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孔小丽 黄世海 +1 位作者 汪轶亭 宁然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4-146,155,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70例,整理其术前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灶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表达情况。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中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将...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超声检查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70例,整理其术前乳腺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灶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显示Ki-67表达情况。依据病理学检查结果中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情况,将患者分为Ki-67高表达组(45例)与Ki-67低表达组(25例),比较Ki-67高表达组、低表达组乳腺超声特征差异,总结超声检查特征与Ki-67表达的关联性。结果70例患者中Ki-67高表达组45例,占比为64.29%。两组患者超声检查显示病灶直径、纵横比、边缘、血流分布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高表达组病灶直径≥2 cm、纵横比≥1、边缘毛刺、富血供占比更高。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直径≥2 cm、富血供与Ki-67高表达组呈正相关(P<0.05)。结论IBC-NST患者病灶Ki-67表达较高,且病灶直径的增大、血供的增加与Ki-67高表达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乳腺 超声检查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与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燕娜 王常珺 +4 位作者 周易冬 茅枫 孙强 毕娅兰 梁智勇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和浸润性癌(非特殊型)(invasive carcinoma of no special type,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92例IMPC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机选取368例同期手术的NST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IMPC和NS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IMPC与NST在肿瘤大小[(2.9±1.9)cm比(2.1±1.4)cm,P=0.001]、脉管浸润率(85.9%比6.0%,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率(71.7%比47.3%,P〈0.001)及转移个数(8.2±9.9比2.9±5.7,P〈0.001)、孕激素受体表达(P=0.047)、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表达(P=0.009)、Ki-67指数(P〈0.001)以及TNM分期(P〈0.001)、分子分型(P〈0.001)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24%、25%~49%、50%~75%以及≥76%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3.9%、56.3%、72.2%和77.1%,IMPC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其在肿瘤中所占比例无关(P=0.347),与肿瘤T分期(P=0.001)、HER-2表达(P=0.029)、分子分型(P=0.003)、P53表达(P=0.003)以及Ki-67指数(P=0.045)相关。NST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脉管浸润(P〈0.001)、雌激素受体α(P=0.007)、孕激素受体(P=0.031)、HER-2表达(P=0.008)及分子分型(P〈0.001)均相关。结论 IMPC是一种具有高脉管侵袭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的浸润性乳腺癌,具有与NST不同的病理特征。IMPC成分的多少并不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明显少于N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浸润性微乳头状 浸润性(特殊)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江 历玲玲 +3 位作者 王蓓 吴晓明 胡望远 周绍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 目的:分析不同组织类型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NSIBC)的钼靶X线征象,并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对照分析。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NSIBC的钼靶X线征征象及组织学表现。并通过X线征象推测其组织学类型。结果:具有诊断价值的征象:髓样癌为无钙化的边界清楚肿块,浸润性导管癌为短棒样钙化及大导管相,单纯癌包括带有毛刺的边界不清的肿块、沙粒样钙化、皮肤增厚及乳头内陷。浸润性小叶癌的表现缺乏特征性。结论:不同组织类型的NSI-BC具有不同的X线特征,依据X线特征可初步判断NSIBC的组织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特殊乳腺 钼靶X线 组织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杨晓云 张瑾晖 +3 位作者 孙蕾 冯晓蕾 井佳瑜 周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2,共4页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 目的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IBC-NST)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IBC-NST患者101例,分为Ki-67高表达(70例)和Ki-67低表达(31例)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等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及Kruskal-Wallis H检验方法,超声诊断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结果的比较采用灵敏度、特异度等相关值计算,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不同的Ki-67表达分组中,肿块直径大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情况在Ki-67表达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经≥2 cm(58.57%)、组织学分级Ⅲ级(32.86%)、临床分期Ⅲ期(34.29%)及Ⅳ期(5.71%)的表达阳性率在Ki-67高表达组中较高;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r=0.393,P<0.05)。结论IBC-NST病例中,肿块直经≥2 cm、组织学分级Ⅲ级、临床分期Ⅲ期及Ⅳ期与Ki-67高表达有相关性,患者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与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为IBC-NST增殖评估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浸润性乳腺 临床病理特征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声像图特征 KI-67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RADS分级在乳腺单纯浸润性非特殊癌中的价值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逸凡 李星阳 +3 位作者 向俊桦 潘丹怡 刘雯 刘晖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6期1055-1059,共5页
目的 分析BI-RADS标准化超声分级4C类病灶征象运用于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诊断时与病理征象的关联性及此类型癌的年龄分布,探讨BI-RADS分级标准应用于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福建省立医院超声科于2020年5月~2... 目的 分析BI-RADS标准化超声分级4C类病灶征象运用于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诊断时与病理征象的关联性及此类型癌的年龄分布,探讨BI-RADS分级标准应用于乳腺浸润性癌非特殊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福建省立医院超声科于2020年5月~2023年5月所收治的88例超声BI-RADS 4C类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年龄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并对不同年龄段患不同类型乳腺疾病的患者的病灶超声特征与病理特征相关性进行讨论。结果 超声检查及病理追踪分析结果发现,在BI-RADS 4C类88例患者中,≥40岁的患者人数占90%,<40岁的患者人数占10%;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中,≥40岁的患者人数占比95%,<40岁的患者人数占比5%。单纯浸润性非特殊癌在病理检查结果中占总数的64.77%,其余非单纯浸润性非特殊癌占35.23%。结论 综合数据分析超声检查与BI-RADS分级结合在单纯浸润性非特殊癌中的检出率明显较高,有利于制定对应的治疗措施,更加突出BI-RADS分级在乳腺单纯浸润性非特殊癌中的检出率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DS分级 乳腺单纯浸润性特殊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鉴别不同阶段乳腺癌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赵玉乔 陈永亚 赵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3期64-68,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鉴别诊断非肿块型纯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病理检查前接受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鉴别诊断非肿块型纯导管原位癌(DCIS)、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和浸润性导管癌(IDC)的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1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病理检查前接受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依据,分析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在DCIS、DCIS-MI和ID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乳腺X线摄影、MRI单独及联合诊断DCIS、DCIS-MI和IDC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经病理检查确诊,110例乳腺癌患者中DCIS 38例,DCIS-MI 42例,IDC 30例。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诊断DCIS、DCIS-MI和IDC的准确率为95.45%(105/110),高于乳腺X线摄影与MRI单独诊断的85.45%(94/110)、87.27%(96/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X线摄影与MRI单独诊断DCIS、DCIS-MI和IDC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乳腺X线摄影诊断DCIS、DCIS-MI和IDC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81,P<0.001);MRI诊断DCIS、DCIS-MI和IDC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07,P<0.001);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诊断DCIS、DCIS-MI和IDC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极高(Kappa=0.931,P<0.001)。DCIS组、DCIS-MI组和IDC组表观扩散系数ADC_(max)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IS组ADC_(min)最高,DCIS-MI组次之,ID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组早期强化率(EER)值最低,DCIS-MI组次之,IDC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X线摄影联合MRI在DCIS、DCIS-MI和IDC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 肿块纯导管原位 浸润性导管 乳腺X线摄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