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边缘检测在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根云
郭敏
+1 位作者
汪晓龙
李圣雪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针对海表温度锋的模糊边缘特点,首先利用詹森香农散度,借助4个方向,5×5大小的结构元素,对2009年、2010年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锋面的可能发生区,然后引入模糊蕴涵算子,对图像进行模糊变换,最后使用...
针对海表温度锋的模糊边缘特点,首先利用詹森香农散度,借助4个方向,5×5大小的结构元素,对2009年、2010年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锋面的可能发生区,然后引入模糊蕴涵算子,对图像进行模糊变换,最后使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锋面可能发生区内存在的温度锋。检测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海域存在3个主要的锋面,各锋面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呈现冬春强,夏秋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锋
边缘检测
遥感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明洋
李崇银
+1 位作者
陈雄
谭言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及其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和纬度位置既存在年际变化,也存在年代际变化,...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及其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和纬度位置既存在年际变化,也存在年代际变化,且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相互独立的。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其年代际变化则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当冬季海表温度锋偏强时,大气斜压性在鄂霍次克海及阿拉斯加附近区域上空增强,而在海表温度锋下游至东太平洋区域上空显著减弱,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在45°N以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有所增多,而在30°—45°N的太平洋区域上空有所减少,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在35°N以北的西太平洋区域以及45°N以北的东太平洋区域都显著增加,而仅在其南部边缘存在东西带状的减弱区域,导致40°N以北海区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40°N以南海区北太平洋风暴轴减弱,冬季海表温度锋偏弱时则有与之相反的结果。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纬度位置的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当海表温度锋位置偏北时,在其下游45°N以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大气斜压性减弱,45°N以南的中东太平洋区域上空区域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以及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都减少;而在45°N以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大气斜压性增强,在阿拉斯加湾附近上空尤其显著,在黑潮延伸体区域附近以及45°N以北的中东太平洋上空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以及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都显著增加,导致北太平洋风暴轴在其气候平均态轴线两侧呈现北正南负的偶极子形态;海表温度锋位置偏南时则有与之相反的结果。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均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具体的物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黑潮延伸体
海表温度锋
北太平洋风暴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明洋
谭言科
+2 位作者
李崇银
余沛龙
殷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3-911,共9页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AVISO中心的海表高度异常资料,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导致其年代际变化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的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于黑潮延伸体区域北部边缘,在143...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AVISO中心的海表高度异常资料,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导致其年代际变化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的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于黑潮延伸体区域北部边缘,在143°E和150°E附近存在两个弯曲,SST水平梯度最大值出现在142°E附近,强度超过4.5℃/(100 km),其后强度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在149°E附近又出现一个较弱的大值中心,在141~153°E范围内,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平均值为36.25°N,强度的平均值为3.22℃/(100 km)。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南北位置的季节变化很弱,而其强度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相较于较弱的季节变化,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的低频变化则要显著得多,其南北变化跨度超过2°。海表温度锋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的低频变化也较强,超过4.5℃/(100 km)。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以及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NPGO和PDO在中东太平洋区域会强迫产生海表高度异常,随后向西传播,在约3年后到达黑潮延伸体区域,使该区域流场发生变化产生海洋热平流异常,最终导致海表温度锋强度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海表温度锋
时空变化
PDO
NPG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季节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明洋
李崇银
+1 位作者
谭言科
俞兆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3-449,共7页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季节变化很弱,而其强度的变化则非常显著,北太平...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季节变化很弱,而其强度的变化则非常显著,北太平洋风暴轴强度与海表温度锋强度具有一致的协同变化。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最强,增强了其上空大气的斜压性,从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转换以及从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均在黑潮延伸体区域显著增加,斜压涡旋在此区域生成更加频繁,在随西风向下游运动过程中不断从背景平均流中获得能量,从而导致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且将其中心轴线固定在黑潮延伸体区域上空,而夏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非常弱,其上空大气斜压性减弱,从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转换以及从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均显著减少,斜压涡旋在此区域生成减少,导致北太平洋风暴轴减弱,且中心移至太平洋中部,位置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海表温度锋
季节变化
北太平洋风暴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边缘检测在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孙根云
郭敏
汪晓龙
李圣雪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技术学院
出处
《遥感信息》
CSCD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25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0CX04008A)
文摘
针对海表温度锋的模糊边缘特点,首先利用詹森香农散度,借助4个方向,5×5大小的结构元素,对2009年、2010年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SST)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锋面的可能发生区,然后引入模糊蕴涵算子,对图像进行模糊变换,最后使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锋面可能发生区内存在的温度锋。检测结果表明:在中国东部海域存在3个主要的锋面,各锋面的空间分布和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呈现冬春强,夏秋弱的趋势。
关键词
海表温度锋
边缘检测
遥感影像
Keywords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front
edge detection
satellite image
分类号
TP75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刘明洋
李崇银
陈雄
谭言科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10,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956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90642
41475070和41375069)
文摘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及其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和纬度位置既存在年际变化,也存在年代际变化,且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相互独立的。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其年代际变化则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当冬季海表温度锋偏强时,大气斜压性在鄂霍次克海及阿拉斯加附近区域上空增强,而在海表温度锋下游至东太平洋区域上空显著减弱,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在45°N以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有所增多,而在30°—45°N的太平洋区域上空有所减少,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在35°N以北的西太平洋区域以及45°N以北的东太平洋区域都显著增加,而仅在其南部边缘存在东西带状的减弱区域,导致40°N以北海区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40°N以南海区北太平洋风暴轴减弱,冬季海表温度锋偏弱时则有与之相反的结果。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纬度位置的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当海表温度锋位置偏北时,在其下游45°N以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大气斜压性减弱,45°N以南的中东太平洋区域上空区域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以及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都减少;而在45°N以北的太平洋区域上空大气斜压性增强,在阿拉斯加湾附近上空尤其显著,在黑潮延伸体区域附近以及45°N以北的中东太平洋上空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以及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都显著增加,导致北太平洋风暴轴在其气候平均态轴线两侧呈现北正南负的偶极子形态;海表温度锋位置偏南时则有与之相反的结果。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均对北太平洋风暴轴具有显著的影响,其具体的物理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
冬季
黑潮延伸体
海表温度锋
北太平洋风暴轴
Keywords
Winter
Kuroshio Extension
SST front
Pacific storm track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3
作者
刘明洋
谭言科
李崇银
余沛龙
殷明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3-911,共9页
基金
国家"973"项目(2013CB956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90642
41475070)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资料和AVISO中心的海表高度异常资料,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导致其年代际变化可能的原因。结果表明,气候平均态的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于黑潮延伸体区域北部边缘,在143°E和150°E附近存在两个弯曲,SST水平梯度最大值出现在142°E附近,强度超过4.5℃/(100 km),其后强度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在149°E附近又出现一个较弱的大值中心,在141~153°E范围内,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平均值为36.25°N,强度的平均值为3.22℃/(100 km)。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南北位置的季节变化很弱,而其强度的季节变化非常显著。相较于较弱的季节变化,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年际和年代际的低频变化则要显著得多,其南北变化跨度超过2°。海表温度锋强度的年际和年代际的低频变化也较强,超过4.5℃/(100 km)。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海表温度锋的变化与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以及北太平洋涡旋振荡(NPGO)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NPGO和PDO在中东太平洋区域会强迫产生海表高度异常,随后向西传播,在约3年后到达黑潮延伸体区域,使该区域流场发生变化产生海洋热平流异常,最终导致海表温度锋强度发生变化。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海表温度锋
时空变化
PDO
NPGO
Keywords
Kuroshio Extension
SST front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PDO
NPGO
分类号
P731.1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季节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明洋
李崇银
谭言科
俞兆文
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室验室(LASG)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3-449,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CB956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90642和41475070)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NOAA最优插值逐日海表温度(SST)资料和NCEP/NCAR的逐日大气再分析资料,本文分析了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位置的季节变化很弱,而其强度的变化则非常显著,北太平洋风暴轴强度与海表温度锋强度具有一致的协同变化。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最强,增强了其上空大气的斜压性,从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转换以及从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均在黑潮延伸体区域显著增加,斜压涡旋在此区域生成更加频繁,在随西风向下游运动过程中不断从背景平均流中获得能量,从而导致北太平洋风暴轴增强,且将其中心轴线固定在黑潮延伸体区域上空,而夏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强度非常弱,其上空大气斜压性减弱,从平均有效位能向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能量转换以及从涡动有效位能向涡动动能的斜压能量转换均显著减少,斜压涡旋在此区域生成减少,导致北太平洋风暴轴减弱,且中心移至太平洋中部,位置偏北。
关键词
黑潮延伸体
海表温度锋
季节变化
北太平洋风暴轴
Keywords
Kuroshio Extension, SST front, seasonal variation, Pacific storm track
分类号
P4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边缘检测在中国东部海域海表温度锋中的应用研究
孙根云
郭敏
汪晓龙
李圣雪
《遥感信息》
CSCD
201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冬季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刘明洋
李崇银
陈雄
谭言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刘明洋
谭言科
李崇银
余沛龙
殷明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潮延伸体区域海表温度锋的季节变化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影响
刘明洋
李崇银
谭言科
俞兆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