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SMAP卫星后向散射系数与海表面风场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玮辰
韩震
+2 位作者
王艺晴
付定甜
罗志鲜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4,共7页
海面风是海气互相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如何通过雷达后向散射数据有效提取海表面风场信息,对于海洋动力环境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使用SMAP卫星L波段真实孔径雷达数据和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风场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地球物理模型...
海面风是海气互相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如何通过雷达后向散射数据有效提取海表面风场信息,对于海洋动力环境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使用SMAP卫星L波段真实孔径雷达数据和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风场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分析了SMAP卫星数据的后向散射系数与海表面风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不同风速和不同相对风向角时SMAP卫星数据反演海表面风场的潜力。研究显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与风速的关系紧密,适于海表面风场的反演;SMAP卫星数据存在正-侧风不对称现象和逆正-侧风不对称现象;在相对风向角为90°和270°时后向散射系数与风场的关系较为模糊;随着风速的增加,后向散射系数与相对风向角的规律关系也越来越明显,振幅也随风速增大而增大。GMF函数计算的风速偏差为1.19m/s(水平极化)和1.51m/s(垂直极化),均方根误差为1.58m/s(水平极化)和1.67m/s(垂直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P卫星
L波段
后向散射系数
海表面风场
地球物理模型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海风场未来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预估
被引量:
2
2
作者
栗晗
凌铁军
+2 位作者
张蕴斐
祖子清
王剑
《海洋预报》
2016年第4期34-45,共12页
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基于1992—2011年逐日0.25°×0.25°经纬度网格卫星反演风场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1.5°×1.5°经纬度网格的再分析海表面风场和气压场资料,建立了中国近海海表面风...
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基于1992—2011年逐日0.25°×0.25°经纬度网格卫星反演风场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1.5°×1.5°经纬度网格的再分析海表面风场和气压场资料,建立了中国近海海表面风场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将该模型应用到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8个模式输出场,对1986—2005年历史气候态模拟和2026—2045年3个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近海海表面风场的变化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统计降尺度模型的交叉验证显示其较好的再现了海表面风场(SSWS)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与观测对比表明,利用模式模拟数据进行统计降尺度分析的空间分布型的模拟上要优于直接插值结果;相对于历史模拟参考时段,未来各RCP情景冬季SSWS整体变化不大,空间分布均表现为约25°N以南海域SSWS增加,夏季SSWS整体表现为略微的增加,增加主要区域为山东半岛中国黄海海域,台湾岛以东中国东海海域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不同情景之间SSWS变化的幅度和区域大小均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降尺度
CMIP5模式
海表面风场
气候变化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春季东海黑潮海表温度与风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兴智
李崇银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6,共7页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海表温度和海表面风场数据,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东海黑潮海温暖舌和海表面风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黑潮海温暖舌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96/1997年发生由...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海表温度和海表面风场数据,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东海黑潮海温暖舌和海表面风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黑潮海温暖舌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96/1997年发生由弱到强的位相转换,该年代际变化主要受到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的调制。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气候态相反,春季黑潮海表温度和风场散度在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合成分析表明,该现象主要是由黑潮西侧东海陆架海域海温的异常增暖所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黑潮
海
表温度
海表面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洋混合层深度时空分布及其与风、浪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扬
李宏
+2 位作者
丁扬
余为
许建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2,共11页
本文应用一个经验证的全球尺度FVCOM海浪模型,模拟了2012年全球海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分析了海表面风场、海浪场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及相关性。综合观测资料和模型结果显示,海表面10 m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
本文应用一个经验证的全球尺度FVCOM海浪模型,模拟了2012年全球海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分析了海表面风场、海浪场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及相关性。综合观测资料和模型结果显示,海表面10 m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随季节发生显著的变化,并且其分布态势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从相关系数的全球分布来看,海表面10 m风速在印度洋低纬度海区(纬度0°~20°)与混合层深度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5;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相关系数大于0.5的网格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和印度洋北部。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在部分海区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些网格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海区(纬度0°~30°)。统计结果显示,有效波高、海表面10 m风速和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25和0.12。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有效波高较谱峰周期能更有效地表征波浪能对海洋上层混合的影响;相比于海表面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存在更强的相关关系,其变化对海洋上层混合有更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VCOM
海
浪
海表面风场
混合层深度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Argo的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温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孙莎莎
胡瑞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23,共9页
利用2004年1月—2008年8月的月平均Argo再处理资料和NCEP风场资料,对热带印度洋2.5~500 m深度范围内的海温时空变化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印度洋是海温高值中心,同时是海温标准差低值中心,...
利用2004年1月—2008年8月的月平均Argo再处理资料和NCEP风场资料,对热带印度洋2.5~500 m深度范围内的海温时空变化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印度洋是海温高值中心,同时是海温标准差低值中心,海温高的地方海温变化小,两者的分布型一致。在次表层,西南热带印度洋是海温高值区,赤道东西印度洋是海温低值区,次表层的海温变化最大,尤其在10°S^10°N之间的赤道印度洋。热带印度洋不同区域和深度的海温的显著周期不同,主要有1和0.5 a的显著周期。热带印度洋表层海温年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而0.5 a周期与季风有关。次表层以下海温变化主要是热带印度洋自身内部的动力作用,其1 a周期除了与太阳辐射和风有关,还与Rossby波和沿岸Kelvin波有关;其0.5 a周期除了季风这个主要因素,还与Wyrtki急流有关。海表面风场和LaNi^na是影响2006和2007年的正偶极子强度不同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海
温
ARGO
海表面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极海冰运动速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艺博
秦听
魏立新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3,共12页
利用NSIDC提供的每日和月平均极区海冰运动矢量数据,统计分析了南极地区1979—2016年海冰运动速度的年、月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近几十年南极海冰范围增加与海冰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影响南极海冰运动速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
利用NSIDC提供的每日和月平均极区海冰运动矢量数据,统计分析了南极地区1979—2016年海冰运动速度的年、月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近几十年南极海冰范围增加与海冰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影响南极海冰运动速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979—2016年南大洋全区和各扇区海冰运动速度均呈现增加趋势,春、冬季海冰运动速度增加趋势大于夏、秋季,季节差异明显;海冰运动速度与海冰范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海冰运动与海表面气压场密切相关,主要受低压风场的影响,威德尔海、罗斯海海冰的快速流出和顺时针旋转的特征与低压区的位置有密切关联,自由漂流区的海冰整体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海
冰
海
冰运动速度
海
冰范围
海
表面
气压
海表面风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SMAP卫星后向散射系数与海表面风场关系
被引量:
2
1
作者
周玮辰
韩震
王艺晴
付定甜
罗志鲜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8-54,共7页
基金
电磁波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EMW2015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3B00)
文摘
海面风是海气互相作用的重要参数之一,如何通过雷达后向散射数据有效提取海表面风场信息,对于海洋动力环境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使用SMAP卫星L波段真实孔径雷达数据和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风场数据进行匹配,利用地球物理模型函数分析了SMAP卫星数据的后向散射系数与海表面风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不同风速和不同相对风向角时SMAP卫星数据反演海表面风场的潜力。研究显示,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的后向散射系数与风速的关系紧密,适于海表面风场的反演;SMAP卫星数据存在正-侧风不对称现象和逆正-侧风不对称现象;在相对风向角为90°和270°时后向散射系数与风场的关系较为模糊;随着风速的增加,后向散射系数与相对风向角的规律关系也越来越明显,振幅也随风速增大而增大。GMF函数计算的风速偏差为1.19m/s(水平极化)和1.51m/s(垂直极化),均方根误差为1.58m/s(水平极化)和1.67m/s(垂直极化)。
关键词
SMAP卫星
L波段
后向散射系数
海表面风场
地球物理模型函数
Keywords
SMAP satellite
L-band
normalized radar cross section
ocean wind field
GMF
分类号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海风场未来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预估
被引量:
2
2
作者
栗晗
凌铁军
张蕴斐
祖子清
王剑
机构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预报》
2016年第4期34-45,共12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C19B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6016)
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182)
文摘
利用经验正交分解和多元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基于1992—2011年逐日0.25°×0.25°经纬度网格卫星反演风场和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1.5°×1.5°经纬度网格的再分析海表面风场和气压场资料,建立了中国近海海表面风场的统计降尺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将该模型应用到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中的8个模式输出场,对1986—2005年历史气候态模拟和2026—2045年3个不同排放情景下中国近海海表面风场的变化特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统计降尺度模型的交叉验证显示其较好的再现了海表面风场(SSWS)的气候态空间分布;与观测对比表明,利用模式模拟数据进行统计降尺度分析的空间分布型的模拟上要优于直接插值结果;相对于历史模拟参考时段,未来各RCP情景冬季SSWS整体变化不大,空间分布均表现为约25°N以南海域SSWS增加,夏季SSWS整体表现为略微的增加,增加主要区域为山东半岛中国黄海海域,台湾岛以东中国东海海域以及南海部分海域,不同情景之间SSWS变化的幅度和区域大小均不相同。
关键词
统计降尺度
CMIP5模式
海表面风场
气候变化预估
Keywords
statistical downscaling
CMIP5 models
sea surface wind speed
climate change projection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春季东海黑潮海表温度与风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兴智
李崇银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6,共7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1125019)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资助(2012CB955601)
文摘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海表温度和海表面风场数据,通过经验正交分解(EOF)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春季(3—5月)东海黑潮海温暖舌和海表面风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黑潮海温暖舌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在1996/1997年发生由弱到强的位相转换,该年代际变化主要受到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的调制。进一步研究表明,与气候态相反,春季黑潮海表温度和风场散度在年代际尺度上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合成分析表明,该现象主要是由黑潮西侧东海陆架海域海温的异常增暖所造成。
关键词
春季
黑潮
海
表温度
海表面风场
Keywords
spring
Kuroshio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surface wind
分类号
P73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洋混合层深度时空分布及其与风、浪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2
4
作者
张扬
李宏
丁扬
余为
许建平
机构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地球系统数值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22,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41606208)
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2300)
文摘
本文应用一个经验证的全球尺度FVCOM海浪模型,模拟了2012年全球海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分析了海表面风场、海浪场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及相关性。综合观测资料和模型结果显示,海表面10 m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随季节发生显著的变化,并且其分布态势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从相关系数的全球分布来看,海表面10 m风速在印度洋低纬度海区(纬度0°~20°)与混合层深度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5;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相关系数大于0.5的网格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和印度洋北部。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在部分海区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些网格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海区(纬度0°~30°)。统计结果显示,有效波高、海表面10 m风速和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25和0.12。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有效波高较谱峰周期能更有效地表征波浪能对海洋上层混合的影响;相比于海表面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存在更强的相关关系,其变化对海洋上层混合有更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FVCOM
海
浪
海表面风场
混合层深度
相关分析
Keywords
FVCOM
wave
sea surface wind
mixing layer depth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P731.2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Argo的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温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孙莎莎
胡瑞金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实验室和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23,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2007CB8160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0106
+1 种基金
40921004
41076004)资助
文摘
利用2004年1月—2008年8月的月平均Argo再处理资料和NCEP风场资料,对热带印度洋2.5~500 m深度范围内的海温时空变化特征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赤道东印度洋是海温高值中心,同时是海温标准差低值中心,海温高的地方海温变化小,两者的分布型一致。在次表层,西南热带印度洋是海温高值区,赤道东西印度洋是海温低值区,次表层的海温变化最大,尤其在10°S^10°N之间的赤道印度洋。热带印度洋不同区域和深度的海温的显著周期不同,主要有1和0.5 a的显著周期。热带印度洋表层海温年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而0.5 a周期与季风有关。次表层以下海温变化主要是热带印度洋自身内部的动力作用,其1 a周期除了与太阳辐射和风有关,还与Rossby波和沿岸Kelvin波有关;其0.5 a周期除了季风这个主要因素,还与Wyrtki急流有关。海表面风场和LaNi^na是影响2006和2007年的正偶极子强度不同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热带印度洋
海
温
ARGO
海表面风场
Keywords
tropical Indian Ocean
sea temperature
Argo
surface wind
分类号
P732.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极海冰运动速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艺博
秦听
魏立新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出处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3,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1402703)。
文摘
利用NSIDC提供的每日和月平均极区海冰运动矢量数据,统计分析了南极地区1979—2016年海冰运动速度的年、月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近几十年南极海冰范围增加与海冰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影响南极海冰运动速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979—2016年南大洋全区和各扇区海冰运动速度均呈现增加趋势,春、冬季海冰运动速度增加趋势大于夏、秋季,季节差异明显;海冰运动速度与海冰范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海冰运动与海表面气压场密切相关,主要受低压风场的影响,威德尔海、罗斯海海冰的快速流出和顺时针旋转的特征与低压区的位置有密切关联,自由漂流区的海冰整体表现为自西向东运动。
关键词
南极
海
冰
海
冰运动速度
海
冰范围
海
表面
气压
海表面风场
Keywords
Antarctic sea ice
sea ice motion
sea ice extent
sea level pressure
sea surface wind
分类号
P731.1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SMAP卫星后向散射系数与海表面风场关系
周玮辰
韩震
王艺晴
付定甜
罗志鲜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近海风场未来气候变化统计降尺度预估
栗晗
凌铁军
张蕴斐
祖子清
王剑
《海洋预报》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春季东海黑潮海表温度与风场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王兴智
李崇银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海洋混合层深度时空分布及其与风、浪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张扬
李宏
丁扬
余为
许建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Argo的热带印度洋上层海温研究
孙莎莎
胡瑞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南极海冰运动速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张艺博
秦听
魏立新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