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交联改性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2
1
作者 姚强 郭静 吴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3,共6页
为增强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的综合性能,以硼酸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纤维进行交联改性,探究了复合体系的最佳交联温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并对改性纤维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为增强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的综合性能,以硼酸为交联剂对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纤维进行交联改性,探究了复合体系的最佳交联温度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并对改性纤维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硼酸对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体系中分子内氢键具有明显的影响,硼酸分子与海藻酸钠分子链上的羟基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实现交联,交联温度为80℃;随着硼酸加入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变化不大,力学性能和储能模量逐渐提高,当体系中硼酸的质量浓度为1.5 g/L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有所提高,达到2.58 cN/dtex,比改性前提高了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纤维 硼酸 海藻酸钠 磷虾蛋白 交联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酸交联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芮 郭静 +2 位作者 杨云明 张森 于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在盐溶液中溶胀问题,利用硼酸与复合纤维交联反应制备了耐盐性SA/AKP复合纤维。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化学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考察... 针对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在盐溶液中溶胀问题,利用硼酸与复合纤维交联反应制备了耐盐性SA/AKP复合纤维。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化学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考察了交联度和纤维形态的关系,评价了纤维力学性能与交联温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硼酸与海藻酸钠的羟基反应产生了B—O键;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交联温度的升高,SA/AKP复合纤维的溶胀度降低,并在交联时间为30 min、交联温度为80℃以后趋于平衡,此时溶胀度由未交联纤维的136.99%降低到82.30%,纤维的耐盐性明显提升,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18 cN/dtex;交联纤维的断裂强度随着交联温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未交联纤维与交联纤维表面存在纵向的沟槽结构,交联纤维经过盐溶液处理,表面仍具有沟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磷虾蛋白 复合纤维 硼酸 耐盐性 交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梨多酚-海藻酸钠-大豆分离蛋白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抗氧化活性
3
作者 刘含 刘晓燕 +2 位作者 郭银萍 穆兴燕 石自慧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9,共11页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 为了探究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SPI)与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刺梨多酚(Rosa roxburghii Tratt polyphenols,RRTP)形成的二元复合物(SPI-SA、SPI-RRTP)和三元复合物(SPI-SA-RRTP)的稳定性与功能特性。以SPI、SA、RRTP为原料制备复合物,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条件。通过粒径、分散性系数(PDI)、Zeta电位、荧光光谱、表面疏水性、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物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理论验证。结果表明,最适条件为SPI添加量为2.95%、SA添加量为0.036%、RRTP添加量为0.25%、pH为7.57,此时粒径为140.41 nm。实验上验证了理论结合。其中SPI-SARRTP三元复合物平均粒径(140.93±0.32 nm)、PDI(0.155±0.004)最小、Zeta电位(-31.06±2.20 mV)绝对值最大,三元复合物稳定性最好。相比于SPI和二元复合物,三元复合物结合紧密程度、亲水性、热稳定性、抗氧化性等都显著提高。本研究以期能使SPI-SA-RRTP纳米复合物广泛地应用在食品行业,为其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多酚 大豆分离蛋白 海藻酸钠 复合物制备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南极磷虾蛋白/聚乙烯醇复合纤维的分子作用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9
4
作者 吴静 郭静 +2 位作者 杨利军 张森 宫玉梅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3,共7页
为提高海藻酸钠/南极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的强度,采用聚乙烯醇(PVA)共混改性,并用湿法纺丝制备改性海藻酸钠纤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纤维基本结构,并用二阶导数和高斯拟合分峰表征复合体系中氢键的作用,同时分析了... 为提高海藻酸钠/南极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的强度,采用聚乙烯醇(PVA)共混改性,并用湿法纺丝制备改性海藻酸钠纤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了复合纤维基本结构,并用二阶导数和高斯拟合分峰表征复合体系中氢键的作用,同时分析了改性后复合纤维表面形貌、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A/AKP/PVA复合体系中氢键的类型和含量,随PVA增多自由羟基的数量由1.2%增加到3.6%,分子间氢键数量由57.8%减少到54.8%,而体系分子内氢键数量几乎没有变化。复合纤维表面沟槽变细且分布更加均匀。随PVA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结晶度降低,力学性能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当PVA含量为3.5%时,其断裂强度达到最大值2.43 c 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蛋白 海藻酸钠 湿法纺丝 聚乙烯醇 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虾蛋白/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5
5
作者 牟思阳 郭静 +4 位作者 于春芳 齐善威 杨利军 张森 管福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126-11130,11134,共6页
以磷虾蛋白(AKP)、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为纺丝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AKP/SA/PVA复合纳米纤维,系统研究了纺丝液浓度和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复合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SA与AKP间存在化学反应,而与PVA是物理共混... 以磷虾蛋白(AKP)、海藻酸钠(SA)、聚乙烯醇(PVA)为纺丝原料,通过静电纺丝制备AKP/SA/PVA复合纳米纤维,系统研究了纺丝液浓度和纺丝电压对纤维形貌的影响。通过FT-IR分析复合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SA与AKP间存在化学反应,而与PVA是物理共混,通过红外的二阶导数和拟合分峰研究共混纤维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氢键的类型及含量与纤维构成有关。通过DSC和TGA测试纳米纤维的热性能,表明纤维在250℃左右开始熔融并伴随着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蛋白 海藻酸纳 聚乙烯醇 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磷虾蛋白复合纤维结构与染色性能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利军 郭静 +5 位作者 刘孟竹 张森 管福成 牟思阳 齐善威 李圣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4-2088,共5页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海藻/磷虾蛋白复合纤维(SA/AKP),用含有戊二醛的复合阻溶胀剂与酸性染料配伍使用对复合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上染率、色牢度、表观色深与染色工艺的关系以及染色前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通过FT-IR、SEM...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海藻/磷虾蛋白复合纤维(SA/AKP),用含有戊二醛的复合阻溶胀剂与酸性染料配伍使用对复合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上染率、色牢度、表观色深与染色工艺的关系以及染色前后复合纤维力学性能的变化,并通过FT-IR、SEM对复合纤维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纤维表面具有沿轴向均匀分布的沟槽结构,截面呈椭圆形,酸性染料对SA/AKP复合纤维具有较好的染色效果,上染率达95.71%;耐水洗牢度达3级以上,K/S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0℃之后K/S值随温度的升高增加较为缓慢,染色后纤维的力学性能损失率随染色温度的升高而减小,80℃染色时纤维力学性能提高了0.3%,初始模量略有降低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磷虾蛋白 复合纤维 染色性能 上染率 色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磷虾蛋白复合材料的流变性及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利军 郭静 +5 位作者 张森 张鸿 宫玉梅 管福成 刘元法 夏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6-153,共8页
采用DV-C数显黏度计对海藻/磷虾蛋白(SA/AKP)复合材料溶液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讨论了溶液黏度,粘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结构黏度指数与切变速率、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以流变性为指导制备SA/AKP复合纤维。探究了其表面形貌、力学性能与凝... 采用DV-C数显黏度计对海藻/磷虾蛋白(SA/AKP)复合材料溶液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讨论了溶液黏度,粘流活化能、非牛顿指数、结构黏度指数与切变速率、温度之间的关系,并以流变性为指导制备SA/AKP复合纤维。探究了其表面形貌、力学性能与凝固浴浓度、停留时间的关系,并对复合纤维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A/AKP纤维极限氧指数高达39;复合纤维以非晶形态存在;AKP的加入没有使纤维出现发霉腐败的现象,但使纤维的热稳定性略有降低;SA/AKP溶液属于假塑性流体,黏度随切变速率的增大而减小;纤维表面具有均匀的沟槽结构,断面呈现圆形或椭圆形形貌。纺丝最佳工艺为SA质量浓度3%,AKP质量份数30phr,80℃挤出,CaCl2质量浓度5%,凝固时间3.5min,纤维的断裂强度达2.58CN/dt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南极磷虾蛋白 流变性 共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毛角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清 陈思 张晓慧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2,共5页
为扩展兔毛纤维的应用,基于超声波预处理兔毛纤维,采用还原法提取兔毛角蛋白,将兔毛角蛋白和海藻酸钠混合制备复合溶液,并对溶液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湿法纺丝制得兔毛角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纤维,并研究其基本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 为扩展兔毛纤维的应用,基于超声波预处理兔毛纤维,采用还原法提取兔毛角蛋白,将兔毛角蛋白和海藻酸钠混合制备复合溶液,并对溶液的流变性能进行测试。采用湿法纺丝制得兔毛角蛋白/海藻酸钠复合纤维,并研究其基本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该提取法制得的兔毛角蛋白与海藻酸钠有很好的相容性,复合溶液的表观黏度随着兔毛角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复合纤维性能随共混配比变化而变化,当兔毛角蛋白溶液与海藻酸钠溶液体积比(配比)为1: 4时,纤维凝固彻底,结晶程度适中,断裂强力达到最佳,吸湿良好,针对白度较低问题,可以增加漂白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毛角蛋白 海藻酸钠 湿法纺丝 复合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乳清蛋白复合膜结构及性质研究
9
作者 廖海周 柯发辉 +1 位作者 杨敏 魏彦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42-48,56,共8页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为基质,以单宁酸(tannic acid,TA)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膜,研究了热处理和超声处理对不同PVA∶SA(质量比,12∶8和14∶6)复... 以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SA)和乳清蛋白(whey protein,WP)为基质,以单宁酸(tannic acid,TA)为交联剂,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复合膜,研究了热处理和超声处理对不同PVA∶SA(质量比,12∶8和14∶6)复合膜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利用复合膜基液对圣女果进行涂覆,评价了复合膜对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与PVA膜相比,随着SA、WP和TA的添加,复合膜基液黏度显著下降,膜的亮度降低,水接触角增大。热处理与超声处理均增大了复合膜的含水率,降低了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其中PVA∶SA为12∶8的热处理组复合膜的水接触角最大,水蒸气透过率最低。与PVA膜相比,添加SA后,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提升,其中14∶6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最大。圣女果保鲜试验显示,复合膜包覆的圣女果贮藏30 d后色泽依然鲜艳,有效延长了保鲜期。研究结果可为果蔬保鲜涂覆膜材料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乳清蛋白 单宁酸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浓度与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体系性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静 郭静 +2 位作者 张森 宫玉梅 张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01-1708,共8页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SA/AKP复合体系的氢键相互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流变仪及SEM研究了盐(NaCl)浓度对复合体系的结晶、流动性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A/... 采用湿法纺丝技术制备了海藻酸钠/磷虾蛋白(SA/AKP)复合纤维,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了SA/AKP复合体系的氢键相互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流变仪及SEM研究了盐(NaCl)浓度对复合体系的结晶、流动性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A/AKP复合体系中存在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的强度随复合材料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盐浓度的增加导致SA/AKP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增加,流动黏度先降低后增加,力学性能先增加后降低.SA/AKP纤维的SEM照片显示结晶的盐与纤维分离,并且复合纤维表面沟槽结构逐渐减少,表面更加致密光滑.AKP在SA/AKP复合体系中呈完全取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磷虾蛋白复合纤维 共混体系 湿法纺丝 盐(氯化钠)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羟乙基纤维素可降解复合膜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茹 宋静辉 +6 位作者 李帅 邢振飞 张鑫 曹新苗 赵广泰 姜鹤 尹忠状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7,88,共7页
为制备性能优异的SA(海藻酸钠)可降解复合膜,以HEC(羟乙基纤维素)为增强组分,采用浇铸法制备一系列不同SA与HEC质量比的可降解复合膜,然后利用Ca^(2+)进行交联处理,并采用土埋法进行降解实验。通过FTIR、SEM、TGA、UV/VIS/NIR等对其组... 为制备性能优异的SA(海藻酸钠)可降解复合膜,以HEC(羟乙基纤维素)为增强组分,采用浇铸法制备一系列不同SA与HEC质量比的可降解复合膜,然后利用Ca^(2+)进行交联处理,并采用土埋法进行降解实验。通过FTIR、SEM、TGA、UV/VIS/NIR等对其组成结构、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HEC的加入极大改善了SA膜质脆易皱缩的特点,复合膜的力学性能优异,韧性和透明度良好,耐热和疏水性能也有显著提升。明确了最佳实验条件,当SA与HEC质量比为4∶1时,膜的拉伸断裂强度为64.6 MPa,断裂伸长率为3.62%,水接触角为63.3°,氧气透过量为(2.54±0.056) cm^(3)/(cm^(2)·d·MPa),可见光透过率为33.3%—52.9%,并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因此,以HEC为增强组分制备的SA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可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羟乙基纤维 浇铸法 可降解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炭藓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其在海藻酸钠复合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振华 谢玮 +1 位作者 程宁 甘晓婷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71,共7页
目的选取泥炭藓作为苔藓植物门的代表植物,探讨以泥炭藓为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可行性,考察制得的泥炭藓纳米纤维素在海藻酸钠复合膜中的应用性能,拓宽苔藓化学内含物的应用范围。方法采用烧碱法提取泥炭藓中的纤维素成分,通过硫酸水解... 目的选取泥炭藓作为苔藓植物门的代表植物,探讨以泥炭藓为原料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可行性,考察制得的泥炭藓纳米纤维素在海藻酸钠复合膜中的应用性能,拓宽苔藓化学内含物的应用范围。方法采用烧碱法提取泥炭藓中的纤维素成分,通过硫酸水解法将提取到的纤维素转化为纳米纤维素。采用FTIR、XRD、热重、动态光散射、SEM及TEM技术对制备的泥炭藓纤维素(Sph-C)和泥炭藓纳米纤维素(Sph-NC)进行表征,检测制备的Sph-NC/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结果FTIR分析显示,碱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泥炭藓中的非纤维素杂质;XRD检测显示,Sph-C和Sph-NC中纤维素晶型均为纤维素I;热重分析显示,Sph-NC的热稳定性降低、固体残留率有所增加;TEM观察显示Sph-NC直径约为21.5 nm,属于纳米材料尺寸范畴。将Sph-NC用于海藻酸钠复合膜的制备,可将复合膜的抗张指数和耐破指数分别提高21.2%和15.7%。结论泥炭藓可作为纤维素来源,用于制备纳米纤维素,制得的Sph-NC对海藻酸钠复合膜具有补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藓 纳米纤维 表征 海藻酸钠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珠固定化菠萝蛋白酶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辉 黄惠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134,141,共5页
本实验以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了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珠,用于固定化菠萝蛋白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氯化钙的浓度、菠萝蛋白酶浓度、戊二醛体积分数... 本实验以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为原料,制备了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珠,用于固定化菠萝蛋白酶。采用单因素法分析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氯化钙的浓度、菠萝蛋白酶浓度、戊二醛体积分数和交联时间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优化制备工艺为: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素与海藻酸钠的质量比为2∶3,氯化钙的浓度为1.0%,菠萝蛋白酶浓度为2.0 mg/m L,戊二醛体积分数为1.0%,交联时间为60 min。制备的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在80℃环境下放置2.0 h后,固定化酶的相对酶活性为35.1%,而游离菠萝蛋白酶在此条件下几乎失活;在pH为11条件下放置24 h后,游离酶的相对酶活性为43.2%,而固定化酶相对酶活性为85.1%,说明固定化酶比游离酶更耐受碱性环境。另外,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相对酶活性为60.5%,说明制备的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皮渣羧甲基纤维 海藻酸钠 水凝胶珠 菠萝蛋白 固定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共混中空纤维复合膜用于异丙醇脱水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宋明宇 沈江南 陈欢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制备了以聚砜(PS)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底膜的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共混复合膜,并用于异丙醇脱水的研究。考察了PVA/SA配比、交联剂种类和浓度以及渗透汽化实验中的操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在PVA/SA质量比为4/1、料液温度45℃、料液... 制备了以聚砜(PS)中空纤维超滤膜为底膜的聚乙烯醇(PVA)-海藻酸钠(SA)共混复合膜,并用于异丙醇脱水的研究。考察了PVA/SA配比、交联剂种类和浓度以及渗透汽化实验中的操作条件对膜性能的影响。在PVA/SA质量比为4/1、料液温度45℃、料液中异丙醇质量分数为90%时,复合膜的通量和分离因子分别为427g/(m2·h)和1727,并且根据实验数据和Arrhenius经验方程式,计算得出异丙醇渗透活化能为17 4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纤维 异丙醇 渗透汽化 脱水 聚砜 聚乙烯醇 海藻酸钠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兴凤 王延青 +2 位作者 胡婷婷 鲁亚楠 吴欣欣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8-43,共6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干热法制备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以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海藻酸钠添加量均对制备的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1)。在单因... 以大豆分离蛋白和海藻酸钠为原料,干热法制备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以改善大豆蛋白的乳化特性。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海藻酸钠添加量均对制备的共价复合物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P<0.0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以乳化性为响应值,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10.4 h,反应温度43.8℃,海藻酸钠添加量33.4%;以乳化稳定性为响应值,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时间7.6 h,反应温度43.3℃,海藻酸钠添加量3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海藻酸钠 共价复合 响应面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浩怀 何芝洲 +1 位作者 刘鹏 许庆陵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05,共3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法和超声波剥离法制备了纳米氧化石墨烯悬液,再将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复合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GO/CMC/SA)复合材料,并通过吸水性实验和拉伸实验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改进的Hummer法和超声波剥离法制备了纳米氧化石墨烯悬液,再将其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复合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GO/CMC/SA)复合材料,并通过吸水性实验和拉伸实验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GO和CMC可显著提高GO/CMC/S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当GO含量为7%,CMC含量为15%时,复合材料的干态拉伸强度最大达到124.5MPa,复合材料湿态拉伸强度最大达到31.0MPa;吸水率达到196%,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海藻酸钠 羧甲基纤维素钠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测定 被引量:10
17
作者 兰文婷 张蓉 +2 位作者 王毅豪 邹倩 刘耀文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4-149,共6页
根据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良好的成膜性和壳聚糖优异的抗菌性,将此三种基材复合制备一种具有抗菌功效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用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缓解环境压力。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甘油混合后溶于醋酸,配制成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 根据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良好的成膜性和壳聚糖优异的抗菌性,将此三种基材复合制备一种具有抗菌功效的新型食品包装材料,用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缓解环境压力。将海藻酸钠与壳聚糖、甘油混合后溶于醋酸,配制成海藻酸钠/壳聚糖混合溶液,将此混合溶液与羧甲基纤维素溶液按85∶15的质量比混匀,流延至玻璃板后60℃烘干,用CaCl_2溶液交联风干后制得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膜。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选择三种基材的较优质量分数,再结合正交实验结果选择各质量配比的最佳组合。当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5%、羧甲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0.5%、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5%时,该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水蒸气透过率、断裂伸长率等指标较优,壳聚糖的存在也能较好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将其应用于食品的包装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 海藻酸钠 壳聚糖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功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兴凤 胡婷婷 +1 位作者 王延青 贾祥祥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0,共4页
将大豆蛋白加水溶解,添加33.4%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后冷冻干燥,干燥后粉状物在43.8℃条件下干热反应10.4 h,得到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对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等功能特性进... 将大豆蛋白加水溶解,添加33.4%海藻酸钠,混合均匀后冷冻干燥,干燥后粉状物在43.8℃条件下干热反应10.4 h,得到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对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热稳定性和抗氧化性等功能特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物溶解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热稳定性较大豆蛋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海藻酸钠 大豆蛋白海藻酸钠共价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对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热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震 刘姗姗 +2 位作者 韩宇辰 宋娇娇 王艺儒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 CAS 2012年第1期51-61,共11页
本文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一系列甘油增塑、与海藻酸钠共混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并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这些复合膜的热分解性能进行了考察。热分解实验中,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甘油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热分解... 本文采用流延法制备了一系列甘油增塑、与海藻酸钠共混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并利用热重分析方法对这些复合膜的热分解性能进行了考察。热分解实验中,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甘油含量对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热分解性能的影响。从所得到的TGA和DTA曲线可知,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膜的热分解行为可以分为三个较明显的降解阶段。根据失重速率的变化确定热分解反应最剧烈的温度区间为420~630K,对此采用Coats-Redfern方法进行了热分解动力学分析,并得出该阶段为一级热分解反应的结论。通过动力学模型,可以计算得到这些复合膜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如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实验结果显示,甘油的加入使复合膜更易热分解;计算也表明热分解活化能随着甘油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降幅可达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复合 热重分析 热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当归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复合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小兵 刘俊 +2 位作者 董会宁 周闲菊 陈希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1,共4页
采用W/O乳液法,在不同条件下,用Ca2+交联和戊二醛交联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SA)复合微球。SEM结果显示,当m(CMC)∶m(SA)=1∶5、温度为60℃时,球形较好。采用FT-IR分析了复合微球的化学结构。对复合微球的溶胀率、药物包封... 采用W/O乳液法,在不同条件下,用Ca2+交联和戊二醛交联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SA)复合微球。SEM结果显示,当m(CMC)∶m(SA)=1∶5、温度为60℃时,球形较好。采用FT-IR分析了复合微球的化学结构。对复合微球的溶胀率、药物包封率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复合微球在磷酸缓冲液中的溶胀率达到700%,且溶胀速度快。该复合微球对当归(ASD)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 海藻酸钠 当归 复合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