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制形成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对方便干米粉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刘锦华 王圆圆 +4 位作者 何拉丽 陆春苗 吴岱林 廖小燕 杨英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51,共7页
为提高方便干米粉品质,以珍珠三号(R1)、中早25(R2)和圆早(R3)早籼米为原料,研究蒸制形成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对方便干米粉复水特性、食用品质和淀粉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凝胶使R1方便干米粉复水损失率降低90%,复水后感官评分提... 为提高方便干米粉品质,以珍珠三号(R1)、中早25(R2)和圆早(R3)早籼米为原料,研究蒸制形成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对方便干米粉复水特性、食用品质和淀粉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凝胶使R1方便干米粉复水损失率降低90%,复水后感官评分提高27%、快消化淀粉(RDS)含量降低41%、抗性淀粉(RS)含量提高24%;使R2方便干米粉复水时间缩短15%,复水断条率和损失率分别降低95%和85%,复水后感官评分提高3%、RDS含量降低9%,RS含量提高10%;使R3方便干米粉复水时间缩短10%,复水损失率降低76%,复水后感官评分提高27%、RDS含量降低41%、RS含量提高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便干米粉 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 复水特性 质构特性 感官评价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水凝胶、海藻酸钠凝胶与羊椎骨支架粘合植入动物体内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文渊 何惠宇 +2 位作者 杨楠 刘勤 王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水凝胶、海藻酸钠凝胶在生物体内生物相容性及降解速率,为三维快速打印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样本分3组,对照组为单纯羊椎骨支架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羊椎骨支架组为实验1组,海藻酸钠凝胶-羊椎... 目的:研究聚乙烯醇水凝胶、海藻酸钠凝胶在生物体内生物相容性及降解速率,为三维快速打印技术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样本分3组,对照组为单纯羊椎骨支架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羊椎骨支架组为实验1组,海藻酸钠凝胶-羊椎骨支架组为实验2组,分别植入裸鼠体内后术后4、8周后处死,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结果:术后4周标本可见两实验组和对照组材料皮下可见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及表皮毛细血管,植入材料周围发现有结缔组织增生并有炎细胞浸润,对照组支架材料边缘呈毛刺状,实验两组胶体吸收不明显,支架材料周围有疏松的纤维囊壁形成;术后8周标本可见对照组支架边缘可见毛刺状表现,炎细胞浸润;实验1组表皮下炎细胞明显增多,毛细血管未见明显扩张,支架材料周围未见破骨细胞粘附;实验2组和对照组材料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减轻,少量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实验2组可见破骨细胞粘附,部分凝胶胶体降解,支架骨材料边缘呈毛刺状。结论:对照组和海藻酸钠凝胶组支架实验材料可短期开始吸收;聚乙烯醇水凝胶组短期无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级裸鼠 羊椎骨支架材料 聚乙烯醇水 海藻酸钠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支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帅 王嫣 +3 位作者 陈小菊 周兰 陈文直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冰冻法制备三维海藻酸钠凝胶,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定孔隙率,石蜡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形成情况,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孔径大小。结果:采用液体替代法... 目的:探讨冰冻法构建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作为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冰冻法制备三维海藻酸钠凝胶,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定孔隙率,石蜡切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孔隙形成情况,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孔径大小。结果:采用液体替代法测得三维海藻酸钠凝胶孔隙率为91.14%,石蜡切片HE观察显示形态为多孔状,大部分孔隙类似于圆形,镜下可见多个大小不一,分布较为均匀;平均孔径长度为205.26±78.98μm。扫描电镜下,三维海藻酸钠凝胶表面粗糙,高低起伏,孔隙较多,孔与孔之间相互连通,孔径大小不一。结论:冰冻法可以构建具有多孔等特性,能满足组织工程骨及其血管化生长要求的三维海藻酸钠凝胶,使其成为一种较适宜的血管化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化骨组织工程 三维支架 海藻酸钠凝胶 冰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海藻酸钠凝胶球去除稀土废水中的U(Ⅵ) 被引量:3
4
作者 史艳丹 谢水波 +3 位作者 麦颖清 刘迎九 李绪忠 林毅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147,共10页
通过一步滴定凝胶法制备了三聚氰胺协同戊二醛改性海藻酸钠复合生物材料(Me@SA/GA),用于稀土废水中U(Ⅵ)的去除。结果表明,Me@SA/GA制备时SA∶Me最优比例为3∶1,当U(Ⅵ)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5时,静态吸附试验中,Me@SA/GA投加量0.1 g... 通过一步滴定凝胶法制备了三聚氰胺协同戊二醛改性海藻酸钠复合生物材料(Me@SA/GA),用于稀土废水中U(Ⅵ)的去除。结果表明,Me@SA/GA制备时SA∶Me最优比例为3∶1,当U(Ⅵ)初始浓度为5 mg/L,pH值为5时,静态吸附试验中,Me@SA/GA投加量0.1 g/L,吸附15 h,对水中U(Ⅵ)的吸附量达到19.75 mg/g;动态吸附试验中,以1 mL/min的流速过柱,Thomas模型拟合其饱和吸附量为526.6 mg/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表征结果表明Me@SA/GA吸附U(Ⅵ)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颗粒内扩散以及水凝胶的官能团(羧基、氨基和羟基)与U(Ⅵ)的配位。当Me@SA/GA投加量为1 g/L,对某实际稀土废水进行试验,其出水U(Ⅵ)浓度为0.02 mg/L,可达到我国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凝胶 三聚氰胺 稀土废水 U(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对鲜湿米粉储藏品质与餐后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文静 周艳青 +4 位作者 王圆圆 李博雅 徐梦佳 谢恬 杨英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13,共7页
为了提高鲜湿米粉的储藏品质并降低其餐后血糖,研究了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对鲜湿米粉蒸煮特性、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和餐后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在改善鲜湿米粉蒸煮特性(熟断条率和透射比分别减少了65.43%和11... 为了提高鲜湿米粉的储藏品质并降低其餐后血糖,研究了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对鲜湿米粉蒸煮特性、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和餐后血糖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在改善鲜湿米粉蒸煮特性(熟断条率和透射比分别减少了65.43%和11.93%)与即食感官品质(整体感官评分提高了11.76%)的情况下,不仅使储藏10 h后的鲜湿米粉的剪切力和拉伸力分别提高了29. 05%和17. 51%,而且使鲜湿米粉的餐后血糖峰值降低了1.40%并延迟15 min出现,同时使餐后2 h的血糖值降低了17.70%。因此,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能够提高鲜湿米粉的储藏品质,并使鲜湿米粉具有较好的高血糖人群食用适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湿米粉 浓缩诱导型海藻酸钠凝胶 储藏品质 餐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凝胶球对水中无机磷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林永波 张丹 +1 位作者 孙少晨 蔡体久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70,共3页
利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钠(SA)滴入Ca2+、Fe3+等溶液中会形成规则球形的特性制备凝胶球,用于处理含磷废水。研究了不同凝胶球的除磷特性及除磷效果,并对腐殖酸与无机磷混合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凝胶球对无机磷具有很强的... 利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海藻酸钠(SA)滴入Ca2+、Fe3+等溶液中会形成规则球形的特性制备凝胶球,用于处理含磷废水。研究了不同凝胶球的除磷特性及除磷效果,并对腐殖酸与无机磷混合溶液进行吸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凝胶球对无机磷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该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吸附时间16h,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对200mL(TP=50mg/L)的模拟污水去除率接近50%,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对磷的去除率可接近97%。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被分解。Langmuir型方程式可以较好地描述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对磷的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为1428.6mg/g,海藻酸钠最佳制备质量分数为2%。研究结果还表明,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可以选择性去除与腐殖物质共存水体中的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钙-铁(Ⅲ) 海藻酸钠-铁(Ⅲ) 除磷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凝胶球对铬(Ⅵ)的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伟光 邢佳 +1 位作者 邹海虹 陈丽春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0期208-209,215,共3页
研究海藻酸钠-钙凝胶球、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对废水中的铬(Ⅵ)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50 m L(10 mg/L)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的吸附效果较好,而海藻酸钠-钙凝胶球对铬(Ⅵ)几乎不发生吸附作用。铬(Ⅵ)的去除率随... 研究海藻酸钠-钙凝胶球、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对废水中的铬(Ⅵ)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50 m L(10 mg/L)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的吸附效果较好,而海藻酸钠-钙凝胶球对铬(Ⅵ)几乎不发生吸附作用。铬(Ⅵ)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吸附240 min后,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对铬(Ⅵ)的去除率可达99%以上,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在酸性条件下比较稳定,在强碱性条件下易被分解,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吸附铬(Ⅵ)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型,最大吸附量为11.827 mg/g。利用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去除废水中的铬(Ⅵ)具有工艺简单、处理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铁(Ⅲ) 海藻酸钠-钙 铬(VI)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条件确定及其对凝胶载体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郑德娟 解久莹 +2 位作者 丁琳 程磊 曹雁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12,19,共7页
为研究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与超声对凝胶结构影响之间的联系。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均匀试验法优化得到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的最佳条件为:40 kHz、0.45 W/cm2、20 min、70℃,预测相对酶活力为... 为研究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与超声对凝胶结构影响之间的联系。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均匀试验法优化得到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的最佳条件为:40 kHz、0.45 W/cm2、20 min、70℃,预测相对酶活力为342.64%。进一步研究不同超声频率、功率对海藻酸钠凝胶结构的影响,利用电子显微镜与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定量评价凝胶结构变化程度。发现超声处理对凝胶结构的影响趋势与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性趋势一致,且在最佳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性条件下,凝胶结构变化最显著。表明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性与超声对凝胶结构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固定化酶 木瓜蛋白酶 海藻酸钠凝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陶虎春 李硕 +2 位作者 张丽娟 李金波 阳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99-906,共8页
以海藻酸钠水凝胶为骨架,结合壳聚糖和磁性Fe_3O_4,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MCSB)制备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复合凝胶球制备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条件:CaCl_2浓度为2.5 g/L,海... 以海藻酸钠水凝胶为骨架,结合壳聚糖和磁性Fe_3O_4,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MCSB)制备方法,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探究不同制备条件对复合凝胶球制备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制备条件:CaCl_2浓度为2.5 g/L,海藻酸钠浓度为24 g/L,壳聚糖添加量为5 g/L,磁流体添加量为4.64g/L。制备出的凝胶球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纯黑色,呈球形,直径在2 mm左右,具有顺磁性。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同步热分析(TGA)等手段对凝胶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CSB的热稳定性良好,凝胶球表面的活性基团主要有羟基、氨基、羧基等。吸附性能实验表明,当MCSB用量为20 mg时,对40 m L 25mg/L Cu^(2+)溶液的吸附去除率为78.13%,表明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球是一种制备简单、效果良好的新型复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凝胶 壳聚糖 磁性Fe3O4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剂对脂肪替代品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范素琴 黄海燕 +1 位作者 王晓梅 张娟娟 《肉类研究》 2011年第9期5-7,共3页
研究不同配方的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剂添加量、搅拌时间对脂肪替代品质构的影响。最终确定明月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剂Ⅰ添加量为2.5%、搅拌时间为20~30min时,可制作出外观和质构都较理想的脂肪替代品。
关键词 海藻酸钠复合 脂肪替代品 质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球负载零价铁活化过硫酸盐降解偶氮染料废水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丽颖 王炳煌 +3 位作者 张圆春 张倩 王滴 洪俊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18-2324,共7页
铁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中,由于反应速度快引起的铁流失是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制备了负载零价铁的海藻酸钠凝胶球催化剂(Fe-montmorillonite-sodium alginate balls,Fe-MABs),电子显微镜图表明海藻酸钠凝胶球和铁结合良好,并考察了... 铁活化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中,由于反应速度快引起的铁流失是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制备了负载零价铁的海藻酸钠凝胶球催化剂(Fe-montmorillonite-sodium alginate balls,Fe-MABs),电子显微镜图表明海藻酸钠凝胶球和铁结合良好,并考察了过硫酸钠(sodium peroxydisulfate,PDS)用量、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偶氮染料活性黑5(Reactive Black 5,RBK5)染料废水降解的影响,比较了Fe-MABs/PDS、Fe+C/PDS、Fe+C、PDS、Fe五种体系对RBK5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Fe-MABs/PDS体系能有效地降解RBK5,在RBK5初始浓度40mg/L条件下,PDS投加量为2mmol/L、Fe-MABs投加量40g/L、初始pH为7.0、温度为298K,在反应时间为30min和60min时,对RBK5降解率分别达到95.42%和99.90%;与Fe+C/PDS、Fe+C、Fe体系相比,Fe-MABs/PDS体系Fe的流失率减少可达90%以上。此外,通过采用甲醇和叔丁醇作为自由基淬灭剂发现Fe-MABs/PDS体系中产生的活性中间体硫酸根自由基SO_4^-·对降解过程起主要作用,并初步探索了Fe-MABs催化过硫酸盐体系对RBK5的降解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凝胶 非均相过硫酸盐催化体系 活性黑5 硫酸根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疏水型海藻酸钠微球保水剂缓释性能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柳佳利 白波 孙钰琨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35,共6页
释水速度快与机械性能差极大地限制了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在保水方面的应用,表面疏水改性是改善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以SA(海藻酸钠)和PVA(聚乙烯醇)组成的载水微球为基质,通过BW(蜂蜡)表面修饰,制备具有疏水缓释性能的环境友好型BW@SA/PV... 释水速度快与机械性能差极大地限制了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在保水方面的应用,表面疏水改性是改善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以SA(海藻酸钠)和PVA(聚乙烯醇)组成的载水微球为基质,通过BW(蜂蜡)表面修饰,制备具有疏水缓释性能的环境友好型BW@SA/PVA复合微球。研究复合微球的微观结构、机械性能、溶胀性能和土壤保水性能,探讨BW@SA/PVA复合微球的保水调节机制。结果表明:复合微球表面的BW修饰层可有效地降低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孔隙度并提高微球的机械强度,从而使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内外水分的传质阻力得到显著增强。其中SA与BW质量比为1∶1的BW@SA/PVA复合微球具有最好的形貌结构和保水性能,相比于SA/PVA复合微球,BW@SA/PVA复合微球(1∶1)的机械性能提高了13.18%,土壤保水性能提高了26.11%,且在水中的溶胀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凝胶微球 蜂蜡 表面疏水 保水剂 传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支架复合成骨细胞特异性多肽修复兔颅骨缺损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慧敏 宋婷婷 +3 位作者 吴齐越 高启坤 庄艳琴 吴明月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4-507,共4页
目的评价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在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将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SA/CS Gel)复合植入兔颅骨双侧15 mm圆形极限骨缺损区,实验组缺损处植入海藻酸钠/壳聚糖/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水凝胶(... 目的评价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在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将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与海藻酸钠/壳聚糖水凝胶(SA/CS Gel)复合植入兔颅骨双侧15 mm圆形极限骨缺损区,实验组缺损处植入海藻酸钠/壳聚糖/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水凝胶(SA/CS/多肽Gel),对照组植入SA/CS Gel,空白组不植入任何载体及药物,随机分组。术后8周活体行CBCT扫描,随后处死取材并常规HE染色行组织学检查观察成骨效果。结果影像学及组织形态学结果可见,实验组缺损区成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及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可促进兔颅骨缺损的骨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特异性识别多肽 颅骨缺损 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钙废水资源化制备W@SA凝胶及其Pb(Ⅱ)吸附性能
14
作者 郑春莉 林子深 +3 位作者 杨宁 郭旭 邓丽珍 王振兴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214-4226,共13页
为回收钙废水中的钙资源以及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以简单的合成方法利用实际钙废水制备了海藻酸钠凝胶(W@S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低温N2吸脱附和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等对W@SA进行了表征,研究了W@SA对Pb(... 为回收钙废水中的钙资源以及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以简单的合成方法利用实际钙废水制备了海藻酸钠凝胶(W@S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低温N2吸脱附和傅里叶红外(FT-IR)光谱等对W@SA进行了表征,研究了W@SA对Pb(Ⅱ)的吸附性能并分析了吸附机理,考察了该合成方法对钙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W@SA呈现多孔结构,且具有丰富的羟基和羧基。W@SA对Pb(Ⅱ)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当废水中Pb(Ⅱ)初始浓度为25 mg/L时,反应25 min的去除率可达99.2%;相比于常规钙源合成的海藻酸钠凝胶(N@SA),W@SA保持99.0%的去除效果。离子交换、静电吸引和内球配合是W@SA吸附Pb(Ⅱ)的主要机理。通过实际钙废水合成W@SA的方法可以累计去除废水中91%的Ca(Ⅱ),同时使原钙废水中氨氮、磷酸根和CODCr的累计去除率分别达到83.2%、60.8%和68.1%。本研究结果可为污水资源化以及海藻酸钠吸附剂的设计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废水 海藻酸钠凝胶 吸附性能 废水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