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变化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左涛
陈锦年
王宏娜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3,共9页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出的海洋大气参数,应用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通量算法(CORAER 3.0),计算了西太平洋区域海-气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首先分析了海-气热通量的多年平均场和气候场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而...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出的海洋大气参数,应用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通量算法(CORAER 3.0),计算了西太平洋区域海-气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首先分析了海-气热通量的多年平均场和气候场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而对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感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黑潮区域,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北赤道流区和黑潮区域。在气候平均场中,黑潮区域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暖池区域感热通量除了春季较小外,冬、夏和秋季基本相同,而潜热通量最大值出现在秋、冬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夏季。另外,海-气热通量还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存在16 a周期,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存在相同的周期。由相关分析可知,4月份暖池区域的海-气热通量与滞后3 a的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这种时滞相关性,可以用于进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为我国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以上结论,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2012年的南海夏季风爆发进行了预测,预测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将偏晚1~2候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
海-气热通量
南
海
夏季风爆发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大洋季节内尺度上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分析
2
作者
席婧嫄
周磊
姜良红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判定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对海-气耦合模式中应用哪种形式的"强迫模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海表热通量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及海表温度变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全球大洋季节内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判定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对海-气耦合模式中应用哪种形式的"强迫模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海表热通量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及海表温度变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全球大洋季节内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南、北半球亚热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且在夏季(北半球为6—8月,南半球为12—翌年2月)强迫作用的范围最大,冬季强迫作用的范围最小;(2)赤道中、东太平洋及赤道大西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全年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印度洋索马里沿岸、阿拉伯海以及孟加拉湾地区仅在6—8月表现出海洋强迫大气的现象,而孟加拉湾则在9—11月表现为大气强迫海洋;(3)45°N(S)以上的高纬度地区海表温度的异常和变率无法用局地热通量的交换来解释,这是因为该区域海表温度的变化主要由平流等海洋内部动力过程决定,因此海-气之间在季节内尺度上的相互作用不明显。在某些海区,季节内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关系与季节以上时间尺度的这种关系可能会有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
-
气
相互作用
海-气热通量
海
表温度异常
全球大洋
季节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气强迫日变化对东中国海海温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于洋
高会旺
史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3,131,共9页
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可以减弱海表温度的水平梯度加强表层与次表层间的垂向混合,从而影响海温的模拟。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利用NCEP/NCAR发布的6h1次的10m风速、短波辐射、海表气压等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对东中国海温...
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可以减弱海表温度的水平梯度加强表层与次表层间的垂向混合,从而影响海温的模拟。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利用NCEP/NCAR发布的6h1次的10m风速、短波辐射、海表气压等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对东中国海温度模拟的影响。通过与观测资料比对发现,相比于日均大气强迫下的模拟,日变化大气强迫下的模拟与观测更为接近。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对东中国海的海-气热通量具有显著影响,能够使东中国海年均海气热通量增加1.4W/m^2,夏季增加13W/m^2,冬季减小10W/m^2。大气强迫的日变化通过海-气界面的热力和动力过程影响水温的垂直结构,加强东中国海的上层混合,使东中国海混合层厚度(MLD)增加约10%;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平均温度升高0.5℃,体积减少约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
气
强迫
日变化
海-气热通量
海
洋混合
黄
海
冷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伦支海近40年来海洋热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
4
作者
赖颖
王雪竹
+2 位作者
葛志成
陈姣
陈美香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6,共14页
利用ORAS5海洋-海冰再分析数据集,研究发现1979—2018年间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且有持续上升趋势。海-气热通量是控制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北大西洋流的海洋热输运则影响其年际变化和上...
利用ORAS5海洋-海冰再分析数据集,研究发现1979—2018年间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且有持续上升趋势。海-气热通量是控制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北大西洋流的海洋热输运则影响其年际变化和上升趋势。北大西洋流的温度和流速变化对其海洋热输运的年际变化均有贡献,而其海洋热输运的上升趋势则主要是来自于北大西洋流温度的增加。此外,巴伦支海开阔海域和冰区的海-气热交换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无海冰覆盖的开阔海域,海洋放热减少,海洋混合减弱;而在有海冰覆盖的海域,海洋放热则显著增加,海洋混合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伦支
海
海
洋
热
含量
海
洋
热
输运
海-气热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变化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被引量:
1
1
作者
左涛
陈锦年
王宏娜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601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1-2)
文摘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反演出的海洋大气参数,应用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通量算法(CORAER 3.0),计算了西太平洋区域海-气热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首先分析了海-气热通量的多年平均场和气候场变化的基本特征,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而对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感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黑潮区域,潜热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北赤道流区和黑潮区域。在气候平均场中,黑潮区域的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暖池区域感热通量除了春季较小外,冬、夏和秋季基本相同,而潜热通量最大值出现在秋、冬季,最小值出现在春、夏季。另外,海-气热通量还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均存在16 a周期,与南海夏季风爆发存在相同的周期。由相关分析可知,4月份暖池区域的海-气热通量与滞后3 a的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这种时滞相关性,可以用于进行南海夏季风爆发的预测,为我国汛期降水预报提供科学依据。基于以上结论,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对2012年的南海夏季风爆发进行了预测,预测201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将偏晚1~2候左右。
关键词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
海-气热通量
南
海
夏季风爆发
预测
Keywords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rea
air
-
sea heat fluxes
onset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monsoon
forecast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大洋季节内尺度上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分析
2
作者
席婧嫄
周磊
姜良红
机构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资助(2013CB430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376034)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资助(JT1302)
文摘
判定局地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对海-气耦合模式中应用哪种形式的"强迫模拟"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文根据海表热通量异常与海表温度异常及海表温度变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全球大洋季节内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南、北半球亚热带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气对海洋的强迫,且在夏季(北半球为6—8月,南半球为12—翌年2月)强迫作用的范围最大,冬季强迫作用的范围最小;(2)赤道中、东太平洋及赤道大西洋地区海-气相互作用的特征全年表现为海洋对大气的强迫,印度洋索马里沿岸、阿拉伯海以及孟加拉湾地区仅在6—8月表现出海洋强迫大气的现象,而孟加拉湾则在9—11月表现为大气强迫海洋;(3)45°N(S)以上的高纬度地区海表温度的异常和变率无法用局地热通量的交换来解释,这是因为该区域海表温度的变化主要由平流等海洋内部动力过程决定,因此海-气之间在季节内尺度上的相互作用不明显。在某些海区,季节内尺度上的海-气相互作用关系与季节以上时间尺度的这种关系可能会有明显不同。
关键词
海
-
气
相互作用
海-气热通量
海
表温度异常
全球大洋
季节内变化
Keywords
air
-
sea interaction
air
-
sea heat flux
SSTA global ocean
intraseasonal change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气强迫日变化对东中国海海温模拟的影响
被引量:
1
3
作者
于洋
高会旺
史洁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3,131,共9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CB953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5087)资助~~
文摘
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可以减弱海表温度的水平梯度加强表层与次表层间的垂向混合,从而影响海温的模拟。本文基于区域海洋模式ROMS,利用NCEP/NCAR发布的6h1次的10m风速、短波辐射、海表气压等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对东中国海温度模拟的影响。通过与观测资料比对发现,相比于日均大气强迫下的模拟,日变化大气强迫下的模拟与观测更为接近。大气强迫的日变化对东中国海的海-气热通量具有显著影响,能够使东中国海年均海气热通量增加1.4W/m^2,夏季增加13W/m^2,冬季减小10W/m^2。大气强迫的日变化通过海-气界面的热力和动力过程影响水温的垂直结构,加强东中国海的上层混合,使东中国海混合层厚度(MLD)增加约10%;夏季黄海冷水团的平均温度升高0.5℃,体积减少约1/3。
关键词
大
气
强迫
日变化
海-气热通量
海
洋混合
黄
海
冷水团
Keywords
atmospheric forcing
diurnal variation
air
-
sea heat flux
ocean mixing
the Yellow Seacold water mass
分类号
P732.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伦支海近40年来海洋热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
4
作者
赖颖
王雪竹
葛志成
陈姣
陈美香
机构
河海大学自然资源部海洋灾害预报技术重点实验室
河海大学海洋学院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196,共14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80510)
自然资源部海洋环境科学与数值模拟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0-ZD-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06218)资助。
文摘
利用ORAS5海洋-海冰再分析数据集,研究发现1979—2018年间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存在显著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且有持续上升趋势。海-气热通量是控制巴伦支海海洋热含量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北大西洋流的海洋热输运则影响其年际变化和上升趋势。北大西洋流的温度和流速变化对其海洋热输运的年际变化均有贡献,而其海洋热输运的上升趋势则主要是来自于北大西洋流温度的增加。此外,巴伦支海开阔海域和冰区的海-气热交换呈现相反的趋势,在无海冰覆盖的开阔海域,海洋放热减少,海洋混合减弱;而在有海冰覆盖的海域,海洋放热则显著增加,海洋混合增强。
关键词
巴伦支
海
海
洋
热
含量
海
洋
热
输运
海-气热通量
Keywords
Barents Sea
ocean heat content
oceanic heat transport
air
-
sea heat flux
分类号
P7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太平洋暖池区域热通量变化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左涛
陈锦年
王宏娜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球大洋季节内尺度上海-气相互作用特征分析
席婧嫄
周磊
姜良红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气强迫日变化对东中国海海温模拟的影响
于洋
高会旺
史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巴伦支海近40年来海洋热含量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
赖颖
王雪竹
葛志成
陈姣
陈美香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