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膜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刘群 薛伟明 +4 位作者 于炜婷 刘袖洞 严若媛 李金云 马小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17-1420,共4页
以乳化 /内部凝胶化法制备了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胶囊 ,重点考察了成膜反应过程中影响微胶囊膜强度的几个主要参数 ,实验发现 ,壳聚糖分子量低于 1 0 0 0 0 0 ,成膜反应时间高于 1 5 min,壳聚糖溶液 p H值在6.0左右时制备的微胶囊膜强度... 以乳化 /内部凝胶化法制备了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胶囊 ,重点考察了成膜反应过程中影响微胶囊膜强度的几个主要参数 ,实验发现 ,壳聚糖分子量低于 1 0 0 0 0 0 ,成膜反应时间高于 1 5 min,壳聚糖溶液 p H值在6.0左右时制备的微胶囊膜强度较高 .初步探讨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两种高分子发生聚电解质络合反应的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强度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内部凝胶化 药物载体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溶液pH对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于炜婷 刘袖洞 +3 位作者 李晓霞 綦文涛 任东文 马小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2-186,共5页
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为研究手段,原位直观地考察了在不同pH条件下聚电解质膜的络合程度和蛋白扩散情况.通过分析pH值对微胶囊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不同种类细胞对环境pH的敏感特性,确定了制备细胞培养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最... 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为研究手段,原位直观地考察了在不同pH条件下聚电解质膜的络合程度和蛋白扩散情况.通过分析pH值对微胶囊膜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结合不同种类细胞对环境pH的敏感特性,确定了制备细胞培养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最佳pH值.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溶液的pH值由3.50增加到6.50,微胶囊膜的络合深度呈现高-低-高的趋势,而微胶囊膜的膨胀性能呈现低-高-低的趋势,模型蛋白通过微囊膜的扩散呈现低-高-低的趋势,拐点均出现在pH=4.00和5.50处.结合动物细胞及微生物细胞对环境pH耐受能力的考察,确定制备微囊化动物细胞时,微胶囊成膜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50;制备微囊化大肠杆菌时,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5.00;制备微囊化酵母菌时,反应溶液的最佳pH值为4.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PH 微胶囊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作为肠道内生化微反应器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炜婷 雄鹰 +3 位作者 刘袖洞 王为 谢威扬 马小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81-1383,共3页
An intestinal bio-microreactor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studied. It wa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ity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nd su... An intestinal bio-microreactor with potential application prospect as a drug delivery system was proposed and studied. It was design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ity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and subsequent high costs, which always exist in produc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drugs. For example, the process of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can be omitted by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bes entrapped in semi-permeable membrane of microcapsules. The microencapsulated cells can live, metabolize and secrete therapeutic proteins in intestinal tract. In this paper, Pichia pastoris GS115 was selected as the model microbe, alginate-chitosan (AC) microcapsules as the carrier, and the physic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the intestinal bio-microreactor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encapsulation efficiency of living yeast cells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microcapsules was about 80%. It was shown that all AC microcapsules with yeast cells were kept intact in simulated gastric solution and simulated intestinal solution, and the survival of microencapsulated cells in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solutions was 200-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free cells, which showed that AC microcapsules can protect the activity of yeast cells. Furthermore, when being orally administered in mice, AC microcapsules could go through stomach and adhere to the surface of small intestinal mucous membrane over 12 h.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AC microencapsulated yeast cells could be used as intestinal bio-microreactor to secret bio-drugs in vivo direc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胶囊 生化微反应器 基因工程 酵母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叶绿素亚铁微胶囊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庆廷 陈万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37-140,共4页
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 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一系列叶绿素亚铁微胶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作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优方案。考察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显示,制备该微胶囊的最优方案为海藻酸钠15mg/mL、壳聚糖4mg/mL、氯化钙20mg/mL、芯材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1:4。所得胶囊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缓释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叶绿素亚铁微胶囊 载药量 包封率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莎 高杨 +2 位作者 李研 杨伊国 詹世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0,共3页
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优良、廉价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作为制作微胶囊的药物载体,因而倍受国内外医药界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阐述了CS-SA微胶囊制备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其主要的制备方法以及其... 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优良、廉价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作为制作微胶囊的药物载体,因而倍受国内外医药界及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阐述了CS-SA微胶囊制备技术的原理,综述了其主要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今后微胶囊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相变储热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振荣 马晓光 张晓丹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2,共5页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都是价廉环保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复合醇为芯材,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相变储热微胶囊,解决了脂肪醇在相变过程中的泄露问题.探讨了芯材用量、碳酸钙用量、乳化体系和壳聚...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都是价廉环保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开发前景.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复合醇为芯材,通过乳化固化法制备相变储热微胶囊,解决了脂肪醇在相变过程中的泄露问题.探讨了芯材用量、碳酸钙用量、乳化体系和壳聚糖浓度等对微胶囊储热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径分析仪、DSC和测试步冷曲线等手段对微胶囊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微胶囊的相变温度为37.9℃,调温区间为37.9~40.8℃,相变潜热为52.8 J/g,芯材包封率为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储热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粉末活性炭生物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朝霞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粉末活性炭(SA-CA-PAC)微胶囊,研究了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后对新型SA-CA-PAC生物微胶囊的粒径、机械强度和膨胀度等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粉末活性炭的添加对海藻酸钙胶珠和SA-CA-PAC微胶囊其它制备条件的... 制备了海藻酸钠-壳聚糖-粉末活性炭(SA-CA-PAC)微胶囊,研究了添加适量粉末活性炭后对新型SA-CA-PAC生物微胶囊的粒径、机械强度和膨胀度等主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粉末活性炭的添加对海藻酸钙胶珠和SA-CA-PAC微胶囊其它制备条件的影响不大,但却对SA-CA-PAC微胶囊的机械强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在反应温度为30℃时,向2.0%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粉末活性炭量为0.75%,氯化钙溶液浓度为4.0%,壳聚糖溶液浓度1.8%,成膜反应时间10 min,覆膜时间10 min,液化时间8 min,控制盐离子浓度为1.5%,所制得的SA-CA-PAC微胶囊具有良好的成囊性能.扫描电镜结果显示,SA-CA-PAC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粉末活性炭 生物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细胞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研究 被引量:65
8
作者 薛伟明 于炜婷 +3 位作者 刘袖洞 贺欣 王为 马小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342-1346,MJ05,共6页
以海藻酸钠 -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胶囊 (简称 ACA微胶囊 )为研究体系 ,建立了一种生理条件下 ACA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 ,破囊过程充分考虑了对囊内生物物质活性的保持 .以微生物细胞 Pichia pastorisGS1 1 5和动物细胞 L92 9为模型 ,以 N... 以海藻酸钠 -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胶囊 (简称 ACA微胶囊 )为研究体系 ,建立了一种生理条件下 ACA微胶囊的化学破囊方法 ,破囊过程充分考虑了对囊内生物物质活性的保持 .以微生物细胞 Pichia pastorisGS1 1 5和动物细胞 L92 9为模型 ,以 Na HCO3和 Na3C6 H5O7· 2 H2 O为破囊液基本组分 ,考察了破囊液对ACA微胶囊的破囊效果及破囊过程对囊内细胞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破囊操作可在 3 0 s内完成 ,破囊率为 1 0 0 % ,微胶囊膜完全溶解 ,破囊后细胞存活率在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胶囊 化学破囊方法 细胞活性 生物微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9
作者 何荣军 杨爽 +1 位作者 孙培龙 欧阳润棠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69,173,共5页
综述海藻酸钠和壳聚糖的理化性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原理和方法,以及微胶囊化对包埋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胶囊 制备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对葡萄多酚控制释放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峻 吉伟之 +1 位作者 陈晓云 齐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2-104,共3页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影响最大;在pH6.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比pH5.0时制备的微胶囊对葡萄多酚具有更... 对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制备葡萄多酚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微胶囊在模拟胃液和肠液环境中的控制释放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浓度对微胶囊的包埋率影响最大;在pH6.0的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比pH5.0时制备的微胶囊对葡萄多酚具有更好的控释效果;被包埋物分子量越大,持续释放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理法 葡萄多酚 微胶囊 制备工艺 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抗菌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梦星 饶秉钧 +3 位作者 高晶 王富军 王璐 黄颂臣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锐孔造粒法制备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芯材为五倍子提取物的五倍子/海藻酸钠/壳聚糖天然抗菌微胶囊。为凸显包覆五倍子药物后的抗菌效果,同等条件下制备了未包覆药物的对照微胶囊。采用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 采用锐孔造粒法制备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芯材为五倍子提取物的五倍子/海藻酸钠/壳聚糖天然抗菌微胶囊。为凸显包覆五倍子药物后的抗菌效果,同等条件下制备了未包覆药物的对照微胶囊。采用GB/T 20944.3—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3部分:振荡法》测试标准对微胶囊的抗菌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倍子/海藻酸钠/壳聚糖天然抗菌微胶囊对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并且包覆五倍子药物的微胶囊相对于未包覆药物的微胶囊的抗菌性有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海藻酸钠 壳聚糖 五倍子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基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微胶囊的制备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义钰 冯成天 +3 位作者 刘辉 袁坤 谢贵水 王真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79-1386,共8页
橡胶树死皮已成为制约天然橡胶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研发轻简、高效的死皮防治技术是目前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主要有效成分为芯材,通过复凝聚反应将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制备成... 橡胶树死皮已成为制约天然橡胶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研发轻简、高效的死皮防治技术是目前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壁材,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主要有效成分为芯材,通过复凝聚反应将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制备成微胶囊。以微胶囊的包封率、载药量为制备工艺优化指标,通过L16(45)正交实验得出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浓度为2.0 mg/mL、营养剂用量为1 g,体系反应温度为40℃,pH为5,10%戊二醛用量为30 mL时,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相对圆整、粒度分布相对均匀(10~40μm),其包封率达69.31%、载药量达14.35%。所得的最佳工艺制备条件为后期实现木质部埋植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剂缓释微胶囊打下良好基础;为最终实现新型高效的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死皮 康复 海藻酸钠/壳聚糖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制备八角茴香油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强 吴彩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99,共4页
以八角茴香油为心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对八角茴香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2.0%,壁材与心材质量比为1/3,pH值为5.0时,制得的八角茴香油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 以八角茴香油为心材,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对八角茴香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3.0%,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钙质量分数为2.0%,壁材与心材质量比为1/3,pH值为5.0时,制得的八角茴香油微胶囊包埋效果最好,包埋率为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油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包酶微胶囊的制备及释放机理 被引量:2
14
作者 胡剑峰 黄建恒 +1 位作者 司徒粤 陈焕钦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34-238,共5页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壳材料,蛋白酶作为芯材料按一步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酶微胶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配方,得到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配方中各组分含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含量为1... 以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作为壳材料,蛋白酶作为芯材料按一步乳化法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包酶微胶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配方,得到最佳制备条件。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配方中各组分含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含量为1%、CaCl_2含量1.5%、壳聚糖为0.4%、酶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1时,包埋率达到最大为67.51%。对微胶囊所包蛋白酶的释放速率进行研究,发现蛋白酶释放以Fick扩散为主,且Q(芯材的累积释放量)与t(时间)满足Q=257.23t^(1/2)+953.35,与Higuchi模型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微胶囊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膜中溶氧扩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伟 张英 +2 位作者 于炜婷 谢红国 马小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5,共7页
氧气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行为将直接决定微囊内细胞的生长代谢行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平板膜为研究模型,利用渗透池法,重点考察溶氧在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复合膜的扩散系数和孔隙率均低于海藻酸钙,复合... 氧气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行为将直接决定微囊内细胞的生长代谢行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平板膜为研究模型,利用渗透池法,重点考察溶氧在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复合膜的扩散系数和孔隙率均低于海藻酸钙,复合膜中溶氧扩散系数为(7~13)×10 10m2 s 1,为水中的23.3%~43.3%,孔隙率为93%~97%;扩散系数随海藻酸钠特性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微胶囊膜是氧传质主要的阻力部位,孔隙率、三维结构和材料极性是影响扩散性能的重要因素,改变海藻酸钠特性黏度和壳聚糖分子量可以改变膜孔隙率、结构和材料极性,进而调节膜扩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 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膜 溶氧 扩散系数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瑾 李默馨 +2 位作者 李红玲 王腾宇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7,共4页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0%、钙离子浓度为0.7mol/L、pH为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达到83.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力仍能保持70%。由于β-葡萄糖苷酶比较昂贵,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反复使用,可以达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作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水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磷脂酶A_2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佳宁 宋云花 +2 位作者 王玥 邹小雨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01-205,209,共6页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载体对磷脂酶A2进行固定,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壳聚糖浓度2.0%,钙离子浓度0.25mol/L,戊二醛质量百分浓度0.3%,交...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载体对磷脂酶A2进行固定,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壳聚糖浓度2.0%,钙离子浓度0.25mol/L,戊二醛质量百分浓度0.3%,交联时间7h,此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达到74.8%;对固定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5.0。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活力可以保持54%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也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能较好的固定磷脂酶A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 磷脂酶A2 固定化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肪酶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制备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博 张宏亮 +3 位作者 薛伟明 齐智涛 田志敏 太琴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41-1546,共6页
针对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背景,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微载体制备材料,采用脉冲电场液滴工艺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以脂肪酶为生物模型,系统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载脂肪酶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 针对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背景,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微载体制备材料,采用脉冲电场液滴工艺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以脂肪酶为生物模型,系统考察了制备条件对载脂肪酶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和酶与海藻酸钠载体配比是影响固定化酶活力的主要因素,载酶量为15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0mg/mL时载酶微胶囊酶活力最高,球形度好。通过改变壳聚糖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调控微胶囊膜的厚密程度进而影响固定化酶活力。成膜液pH值依次影响壳聚糖与海藻酸盐分子中官能团的电离状态、成膜反应静电络合程度、酶蛋白包封率,最终影响固定化酶活力。在载酶量为15mg/mL,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10mg/mL,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和pH值依次为50kDa、1mg/mL和3.0的条件下,固定化酶活力为187I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酶 固定化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的通透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彬然 薛伟明 +3 位作者 张宏亮 刘博 朱敏莉 薛美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03-1807,共5页
以传统细胞培养的重要碳源葡萄糖与柠檬酸、氮源L-谷氨酸为小分子模型,以聚乙二醇为测定微囊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模型分子,研究了微胶囊通透性能,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通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葡萄糖、柠檬酸和L-... 以传统细胞培养的重要碳源葡萄糖与柠檬酸、氮源L-谷氨酸为小分子模型,以聚乙二醇为测定微囊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模型分子,研究了微胶囊通透性能,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通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说明:葡萄糖、柠檬酸和L-谷氨酸可以自由透过微囊膜扩散;采用20mg/mL海藻酸钠溶液与相对分子质量5万、2mg/mL壳聚糖溶液制备微胶囊,胶囊的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降低成膜壳聚糖溶液浓度和壳聚糖分子量,增大微胶囊粒径均有利于提高壳聚糖/海藻酸钙微胶囊的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微胶囊 通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海藻酸钠缓释制备红景天苷微囊 被引量:12
20
作者 赵武奇 殷涌光 +1 位作者 梁歧 闫海洋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69,共4页
用壳聚糖 海藻酸钠微囊技术制备了一系列红景天苷微囊。试验结果表明 :海藻酸钠的浓度、壳聚糖的浓度及壳聚糖溶液的pH值对海藻酸钠 壳聚糖微囊的包埋率、载药量及缓释性能有影响 ,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微囊能作为红景天苷活性成分的载体。
关键词 壳聚糖-海藻酸钠微囊技术 红景天苷微囊 包埋率 载药量 缓释性能 制备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