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治疗海绵窦囊性海绵状血管瘤5例
1
作者 刘占川 方雁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0-311,共2页
海绵窦囊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治疗困难.我科近6年收治囊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5例,结合有关文献,进一步探讨囊性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
关键词 海绵窦囊性海绵状血管瘤 外科手术 治疗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多发囊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邱丽华 何治元 +2 位作者 孙贞超 吴永娟 唐光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37-1837,共1页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前上纵膈囊性海绵状血管淋巴瘤1例报告
3
作者 夏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淋巴 海绵状 上纵膈 右侧胸腔积液 血管 巨大 肿大淋巴结 淋巴结肿大 儿童医院 反复发作 体温正常 肺呼吸音 辅助检查 纵膈肿块 纵膈肿 手术探查 西安市 抽液后 湿罗音 肺吸虫 肺不张 钙化灶 病灶内 畸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病理与影像的关系及显微外科治疗(附7例报道) 被引量:9
4
作者 钟兵 冯文峰 +6 位作者 黄理金 黄炳龙 文军 黄伟佳 漆松涛 张晓斌 康晓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病理与影像的关系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CSH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FLAIR序列检查。所有患者经改良翼点入...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病理与影像的关系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CSH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3例行FLAIR序列检查。所有患者经改良翼点入路开颅伴或不伴眶颧弓切断,其中经硬膜外入路取瘤3例,经硬膜下入路4例。结果 T1WI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A型呈均匀性增强,B型和C型呈现自外向内的渐进性增强信号,但欠均匀,3例FLAIR序列检查呈均匀高信号;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失血平均为(3029±3184)mL。主要并发症包括早期动眼神经麻痹5例(3例恢复,2例症状轻微);短暂视神经受累1例,短暂三叉神经受累1例,轻微外展神经麻痹1例,脑积水并偏瘫1例,无手术后死亡病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仍是CSHs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MRI增强模式可能对CSHs亚型的鉴别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术中出血 MRI 病理分型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钟兵 黄理金 +6 位作者 刘承勇 陈贵孝 魏大年 朱永晖 文军 张晓斌 康晓雨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C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sinus hemangiomas,CSHs)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系统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CSH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治疗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PubMed、ISIWebofScience,同时辅以引文检索和手工检索,并对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提取。最终获得87例CSHs患者的基本数据(男28名,女59名,年龄14,80岁,平均年龄49-3岁),其中40例患者的诊断基于病理检查结果,余47例患者的诊断基于影像学检查结果。87例患者中,伽马刀治疗72例,射波刀治疗15例。肿瘤体积1.5-86.6cm’,平均(20.13±21.46)cm’。结果随访6-156个月,平均39.4个月,最近的MR图像证实,肿瘤完全消失4例(4.6%),明显缩小60例(69%),部分缩小17例(19.5%),无改变6例(6.9%)。在放疗剂量方面,那些肿瘤显著缩小的患者接受的放疗剂量跟部分缩小和无反应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在肿瘤控制方面,有无手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射波刀对巨型CSHs的疗效较伽马刀治疗为佳(P=0.045)。27例(31%)患者立体定向放疗前无颅神经功能障碍,术后未出现额外的颅神经损伤;60例(69%)有脑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12例症状获得恢复,35例获得改善,13例症状稳定,仅1例患者伴额外的三叉神经损害。放疗前未行手术的患者较手术的患者神经症状恢复好(P=0.006)。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避免了显微手术切除相关的并发症,在较短的随访期内效果良好,可考虑作为CSHs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巨型CSHs,射波刀为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海绵状血管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伽马刀 射波刀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磁共振成像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周玮 祝跃明 +1 位作者 苏忠周 潘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7-682,共6页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SH)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3例CSH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9例行MR扩散加权成像(DWI),7例行单体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改良翼点入路11例,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12例。19例病灶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前采用γ刀治疗。结果 CSH均为单发病灶,体积较大,呈球状或卧葫芦状跨蝶鞍生长。MRI扫描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19例DWI呈等或稍低信号;7例1HMRS均表现为NAA峰、Cr峰和Cho峰消失,其中6例出现Lip峰。23例肿块中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患者症状改善17例,症状无明显改善4例,术后出现新神经症状2例,经3周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或恢复。针对5例次全切或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进行γ刀治疗后,4例残余肿块缩小,1例肿块无明显变化。结论 CSH具有一定MRI特征,MRI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定位及定性诊断的准确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和额颞联合耳前颞下入路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7
作者 余信远 易伟 +2 位作者 刘仁忠 简志宏 冯艳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6-228,234,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中男3例,女12例;年龄34-69岁,平均47.8岁;MRI扫描T2WI明显高信号和显著均质强化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该组患者均经改良翼点或眶颧翼点开颅,其中9例经中颅窝底硬膜外入路,6例经额颞硬膜下入路切除肿瘤,结果9例完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术后11例出现同侧第Ⅲ、Ⅳ、Ⅴ或Ⅵ颅神经麻痹,1例出现对侧偏瘫,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经中颅窝底硬脑膜外入路是手术切除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较优的手术方式。放射治疗可使部分肿瘤缩小,缓解临床症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亦可作为手术的辅助治疗,但其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临床诊断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波刀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孙璐 潘隆盛 +6 位作者 王伟君 王金媛 张治中 鞠忠建 凌至培 曲宝林 余新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04-808,共5页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7例经影像学诊断的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血管瘤体积11.86~70.12cm3,中位值23_30cm3,予射波刀分次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归一70%~80%,照射剂量21Gy/3次... 目的探讨射波刀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7例经影像学诊断的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血管瘤体积11.86~70.12cm3,中位值23_30cm3,予射波刀分次治疗,计划靶区剂量归一70%~80%,照射剂量21Gy/3次(5例)、25Gy/5次(1例)和30Gy/3次(1例),照射野109~155个,靶区体积覆盖95%以上。分别于术后即刻和随访时评价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9.37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仅1例出现放射性脑水肿,予甘露醇和地塞米松治疗后缓解。复查MRI显示,血管瘤体积6.75~28.35cm3,中位值10.50cm3,较术前缩小(Z=-2.366,P=0.018)。结论射波刀是治疗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对于不宜行传统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的患者,建议首选射波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 放射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海波 王毅 +1 位作者 李鹏 王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04-308,共5页
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 目的评价伽马刀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0年6月至2016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术前均经MRI确诊,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或经MRI进一步验证。伽马刀肿瘤周边照射剂量为11~16 Gy,平均(14.3±1.1)Gy,45%~50%等剂量线覆盖,确保视交叉受照射剂量低于8 Gy。术后第1年,分别于术后3、6、9、12个月进行随访,以后1次/年,患者来院进行临床疗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及肿瘤体积的评价。结果 35例患者随访12~77个月,平均(36±4)个月,全部病例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视神经损伤及新的颅神经损伤。有症状患者28例(80.0%),症状改善率为96.4%(27例),其中症状改善15例(53.6%),症状消失12例(42.9%),无变化1例(3.6%),未发生症状恶化。症状改善时间为术后2~7个月,平均(3.7±0.3)个月。影像学随访显示,35例经伽马刀治疗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治疗后肿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0.9)cm^3比(32.6±3.6)cm^3,t=8.492,P<0.01];肿瘤体积缩小率≤25%、26%~50%、51%~75%、≥75%分别有3(8.6%)、2(5.7%)、8(22.9%)和22(62.9%)例。结论伽马刀治疗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性好,疗效明确,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海绵 伽马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保钢 孙智宏 +7 位作者 关永春 韩光 刘家明 付辉 贾兆坤 宋超强 冀方愿 李宝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颅内海绵状血管 神经外科治疗 海绵 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 海绵状血管畸形 显微 神经外科技术 血管错构 引流静脉 供血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 被引量:21
11
作者 姚振威 冯晓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5-188,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25例(7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50.6岁,范围28~74岁)。采用1.5T或3.0T超导系统(GESigna)MRI检查,包括T1WI、T... 目的:分析颅内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MRI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25例(7例男性,18例女性;平均年龄50.6岁,范围28~74岁)。采用1.5T或3.0T超导系统(GESigna)MRI检查,包括T1WI、T2WI和增强后T1WI扫描。结果:病灶大小2.5~6cm(平均4.30cm),右侧17例,左侧8例。T1WI上24例病灶相对于白质呈低信号,仅1例呈高信号。T2WI上22例呈显著高信号,2例呈混杂信号,1例呈显著高信号伴部分流空信号。注射对比剂后10例呈显著均匀强化,其余15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者均表现为增强扫描第二时相强化范围扩大。16例为累及鞍内的横向不对称哑铃形肿块,7例为球形肿块(其中2例可见小部分伸入鞍内),2例为分叶状肿块累及鞍旁和鞍内。所有病例均不伴邻近颞叶脑组织水肿,颈内动脉被推移或包绕。结论: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多见于中老年女性,MRI特征为鞍旁肿块或鞍旁累及鞍内的肿块,呈横向哑铃形或球形,境界清楚,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显著均匀强化或不均匀进行性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颅凹底海绵窦旁硬膜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邱晓光 王琦 李守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巨大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颅凹底海绵窦旁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放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放疗后1年、2年肿瘤体积缩小比率均数分别为28.8%与54.5%。结论...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巨大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颅凹底海绵窦旁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放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病例肿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放疗后1年、2年肿瘤体积缩小比率均数分别为28.8%与54.5%。结论对于肿瘤巨大手术难以切除的硬膜型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先行放疗,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骨膜窦合并颅内海绵状血管瘤及额中缝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东昕 周悦 +1 位作者 孙淑敏 刘树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04-605,共2页
病例男,22岁,自幼右额部头皮下可复性包块,质软,无搏动感及透光性,包块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包块平卧及低头时出现,抬头及站立时缩小或消失,压迫颈静脉或屏气用力时增大,挤压后可缩小。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因头晕、头痛就诊。CT... 病例男,22岁,自幼右额部头皮下可复性包块,质软,无搏动感及透光性,包块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包块平卧及低头时出现,抬头及站立时缩小或消失,压迫颈静脉或屏气用力时增大,挤压后可缩小。患者无明确外伤史,因头晕、头痛就诊。CT平扫及增强影像表现:右额部头皮下片状密度增高影,平扫CT值约63HU,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分别约72HU、93HU,病变范围约62mm-94mm,局部颅骨变薄。VR重建示右侧额骨多个大小不等小骨孔影,并见蚓状额中缝(图1)。平扫示右额叶一类圆形略高密度影,CT值约58HU,边界清晰,直径约9mm,内见点状钙化灶,病变动脉及静脉期无明显强化。病人于外院手术,随访病理为静脉血管样扩张,未见动脉成分(图2)。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膜血 血管 海绵状 中枢神经系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动脉栓塞后切除1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锦林 杜亚辉 +3 位作者 王伟 李云松 李春雷 陈硕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5期546-546,共1页
关键词 上颌 血管 海绵状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的手术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培峰 曹勇 +2 位作者 蔡楚伟 许海雄 王硕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时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诊断为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的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 目的探讨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时安全、有效的手术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诊断为小脑海绵状血管瘤合并发育性静脉畸形的患者12例。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及随访结果,并展开分析。 结果男性、女性患者各6例,年龄12~72岁,中位年龄31.92岁,均以症状性脑出血起病。其中11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例患者拒绝手术自动出院。根据发育性静脉畸形的血管构筑形态将患者归纳为5种模式:①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上方和(或)前方汇入直窦或Galen’s静脉的末端(3例患者),后正中入路切除病灶。②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侧方汇入岩上窦(3例患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灶。③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外侧方汇入同侧的乙状窦(2例患者),后正中入路切除病灶。④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上方汇入横窦(2例患者),乙状窦后入路切除病灶。⑤静脉畸形引流静脉在海绵状血管瘤的腹侧进入四脑室汇入室管膜静脉(2例患者),后正中入路切除病灶。术后所有患者无急性脑出血或脑梗死,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脑水肿,其中1例术后急诊行枕下减压术。所有手术患者在平均随访34.3个月内预后良好且无海绵状血管瘤复发。 结论发育性静脉畸形的终末分支通常覆盖于小脑海绵状血管瘤的前上方,本研究中未发现发育性静脉畸形的主干向下方扩展,手术以后正中入路,乙状窦后入路为主。该策略并未引起脑出血或脑梗死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海绵状血管 发育静脉畸形 血管构筑形态 手术策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凡 肖智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85-1088,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moushemangiomaincavernoussinus,CHCS)CT、MRI表现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CHCS13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avemoushemangiomaincavernoussinus,CHCS)CT、MRI表现特征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其诊断、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CHCS13例,全部病例均行头颅cT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左侧7例,右侧6例,长径3.5~6.8cm(平均4.6cm)。11例呈“哑铃形”或“葫芦状”,2例呈圆形,13例病灶侧颈内动脉均受挤压或包绕,5例大脑中动脉受压.管腔无明显狭窄,未显示确切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周围均无水肿,4例伴蝶骨轻度骨质吸收侵蚀。CT平扫12例为均匀等或稍高密度,1例伴出血呈不均匀高密度,均无钙化及囊变。MRI平扫T1W16例呈脑灰质信号。6例稍低于脑灰质信号,1例呈不均匀高信号;T2WI呈类似于脑脊液的均匀极高信号12例,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cT呈均匀中度强化5例,显著强化8例。MRI增强13例均显著强化,其中6例增强早期强化不均匀,晚期强化均匀,强化程度更显著,呈延迟填充强化特征。病变9例DWI呈等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上均呈明显高信号,ADC值(1.56±0.37)×10^-3mm2/s。结论:CHCS有一定cT、MRl表现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CT及MRI能精确显示病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解剖关系,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附4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兵 金国宏 刘娜嘉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均有CT和MRI检查资料,1例行DSA检查。结果: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左侧,CT表现为均匀的稍高密度影,伴蝶骨轻... 目的: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均有CT和MRI检查资料,1例行DSA检查。结果: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均位于左侧,CT表现为均匀的稍高密度影,伴蝶骨轻度骨质侵蚀,未见钙化。MRI检查见T1WI呈较脑灰质低的均匀信号,T2WI呈较脑灰质高的均匀信号,静脉注射钆喷酸葡甲胺后T1WI显示明显强化的均匀高信号,形态特点呈内小外大的哑铃状结构,边缘清晰。1例DSA检查见颈内动脉受压移位明显,但无管腔狭窄征象,于毛细血管期和窦期有浅淡的肿瘤染色。结论:MRI是术前诊断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最具价值的检查手段,而CT、DSA可作为鉴别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清海 周建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920-921,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CHL患者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超选择,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成功,肿瘤消失或缩小43例,有效率95.6%。...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CHL患者的供血动脉置管造影并超选择,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瘤体,平阳霉素与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成功,肿瘤消失或缩小43例,有效率95.6%。并发症为急性胆囊炎2例,胃溃疡1例。结论:应用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CHL,创伤小,可重复,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海绵状 肝肿 栓塞 治疗 平阳霉素 碘油 明胶海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40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同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评价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通过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 目的:评价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通过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瘤体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使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 血管 海绵状 博来霉素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估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射波刀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晋涛 王鑫 +5 位作者 王恩敏 戴嘉中 汪洋 梅广海 刘晓霞 潘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特点和射波刀治疗经验。方法:应用射波刀治疗CHCS26例,2例为术后残留,其余24例为影像学诊断。肿瘤的MRI特点:肿瘤边界清晰,T1WI上呈低或略等信号,T2WI和Flair像上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 目的:总结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CHCS)的MRI特点和射波刀治疗经验。方法:应用射波刀治疗CHCS26例,2例为术后残留,其余24例为影像学诊断。肿瘤的MRI特点:肿瘤边界清晰,T1WI上呈低或略等信号,T2WI和Flair像上呈均匀的高信号,增强时肿瘤可为均匀强化(小肿瘤)、先边缘强化或早期不均匀强化稍延时均匀强化(大肿瘤)。26例肿瘤平均体积为28.9cm^3。1例肿瘤照射1次,3例照射2次,其余22例肿瘤照射3次。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5例肿瘤缩d00%以上,9例缩小50%以上,10例缩小约30%,2例略缩小。23例有脑神经受损症状,治疗后7例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无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脑神经受损症状。结论:CHCS的射波刀治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 海绵状血管 射波刀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