·、·OH及·O-2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提取 苦荞总黄酮 体外模拟消化试验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青川核桃壳和分心木抗氧化成分及活性的变化
19
作者 杜昕 张新悦 +4 位作者 王芳 罗琴 谢庆 赵英琼 刘雨潇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0,共7页
目的:充分利用核桃副产物资源。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核桃壳和分心木抗氧化成分,探究其提取物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FRAP和Fe^(... 目的:充分利用核桃副产物资源。方法: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核桃壳和分心木抗氧化成分,探究其提取物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抗氧化成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性(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FRAP和Fe^(2+)螯合力)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分心木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始终高于核桃壳的(P<0.05);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分心木和核桃壳中总酮、总酚含量逐渐降低(P<0.05),DPPH自由基清除力、ABTS自由基清除力和FRAP抗氧化能力为口腔>胃>肠(P<0.05),与总酚、总黄酮含量变化趋势一致。除Fe^(2+)螯合外,核桃壳和分心木提取物消化液的抗氧化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核桃壳和分心木均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且分心木的抗氧化活性优于核桃壳,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功能食品或抗氧化剂的原料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壳 分心木 体外模拟消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1/A2β-酪蛋白基因型的鉴定及其消化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师行 徐洪涛 +6 位作者 李笑 孙美玲 杨鑫焱 项鹏宇 杨智浩 满朝新 姜毓君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0-167,共8页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 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由于一级结构上的差异,消化后产生的物质也不相同。为了更全面地探究其对人体可能产生的生物活性影响,通过分析和监测该蛋白质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实现对A1/A2β-酪蛋白生物功能的探索。在本研究中,对采自某一牧场不同奶牛的牛奶进行等位基因特异性PCR鉴别,并借助阴离子交换色谱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牛奶分离出的β-酪蛋白进行纯化和鉴定,最后构建静态体外消化模型比较β-酪蛋白在消化性能上的差异。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A1和A2β-酪蛋白的浓度分别为0.62 mg/mL和0.66 mg/mL,纯度分别为95.28%和96.60%。两种β-酪蛋白的最终消化率均在90%左右,差异不显著。A2β-酪蛋白自肠消化阶段开始直至消化结束表现出了更高的水解度,为25.34%。随着胃肠消化时间的增加,两种β-酪蛋白的粒径不断减小,电位绝对值不断增大,并且A2β-酪蛋白在粒径和电位上的变化程度大于A1β-酪蛋白。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A1和A2β-酪蛋白在静态体外消化过程中的理化特性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A2β-酪蛋白可能具有比A1β-酪蛋白更好的消化性能,为进一步拓宽A2β-酪蛋白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 Β-酪蛋白 A2 Β-酪蛋白 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体外模拟消化 消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