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关皓 高峰 +1 位作者 李荔姗 余丹丹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9,共10页
回顾了近年来海表粗糙度参数化研究成果,借助COARE算法对四种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海气界面通量及大气底层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海况条件下,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海表... 回顾了近年来海表粗糙度参数化研究成果,借助COARE算法对四种粗糙度参数化方案下海浪对海气界面通量及大气底层运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海况条件下,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的敏感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研究表明:海表粗糙度受海面波浪状态的影响,在其参数化方案中考虑波龄的作用后,在高风速、低波龄区,波浪作用使海气界面上的动量和热量通量显著增加;波浪通过参与海气界面上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影响低层大气运动,低波龄条件下,波浪作用使大气运动减弱,高波龄条件下,波浪作用较小;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对海表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较敏感,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影响不大,对台风强度影响显著,从个例来看,采用Smith92和Liu07方案的模拟结果更接近实测值。研究结果为更合理的参数化海气界面的物理过程,提高耦合模式的模拟准确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粗糙度 海-气耦合模式 界面通量 波龄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气全球耦合模式能量收支的误差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韬 吴国雄 郭裕福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9,共12页
通过分析GOALS模式两个版本GOALS 1.1和GOALS 2的能量收支 ,并与观测对比 ,结果表明 :模式模拟的地表净短波辐射通量在高纬地区偏低 ,而净长波辐射通量又偏高 ,导致极地表面温度偏低 ,感热通量在高纬地区为很高的负值。而在陆地上感热... 通过分析GOALS模式两个版本GOALS 1.1和GOALS 2的能量收支 ,并与观测对比 ,结果表明 :模式模拟的地表净短波辐射通量在高纬地区偏低 ,而净长波辐射通量又偏高 ,导致极地表面温度偏低 ,感热通量在高纬地区为很高的负值。而在陆地上感热加热作用显著偏强 ,使地表有较大的向上净能量给大气 ,引起陆地上有些暖中心也偏强 ,这也解释了模式模拟地表面空气温度场的误差原因。海洋上潜热通量偏低 ,特别是在副热带洋面上偏少更明显。陆地上的欧亚和北美大陆大部分地区潜热通量仍偏低。这也是模式降水在大部分地区偏少的重要原因。两模式大气顶OLR偏低的模拟主要是在中低纬度 ,大气顶净短波辐射通量的模拟在中低纬度虽然与NCEP结果接近 ,但与地球辐射收支试验ERBE资料比较仍偏小较多 ,说明改进中低纬度云 辐射参数化方案对改进全球能量收支的模拟有重要意义。GOALS 2模式中诊断云方案模拟的云量除赤道地区外普遍偏小 ,尤以中纬度为甚 ,造成那里能量收支出现大的误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耦合模式 候系统 能量收支 云参数化方案 潜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较高分辨率的基于通量订正的海-气耦合环流模式的设计和性能评估
3
作者 薛洪斌 杨玉震 +2 位作者 杨金波 赵艳玲 宋树刚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采用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将中科院大气所最新发展的两个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大气和海洋环流模式耦合,并进行了10年以上的耦合积分。为了评估模式的基本性能,对比分析了耦合与未耦合的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结果,结果显示耦合模式... 采用日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将中科院大气所最新发展的两个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大气和海洋环流模式耦合,并进行了10年以上的耦合积分。为了评估模式的基本性能,对比分析了耦合与未耦合的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结果,结果显示耦合模式比较成功地控制了"气候漂移",可以较好地模拟平均气候态和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日通量距平耦合 候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跨季度汛期预测能力的初步检验和评估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清泉 丁一汇 张培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0-751,共12页
文中利用一个全球大气 海洋耦合模式 ,对中国汛期气候异常进行了 1991~ 2 0 0 1年共 11a的跨季度回报试验和检验研究。采用一套多指标的评估方法 ,对该模式的预报性能进行系统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中国汛期降水和温度及夏... 文中利用一个全球大气 海洋耦合模式 ,对中国汛期气候异常进行了 1991~ 2 0 0 1年共 11a的跨季度回报试验和检验研究。采用一套多指标的评估方法 ,对该模式的预报性能进行系统的定量评估。结果表明 ,该模式对中国汛期降水和温度及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场等都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模式对中国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预测能力有所不同。总的来说 ,模式对中国东部和西部的降水趋势回报较好 ,模式预报好于气候预报和持续性预报。从相关系数指标来看 ,模式跨季度预测夏季温度的技巧在中国西部比中国东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中国东部 汛期 大尺度环流 夏季降水 降水趋势 候预报 温度 利用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双热带辐合带现象及其热收支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江龙 张学洪 +1 位作者 俞永强 戴福山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9-51,共13页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 文中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双热带辐合带(Double ITCZ)现象,并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从海洋热量收支的角度进行了初步分析。Double ITCZ现象是在热带太平洋赤道南北两侧各出现一条ITCZ的现象,这是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较为普遍的一种异常现象,与实际气候中出现的Double ITCZ现象并非指同一问题。文中对比观测和模式结果,指出了Double ITCZ现象的主要特征,针对它的出现过程进行细致分析,再利用模式输出的热量收支各项进行统计,得到了从海洋热收支分析得到的海表温度变化原因。与观测到的正常模态相比,Double ITCZ是一个异常的模态,它的特征突出地表现为西太平洋暖池区的降温和东南太平洋10°S附近的升温。海洋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池区的降温主要是受到扩散的作用,而表层平流的异常增暖在决定异常辐合带区升温过程中占第一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环流模式 热带辐合带 热量收支 扩散 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气耦合模式中海洋分量的温盐模拟分析
6
作者 薛洪斌 杨玉震 +2 位作者 何亿强 马凯明 赵艳玲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67,共11页
基于OASIS耦合器,发展了一套具有较高分辨率并行化的海-陆-气耦合模式,并进行了30年以上的耦合积分。为了评估模式中海洋分量的基本性能,首先考察了耦合模式对"气候漂移"的控制,然后对比分析了耦合与未耦合海洋环流模式模拟... 基于OASIS耦合器,发展了一套具有较高分辨率并行化的海-陆-气耦合模式,并进行了30年以上的耦合积分。为了评估模式中海洋分量的基本性能,首先考察了耦合模式对"气候漂移"的控制,然后对比分析了耦合与未耦合海洋环流模式模拟温度和盐度的气候态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显示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漂移现象",同时能较好的模拟全球大洋温盐分布的基本特征和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候平均态 OASIS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半球高纬海冰主要气候特征的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数值模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喜迎 张学洪 俞永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19-426,共8页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 利用一个全球海冰气耦合模式对北半球高纬海冰的主要气候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模拟结果中海冰的季节变化特征合理 ,冬季海冰的主要地理分布特征都模拟得很好 ,但夏季北冰洋内部靠近欧亚大陆部分边缘海区海冰密集度模拟得偏大。模拟结果中 ,北半球高纬地区冬季海冰密集度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 ,变化最显著区域位于格陵兰海 ,其次是巴伦支海 ,这些特征均与观测结果一致。对这个海冰气耦合模式在北半球海冰平均气候状况、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方面模拟能力的检验结果表明 ,当前的研究工作为下一步进行长期变化趋势的模拟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半球 --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 季节变化 年际变化 冬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大气耦合环流模式中的ENSO特征对气候背景态改变的敏感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容新尧 杨修群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65,共14页
文中利用一个高分辨率全球海-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两组长期积分试验,揭示了在不同气候背景态下热带太平洋年际变化特征及模式ENSO循环控制机理的差异。通过分析海表温度、上层海洋热容量和低层风场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和赤道中东太平... 文中利用一个高分辨率全球海-气耦合环流模式设计两组长期积分试验,揭示了在不同气候背景态下热带太平洋年际变化特征及模式ENSO循环控制机理的差异。通过分析海表温度、上层海洋热容量和低层风场异常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的关系,揭示了基于不同气候背景场的ENSO循环的不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ENSO年际变率特征(包括振幅、频率等)对气候背景态相当敏感,在不同的背景场下ENSO循环的控制模态可以明显不同。试验表明,当热带太平洋东冷西暖的背景热力梯度接近多年气候平均时,模式ENSO循环表现为所谓的“时滞振子”模态控制,而随着东西向背景热力梯度显著减小,ENSO循环则可以表现为驻波模态控制。研究结果为认识年代际背景变化影响年际ENSO循环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环流模式 热带辐合带 热量收支 扩散 平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暴雨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34
9
作者 黄立文 吴国雄 宇如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67,i0002,共14页
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MCM对两个典型台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定量地分析了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暴雨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模式MCM能成功模拟台风的路径、强度以及台风暴雨的落时、落区.考虑海-气相互作用... 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MCM对两个典型台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定量地分析了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暴雨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模式MCM能成功模拟台风的路径、强度以及台风暴雨的落时、落区.考虑海-气相互作用能使台风中心气压48和72 h分别回升9.9和3.5 hPa,使后续时段的台风对流性降水减小40~100 mm,还明显改变了非对流性降水分布.耦合与非耦合试验对比分析初步表明,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台风暴雨的机制是一种通过台风大风区附近海平面温度(SST)下降来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台风暴雨 中尺度耦合模式 台风过程 中尺度 暴雨过程 海-气耦合模式 数值模拟试验 对流性降水 物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飞沫对热带气旋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以“鲇鱼”台风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佳琳 张文清 +1 位作者 夏浩峰 管长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1,共10页
本文在海-气-浪-沉积输运耦合模式COAWST(The Coupled-Ocean-Atmosphere-Wave-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中,添加包含海洋飞沫效应的拖曳系数CD和热焓交换系数CK参数化方案,探讨海洋飞沫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对热带气旋的影... 本文在海-气-浪-沉积输运耦合模式COAWST(The Coupled-Ocean-Atmosphere-Wave-Sediment Transport Modeling System)中,添加包含海洋飞沫效应的拖曳系数CD和热焓交换系数CK参数化方案,探讨海洋飞沫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对热带气旋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海洋飞沫效应可有效改进热带气旋的路径模拟结果;只考虑海洋飞沫动力学效应时,对海表动量通量的影响甚少,可使向上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略有增加;同时考虑海洋飞沫动力学和热力学效应时,可使海表动量通量略有增加,并使向上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显著增加,海洋飞沫主要通过热力学效应有效增加热带气旋强度,对热带气旋强度模拟的改进效果相比于仅考虑海洋飞沫动力学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输运耦合模式 热带 洋飞沫 动量通量 向上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时间步长对ENSO循环周期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邦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8-435,共8页
利用严邦良等所构造的热带海 气耦合模式来研究耦合时间步长对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ENSO循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耦合时间步长不同 ,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不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可以变为有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或者反过来。同时 ,耦合时间... 利用严邦良等所构造的热带海 气耦合模式来研究耦合时间步长对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ENSO循环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由于耦合时间步长不同 ,海 气耦合模式模拟的不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可以变为有规则周期的ENSO循环或者反过来。同时 ,耦合时间步长还可以对耦合系统中大气及海洋变量的增长率及传播方向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ENSO循环 耦合时间步长 厄尔尼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ALS模式对热带太平洋ENSO年际变化特征的模拟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统文 吴国雄 宇如聪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4-166,共13页
文中重点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最新发展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 (R4 2L9)与一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T6 3L30 )耦合形成的全球海洋 大气 陆面气候系统模式 (GOALS/LASG)新版本已积分 30a的模拟结果 ,通过与多种观测资料的对... 文中重点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最新发展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 (R4 2L9)与一全球海洋环流模式 (T6 3L30 )耦合形成的全球海洋 大气 陆面气候系统模式 (GOALS/LASG)新版本已积分 30a的模拟结果 ,通过与多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讨论了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 (SST)的年际变化及其纬向传播、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与其他洋面SST变化之间的遥相关关系、赤道太平洋浅表层海温的年际变化特征等研究内容。结果表明 ,GOALS模式模拟出了赤道太平洋SST异常出现不规则的年际变化特点 ;赤道东太平洋SST异常的向西传播过程 ;赤道太平洋混合层海温变化由西向东、由深层向浅层的传播过程 ;同时也模拟出了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与赤道西太平洋以及与西南太平洋海温之间的反相关关系 ,与南印度洋和副热带大西洋SST之间的正遥相关关系等实际观测现象。但GOALS模式也存在明显的不足 ,如对赤道东、中太平洋SST异常的年际变化幅度明显偏小 ,没能模拟出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变化比赤道中太平洋强的特点 ;赤道太平洋SST从东向西的传播速度明显比实际观测慢得多 ,但混合层海温极值变化由西向东的传播速度明显比实际情况快得多 ;没能模拟出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同西北太平洋SST的负相关和北印度洋海温变化的正相关现象 ,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ALS模式 热带太平洋 ENSO 年际变化 --耦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le geometric constraint model for open-pit mine ore-match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俊歆 王李管 +3 位作者 熊书敏 徐少游 谭正华 王海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9期2598-2603,共6页
The circle geometric constraint model (CGCM) was put forward for resolving the open-pit mine ore-matching problems (OMOMP). By adopting the approaches of graph theory, block model of blasted piles was abstracted i... The circle geometric constraint model (CGCM) was put forward for resolving the open-pit mine ore-matching problems (OMOMP). By adopting the approaches of graph theory, block model of blasted piles was abstracted into a set of nodes and directed edges, which were connected together with other nodes in the range of circle constraints, to describe the mining sequence. Also, the constructing method of CGCM wa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algorithm of CGCM has been realized in the DIM1NE system, and applied to a short-term (5 d) program calculation for ore-matching of a cement limestone mine in Hebei Province, China. The applications show that CGCM can well describe the mining sequence of ore blocks and its mining geometric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mining blasted piles. This model, which is applicable for resolving OMOMP under complicated geometric constraints with accurate results, provides effective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open-pit ore-mat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pit mine block model blasted-pile mining optimization linear programming mixed integer programming (M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降尺度方法的入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模拟
14
作者 胡田田 易笑园 +2 位作者 吴迪 林毅 朱男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1-723,共13页
利用海-气-浪耦合模式和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并分析了2018年5月12日和7月13日两次东移进入渤海湾的中尺度对流过程,分别为入海减弱型和入海增强型。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空西南气流强盛,且地面处于暖舌控制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水汽和能量... 利用海-气-浪耦合模式和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并分析了2018年5月12日和7月13日两次东移进入渤海湾的中尺度对流过程,分别为入海减弱型和入海增强型。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空西南气流强盛,且地面处于暖舌控制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水汽和能量条件。结果表明:海-气-浪耦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减弱型过程的变化趋势,而对增强型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差,且模拟的两次过程对流强度整体偏弱;但经动力降尺度模拟后,两次过程的模拟效果均明显提升。敏感性试验对比表明:采用海-气-浪耦合模式结果为动力降尺度提供初边界条件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入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模拟;两次过程对流系统入海前对流有效位能条件均较好,但垂直风切变条件增强型过程优于减弱型过程;对流系统入海后的冷池效应在减弱型过程中明显,而在增强型过程中强度较弱但范围较大;海洋下垫面为对流发展提供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在减弱型过程中较少,在增强型过程中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模式 动力降尺度 中尺度对流过程 冷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尺度方法在中国不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顾伟宗 陈丽娟 +1 位作者 李维京 陈德亮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2-212,共11页
在中国降水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利用降尺度方法进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RSPP),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寻找影响区域气候的关键因子。降尺度预测模型中使用的资料有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回报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 在中国降水气候分区的基础上,利用降尺度方法进行区域夏季降水预测(RSPP),预测模型建立的基础是寻找影响区域气候的关键因子。降尺度预测模型中使用的资料有国家气候中心海-气耦合模式(CGCM/NCC)回报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台站观测资料。为了避免年代际变化特征对季节尺度降水预测的影响,首先对CGCM/NCC模式输出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区域平均降水资料去除年代际线性变化趋势,即去除所有预报因子场和预报对象场的长期变化趋势。然后分别计算预报对象和模式资料的预报因子场以及再分析资料的预报因子场的相关系数,把相关系数值同时达到0.05显著性检验水平的区域平均环流特征作为预测因子,保证挑选出的预测因子既能反映实际大气中预测因子与预报对象的关系,同时又是海-气耦合模式预测的高技巧信息。利用最优子集回归作为转换函数的降尺度方法建立区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交叉检验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区域夏季降水预测模型对中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降水趋势预测的准确率较高且比较稳定,其预测效果远高于CGCM/NCC直接输出降水结果。进一步对具有较高预测技巧的代表性区域的可预报性来源分析发现,物理意义明确且独立性强的预测因子有助于提高预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降尺度方法 区域降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山竹”的耦合数值模拟及其微物理敏感性
16
作者 王畅 汪曙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4期703-716,共14页
基于高分辨率的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与海洋环流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ic Circulation Model,HYCOM)耦合数值模拟,对比观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和PISTON(Propagation of Intraseasonal Tropi... 基于高分辨率的天气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WRF)与海洋环流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ic Circulation Model,HYCOM)耦合数值模拟,对比观测台风最佳路径数据集和PISTON(Propagation of Intraseasonal Tropical Oscillations)项目提供的浮标观测数据,通过敏感性试验评估三种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1822号超强台风“山竹(Mangkhut)”的路径、强度演变和上层海洋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海-气耦合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强度特征,但在台风初期会出现对强度的高估.还能模拟台风造成的海表面温度和盐度空间分布的不对称性.与浮标观测数据相比,海-气耦合模式会略高估海洋冷却与盐度的增加幅度.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Mangkhut的模拟有一定影响,Morrison方案对最低平均海平面气压和10 m高度处最大风速的模拟误差较WSM6与Thompson方案低,但该方案会高估海洋表层冷却,因而对Mangkhut成熟到衰减初期的风速模拟偏低. Morrison方案对三小时累积降水量的模拟在Mangkhut前期大于WSM6方案,中后期小于WSM6方案,而与Thompson方案相比,整体相差不大.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海洋表面对台风响应的模拟有一定影响,但敏感性有限.海洋表面的热盐变化同时与台风强度和移速有关,海表面温度和海表面盐度的变化幅度都随台风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台风移速的增大而减小,而台风的强度与移速对于海表响应的影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耦合模式 台风“山竹” 数值模拟 微物理参数化 上层洋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事件中纬向异常流反向与东西侧边界反射的联系
17
作者 严邦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4-368,共15页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 ,纬向平流项 -u′ (T +T′) / 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 (u′)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 :u′超前Ni no 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 建立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海—气耦合模式研究东、西边界反射 ,纬向平流项 -u′ (T +T′) / x在ENSO循环位相转换中的作用及东、西边界反射与纬向异常流 (u′)符号改变的关系。结果得到 :u′超前Ni no 3区SSTA位相转变的原因是东、西边界反射造成的。Sver drup平衡时所产生的地转流 (ur)与东、西边界反射所产生的地转流 (ur)的方向在大部分时间里是相反的 ,同时ur 与风应力强迫之间大约有 9个月的滞后时间 (Kelvin波从 1 80°E出发经东边界反射产生的Rossby波到达 1 80°E时间 )。在模式ENSO事件消亡过程中的某一时刻以后 ,边界反射产生的调整过程变为主要过程 ,u′主要由ur 来决定 ,这样就造成了u′的反向先于Ni no区SSTA的反向。它实际上是海洋的调整过程与风应力强迫之间滞后关系的一种反映。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 ,取消东边界反射 ,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 ,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短一年 ( 3年 )。取消 -u′ (T +T′) / x,耦合模式能够模拟ENSO循环 ,但其周期比控制试验的周期长 2年 ( 6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O事件 耦合模式 ENS0循环 海-气耦合模式 边界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