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与海表温度梯度相关性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曹蕾 张杰 +3 位作者 杨俊钢 周超杰 孙伟富 崔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为了探究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之间的瞬时相关性,介绍了一种卫星测高数据的拉格朗日分析指数--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Finite Size Lyapunov Exponent,FSLE),以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涡旋和南大西洋的亚南极锋为例,通过对观测、模式结果和融... 为了探究海表温度和海面高度之间的瞬时相关性,介绍了一种卫星测高数据的拉格朗日分析指数--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Finite Size Lyapunov Exponent,FSLE),以黑潮延伸体区域的涡旋和南大西洋的亚南极锋为例,通过对观测、模式结果和融合产品结果的分析,探讨了该指数与海表温度梯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Gradient,SSTG)之间的相关性。比较FSLE图像和SSTG图像发现,FSLE与SSTG均呈丝状结构,对海洋表层水体结构描述具有一致性,尤其在温度梯度大和地转流强的区域更为一致。二者的一致性要远好于其他常用方式,比如全流速、OW参数涡旋识别方法和Winding-Angle涡旋识别方法。不同区域FSLE与SSTG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不同,黑潮延伸体区域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而南大西洋亚南极锋区域季节内变化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尺度李雅普诺夫指数 海表温度梯度 拉格朗日拟序结构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遥感海表温度产品的比对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蒋兴伟 奚萌 宋清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8-97,共10页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2007年1和7月的六种不同SST产品(AVHRR-only,AMSR+AVHRR,NCODA,RSS,RTG-HR和OSTIA)在南大洋阿古拉斯回...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2007年1和7月的六种不同SST产品(AVHRR-only,AMSR+AVHRR,NCODA,RSS,RTG-HR和OSTIA)在南大洋阿古拉斯回流(Agulhas ReturnCurrent,ARC)与绕极环流交汇区域的产品特性进行了比对统计分析,包括SST分析、SST梯度分析、统计参数分析和波数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之间SST时空变化分布的整体趋势一致,RTG-HR在空间分布上过于平滑,OSTIA解析的大洋锋面最弱,RSS包含噪声较多,NCODA相对其他产品存在较大偏差。发现在AVHRR数据的覆盖率较好的情况下与以红外数据构建的AVHRR-only相比,AMSR数据并不能提供更多的SST信息,反而会降低产品的空间解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温度 海表温度梯度 统计参数 波数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东黄海海表温度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化成君 伍玉梅 +2 位作者 张衡 崔雪森 杨胜龙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年第3期193-205,共13页
利用MODIS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以及东黄海区表面温度历史数据等,对2014年在25°~40°N、120°~128°E范围内的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东黄海表层水温的最大值约为35℃,于8... 利用MODIS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以及东黄海区表面温度历史数据等,对2014年在25°~40°N、120°~128°E范围内的东海及黄海部分海域表层水温状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东黄海表层水温的最大值约为35℃,于8月出现在台湾西南沿岸,表层水温的最小值于1月出现在黄海北部为-2^-1℃;2、2014年东黄海表层水温上半年长江口以北海域(包含长江口)的表层水温偏高,长江口以南海域的海表温度偏低,7~9月(夏季)长江口以南海域水温偏高,长江口以北海域略有偏低,10~12月大部分海域水温偏低;3、海表温度梯度与常年相比变化不大,仅在冬季时,黄海暖流的暖水舌前锋较常年的平均状态略有偏北;4、研究海域在5~6月增温最快,温度上升迅速,是引发赤潮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黄海 海表温度 海表温度异常 海表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半个世纪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变化趋势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永平 于润玲 秦曾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A2和B2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未来半个世纪中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变化趋势,发现江淮流域在经历21世纪开始10年降水偏多时期后,从2010年开始该地区将...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A2和B2温室气体排放方案下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结果,分析了未来半个世纪中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变化趋势,发现江淮流域在经历21世纪开始10年降水偏多时期后,从2010年开始该地区将经历一段降水偏少的时期,在温室气体和SO2排放量较多的A2方案下,该时期将维持较长时间。这些地区夏季降水的减少与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减弱东撤有关,由此伴随这些地区夏季风和对流层中大气上升运动的减弱,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环流的减弱东撤与北太平洋海表面南高北低的温度梯度的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增暖 降水 副热带高压 海表温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