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沉积盆地演化的关系——以右江盆地为例 被引量:38
1
作者 刘建明 叶杰 +1 位作者 刘家军 顾雪祥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7-377,共11页
对华南右江盆地中某些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组构学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和组构学研究表明 ,这类矿床具有大量的沉积阶段—成岩阶段的成因特征 ,在沉积物沉积—成岩期间就已经成矿。矿化与碳酸盐岩孤台的密切联... 对华南右江盆地中某些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开展了系统的地质学、组构学以及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地质学和组构学研究表明 ,这类矿床具有大量的沉积阶段—成岩阶段的成因特征 ,在沉积物沉积—成岩期间就已经成矿。矿化与碳酸盐岩孤台的密切联系和丰富的成岩期软变形组构 ,表明成矿与控制海底地形的同沉积期断裂活动密切相关。而大量泄水构造和液化层理的出现则表明 ,在沉积物成岩阶段 ,沉积柱中曾有大量流体的活动 ,而且这种盆地流体的活动与成矿有密切关系。丰富的生物_有机成因组构则显示 ,成矿与沉积有机质的演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另外 ,矿床没有显示出与岩浆活动的任何关系。因此 ,右江盆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与美国的卡林型金矿床不同 ,可能是离散大陆边缘张性盆地演化过程中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碳酸盐岩台地 同沉积断裂 盆地流体 右江盆地 中国 沉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部查明一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大权 袁士松 +3 位作者 林文山 金宝义 闫家盼 喻万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6-1136,共11页
加吾金矿位于青海省东部同德县境内,是武警黄金部队近年来发现的又一处具大型规模的金矿床。该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秦岭与东昆仑的衔接部位。矿体赋存于中下三叠统中,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 加吾金矿位于青海省东部同德县境内,是武警黄金部队近年来发现的又一处具大型规模的金矿床。该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西秦岭与东昆仑的衔接部位。矿体赋存于中下三叠统中,在平面上呈舒缓波状,在剖面上为脉状、似层状。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金主要以微细粒分布于石英裂隙和毒砂、黄铁矿等矿物粒间。区内中下三叠统隆务河群板岩中的金丰度值和有机碳含量高,是有利的赋矿层位。矿体产于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蚀变带内,受区内断裂带控制明显。矿体在空间上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相伴产出。研究表明,该矿床为受构造蚀变带控制的、与沉积作用和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截止目前,该矿共计探明金矿脉22条,累计提交金资源量超过20t。该矿的发现和评价对指导青海东部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矿因素 地质特征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青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镇安丘岭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 被引量:10
3
作者 马中平 魏宽义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1期73-77,共5页
通过对比丘岭矿区采于同一层位、同一岩性的岩石-矿石的地球化学组成,应用质量平衡方程对该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不同的岩石类型在金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岩石在矿化前后元素的迁入或迁出状况不同、质量盈亏情... 通过对比丘岭矿区采于同一层位、同一岩性的岩石-矿石的地球化学组成,应用质量平衡方程对该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不同的岩石类型在金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岩石在矿化前后元素的迁入或迁出状况不同、质量盈亏情况不同,碎屑岩岩石矿化后其质量增加,碳酸盐岩石矿化后质量发生亏损;金矿化发生时,含矿溶液为一富SiO2、富K+的酸性溶液,且金矿化发生于较为还原性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陕西丘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包志伟 赵振华 UHA Jayant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4-144,共1页
关键词 赋矿地层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 有机地球化学 黔西南 成矿热液 赋矿围岩 热液成矿作用 镜质组 反射率 定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金与分散元素铊的共生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家永 张乾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3-345,共3页
关键词 分散元素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地球化学 硫化物 碱金属 共生关系 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微浸染型金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周文雅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通过对皖南东至~泾县一带细微浸染型金矿成矿带中花山、吕山、柴山、虎龙冲、管岭、白果树等金矿床 (点 )中黄铁矿化学成分和晶体形态标型特征的研究来探讨该区金矿床 (点 )的成矿条件 ,为指出找矿方向 。
关键词 细微浸染型金矿床 黄铁矿 特征 成矿带 成矿条件 找矿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特大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首次发现细-中-粗粒自然金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新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3期98-98,共1页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自然金 特大 西秦岭 粗粒 赋存状态 含砷硫化物 变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铊共生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广西横县南乡金矿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湖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4,99,共2页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横县 广西 共生 克拉克值 工业品位 金矿 含量 卡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典型的同生沉积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桂西北高龙金矿床
9
作者 陈翠华 何彬彬 +1 位作者 顾雪祥 刘建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0-295,共6页
桂西北高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广西田林县高龙乡。含矿硅质岩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而非前人认为的断裂破碎热液硅化交代岩。矿床的典型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具有典型的同生沉积准同生成岩的成因特征,矿床属同生沉积型,... 桂西北高龙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位于广西田林县高龙乡。含矿硅质岩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而非前人认为的断裂破碎热液硅化交代岩。矿床的典型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矿床具有典型的同生沉积准同生成岩的成因特征,矿床属同生沉积型,而不是前人认为的后生热液改造型。矿床的形成与右江沉积盆地演化关系密切,含矿流体为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深循环盆地卤水和与沉积物发生了同位素交换的埋藏古海水,流体的运移方式以压实驱动流为主,含矿流体主要以沉积喷流方式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同生沉积 热水沉积 盆地演化 广西 准同生成岩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流体运移的输导体系研究——以右江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向才富 庄新国 +1 位作者 张文淮 张志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5-69,共5页
结合右江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从成矿流体运移的角度出发 ,认为该区存在 4种类型的成矿流体输导体系 :断裂系统、古构造不整合面或岩溶不整合面、岩性通道。同时 ,该区的古碳酸盐岩台地或古生物礁是多种流体输导体系汇集... 结合右江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 ,从成矿流体运移的角度出发 ,认为该区存在 4种类型的成矿流体输导体系 :断裂系统、古构造不整合面或岩溶不整合面、岩性通道。同时 ,该区的古碳酸盐岩台地或古生物礁是多种流体输导体系汇集的部位 ,明显地控制了该区金矿床的区域展布和具体矿体的产出部位 ,是一种特殊的输导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输导体系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地质 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27
11
作者 庞保成 林畅松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9-13,共5页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浊积岩 ,容矿岩石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蚀变明显、强烈。矿床形成温度 180℃~2 5 0℃。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主要赋矿层位为中三叠统浊积岩 ,容矿岩石主要为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硅化和黄铁矿化围岩蚀变明显、强烈。矿床形成温度 180℃~2 5 0℃。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矿源层为中三叠统浊积岩。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沉积期的预富集和燕山期的大气降水渗滤、萃取、富集成矿两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江盆地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因 大气降水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床载金矿物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标型特征浅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代鸿章 陈翠华 +2 位作者 顾雪祥 李葆华 董树义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94-195,共2页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是处在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中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冯建川等(1992);国家辉等(2001);吴赵全等(2007);王臣兴(2008)对本区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彭秀红等(2009)通过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对者桑...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是处在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中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冯建川等(1992);国家辉等(2001);吴赵全等(2007);王臣兴(2008)对本区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彭秀红等(2009)通过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对者桑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有了一定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状黄铁矿 金矿地质特征 金矿物标特征 闪锌矿 金矿 含金毒砂 云南省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富宁县 含金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庞保成 林畅松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7-552,共6页
通过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矿石与围岩Pb同位素、S同位素、C同位素、Co和Ni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认为金矿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岩地层,其中中三叠统浊积岩为最重要的矿源岩。
关键词 成矿物质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右江盆地 铅同位素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稀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兴仁县紫木凼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模型 被引量:6
14
作者 邹长毅 李应桂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03-807,共5页
系统研究了紫木凼金矿床不同比例尺勘查结果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建立了紫木凼金矿床的区域(1∶20万)、矿田(1∶5万)和矿床(1∶1万)3种尺度的地球化学勘查模型。对1∶20万区域化探异常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紫木凼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地球化学勘查模 贵州 兴仁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地区微细浸染型金矿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5
15
作者 庞保成 林畅松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因 成矿模式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几点认识 被引量:11
16
作者 钱建平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7-34,共8页
系统总结了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形成是燕山期区域构造 -热流 -成矿物质演化过程的重要事件 ;构造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因素 ,亦是金矿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 ;容矿细碎屑岩石 ,为金的沉淀提供了有利... 系统总结了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基本特征。提出了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形成是燕山期区域构造 -热流 -成矿物质演化过程的重要事件 ;构造是本区主要的控矿因素 ,亦是金矿形成的主要成矿作用 ;容矿细碎屑岩石 ,为金的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具有统一的矿床成因 ,金主要来自于深部地质体 ,部分来自于上部地层 ;成矿流体是以大气降水为主兼有深部流体、地层流体混合形成 ,为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弱酸性 -弱碱性、还原性特点的Na+-Cl- -Ca2 +型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贵州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矿物质 控矿构造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秦岭镇旬盆地新发现一处具有大型远景金矿床
17
作者 孟五一 高永宝 +3 位作者 魏立勇 张振 范堡程 贾彬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88-1589,共2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依托“陕西旬阳—镇坪地区铅锌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在南秦岭镇旬盆地开展以金、锑为主的多金属矿产调查。于2020—2022年对小河口幅—双河口幅一带开展了5个标准图幅矿产地质调查... 1研究目的(Objective)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矿产资源调查中心依托“陕西旬阳—镇坪地区铅锌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在南秦岭镇旬盆地开展以金、锑为主的多金属矿产调查。于2020—2022年对小河口幅—双河口幅一带开展了5个标准图幅矿产地质调查,在铁山组中发现层间破碎带控制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质调查局 矿产地质调查 镇旬盆地 矿产资源调查 南秦岭 陕西旬阳 多金属矿产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富宁者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彭秀红 李桦 +5 位作者 张柳毅 张建强 杨海 卿成实 徐波 邓远文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3-233,共1页
关键词 成矿流体来源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金矿地质特征 矿物流体包裹体 金矿 富宁县 北东向 矿区 云南省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性质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吕新彪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3-281,共9页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表生氧化金次生... 马脑壳金矿床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它赋存于中三叠统扎尕山组地层之中,矿体产出受北西向次级断裂构造的控制。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矿前金初步富集、热液成矿作用原生矿石形成及表生氧化金次生再富集等三期主要成矿作用过程。热液金成矿作用可进一步划分为Ⅰ黄铁矿毒砂石英;Ⅱ石英白钨矿辉锑矿;Ⅲ石英雄雌黄及Ⅳ石英方解石等4个矿化阶段其中Ⅰ、Ⅱ阶段为金的主要沉淀富集成矿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前Ⅰ′及热液成矿Ⅰ~Ⅳ阶段石英中共发育液相、纯液相、含CO2三相、富CO2相及含有机质等5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Ⅰ′及Ⅰ~Ⅳ类石英中液相及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0~300℃,热液盐度为0.5%~11.0%;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热液阳离子以Na+、K+及Ca2+为主,阴离子主要为及Cl-,气相组分除H2O外,尚含一定量的CO2及CH4等;热液pH值为6.7~7.2,Eh值为-0.85~-0.69eV;成矿热液总体属中低温、低盐度、近中性和弱还原性的含有机质Na+K+Ca2+Cl-体系类型。H、O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热液主要来源于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大气降水不断混入并逐渐占据优势。主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发生过明显的流体混合及相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成矿作用 地质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流体相分离作用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可勇 姚书振 吕新彪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8,共4页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 ,指出了石英 (白钨矿 ) 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 ,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 马脑壳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川西北地区发现的一大型微细浸染型矿床。本文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 ,指出了石英 (白钨矿 ) 辉锑矿脉型金矿化阶段成矿流体曾发生过较强的相分离作用 ,并运用热力学原理探讨了流体相分离机制下金的沉淀成矿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流体相分离作用 成矿意义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蚀变岩 石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