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花岗岩风化壳中的微生物及其对稀土元素的浸出作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炳辉 刘琥琥 毋福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8-94,共7页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剖面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菌(包括芽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 对广东共和稀土矿花岗岩风化壳剖面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微生物培养,发现在0.2~12m深度范围的样品均有微生物存在,在0.2~3m深度范围微生物种类较多。微生物类型有细菌(包括芽胞杆菌属、肠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杆菌,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等球菌以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厌氧菌)、真菌(包括曲霉属黑曲和黄曲、青霉属、毛霉属、酵母菌)和放线菌。利用风化壳中的各种微生物及其发酵产物对稀土矿样进行稀土浸出实验,并与蒸馏水和不加菌液的培养液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①混合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浸矿,稀土元素的浸出量明显增加,浸泡液的pH值降低;②真菌类(毛霉属、酵母菌、曲霉属、青霉属)对稀土的浸出量最高,然后依次为发酵非芽胞杆菌、葡萄球菌属、放线菌、发酵芽胞杆菌属;③细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代谢产物改变介质的pH值有关;而真菌类对稀土的浸出作用主要与其直接吸附和吸收稀土元素以及其代谢产物与稀土元素的络合作用有关;④与硫酸铵的浸出结果相比,微生物所浸出的稀土元素δCe较大、δEu值较小、(La/Sin)_N和(Gd/Yb)_N的比值较低,结果与稀土元素在华南风化壳稀土矿风化壳剖面中不同层位的变化规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稀土元素 风化壳 花岗岩 浸出作用 络合作用 分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浸矿菌对高砷铜精矿浸出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卢贯能 莫镇华 +1 位作者 罗汉金 柯林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5,共4页
采用浸矿菌浸出高砷铜精矿中的铜,研究了浸出作用机理。通过比较浸出前后高砷铜精矿表面的变化和浸矿菌的吸附情况,并结合浸出过程铁离子的变化对铜的浸出率的影响,发现高砷铜精矿生物浸出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间接作用机理。
关键词 生物 高砷铜精矿 浸出作用机理 矿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细菌GY92对伊利石的释钾作用 被引量:46
3
作者 连宾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34-238,共5页
1992年在贵阳郊区玉米地中分离出一株硅酸盐细菌GY92,为探求GY92对伊利石的释钾作用,对采用的有关材料和方法、相关实验所获的GY92个体形态及培养特征、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对伊利石的释钾作用等结果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就GY92对... 1992年在贵阳郊区玉米地中分离出一株硅酸盐细菌GY92,为探求GY92对伊利石的释钾作用,对采用的有关材料和方法、相关实验所获的GY92个体形态及培养特征、部分生理生化特征及其对伊利石的释钾作用等结果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同时就GY92对伊利石的释钾机理等问题进行了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环状芽胞杆菌 浸出作用 伊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