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表水温变动对东、黄海鲐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苏杭 陈新军 汪金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8-96,共9页
海表水温(SST)通常是表征鱼类栖息地分布的主要指标。本文根据1999—2007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的鲐鱼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 SST,分析了渔汛期间鲐鱼栖息地的适宜 SST 范围,探讨了 SST 变动情况下鲐鱼栖息地的变化趋势。... 海表水温(SST)通常是表征鱼类栖息地分布的主要指标。本文根据1999—2007年我国大型灯光围网的鲐鱼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 SST,分析了渔汛期间鲐鱼栖息地的适宜 SST 范围,探讨了 SST 变动情况下鲐鱼栖息地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东、黄海鲐鱼7—12月的适宜SST 范围为1530℃。根据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本文拟定4种 SST 上升的情况,即(1)每月平均 SST+0.5℃;(2)每月平均 SST+1℃;(3)每月平均 SST+2℃;(4)每月平均SST+4℃。结果显示,东、黄海鲐鱼的潜在栖息有明显向北移动的趋势,并且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小。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 SST 上升,可能会对近海鲐鱼栖息地造成严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鲐鱼 气候变化 海表水温升高 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表水温变化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徐红云 汪金涛 +1 位作者 陈新军 周为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根据2003~2011年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Trachurusmurphyi)生产统计数据及海表水温(SST)数据,以经纬度方向上偏移幅度和栖息地的铺展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基于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用外包络法建立各月的栖息地适应指数... 根据2003~2011年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Trachurusmurphyi)生产统计数据及海表水温(SST)数据,以经纬度方向上偏移幅度和栖息地的铺展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基于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用外包络法建立各月的栖息地适应指数模型,分析各月适宜栖息的海表水温范围。以2003~2011年各月历史均温为基础,研究海表水温分别升高和降低0.5、1、2℃,适宜栖息地的经纬度偏移幅度与铺展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的栖息地随着SST的升高,有明显的向南移动趋势,5月、8月适宜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少,而6~7月份适宜栖息地面积则增加了;当SST下降时,智利竹煲鱼适宜栖息地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同时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研究结果可用于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栖息地以及渔场空间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水温变化 东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栖息地面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近30a的SST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汤超莲 郑兆勇 +2 位作者 游大伟 邓松 黄亚如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6-101,共6页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 根据珠江口多个定点站近30a表层海水温度(SST)实测资料和气象站观测的气温资料,使用功率谱和小波分析方法,计算分析珠江口SST变化特点、上升趋势及其与El Nino/La Nino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月SST存在着1-2℃的海域差异,SST的年较差达10~11℃,SST的季节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呈显著相关.1971-2003年SST呈显著上升趋势,其线性上升率为0.019~0.034℃/a,且珠江口外高于口内.El Nino/La Nino事件对珠江口SST变化的影响并非单一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文学 海表水温 统计分析 长期变化特征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andsat数据反演近岸海水表层温度的大气校正算法 被引量:18
4
作者 邢前国 陈楚群 施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30,共8页
介绍了一种将大气效应考虑在内、利用Landsat TM、ETM+热红外数据进行近海岸海表水温反演的单窗算法.在该算法中,将地表气温、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作为初始参数,根据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呈线性降低、水汽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的规律,... 介绍了一种将大气效应考虑在内、利用Landsat TM、ETM+热红外数据进行近海岸海表水温反演的单窗算法.在该算法中,将地表气温、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资料作为初始参数,根据对流层中大气温度随高度呈线性降低、水汽随高度呈指数衰减的规律,建立了估算平均大气温度及水汽含量的通用模式.通过与实测数据及MODIS Terra海表水温产品比较发现,该算法能够提高运用TM/ETM+TIR单波段数据进行近岸海表水温(SST)反演的精度:一方面,反演所得结果更接近于海表实际水温;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剔除大气中的水汽对SST反演的影响,进而提高海表水温的温度对比度.该提出的大气校正算法只需地表大气温度及相对湿度资料,该算法也无需进行大气模式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水温 热红外 遥感 气温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被引量:162
5
作者 李崇银 穆明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3-443,共11页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月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 对近百年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SST)确实存在着偶极子型振荡的变化特征,它在9~11月最强,而在1~4月最弱;年际变化(4~5年周期)和年代际变化(主要为20~25年周期)也十分清楚。这个偶极子主要有正位相型(海温西高东低)和负位相型(海温东高西低);一般正位相型的振幅强于负位相型。尽管在极个别年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似乎与太平洋ENSO无关,但总体而论,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赤道太平洋海温偶极子(类似ENSO)有很好负相关。它们的联系主要是赤道大气纬向(Walker)环流。资料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海温偶极子与亚洲南部流场、青藏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都有明显关系,表明它对亚洲季风活动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海表水温异常 偶极子型振荡 气候影响 季风活动 亚洲 大气环流 西太平洋副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影响的GCM模拟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龙振夏 李崇银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51-661,共11页
将1~3月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距平(SSTA)引入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究了ENSO(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STA在大气中强迫激发出了大气低频振荡,使得ENSO对其后的东亚季风活动... 将1~3月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水温距平(SSTA)引入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研究了ENSO(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其后东亚季风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STA在大气中强迫激发出了大气低频振荡,使得ENSO对其后的东亚季风活动仍有明显影响。厄尔尼诺之后的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且西伸明显,中国东部降水偏少,尤其是华北地区;厄尔尼诺之后的冬季,东亚大槽偏深,冬季风偏强。拉尼娜之后的夏季,中国长江下游为异常副热带高压单体控制,江淮流域雨量偏少;拉尼娜之后的冬季,东亚大槽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厄尔尼诺的影响比拉尼娜的影响略强,两者的影响并非完全反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水温距平 东亚季风 数值模拟 厄尔尼诺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