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21世纪海面上升对珊瑚礁岛屿的影响和对策
被引量:4
- 1
-
-
作者
薛春汀
-
机构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2-34,共3页
-
-
关键词
珊瑚礁岛屿
海面上升
反应模式
生物成因沉积物
-
分类号
P736.1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华南沿海构造下沉或海面上升的探讨
- 2
-
-
作者
李绍全
张明书
刘健
-
出处
《海洋地质动态》
1994年第7期1-3,共3页
-
文摘
由于对某些地质现象的误断,华南沿海长期被认为是典型的上升海岸。新的调查资料表明自中新世以来,华南沿海以区域构造下沉为主要趋势。本文在列举了构造下沉的证据之后,用板块构造的观点解释了该区海岸构造下沉的热动力机制。
-
关键词
海面上升
华南沿海
海岸
板块构造
区域构造
地质现象
热动力
下沉
-
分类号
P737.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P314.1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
-
题名相对海面变化与江苏中部辐射沙洲的变化动态
被引量:6
- 3
-
-
作者
王艳红
张忍顺
谢志仁
王建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3,共6页
-
基金
江苏省课题--条子泥促淤并陆工程试验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长江三角洲地区海面-地面系统模拟研究(40171009)
-
文摘
随着海面上升,岸外沙洲可以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逐渐变化的动力条件。如果沙洲能够得到足够的泥沙供给,淤积速率可以与相对海面上升速率同步或超过相对海面上升速率,那么沙洲就能够继续存在,相反则会逐渐消失。江苏中部辐射沙洲整体缺少外来泥沙供给,再加上海面上升和不断的围垦活动,辐射沙洲的总面积势必逐渐缩小,但巨大的沙脊群内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一部分沙洲在海面上升过程中得以淤高,并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存在。
-
关键词
海面上升
辐射沙洲
动力格局
-
Keywords
sea level rise
radial sandbank
dynamic pattern
-
分类号
P737.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海平面上升对长江口三岛影响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8
- 4
-
-
作者
杨世伦
王兴放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8-523,共6页
-
基金
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编号:85-905-07)和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发展基金"滩地的再生趋势及其合理开发策略"联合资助
-
文摘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IPCC 1990年对21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计值(0.66m)和本区地壳沉降速率以及地面沉降趋势,确定下一世纪末长江口相对海面上升1.0m左右.在此基础上,预测了相对海面上升对海岸工程、交通水利设施、湿地损失、洪涝灾害及盐水入侵的影响.
-
关键词
海面上升
长江口沉积岛
洪涝灾害
湿地损失
-
Keywords
Sea level rise
Sediment island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Flood disaster
Loss of wetland
Salt water intrusion
-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天津市及其沿海地区地表高程变化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16
- 5
-
-
作者
王福
钟新宝
康慧
李建芬
李凤林
-
机构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出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1,共5页
-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调查项目(批准号:19991300013051和200112400006)资助。
-
文摘
近百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形图、有关资料的对比研究,揭示天津市及沿海地区的地表高程在20世纪近百年间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基于影响沿海地区地表形态的基本参数———保有高程、地面下沉、海面上升和垂直加积速率———所做的预测显示,2030年时天津及沿海地区的地表高程将继续损失,在相伴随的海面上升的共同作用下,预测沼泽化的影响范围将逼近天津市区。
-
关键词
天津市
地表高程
下沉
海面上升
趋势预测
-
Keywords
Tianjin
surface elevation
subsiding
sea level rise
trend prediction
-
分类号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
-
题名全球变化与海岸研究
被引量:8
- 6
-
-
作者
朱大奎
鹿化煜
-
机构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国家实验室
-
出处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4-80,共7页
-
文摘
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简要地回顾了全球变化研究的过程,着重讨论了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后果——海面上升对海岸地区的深刻影响,特别是对三角洲和平原低地地区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指出海岸带地区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极佳场所,只有结合我国海岸类型多样、现代过程多变、人类开发较早、历史文献丰富等特色加强我国的海岸研究、才能取得理论和实际的双重收获.
-
关键词
全球变化
海岸效应
海面上升
-
Keywords
Global Change
coastal response
sea level rise
-
分类号
P737.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东海陆架冰后期潮流沙脊地貌与内部结构特征
被引量:28
- 7
-
-
作者
印萍
-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
出处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
基金
国家海洋局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晚第四纪东海潮流沙脊发育与海平面升降的响应(2000505)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晚第四纪东海潮流沙脊发育与海平面升降的响应(200005)
-
文摘
东海陆架以宽平的地形、充分的陆源沉积物供应、快速沉降和强动力场为特征,中外陆架发育大规模潮流沙脊地貌。潮流沙脊走向大致为NW-SE向分布,与区域潮流主方向一致或成较小交角。东海陆架冰后期潮流沙脊以不对称横剖面为特征,陡坡倾向SW。沙脊内部发育典型的高角度前积斜层理,倾向与沙脊横剖面陡坡方向一致。这些斜层理可以划分为高达4组不同特征的组合,分别代表潮流沙脊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应于冰后期海平面上升的不同时期。东海陆架潮流沙脊主体形成于冰后期海侵阶段,目前仍然受到陆架潮流场的影响,沙脊顶部为再沉积活动层。
-
关键词
东海
陆架
冰后期
潮流沙脊
地貌
海面上升
流场
陡坡
-
Keywords
East China Sea shelf
tidal sand ridge
sea-level rise
postglacial transgression
-
分类号
P736.15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
-
题名当代海平面变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 8
-
-
-
机构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出处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共5页
-
文摘
一、引言全球性的环境变化,是当代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的有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火山活动以及气候变化中的厄尔尼诺现象等。它们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最直接、最严重,特别是对人口比较稠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构成的...
-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发展趋势
大西洋
海面上升速度
-
分类号
P731.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
-
题名日本科学家在研究什么(五)
- 9
-
-
作者
王连安
李淑敏
-
出处
《现代情报》
1992年第3期34-34,共1页
-
文摘
目前在地球上生存的人们越来越担心地球环境同题,重点是地球变暖的趋势加快,近2年来北半球已升温0.4~0.6℃,如果放任不管,下个世纪全球平均气温10年间将上升0.3℃,2025年将升高1℃。大多数气候研究人员认为,地球变暖是因为以二氧化碳为主的甲烷、含氯氟烃等温室效应气体浓度在近数10年来持续增加引起的(此外还有火山、地壳变动和太阳活动等因素),预测目前的二氧化碳等浓度达2倍时,全球要上升2~3℃,将导致永久冰解冻和海水膨胀,造成海面上升、气候带移动,
-
关键词
海面上升
气候带
地球环境
二氧化碳浓度
地球变暖
温室效应气体
科学家
下个世纪
充分利用
全球平均气温
-
分类号
G35
[文化科学—情报学]
-
-
题名渔业动态
- 10
-
-
-
出处
《现代渔业信息》
2008年第4期33-35,29,共4页
-
文摘
日本的港湾部门正在策划应对因地球变暖而带来海面上升的危害;日本海上保安厅2008年度的预算金额为1857.5亿日元;第5次“日本国际海产食品展”定于2008年1月下旬在大阪举行,同时举行“寿司展”和“国际水产养殖技术展”;日本全国海岸事业促进联合协议会举行地球变暖的研讨会;2007年日本秋刀鱼舷提网渔业总产量为29.5万t同比增加23%;
-
关键词
渔业
水产养殖技术
地球变暖
海面上升
海上保安
海产食品
日本
总产量
-
分类号
F316.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亚马孙——天堂的危机(上)
- 11
-
-
作者
李华
王巧云
-
出处
《国土绿化》
1998年第4期42-43,共2页
-
文摘
科学家认为,亚马孙森林是地球之肺的说法并不确切;应该说,它是全球大气的过滤器。 亚马孙的重要性在于防止二氧化碳大量产生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前者使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无数岛屿与沿海低地平原被滔滔洪水淹没、水旱灾害加剧、热带瘟疾肆虐;而后者使致人于死命的宇宙射线穿透大气层长驱直人。 所以,在反对毁林垦荒的环保卫士西古门斯遇害之后,美国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作如下评论:他们杀掉的是人类呼吸的保护神!
-
关键词
印第安人
图库鲁伊水电站
危机
亚马孙地区
科学家
水旱灾害
海面上升
《纽约时报》
宇宙射线
温室效应
-
分类号
X50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