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冬梅 林丽燕 +2 位作者 陈雪燕 朱伟峰 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39,45,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褔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6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褔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6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可见经典的ISMC形态,实性癌巢由胞质内黏液多少不等的复层上皮细胞组成,边界较圆钝,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类似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转移灶与原发灶形态一致或癌巢较不规则。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16、CEA、CK7、CK8/18均阳性,ER、PR、PAX8和Syn均阴性,CK5/6、p40阴性或灶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70%~80%。结论子宫颈ISMC是新近命名的HPV相关的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较其它HPV相关腺癌差,识别子宫颈癌中ISMC成分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HPV相关腺 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2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向丽萍 袁静萍 +3 位作者 吴小艳 刘琳 向彩萍 张修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02-1403,共2页
例1,女性,61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入院,盆腔MRI示:子宫颈后壁片状异常信号伴强化。实验室检查:HPV 16型阳性,HPV 53型阳性。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并清扫盆腔淋巴结。例2,女性,42岁,因间断阴道出血半年入院。盆腔MRI示:子宫... 例1,女性,61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入院,盆腔MRI示:子宫颈后壁片状异常信号伴强化。实验室检查:HPV 16型阳性,HPV 53型阳性。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并清扫盆腔淋巴结。例2,女性,42岁,因间断阴道出血半年入院。盆腔MRI示:子宫颈左后壁见混杂结节信号。实验室检查:HPV 18、58型阳性。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并清扫盆腔淋巴结。病理检查眼观:例1,子宫颈外口光滑,未见明显肿物。例2,子宫颈外口糜烂,切开可见大小2 cm×2 cm×1 cm的灰白色肿物,未侵及子宫颈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复层黏液的上皮内病变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利杰 张森 +3 位作者 吴文清 陈晶晶 顾萍 翁海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24-1329,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PAS染色,应用qRT-PC...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PAS染色,应用qRT-PCR法进行HPV检测,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22例子宫颈ISMC患者年龄32~68岁,中位年龄47岁,平均45.9岁。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巢团状或腺管状排列,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柱状,细胞质丰富,部分胞质空亮,胞质内可见多少不等的黏液,周边细胞栅栏状排列,细胞均无角化或细胞间桥形态出现。所有病例均可见腔缘的核分裂象或凋亡小体(22/22),多数病例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17/22)。免疫表型:p16均弥漫强阳性,CK7、CAM5.2、CEA弥漫阳性或部分阳性,CK5/6、p40、p63散在阳性或阴性,PAX-8部分局灶阳性,ER、PR阴性。PAS染色均可见多少不等的细胞内黏液。qRT-PCR结果显示22例患者均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电镜显示细胞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可见胞质内空腔及大小较一致的黏液空泡,核膜清晰。肿瘤细胞间以缝隙连接为主,未见桥粒结构,并且缺乏细胞张力丝。多数患者行广泛全子宫+双侧附件及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部分年轻患者及有特殊要求的患者保留双侧附件或双侧卵巢,术后辅助放、化疗或联合放化疗。22例患者中有21例存活,1例死亡(术后6个月)。结论ISMC是与HPV感染有关的、少见的子宫颈腺癌,具有HPV相关型腺癌的形态学特点,易与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混淆,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HPV相关型腺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鳞状细胞癌及原位腺癌共存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羽丽 林雅 +1 位作者 朱倩倩 朱杨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5-256,共2页
患者女性,5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液半年,下腹坠胀半个月入院。妇科检查:阴道畅,见血迹,子宫颈中度糜烂,肥大,腹部触及不规则盆腔肿块。实验室检查:HC2阳性。阴道B超示:子宫左、右侧见囊实性包块,大小分别约99 mm×93 mm×80 mm、5... 患者女性,50岁,因阴道不规则流液半年,下腹坠胀半个月入院。妇科检查:阴道畅,见血迹,子宫颈中度糜烂,肥大,腹部触及不规则盆腔肿块。实验室检查:HC2阳性。阴道B超示:子宫左、右侧见囊实性包块,大小分别约99 mm×93 mm×80 mm、59 mm×46 mm×46 mm,边界清,囊性部分可见小囊状结构及分隔,内呈网格状,实性部分为中等回声,血流信号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复层黏液的 复层上皮内病变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黄瑞红 马凯来 +2 位作者 李洋 梁华 龚梦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68-573,共6页
目的:目的:分析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临床病理资料,为该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更多的数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3例IS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 目的:目的:分析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临床病理资料,为该疾病的诊治和预后提供更多的数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以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3例IS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预后等进行探讨,并选择同期子宫颈胃型腺癌14例及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19例患者临床和预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23例ISMC患者年龄27~61岁,其中11例(47.83%)已绝经,仅1例为体检发现病变,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流血伴或不伴阴道流液等症状。3例ISMC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阴性,其余均为HPV阳性,其中以HPV16和HPV18型多见。23例患者中15例为单纯ISMC,5例为子宫颈浸润性腺癌合并部分ISMC,3例为子宫颈腺鳞癌合并部分ISMC。ISMC患者p16、CK7均阳性(100.00%),其中26.09%患者p16强阳性,而9.52%患者CK7强阳性。15例ISMC患者进行p53免疫组化检测,野生型占80.00%(12/15),突变型占20.00%(3/15),77.27%(17/22)患者Ki-67增殖指数在60%以上。15例单纯ISMC平均随访时间10.0(1.0~36.0)月,复发率20.00%,死亡占比6.67%;14例子宫颈胃型腺癌平均随访时间9.5(1.0~35.0)月,复发率50.00%,死亡占比7.14%;19例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平均随访时间15.0(1.0~33.0)月,复发率31.58%,死亡占比10.52%,但单纯ISMC分别与两种癌症患者相比,复发率和死亡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SMC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是阴道流血或流液,与HPV感染密切相关,无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ISMC免疫组化相关分子的表达有其独有的特点,可能为诊断的有效标志物。ISMC复发和死亡占比不亚于子宫颈胃型腺癌和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黏液 临床特点 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连花 马强 +1 位作者 付萍 马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体检发现HPV16型阳性。大体上...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ISM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5岁,体检发现HPV16型阳性。大体上,于子宫颈处见一暗褐色菜花样新生物,大小2.0 cm×2.0 cm,似侵犯肌层。镜下肿瘤细胞类似于复层产黏液性上皮内病变(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intraepithelial lesion,SMILE),肿瘤排列呈巢团状,在间质内浸润性生长,可见促纤维增生性反应及炎细胞浸润。肿瘤周边可见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成分。肿瘤表面可见SMILE成分,局部可见SMILE累及腺体成分。PAS及AB染色阳性。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p16及CEA弥漫强阳性,CK5/6及p63灶阳性,Ki-67增殖指数约80%。结论ISMC是近年来提出的组织学形态类似于SMILE的浸润性肿瘤,尚未收入WHO(2014)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一种新的病理学实体肿瘤,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的癌,确诊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等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浸润性复层黏液 复层黏液性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产生黏液复层上皮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组织及分子病理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雅玲 黄献 +2 位作者 王菲 胡泉泉 宣兰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08,共8页
目的:探究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癌(ISMC)的临床组织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间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安庆市立医院及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的病理数据库的11例ISMC和4例产生黏液... 目的:探究浸润性复层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癌(ISMC)的临床组织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4月间安徽医科大学安庆医学中心/安庆市立医院及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的病理数据库的11例ISMC和4例产生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阿利新蓝(AB)/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分子学检测及PD-L1表达情况。结果:ISMC患者多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细胞质内含有黏液的细胞呈复层排列,周围呈栅栏状,肿瘤细胞可呈印戒样或胞质透明。ISMC不仅存在单纯型,也可呈混合型。ISMC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特性。CK7、p16,p40和(或)p63表达呈癌巢周栅栏状阳性或局灶表达。AB/PAS染色阳性。人乳头状病毒(HPV)检测结果:ISMC中HPV16/18阳性(1/4),术前检测出HPV16/18阳性(4/6);SMILE组织中HPV阴性。ISMC均表达PD-L1。成功随访8例ISMC患者,时间4~39个月(平均20.50月),4例SMILE患者,时间1~25个月(平均8.25月),随访患者均存活,1例ISMC术后出现多脏器转移。结论:ISMC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表现为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所有ISMC均呈PD-L1阳性,提示所有患者均可从PD-L1免疫治疗中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浸润性复层黏液的复层上皮(ISMC) 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SMILE) 临床病理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睿 林艳丽 +3 位作者 田晓琴 张蓓 游银萍 曲利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 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 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4例ISM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16、p63、p40、CK5/6、CK7、CAM5.2... 目的 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 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4例ISMC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p16、p63、p40、CK5/6、CK7、CAM5.2、MOC31等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ISMC患者HPV 16、18型感染各2例,镜下肿瘤形态多样,呈实性巢团状、假腺样、梁索状、乳头状、菊形团样、小簇状或单细胞结构。肿瘤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偶见奇异核,胞质内黏液多少不等。p16弥漫强阳性,CK7、CAM5.2、MOC31均弥漫阳性;p63、CK5/6、p40大部分阴性,仅个别病例在局部巢团内或周边散在阳性;AB染色阳性。4例首诊标本类型为活检及锥切各2例,诊断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3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1例,行根治术后确诊为3例纯ISMC,1例合并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随访患者有1例出现肺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 ISMC病理形态学多样,在活检或锥切标本中易与非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混淆;患者预后差,易发生早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浸润性复层黏液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