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熊果酸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与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云臣 刘洋 +1 位作者 杨勇 孙东翀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6期183-187,共5页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模型对照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及治疗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熊果酸治疗),每组6...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大鼠海绵体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1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模型对照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BCNI)]及治疗组(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熊果酸治疗),每组6只。大鼠双侧海绵体神经损伤后1 d,治疗组给予熊果酸灌胃治疗,假手术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以等体积溶剂载体灌胃,4周后测定阴茎海绵体内压(ICP),应用马拉瑞改良法(Masson’s)三色染色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平滑肌与胶原比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平滑肌含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阴茎海绵体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水平。比较三组大鼠ICP最大值(ICPmax)、平均动脉压(MAP)、ICP最大值与MAP比值(ICPmax/MAP)、平滑肌/胶原比值、平滑肌含量及nNOS、α-SMA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对照组ICPmax和ICPmax/MAP分别为(96±20)mm Hg(1 mm Hg=0.133 kPa)、(0.775±0.050),治疗组ICPmax和ICPmax/MAP分别为(70±12)mm Hg、(0.640±0.010),均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的(40±21)mm Hg、(0.392±0.0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对照组和治疗组平滑肌/胶原比值、平滑肌含量及nNOS、α-SMA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果酸能够通过抑制阴茎海绵体纤维化有效改善神经损伤性ED大鼠的阴茎勃起功能,而神经保护作用及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熊果酸对神经损伤性ED发挥治疗作用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勃起功能障碍 海绵体神经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茎海绵神经损伤采用蚕丝蛋白膜联合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庞永冰 王琳琳 校晗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1期1-3,50,共4页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内损伤结合丝素蛋白膜神经修复神经生长因子的疗效。方法将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海绵体神经切断组、丝素蛋白膜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及丝素蛋白膜修复组。每组12只。海绵体神经切断组大鼠单纯切断双侧的海...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内损伤结合丝素蛋白膜神经修复神经生长因子的疗效。方法将36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海绵体神经切断组、丝素蛋白膜联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及丝素蛋白膜修复组。每组12只。海绵体神经切断组大鼠单纯切断双侧的海绵体神经,不做其他处理;对丝素蛋白膜联合神经生长因子F组大鼠先制作海绵体神经缺损的模型,然后用丝素蛋白膜桥接进行修复,局部注入神经生长因子30μl;丝素蛋白膜修复组仅用丝素蛋白膜对缺损的海绵体神经进行桥接修复;术后90天对三组大鼠进行:阿朴吗啡试验,计数SD大鼠阴茎勃起次数、勃起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阴茎中后部海绵体组织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应用SPSS17.0软件,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X^2检验。结果阴茎勃起率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P均<0.005;B组与C组比较,P>0.05。勃起次数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P均<0.0005;B组与C组比较,P<0.001。对缺损的海绵体神经断端进行桥接修复后将自制的神经生长因子90天后NOS神经纤维染色最为明显。阳性纤维数目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数目比较,P均<0.0005。结论丝素蛋白膜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对海绵体神经修复与再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海绵体神经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膜/治疗应用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应用 海绵体神经损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