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H值对浸矿细菌的活化以及金精矿脱砷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崔日成 杨洪英 +1 位作者 张谷平 范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97-1600,共4页
通过在摇瓶中设定6个不同初始pH值梯度1.3,1.5,1.7,1.8,1.9,2.1,对细菌的活化以及高砷金精矿的脱砷浸出进行了研究.细菌活化阶段,HQ-0211菌在pH值1.3-1.9范围更加适应,活化速度快,氧化效果好。高砷金精矿细菌脱砷阶段,初始pH值在1.7-1.... 通过在摇瓶中设定6个不同初始pH值梯度1.3,1.5,1.7,1.8,1.9,2.1,对细菌的活化以及高砷金精矿的脱砷浸出进行了研究.细菌活化阶段,HQ-0211菌在pH值1.3-1.9范围更加适应,活化速度快,氧化效果好。高砷金精矿细菌脱砷阶段,初始pH值在1.7-1.9范围最利于细菌浸矿,停滞期短,氧化速度快。初始pH值较高,为2.1时,细菌会较快进入衰亡期,不适于细菌浸矿。初始pH值较低,为1.3-1.5时,细菌适应停滞期长,氧化脱砷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细菌 活化作用 高砷金精 HQ-0211菌 脱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富瑶 杨洪英 +1 位作者 范有静 张长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86-1690,共5页
以稳定期的浸矿细菌菌液为研究对象,探讨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并用红外光谱检测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的结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最大... 以稳定期的浸矿细菌菌液为研究对象,探讨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并用红外光谱检测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的结构组成。研究结果表明,苯酚-硫酸法测定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含量的最佳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490 nm,浓硫酸用量5 mL,苯酚溶液质量分数5%;在最佳条件下测得的浸矿细菌胞外多聚合层中的多糖质量浓度为12 mg/L;由红外光谱分析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发现其结构中含有O—H,C=C,—CH3和C—H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硫酸法 浸矿细菌 细菌胞外聚合层 多糖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细菌表面性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傅建华 邱冠周 胡岳华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9-24,39,共7页
为了探索浸矿细菌的吸附机理 ,提高生物冶金运作中的金属回收率 ,对浸矿细菌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对硫培养的T .f(Thiobacillusferrooxidans)进行透射电镜 (TEM )观察时发现在它们的吸附面形成了外膜泡 ,而在铁培养的细菌中未观察... 为了探索浸矿细菌的吸附机理 ,提高生物冶金运作中的金属回收率 ,对浸矿细菌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对硫培养的T .f(Thiobacillusferrooxidans)进行透射电镜 (TEM )观察时发现在它们的吸附面形成了外膜泡 ,而在铁培养的细菌中未观察到外膜泡。外膜泡仅在存在固体矿物的基质中形成 ,说明它在浸矿细菌吸附至矿物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用电镜细胞化学方法证实了浸矿细菌表面存在着脂类、多糖和蛋白质等物质 ,并阐明了它们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 ;用FTIR法证实了T .f表面存在着—CONH—、OH、CH3 、CH2 等基团及C -O键。分析了这些基团在吸附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细菌 吸附机理 生物冶金 金属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Ⅲ)和As(Ⅴ)胁迫下浸矿细菌胞外多糖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富瑶 高鹭 +3 位作者 杨洪英 佟琳琳 杨宇 胡晓静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84,共4页
为考察浸矿细菌胞外多糖含量与砷离子的浓度和价态以及与浸矿细菌生长指标的关系,进而明确浸矿细菌抵御砷离子的生物对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s(Ⅲ)和As(Ⅴ)胁迫时,浸矿细菌胞外多糖的行为变化;通过测定菌液的pH、Eh、Fe^(2+)浓度、菌数... 为考察浸矿细菌胞外多糖含量与砷离子的浓度和价态以及与浸矿细菌生长指标的关系,进而明确浸矿细菌抵御砷离子的生物对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As(Ⅲ)和As(Ⅴ)胁迫时,浸矿细菌胞外多糖的行为变化;通过测定菌液的pH、Eh、Fe^(2+)浓度、菌数以及胞外多糖的含量,分析了各测定指标的相关性和线性关系。研究表明:As(Ⅲ)胁迫下,菌液的胞外多糖产量迅速增长,增幅超过34%,As(Ⅲ)的胁迫作用强于As(Ⅴ);As(Ⅲ)胁迫使菌液胞外多糖含量的变异中有63.4%与Eh线性相关、有61.6%与Fe^(2+)浓度线性相关、有71.4%与菌数线性相关;浸矿细菌通过代谢调控菌液的理化指标来调节胞外多糖的含量,进而抵抗砷离子的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细菌 含砷 砷离子胁迫 胞外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细菌中硫化氢-三价铁氧化还原酶的纯化 被引量:3
5
作者 傅建华 邱冠周 +1 位作者 胡岳华 柳建设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3-48,共6页
利用Fe3+作为元素硫的电子受体,由铁生长的T.f硫化氢 三价铁氧化还原酶纯化至电泳匀质状态,对主要浸矿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T.f dx)中的硫氧化酶关键酶进行分离与纯化。用质谱仪测定硫氧化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2.06(精确度为±0.01... 利用Fe3+作为元素硫的电子受体,由铁生长的T.f硫化氢 三价铁氧化还原酶纯化至电泳匀质状态,对主要浸矿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T.f dx)中的硫氧化酶关键酶进行分离与纯化。用质谱仪测定硫氧化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072.06(精确度为±0.01%);SDS PAGE(电泳)结果表明硫氧化酶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在硫氧化过程中硫氧化酶绝对依赖于还原型谷胱苷肽(GSH),该酶的等电点和最适pH值分别为4.6和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细菌 硫化氢-三价铁氧化还原酶 纯化 氧化亚铁硫杆菌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多糖的提取 被引量:2
6
作者 富瑶 杨洪英 +1 位作者 佟琳琳 张长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1,共4页
采用EDTA和H2SO4两种溶液作为提取剂,通过离心收集菌体、提取剂浸提多糖、离心分离多糖和过滤去除菌体4个步骤,提取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出的多糖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相同时,提取剂EDTA的提取... 采用EDTA和H2SO4两种溶液作为提取剂,通过离心收集菌体、提取剂浸提多糖、离心分离多糖和过滤去除菌体4个步骤,提取浸矿细菌胞外聚合层中的多糖,并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出的多糖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相同时,提取剂EDTA的提取效果优于H2SO4;质量分数为3%的EDTA溶液为实验中的最优提取剂,提取的多糖质量浓度可达17.0 mg.L-1.整个提取过程具有使用试剂简单、操作简便、干扰因素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层 生物冶金 浸矿细菌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平铜矿酸性矿坑水中的浸矿细菌培养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荆秀艳 《湿法冶金》 CAS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通过分离、驯化、组合菌种并制作生长曲线等系列试验过程,详细研究了浸矿细菌转化铁、硫的能力随不同试验进程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细菌的生理习性及培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酸性坑水 浸矿细菌 细菌培养 分离 驯化 组合 转化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细菌抗镉性能的试验研究
8
作者 佟琳琳 姜茂发 +1 位作者 杨洪英 殷书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34-1437,共4页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镉离子,确定浸矿细菌对镉离子的抗性以及镉对浸矿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镉离子对细菌的生长和活性起不同的作用.菌液中镉离子浓度低于0.1 mmol/L时,镉离子是浸矿细菌的营养物质,对细菌的生长...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镉离子,确定浸矿细菌对镉离子的抗性以及镉对浸矿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镉离子对细菌的生长和活性起不同的作用.菌液中镉离子浓度低于0.1 mmol/L时,镉离子是浸矿细菌的营养物质,对细菌的生长起促进作用;随着镉离子浓度的增高,对细菌的生长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浸矿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镉能力,镉离子浓度在高达8 mmol/L时,浸矿细菌仍然生长,保持好的活性.菌液中镉离子浓度为10 mmol/L时,浸矿细菌的生长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离子 浸矿细菌 细菌抗毒性 毒性离子 细菌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细菌吸附三种单矿物的行为研究
9
作者 富瑶 杨洪英 +2 位作者 佟琳琳 王一名 周立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7-57,共1页
细菌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是在细菌细胞周围形成的胶浆外壳状的新陈代谢产物(Bhaskar等,2006)。细菌胞外聚合物在细菌与矿物作用时具有提供初始Fe(Ⅲ)、吸附作用、提供反应空间。
关键词 细菌胞外聚合物 吸附作用 胞外多糖 细菌吸附 细菌细胞 黄铁 多糖含量 浸矿细菌 新陈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条件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卫民 谷士飞 于荣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4,66,共5页
为回收利用永平铜矿废矿石中的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资源,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接种量、初始Fe^2+浓度、矿浆酸度、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等条件对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铜浸出的条件是接种量20%... 为回收利用永平铜矿废矿石中的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资源,通过摇瓶实验,研究了接种量、初始Fe^2+浓度、矿浆酸度、矿石粒度和矿浆浓度等条件对永平低品位原生硫化铜矿石细菌浸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铜浸出的条件是接种量20%,初始Fe^2+浓度0g/L,初始pH值1.2,浸出过程控制pH值小于1.50,矿石粒度5mm,矿浆浓度20%~25%;溶液中三价铁含量过高或产生铁的沉淀都会直接影响细菌的浸矿效果;尽管浸矿细菌能很好地适应浸矿环境,但铜的浸出速度偏慢、浸出率偏低,有待于采取强化浸出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原生硫化铜 细菌 出条件 硫化铜 低品位 原生 浆浓度 FE^2+ 初始PH值 浸矿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药类捕收剂对细菌浸出黄铜矿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颖博 林海 周闪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01-3207,共7页
借助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黄药类捕收剂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D-1菌株(At.f LD-1)浸出黄铜矿的抑制机理。XPS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加浮选药剂条件下所得浸渣相比,黄药类捕收剂的作用使浸渣表面Cu 2p电子... 借助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红外光谱(FTIR)等测试手段,研究黄药类捕收剂对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LD-1菌株(At.f LD-1)浸出黄铜矿的抑制机理。XPS分析结果表明,与不加浮选药剂条件下所得浸渣相比,黄药类捕收剂的作用使浸渣表面Cu 2p电子结合能增高,Fe 2p和S 2p电子结合能降低,且黄药类捕收剂对铜浸出率抑制作用的强弱与电子结合能的偏移程度成正比;FTIR研究发现,At.f LD-1菌在黄铜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黄药类捕收剂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醇类等物质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以及对At.f LD-1菌的毒害作用,导致浸渣表面红外特征吸收峰发生了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 黄药类捕收剂 浸矿细菌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浸矿机理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2
作者 胡凯光 胡鄂明 +2 位作者 康泉 洪春林 谢国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3-77,共5页
总结了细菌浸矿机理 ,探讨了细菌浸铀与铀矿石矿物学关系 ,对温度、pH、矿石性质、离子浓度、通气量、培养基、光线等影响细菌浸矿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细菌 物学 冶金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浸矿的细菌学原理 被引量:42
13
作者 张在海 王淀佐 +1 位作者 邱冠周 胡岳华 《湿法冶金》 CAS 2000年第3期16-21,共6页
探讨了细菌浸矿的细菌学原理。认为细菌浸出的本质是生命活动 ,不能等同视之为冶金学上的“催化剂”;细菌所表现出的浸出机理 ,是由其内在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由此而组成的生态关系——细菌学本质所决定的 ,不论直接间接作用机理 ,还... 探讨了细菌浸矿的细菌学原理。认为细菌浸出的本质是生命活动 ,不能等同视之为冶金学上的“催化剂”;细菌所表现出的浸出机理 ,是由其内在的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由此而组成的生态关系——细菌学本质所决定的 ,不论直接间接作用机理 ,还是初级次级反应机理 ,在细菌学上都是统一的。根据细菌学原理 ,分析了细菌育种对象问题和铁矾产生的细菌学意义 ,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细菌学原理 细菌冶金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浸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宏煦 王淀佐 +1 位作者 陈景河 阮仁满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3期68-71,79,共5页
归纳总结硫化矿细菌浸出过程的各类作用过程 ,综述相关研究结果。细菌的存在使矿物表面的H+ 浓度增加 ,同时也使体系混合电位上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区别在于硫化矿的氧化分解是否通过Fe3+ 的氧化作用 ,即不管细菌粘附矿物与否 ,间... 归纳总结硫化矿细菌浸出过程的各类作用过程 ,综述相关研究结果。细菌的存在使矿物表面的H+ 浓度增加 ,同时也使体系混合电位上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区别在于硫化矿的氧化分解是否通过Fe3+ 的氧化作用 ,即不管细菌粘附矿物与否 ,间接作用为Fe3+ 浸出矿物 ,而直接作用则指细菌的直接氧化分解作用。细菌浸矿过程是包括化学、电化学、动力学现象的复杂过程 ,各种作用不是孤立的 ,是互相联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细菌 综述 微生物 硫化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矿细菌浸出过程的电化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宏煦 王淀佐 阮仁满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1期81-85,共5页
综述细菌浸出过程电化学的研究进展。系统阐述硫化矿细菌浸出体系细菌生长及细菌存在时硫化矿氧化的电化学过程 ,分析细菌浸矿过程的原电池效应和影响因素 ,介绍电位控制催化硫化矿细菌氧化浸出的方法。
关键词 冶金技术 细菌 综述 电化学 原电池效应 供电位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浸出氧化-硫化混合铜矿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傅建华 邱冠周 +2 位作者 柳建社 胡岳华 张在海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31,34,共3页
以江西某铜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菌浸出试验。介绍了细菌浸矿机理 ;进行了酸耗试验和摇瓶浸出试验。结果表明 ,摇瓶酸浸浸出率为 38.0 4%,摇瓶菌浸浸出率为 42 .6 1%。
关键词 细菌 氧化-硫化混合铜 细菌 酸耗试验 摇瓶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浸矿的间接作用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宏煦 王淀佐 陈景河 《有色金属》 CSCD 2003年第4期98-100,109,共4页
总结细菌浸矿间接作用的研究成果,阐述细菌浸出过程间接作用的观点,从细菌间接作用角度较系统地分析细菌间接作用过程机理,说明间接作用过程的基本步骤。根据硫化矿物晶体结构不同,间接作用过程中,硫化矿的氧化分解有以S_2O_3^(2-)为中... 总结细菌浸矿间接作用的研究成果,阐述细菌浸出过程间接作用的观点,从细菌间接作用角度较系统地分析细菌间接作用过程机理,说明间接作用过程的基本步骤。根据硫化矿物晶体结构不同,间接作用过程中,硫化矿的氧化分解有以S_2O_3^(2-)为中间过程和以Sn^(2-)与S_8为中间过程的两种氧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综述 徽生物 硫化 细菌 间接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钼矿生物浸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家武 高从堦 +2 位作者 张启修 肖连生 张贵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6-50,共5页
介绍了辉钼矿生物浸出(包括细菌的驯化、浸矿细菌的作用机理以及能源物质、培养基和矿浆浓度对Mo的浸出影响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提出了辉钼矿细菌浸出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前景。
关键词 钼冶金 辉钼 生物 浸矿细菌 细菌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菌液/天然黄铁矿界面的动态氧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洪英 巩恩普 +1 位作者 赵玉山 陈刚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5-898,共4页
细菌氧化黄铁矿的过程是细菌破坏黄铁矿化学键和建立新化学键的过程·细菌在浸矿菌液/天然黄铁矿界面上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由于黄铁矿的(100),(110),(111)面上亚铁离子和对硫离子团的分布形式、密度不相同,因此菌液/黄... 细菌氧化黄铁矿的过程是细菌破坏黄铁矿化学键和建立新化学键的过程·细菌在浸矿菌液/天然黄铁矿界面上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由于黄铁矿的(100),(110),(111)面上亚铁离子和对硫离子团的分布形式、密度不相同,因此菌液/黄铁矿各种界面的氧化腐蚀程度也有差异·通过对天然黄铁矿(100),(110)和(111)面的细菌氧化动态试验研究,可以将细菌氧化黄铁矿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黄铁矿的点状氧化阶段;第二阶段为黄铁矿面状氧化阶段;第三阶段为黄铁矿遭到严重的氧化腐蚀,最终导致晶体破坏·细菌对黄铁矿不同面氧化强度顺序为(111)>(110)>(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矿细菌 黄铁 晶面 动态细菌氧化 生物化学反应 晶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铁硫杆菌的微波诱变及对低品位黄铜矿的生物浸出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晓军 宫磊 +1 位作者 孟运生 蒋金娥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3-97,共5页
研究微波辐照诱变氧化铁硫杆菌T.f菌以及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能够引起浸矿细菌产生变异,提高菌种的活性。诱变菌比原始菌的活性提高了39.96%。T.f菌经微波处理,浸矿性能有明显提高。与T.f菌相比,诱变后的T.f菌对... 研究微波辐照诱变氧化铁硫杆菌T.f菌以及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辐照能够引起浸矿细菌产生变异,提高菌种的活性。诱变菌比原始菌的活性提高了39.96%。T.f菌经微波处理,浸矿性能有明显提高。与T.f菌相比,诱变后的T.f菌对原生铜矿的浸出率提高了31.44%,对易浸的次生硫化铜矿浸出率从53.66%提高到74.97%,总铜浸出率从32.43%提高到56.58%,浸出终点比原始菌提前了5~10d。诱变后的T.f菌对以黄铜矿为主的多金属铜矿具有较好的浸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硫杆菌 黄铜 低品位 生物 微波诱变 出率 辐照诱变 浸矿细菌 微波辐照 微波处理 硫化铜 出效果 多金属 活性 原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