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矿物细菌浸出机理探讨 被引量:31
1
作者 柳建设 邱冠周 王淀佐 《湿法冶金》 CAS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简要介绍了硫化矿物细菌浸出的概况和基本原理。对二价铁离子和元素硫的细菌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 Fe2 +的细菌氧化过程中 ,各种细胞色素在将电子由 Fe2 +传递给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在 S0 的细菌氧化过程中 ,则是各种氧化... 简要介绍了硫化矿物细菌浸出的概况和基本原理。对二价铁离子和元素硫的细菌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 Fe2 +的细菌氧化过程中 ,各种细胞色素在将电子由 Fe2 +传递给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而在 S0 的细菌氧化过程中 ,则是各种氧化还原酶起着重要作用 ,其氧化的一级产物为SO2 -3 ,最终产物为 SO2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矿物 微生物 细菌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渣中Cr(Ⅵ)在盐溶液中的浸出机理 被引量:9
2
作者 景学森 杨亚提 蔡木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1-154,共4页
为了探索新的铬渣解毒技术,利用浸提交换法对铬渣中Cr(Ⅵ)在NaCl、NaOH、Na3PO4、NaNO3、Na2CO3和Na2SO4溶液中的浸出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NaOH、Na3PO4和NaNO3溶液中,Cr(Ⅵ)的浸出率无明显提高,而Na2SO4溶液和Na2CO3... 为了探索新的铬渣解毒技术,利用浸提交换法对铬渣中Cr(Ⅵ)在NaCl、NaOH、Na3PO4、NaNO3、Na2CO3和Na2SO4溶液中的浸出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NaCl、NaOH、Na3PO4和NaNO3溶液中,Cr(Ⅵ)的浸出率无明显提高,而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对Cr(Ⅵ)的浸出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Na2SO4和Na2CO3溶液浓度为0.25 mol/L时,Cr(Ⅵ)浸出率分别为56%和77%,并且Cr(Ⅵ)的浸出率随阴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出率曲线符合Langmuir吸附公式,表明Na2SO4和Na2CO3对铬渣中Cr(Ⅵ)的浸出机理为离子交换;吸附平衡常数的拟合值表明,Na2SO4溶液对Cr(Ⅵ)的浸出能力大于Na2SO4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渣 盐溶液 浸出机理 离子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辉铜矿和铜蓝的浸出机理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路殿坤 蒋开喜 +1 位作者 王春 刘大星 《有色金属》 CSCD 2002年第3期31-35,共5页
利用半导体电化学腐蚀原理对辉铜矿和铜蓝浸出机理进行理论分析 ,研究细菌浸出低品位含铜矿石的机理和动力学 ,并对部分原矿和浸出渣进行了光学显微分析。试验结果证实了辉铜矿在浸出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中间产物。随着铜硫... 利用半导体电化学腐蚀原理对辉铜矿和铜蓝浸出机理进行理论分析 ,研究细菌浸出低品位含铜矿石的机理和动力学 ,并对部分原矿和浸出渣进行了光学显微分析。试验结果证实了辉铜矿在浸出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具有不同组成的中间产物。随着铜硫比的降低 ,中间产物浸出所需的氧化还原电位越来越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铜矿 铜蓝 氧化还原电位 动力学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硅质石煤钒矿浸出机理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尹飞 邹维 +2 位作者 揭晓武 张永禄 王振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3,27,共4页
对高硅质石煤钒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和在硫酸体系下浸出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矿及含钒金红石、硫钒铜矿在硫酸直接浸出以及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均难以浸出;钒酸盐、褐铁矿在硫酸体系下,钒易于浸出,氢离子破坏其晶体结构;含钒云母... 对高硅质石煤钒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和在硫酸体系下浸出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钒钛矿及含钒金红石、硫钒铜矿在硫酸直接浸出以及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均难以浸出;钒酸盐、褐铁矿在硫酸体系下,钒易于浸出,氢离子破坏其晶体结构;含钒云母类矿物采用硫酸直接浸出,钒浸出率低于50%,在添加氟化物条件下,钒浸出率高于90%。氟化物强化含钒云母类矿物的浸出机理是HF与F-形成络合离子,在H_3O^+的促进下,破坏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中的Si-O键,实现钒的浸出,HF在浸出过程起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石煤钒矿 硫酸 氟化物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固化体在处置库地下水中的浸出机理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盛嘉伟 罗上庚 汤宝龙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3,共5页
研究了90-19/U玻璃固化体在处置库地下水中的浸出行为,得到了玻璃总失重及B、Li、Si的失重值并与去离子水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地下水中的离子会影响玻璃固化体的浸出。玻璃固化体在地下水中的浸出是以离子... 研究了90-19/U玻璃固化体在处置库地下水中的浸出行为,得到了玻璃总失重及B、Li、Si的失重值并与去离子水中的浸出行为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地下水中的离子会影响玻璃固化体的浸出。玻璃固化体在地下水中的浸出是以离子交换反应为控速步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1.6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固化体 地下水 高极废液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锂离子电池回收钴铜物料盐酸浸出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文辉 邱定蕃 王成彦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79,共4页
对由失效锂离子电池焙烧得到的物料进行了化学物相和SEM分析,利用热力学原理研究了使用盐酸浸出物料时各物相的反应机理,并进行了试验证明。分析表明物料含高品位钴和铜,主要以金属和不同价态的氧化物形式存在。除CoO、Co和CuO易溶于酸... 对由失效锂离子电池焙烧得到的物料进行了化学物相和SEM分析,利用热力学原理研究了使用盐酸浸出物料时各物相的反应机理,并进行了试验证明。分析表明物料含高品位钴和铜,主要以金属和不同价态的氧化物形式存在。除CoO、Co和CuO易溶于酸外,Co能优先置换沉淀已溶解的Cu2+,Co3O4和Co2O3能被盐酸还原浸出,Cu2O会发生歧化反应,Cu最终被氯化浸出,部分铜在浸出体系中经历了一个溶解-置换沉淀-复溶解的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使用盐酸浸出物料中的钴和铜是可行的。钴和铜成分在浸出过程中有相互影响,有利于提高钴和铜的浸出率。盐酸浸出试验证明了分析结论,当使用2 mol/L盐酸318 K下浸出6 h、液固体积质量比为(20∶1)mL/g、搅拌转速200 r/m in时,钴和铜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9.3%和9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冶金 氧化物 盐酸 浸出机理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Mn-Ag-Cu结合矿的浸出机理及工业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沛伦 邱显扬 +1 位作者 胡真 刘殿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3-573,共11页
氧化铁锰矿物中通常含有银、铜等伴生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或亚显微包裹的形式与主元素锰结合共生,赋存状态复杂。Mn-Ag-Cu结合矿在化学浸出过程中,三种离子可能会交互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基于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了Mn-Cu-Fe的电势−pH分... 氧化铁锰矿物中通常含有银、铜等伴生元素,多以类质同象或亚显微包裹的形式与主元素锰结合共生,赋存状态复杂。Mn-Ag-Cu结合矿在化学浸出过程中,三种离子可能会交互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基于HSC Chemistry软件进行了Mn-Cu-Fe的电势−pH分析,构建了化学浸出平衡体系。根据铜在不同pH值和电势条件下的物质组成,推断出酸浸后残余的铜会消耗氰化物,影响银的回收,据此进行了氰化钠用量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酸浸终点pH=3.0时,残余铜的影响较小,氰化钠的用量可以从6000 g/t降低至2500 g/t,对矿山含氰尾渣的治理以及含氰废水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意义。最终在工业化研究中,通过调整硫酸添加方式,确保了酸浸作业pH值在2~3的范围内,取得了银浸出率92.30%、铜浸出率30.45%的稳定试验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C Chemistry软件 锰银铜结合矿 化学解离 浸出机理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基充填膏体重金属浸出机理及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音 王春春 +3 位作者 陈森 陈姝蓉 杜玉娇 闵令冉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51,共9页
以污水污泥替代部分煤矸石,与水泥、粉煤灰制备污泥基充填膏体材料,可以妥善处置污水污泥,同时解决矿井充填材料短缺问题。为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研究了污泥含量10%的污泥基充填膏体的重金属浸出机理,利用熵权质量指数对污泥及污泥基充... 以污水污泥替代部分煤矸石,与水泥、粉煤灰制备污泥基充填膏体材料,可以妥善处置污水污泥,同时解决矿井充填材料短缺问题。为保障地下水环境安全,研究了污泥含量10%的污泥基充填膏体的重金属浸出机理,利用熵权质量指数对污泥及污泥基充填膏体浸出液进行水质评价,并利用支持向量机构建水质评价预测分类模型。结果表明:结合浸出动力学分析重金属离子浸出规律,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上升阶段,其质量浓度变化符合扩散作用控制的收缩核模型;污泥基充填膏体重金属浸出机理是水分子与充填膏体中游离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水合金属离子,在浓度梯度力的作用下浸出至外部水中;污泥基充填膏体浸出液水质等级整体为2级,满足Ⅲ类水质量标准。根据EWQI结果以支持向量机算法为核心,建立了水质评价模型,模型效果较好,且具有较高的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基充填膏体 重金属浸出机理 动力学 风险评价 熵权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铜矿细菌转化与浸出机理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在海 王淀佐 +1 位作者 邓吉牛 林大泽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S1期266-268,共3页
揭示了CuFeS2细菌氧化中的矿物转化过程,可能按如下顺序先后产生中间产物:CuFeS2→Cu9Fe9S1→6CuFeS1-x→CuS2→Cu9S5→Cu2S→CuS→Cu2O(Cu2OCl2,CuCl2,CuCl)→Cu3SO4(OH)4→CuSO4,其中Cu2O可能是黄铜矿细菌浸出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有或... 揭示了CuFeS2细菌氧化中的矿物转化过程,可能按如下顺序先后产生中间产物:CuFeS2→Cu9Fe9S1→6CuFeS1-x→CuS2→Cu9S5→Cu2S→CuS→Cu2O(Cu2OCl2,CuCl2,CuCl)→Cu3SO4(OH)4→CuSO4,其中Cu2O可能是黄铜矿细菌浸出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有或无Ag+催化的有菌和Fe(Ⅲ)的条件下,该转化过程不变;并对直接间接作用学说、Ag+催化细菌浸出机理及细菌作用模式提出了新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铜矿 中温细菌 细菌转化 细菌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浸矿菌对高砷铜精矿浸出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贯能 莫镇华 +1 位作者 罗汉金 柯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5,共4页
采用浸矿菌浸出高砷铜精矿中的铜,研究了浸出作用机理。通过比较浸出前后高砷铜精矿表面的变化和浸矿菌的吸附情况,并结合浸出过程铁离子的变化对铜的浸出率的影响,发现高砷铜精矿生物浸出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间接作用机理。
关键词 生物 高砷铜精矿 作用机理 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化物氯化体系浸出研究及应用进展
11
作者 王圣达 李栋 +2 位作者 任兴庭 王亲猛 郭学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417-2428,共12页
氯化体系是一种常见的湿法冶金体系,具有化学活性强、反应速度快、浸出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鉴于金属硫化物结构稳定、氧化程度低的特性,氯化体系成为金属硫化物湿法提取金属元素研究中最典型的一种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氯化体系是一种常见的湿法冶金体系,具有化学活性强、反应速度快、浸出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鉴于金属硫化物结构稳定、氧化程度低的特性,氯化体系成为金属硫化物湿法提取金属元素研究中最典型的一种体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阐述了氯气、盐酸、氯盐−盐酸、氯酸钠、电氯化等氯化体系的浸出机理,重点介绍了镍、钴、铜、铅等重金属硫化物氯化浸出工艺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并展望了金属硫化物氯化体系浸出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氯化体系 浸出机理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液淋溶作用下重金属污染土固化体浸出特性及机理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江山 王平 +2 位作者 张亭亭 黄茜 薛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135-139,共5页
采用KH_2PO_4—水泥复合材料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为了研究酸雨淋溶对铅污染土固化体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开展了不同KH_2PO_4添加量、浸出时间和淋溶液pH对Pb浸出行为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探讨了铅污染土固化体浸出... 采用KH_2PO_4—水泥复合材料对铅污染土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为了研究酸雨淋溶对铅污染土固化体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开展了不同KH_2PO_4添加量、浸出时间和淋溶液pH对Pb浸出行为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探讨了铅污染土固化体浸出机理。结果表明,KH_2PO_4对铅污染土有良好的稳定作用。酸溶液淋溶作用下固化体中Pb的释放行为与pH直接相关,强酸作用下Pb的溶出量大。固化体中Pb的浸出也与浸出液pH相关,强碱性有利于Pb的迁移。浸出液pH与固化体中的碱性水化产物释放量有关。对于pH=2和5溶液,Pb的累积浸出率随时间呈线性变化,而对于pH=3溶液,Pb的累积浸出率随时间呈两阶段线性变化。固化体在pH=2溶液浸泡下,Pb的释放机理为溶解控制;对于pH=3溶液浸泡,机理则为先溶解控制再表面冲刷;而对于pH=5溶液浸泡,Pb的释放机理为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土 固化/稳定化 酸雨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矿及含硅酸盐矿资源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师舒岚 陈婷 +4 位作者 陈航超 张艺扬 潘金禾 周伟光 周长春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802-3821,共20页
生物浸出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矿产资源利用方法,具有能耗低、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硅酸盐矿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与硅酸盐矿生物浸出相关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云母、长石、页岩、低品质煤和粉煤灰,以... 生物浸出是一种绿色低碳的矿产资源利用方法,具有能耗低、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硅酸盐矿开发利用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与硅酸盐矿生物浸出相关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云母、长石、页岩、低品质煤和粉煤灰,以及低品位铝土矿和赤泥等,重点介绍了生物浸出硅酸盐矿的研究方法和微生物的作用机制,比较了不同硅酸盐矿生物浸出的难易程度以及不同微生物的浸出性能。最后,本文针对目前研究中微生物培养成本高、浸出效率低及浸出机制不够深入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硅酸盐矿生物浸出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菌 浸出机理 关键金属 硅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生物浸出研究进展
14
作者 付政 刘学 +2 位作者 温建康 高文成 武彪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95-4307,共13页
为了更好地解决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高效绿色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文对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的生物浸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首先,分析了磁黄铁矿的化学可浸性;其次,介绍了磁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及机理;最后,总结了菌种类型及选育驯... 为了更好地解决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高效绿色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文对磁黄铁矿及共伴生有价金属的生物浸出研究进展进行总结。首先,分析了磁黄铁矿的化学可浸性;其次,介绍了磁黄铁矿生物浸出过程及机理;最后,总结了菌种类型及选育驯化、接种量、pH、矿浆浓度和矿石的预处理等对生物浸出工艺的影响,分析了磁黄铁矿中镍和金等共伴生金属的回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主要在于表面富硫层的循环反应;磁黄铁矿的生物浸出主要有间接作用、间接接触作用和直接接触作用3种机理,浸出反应的本质为铁硫的氧化,原电池效应、细菌产生的胞外聚合物(EPS)、铁矾及硫钝化层对生物浸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菌种对磁黄铁矿的浸出效果不同,适当提高细菌接种量、降低矿浆浓度、保持较低的pH、对选用菌种的驯化以及使用硫酸对脉石进行预处理,能够提高磁黄铁矿生物浸出的效果;磁黄铁矿的生物浸出对其伴生的镍、钴和金等有价金属具有良好的浸出效果,浸出率均可达80%以上。未来对磁黄铁矿生物浸出的研究重点在于调控钝化层、通过各种调控手段抑制或控制表面钝化层的生成、生物浸出液中铁含量的平衡调控及铁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并逐步将实验室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黄铁矿 生物 浸出机理 共伴生有价金属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锰渣中锰的柠檬酸浸出工艺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欢欢 方双明 +1 位作者 付娟 程金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71-2080,共10页
电解锰渣中锰浓度较高,不仅浪费锰资源,还会制约锰渣综合利用。以柠檬酸为助剂高效浸出锰渣中的锰可促进锰渣资源化利用和电解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研究浸出工艺参数对锰渣中锰浸出浓度的影响,通过物相、结构、价态、形貌和动力学... 电解锰渣中锰浓度较高,不仅浪费锰资源,还会制约锰渣综合利用。以柠檬酸为助剂高效浸出锰渣中的锰可促进锰渣资源化利用和电解锰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本文研究浸出工艺参数对锰渣中锰浸出浓度的影响,通过物相、结构、价态、形貌和动力学分析建立锰浸出模型,探讨浸出机理。结果表明:当柠檬酸掺量25%(质量分数)、液固比5∶1、浸出时间30 min时,锰浸出效果较好,浸出率为93.6%。锰浸出动力学符合收缩核模型,受化学反应和固体膜层混合控制。柠檬酸将高价态锰还原为二价锰,二价锰与柠檬酸以1∶2配位形成螯合物,螯合方式为柠檬酸分子的羧基和羟基共同参与成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柠檬酸 工艺参数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土镍矿中MgSiO_3在NaOH亚熔盐体系中的浸出反应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昌明 翟玉春 +1 位作者 王国承 艾新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7-202,共6页
根据硅镁型红土镍矿中镁硅酸盐存在形式,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Mg Si O3,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和Na OH浓度对Mg Si O3在Na OH亚熔盐体系中的浸出过程的影响,得出优化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反应时间为180min,... 根据硅镁型红土镍矿中镁硅酸盐存在形式,采用化学沉淀法合成Mg Si O3,通过正交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和Na OH浓度对Mg Si O3在Na OH亚熔盐体系中的浸出过程的影响,得出优化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反应时间为180min,液固比为6:1,Na OH浓度为80%。在优化实验的基础上,采用Raman光谱对反应过程进行在线检测,利用XRD和IR光谱分析反应后的水浸渣结构变化,解析Mg Si O3在Na OH亚熔盐体系中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Si O4中的Si—O被破坏,Na OH介入硅酸盐晶格中,其中间产物为Mg2Si O4和Na2Mg Si O4,Mg2+经过碱浸过程可以脱离Si O4阵列,以Mg(OH)2形式从其硅酸盐中得以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SiO3 拉曼光谱 亚熔盐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萃取的动力学与浸出平衡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龙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32-37,共6页
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浸出过程中,在叶片内部的扩散是一个限速阶段,而不是两相界面间膜内薄膜的阻力。用动力学的浸出速率(K)、活化能(E)以及分离常数(K)、扩散系数(D)等参数可反映可溶性物质(如咖啡因、茶黄素和... 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浸出过程中,在叶片内部的扩散是一个限速阶段,而不是两相界面间膜内薄膜的阻力。用动力学的浸出速率(K)、活化能(E)以及分离常数(K)、扩散系数(D)等参数可反映可溶性物质(如咖啡因、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浸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萃取 动力学 平衡机理 茶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固化体中Cs^+浸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玉香 全明 +2 位作者 易发成 肖正学 陈雅斓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7,共6页
研究了25、40、70、90℃下碱矿渣-黏土复合胶凝材料(AASCM)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固化体中Cs+的浸出行为,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5、40、70、90℃下,AASCM固化体和OPC固化体浸出行为不同,OPC固化体中Cs+的累积浸出分数在... 研究了25、40、70、90℃下碱矿渣-黏土复合胶凝材料(AASCM)和普通硅酸盐水泥(OPC)固化体中Cs+的浸出行为,并对浸出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25、40、70、90℃下,AASCM固化体和OPC固化体浸出行为不同,OPC固化体中Cs+的累积浸出分数在4个温度下趋于同一数值,而AASCM固化体中Cs+的累积浸出分数则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ASCM固化体中Cs+的存在状态为溶解态、吸附态及固溶态并存,而OPC固化体中则主要为溶解态和固溶态。AASCM固化体中处于吸附态和固溶态的Cs+接近90%,处于溶解态的约为10%;而OPC固化体中处于固溶态的约为40%,处于溶解态的约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 水泥固化体 行为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亚铁硫杆菌耦合砷黄铁矿还原浸出软锰矿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玉龙 冯雅丽 +2 位作者 滕青 李浩然 杨志超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59-764,共6页
将氧化亚铁硫杆菌(T.f)用于砷黄铁矿与软锰矿共同浸出,设置无菌体系作为对照,提出有氧和无氧条件下Fe As S-Mn O2的反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砷黄铁矿还原浸出软锰矿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砷黄铁矿与软锰矿的质量比为1:... 将氧化亚铁硫杆菌(T.f)用于砷黄铁矿与软锰矿共同浸出,设置无菌体系作为对照,提出有氧和无氧条件下Fe As S-Mn O2的反应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砷黄铁矿还原浸出软锰矿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在砷黄铁矿与软锰矿的质量比为1:3.6、反应p H为1.8的最优条件下,有菌体系下锰的浸出率达99%,后续金的氰化浸出率达95%以上;Mn2+会抑制细菌的生长,当ρ(Mn2+)≥30 g/L时,Mn2+对细菌有致死作用;从软锰矿与砷黄铁矿的循环伏安曲线可看出两矿均有明显的氧化还原峰,且在有菌的条件下两矿的电化学活性要远远比无菌条件下的强;T.f菌的作用机理是催化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软锰矿 砷黄铁矿 细菌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对低品位硫化镍矿的生物浸出 被引量:5
20
作者 鲁敏 关晓辉 +1 位作者 赵浩然 吴比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54,共4页
利用已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写Tf)进行硫化镍矿的生物浸出研究,在对矿样进行化学分析和XRD表征的基础上,考察了pH值、矿样添加量、细菌接种量等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生物浸出硫化镍矿的机理。... 利用已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写Tf)进行硫化镍矿的生物浸出研究,在对矿样进行化学分析和XRD表征的基础上,考察了pH值、矿样添加量、细菌接种量等因素对镍浸出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生物浸出硫化镍矿的机理。研究表明,矿样主要成分包括镍黄铁矿((Fe,Ni)9S8)、镍磁黄铁矿((Fe,Ni)7S8)、黄铜矿(CuFeS2)、硫镍钴矿((Ni,Co)3S4)和硫钴铁矿((Ni,Co,Al)3S4)等,属硫化镍矿;经过酸预浸处理的矿样,在pH=1.8、矿样添加量50g/L、细菌接种量10%的最优条件下,于30℃、150r/min振荡培养,镍浸出率达81%;细菌在矿样表面吸附并对其浸蚀是浸出的关键,Fe3+对浸矿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铁硫杆菌 硫化镍矿 生物 浸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