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5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降雨-浸矿条件下离子型稀土矿滑坡试验研究
1
作者 郭钟群 刘琪琪 +3 位作者 刘凌峰 汪浩轩 刘颜硕 王晓军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9-139,共11页
离子型稀土矿边坡稳定性是制约矿山安全开采的关键问题。基于自制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降雨-浸矿条件下离子型稀土滑坡模拟试验,刻画了坡体形态破坏和坡面形貌破坏特征,揭示了土体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运用COMSOL多场耦合... 离子型稀土矿边坡稳定性是制约矿山安全开采的关键问题。基于自制模拟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降雨-浸矿条件下离子型稀土滑坡模拟试验,刻画了坡体形态破坏和坡面形貌破坏特征,揭示了土体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运用COMSOL多场耦合软件进行了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试验发现,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浅层滑塌和冲蚀滑移形成的综合破坏;降雨入渗过程中,坡面和坡脚处的土体含水率都是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饱和含水率41%~44%;坡面处的孔隙水压力先上升后趋于稳定,坡体内部孔隙水压力则由稳定到突增再趋于稳定。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当降雨强度增大时,降雨量的变化对边坡的安全系数影响较大,下降4.26%;对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很小,下降约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降雨入渗 原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诱发污染物释放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2
作者 郭钟群 唐韬 +3 位作者 罗飞跃 刘琪琪 汪浩轩 冯秀娟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离子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在冶金工业与新材料制备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广泛推荐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其主要生产流程为“原地打井-注液溶浸-母液回收”。由于大量浸矿剂进入到采矿场地的岩土体中,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 离子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在冶金工业与新材料制备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广泛推荐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其主要生产流程为“原地打井-注液溶浸-母液回收”。由于大量浸矿剂进入到采矿场地的岩土体中,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制约了离子型稀土绿色开发与利用。本文介绍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及新方法,阐述了溶浸过程中土体中氨氮迁移规律,分析了原地浸矿后土体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综述了pH、土壤质地、有机质等因素对重金属释放迁移影响规律,并对稀土矿山土壤环境研究进行展望。旨在梳理离子型稀土矿土壤氨氮与重金属释放迁移规律,为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 氨氮 重金属 污染物释放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出中微生物-矿物多相界面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3
作者 柳建设 王兆慧 +1 位作者 耿梅梅 邱冠周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0-44,共5页
微生物浸出体系涉及微生物-矿物、矿物-矿物、微生物-溶液-矿物-气相等多相界面作用。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针对矿物-水、微生物-矿物和矿物-矿物界面,较全面的阐述了多相界面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最后根据... 微生物浸出体系涉及微生物-矿物、矿物-矿物、微生物-溶液-矿物-气相等多相界面作用。综合国内外文献报道,针对矿物-水、微生物-矿物和矿物-矿物界面,较全面的阐述了多相界面作用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及其在生物冶金中的应用。最后根据目前研究现状提出了近期微生物-矿物多相界面作用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多相作用 硫化 吸附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矿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中海 周源 +1 位作者 钟洪鸣 田树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共3页
概述了微生物浸矿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目前所提出的微生物在浸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机理,介绍了微生物浸矿的4种工艺和一般流程,对微生物浸矿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技术 应用现状 机理 工艺 流程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浸矿微生物的筛选及对铝土矿的除铁效果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吉奎 钮因健 +1 位作者 李军亮 李花霞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0,共5页
除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够浸出金属硫化矿外,其它一些微生物也可以浸出非硫化物中的一些金属元素。在本次研究中,从铝土矿山筛选到一株真菌,编号CSJ-13#。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好气生长。在以蔗糖为发酵底物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7 d,... 除氧化亚铁硫杆菌能够浸出金属硫化矿外,其它一些微生物也可以浸出非硫化物中的一些金属元素。在本次研究中,从铝土矿山筛选到一株真菌,编号CSJ-13#。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好气生长。在以蔗糖为发酵底物的液体培养基中生长7 d,培养基的pH值由初始的6.83下降到1.87,经检测培养液中的草酸含量大于4.5 g/L,说明CSJ-13#菌株具有较强的产生有机酸的能力。在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 h的条件下,用CSJ-13#发酵液浸出含铁铝土矿,矿样中Fe2O3的含量由4.96%下降到2.87%;在CSJ-13#发酵液中添加2%的H2SO4制备成pH值为0.5左右的浸矿剂后再浸出矿样,可以浸出矿样中92.03%的杂质铁,矿样中Fe2O3的含量降到0.39%。经检测,除铁后矿样中含铝矿物晶体结构没有被破坏。研究结果表明CSJ-13#菌株对铝土矿具有较好的浸矿除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筛选 发酵 铝土 微生物 除铁效果 最适生长温度 氧化亚铁硫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矿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31
6
作者 胡凯光 谭凯旋 +2 位作者 杨仕教 刘国福 梁建龙 《湿法冶金》 CAS 2004年第3期113-121,共9页
总结了微生物浸矿机理,探讨了微生物浸铀与铀矿石矿物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微生物性质、矿石性质、温度、pH、离子浓度、通气量、培养基、光线、介质的电位、催化剂等对细菌浸矿的影响。
关键词 湿法冶金 微生物 物学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纹石尾矿中钴和镍的微生物浸取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代群威 谭媛 +2 位作者 董发勤 唐朝军 高磊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3-104,共2页
蛇纹石尾矿是蛇纹石矿选矿加工过程中剥离下来的尾渣,以粉料为主。据统计我国目前年产蛇纹石34万t,年产尾矿816~918万t(檀竹红,2007)。该尾矿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土壤。
关键词 蛇纹石尾 微生物 蛇纹石 黑曲霉菌 有机酸 加工过程 金属元素 综合利用 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矿技术在处理低品位铜矿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小燕 张卫民 +1 位作者 高曙光 颜思静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1-93,97,共4页
介绍了国内外微生物浸矿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浸矿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浸矿机理,并对微生物浸出技术处理低品位铜矿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 低品位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微生物共培养体系的耐氟特性及其在氟胁迫下的群落动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乾 丁德馨 +4 位作者 王清良 胡鄂明 史文革 马丽媛 刘学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78-1684,共7页
为了探明混合浸矿微生物的耐氟特性及其群落动态,构建5株浸矿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Acidithiobacills thiooxidans A01,Acidithiobac... 为了探明混合浸矿微生物的耐氟特性及其群落动态,构建5株浸矿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TCC 23270,Leptospirillum ferriphilum YSK,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Acidithiobacills thiooxidans A01,Acidithiobacills caldus S1)的共培养体系。结果表明:氟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该共培养体系的生长繁殖,对于高浓度的氟胁迫,共培养体系也保持较为平稳的生长延滞状态;氟胁迫对共培养体系硫氧化活性的影响并不明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培养体系的群落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氟胁迫下还是无氟胁迫下,L.ferriphilum YSK和A.caldus S1,都是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而A.ferrooxidans ATCC 23270、S thermosulfidooxidans ST和A.thiooxidans A01为劣势种群。共培养体系中受氟胁迫影响最大的是S.thermosulfidooxidans ST,菌体密度急剧下降;其次是A.caldus S1、A.thiooxidans A01和A.ferrooxidans ATCC 23270,氟胁迫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对它们的生长;而L.ferriphilum YSK在氟胁迫下的生长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共培养体系 氟耐受性 群落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微生物浸矿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0
作者 熊有为 王洪江 +3 位作者 吴爱祥 孙伟 黄明清 李辉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9-203,共5页
嗜酸性微生物(如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金属硫化矿已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但多用于酸性环境,对中性或碱性环境不适应,而嗜碱性微生物使非酸性条件下的金属浸出成为可能。从不同营养代谢方式对碱性浸矿微生物进行归类,探讨了不同菌种浸出不同... 嗜酸性微生物(如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金属硫化矿已在工业上得到应用,但多用于酸性环境,对中性或碱性环境不适应,而嗜碱性微生物使非酸性条件下的金属浸出成为可能。从不同营养代谢方式对碱性浸矿微生物进行归类,探讨了不同菌种浸出不同类型矿物的作用机制,展望了碱性微生物浸矿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微生物 异养代谢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矿微生物/矿物界面的微观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余润兰 邱冠周 +2 位作者 胡岳华 谭建锡 杨鹏 《湿法冶金》 CAS 2008年第2期72-75,91,共5页
综述了浸矿微生物胞外多聚物(EPS)的特性、选择性黏附及EPS接触浸矿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EPS问题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 微生物 胞外多聚物 接触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处理低品位铜钴矿的微生物浸出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媛媛 杨洪英 +3 位作者 陈国宝 佟琳琳 金哲男 肖发新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96,共5页
以赞比亚某典型难处理低品位氧化铜钴矿为研究对象,配入适量硫化铜钴矿,采用人工调配的高效微生物浸矿菌群对铜钴矿进行微生物浸出,同时分别与摇瓶酸浸、搅拌酸浸和柱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浸出难处理铜钴矿,随着温度升高和... 以赞比亚某典型难处理低品位氧化铜钴矿为研究对象,配入适量硫化铜钴矿,采用人工调配的高效微生物浸矿菌群对铜钴矿进行微生物浸出,同时分别与摇瓶酸浸、搅拌酸浸和柱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浸出难处理铜钴矿,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铜浸出率增大.浸出温度为40℃时,微生物浸出铜浸出率为90.7%,高于摇瓶酸浸和搅拌酸浸浸出结束时浸出率(69.4%-73.2%)以及柱浸结束时浸出率(约85%).由于微生物浸出群落对该难处理铜钴矿作用时间周期较长,适用于堆浸生产.细菌的存在使得铁离子不断的在二价与三价间循环,通过具有强氧化性的Fe3+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使得矿物分解,提高浸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处理 低品位铜钴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型稀土精矿工艺矿物学及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分离稀土矿物研究
13
作者 王亮 辛文彬 +4 位作者 李文博 邓永春 张小龙 姜银举 李健飞 《矿冶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针对某混合型稀土精矿提出了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的分离工艺。结果表明:混合型稀土精矿REO品位48.23%,主要矿相结构由氟碳铈矿、独居石、磷灰石、萤石构成,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氟碳铈矿与独居石中;混合型稀土精矿在空气/氩气气氛下焙烧,独居石、磷灰石和萤石物相均未发生明显变化,物相转变的差异性主要由氟碳铈矿的反应造成。空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Ce_(11)O_(20)→CeO_(2),氩气下氟碳铈矿转变过程为CeFCO_(3)→Ce_(7)O_(12)、Th_(0.5)Ce_(0.5)O_(1.84)→CeOF。稀土精矿经500℃空气气氛焙烧后稀硫酸浸出,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86.67%、1.70%,700℃氩气气氛焙烧后对应的F-REO、P-REO浸出率分别为75.97%、13.33%,2种浸出渣中F-REO、P-REO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6.92%、26.02%和11.86%、21.81%,浸出渣均以独居石物相为主,通过气氛焙烧-稀硫酸浸出工艺达到了有效分离氟碳铈矿与独居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氟碳铈 独居石 混合型稀土精 工艺物学 气氛焙烧 相转变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矿堆浸酸化液连续培养浸铀微生物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勤 韩文艳 +4 位作者 李江 王学刚 孙占学 刘亚洁 郑福存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9-42,共4页
在野外环境中利用铀矿堆浸酸化液进行了浸矿细菌的三级连续培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经过驯化后能适应铀矿酸化期间200-300mg/L铀浓度的培养环境,能有效氧化酸化液中溶解黄铁矿产生的二价铁,出液Eh维持在550mV左右。试验结束时,日出... 在野外环境中利用铀矿堆浸酸化液进行了浸矿细菌的三级连续培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细菌经过驯化后能适应铀矿酸化期间200-300mg/L铀浓度的培养环境,能有效氧化酸化液中溶解黄铁矿产生的二价铁,出液Eh维持在550mV左右。试验结束时,日出液量与培养槽容积比(日菌液产出比)达到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液 微生物 连续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出金属硫化矿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龙中儿 蔡昭铃 +1 位作者 丛威 欧阳藩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0,15,共6页
介绍了微生物浸矿动力学研究进展 ,重点叙述了微生物浸矿的动力学研究方法及各种动力学模型 。
关键词 研究进展 微生物 金属硫化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铜矿微生物浸出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董颖博 林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介绍了目前细菌浸铜技术的概况,阐述了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铜矿的现状,包括优良菌种的培育、完善的浸矿工艺和生物反应器的改进,并指出了低品位铜矿、特别是低品位铜尾矿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微生物 低品位铜 优良菌种 工艺 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源-流-汇”一体化控制技术模式研究
17
作者 王春英 罗玉霞 +3 位作者 王兴祥 周志高 吴青波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地表可渗透性反应墙运行初期氨氮最高消减率为87.65%,pH最高提升1.24,运行6个月后仍可拦截泥沙90.38%,有效发挥了调蓄水量、拦截泥沙、消减氨氮和提升pH的作用;渗滤耦合生物处理系统连续9个月稳定运行,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 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为离子型稀土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 源头淋洗 可渗透反应墙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出技术及其在尾矿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冯光志 石玉 舒玉凤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期92-97,共6页
介绍了微生物浸出技术发展概况,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尾矿开发中的应用,包括优良菌种的培育、细菌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浸出工艺,指出尾矿的生物浸出是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方向,尾矿专属浸矿细菌的选育、尾矿生物浸出影响... 介绍了微生物浸出技术发展概况,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现状,特别是在尾矿开发中的应用,包括优良菌种的培育、细菌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浸出工艺,指出尾矿的生物浸出是微生物浸出技术的发展方向,尾矿专属浸矿细菌的选育、尾矿生物浸出影响因素的研究、尾矿原位浸出技术的开发,是尾矿资源得以利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菌种选育 出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在浸矿过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洪英 王胜利 +2 位作者 佟琳琳 富瑶 舒杨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浸矿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胞外聚合物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分泌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聚合物,是生物膜中围绕在细菌周围的高度含水的多聚大分子。不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组成和物理化学属性不同,决定着... 综述国内外学者对浸矿微生物的胞外聚合物的研究进展。胞外聚合物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分泌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聚合物,是生物膜中围绕在细菌周围的高度含水的多聚大分子。不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组成和物理化学属性不同,决定着生物膜的粘附、构型及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 综述 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吸附作用 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浸矿驱提页岩油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兰英 张学庆 +3 位作者 任何军 代焕芳 李燕 朱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2-1572,共11页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利用微生物去除油页岩中的碳酸盐、硅酸盐及硫元素的研究技术及其机理,重点介绍了页岩油驱提技术最新研究现状,提出了微生物处理油页岩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同时对该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广... 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利用微生物去除油页岩中的碳酸盐、硅酸盐及硫元素的研究技术及其机理,重点介绍了页岩油驱提技术最新研究现状,提出了微生物处理油页岩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同时对该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生物 有机物稳定性 细菌去黄铁作用 细菌去硅化作用 页岩油驱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