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海相碎屑岩油藏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孙廷彬
林承焰
王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4-1343,共10页
为揭示塔里木盆地石炭系A油藏水驱开发末期剩余油潜力,综合利用水驱过程的CT扫描检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驱后含油薄片观察和高温高压微观刻蚀模型水驱油实验3种实验手段,揭示了西部某A油藏石炭系底部的海相储层剩余油形成机理,明确了水...
为揭示塔里木盆地石炭系A油藏水驱开发末期剩余油潜力,综合利用水驱过程的CT扫描检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驱后含油薄片观察和高温高压微观刻蚀模型水驱油实验3种实验手段,揭示了西部某A油藏石炭系底部的海相储层剩余油形成机理,明确了水驱开发末期的剩余油类型及潜力分布,并提出了三次采油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受注入水剥离作用、突进分隔作用、绕流作用和捕获作用影响,剩余油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斑块状富集的特点;剩余油类型可划分为孔喉充填型、孔内半充填型、孔壁油膜型、分散油滴型、喉道滞留型和角隅型6种。其中,水驱中水洗区域的孔内半充填型和分散油滴型剩余油,呈分散状,占65.4%,潜力最大;水驱未波及区域内的孔喉充填型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占21.0%,潜力次之。建议用表面活性剂驱或天然气驱进行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替实验
剩余油形成机理
微观剩余油分布
海相碎屑岩油藏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相碎屑岩油藏白云化隔夹层识别、形成机理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秦国省
王友净
+1 位作者
吕洲
兰宇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海相碎屑岩油藏内部常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隔夹层,影响油气水系统的识别及开发策略的制定,同时也严重影响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识别白云化隔夹层的特征,阐明不同程度白云化砂岩机理,刻画白云化砂岩展布特征,对海相碎屑岩油藏的...
海相碎屑岩油藏内部常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隔夹层,影响油气水系统的识别及开发策略的制定,同时也严重影响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识别白云化隔夹层的特征,阐明不同程度白云化砂岩机理,刻画白云化砂岩展布特征,对海相碎屑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丰富白云化成因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选取中东地区典型海相碎屑岩油藏UK,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分析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开展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石分类、识别、形成机理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海相碎屑岩油藏岩性除纯砂岩和泥岩外,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性主要为含云质砂岩、白云质砂岩、砂质白云岩和含砂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砂岩和含砂白云岩是常见的两种类型;②建立了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性的定性及测井定量识别模板,随着白云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岩心在常光下表现为逐渐变亮,同时自然伽马、密度及电阻率呈逐渐增大的特征;③原始地下富镁卤水及泥岩压实水为主要的离子来源,物性较好的砂体及不整合面为主要的流体运移通道,储层物性差异导致孔隙流体与颗粒接触(水岩接触反应)时间的差异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白云化作用;④刻画了不同级次白云化隔夹层的展布,宏观层次白云化隔夹层易于发生在海平面上升半旋回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期,中观层次易于发生在河道顶部、侧翼及河口坝底部物性较差的部位,微观层次易于发生在孔喉连通不畅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碎屑岩油藏
白云化机理
识别标准
展布特征
UpperKirkuk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海相碎屑岩油藏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
被引量:
8
1
作者
孙廷彬
林承焰
王玲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石油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4-1343,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XQZX202100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1D01A200)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9-001)。
文摘
为揭示塔里木盆地石炭系A油藏水驱开发末期剩余油潜力,综合利用水驱过程的CT扫描检测、高温高压条件下水驱后含油薄片观察和高温高压微观刻蚀模型水驱油实验3种实验手段,揭示了西部某A油藏石炭系底部的海相储层剩余油形成机理,明确了水驱开发末期的剩余油类型及潜力分布,并提出了三次采油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受注入水剥离作用、突进分隔作用、绕流作用和捕获作用影响,剩余油分布呈现整体分散、局部斑块状富集的特点;剩余油类型可划分为孔喉充填型、孔内半充填型、孔壁油膜型、分散油滴型、喉道滞留型和角隅型6种。其中,水驱中水洗区域的孔内半充填型和分散油滴型剩余油,呈分散状,占65.4%,潜力最大;水驱未波及区域内的孔喉充填型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占21.0%,潜力次之。建议用表面活性剂驱或天然气驱进行挖潜。
关键词
驱替实验
剩余油形成机理
微观剩余油分布
海相碎屑岩油藏
石炭系
塔里木盆地
Keywords
flooding experiment
formation mechanism of remaining oil
microscopic distribution of remaining oil
marine clastic reservoir
Carboniferous
Tarim Basin
分类号
TE32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相碎屑岩油藏白云化隔夹层识别、形成机理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秦国省
王友净
吕洲
兰宇坤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摘
海相碎屑岩油藏内部常发育不同程度的白云化隔夹层,影响油气水系统的识别及开发策略的制定,同时也严重影响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识别白云化隔夹层的特征,阐明不同程度白云化砂岩机理,刻画白云化砂岩展布特征,对海相碎屑岩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丰富白云化成因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选取中东地区典型海相碎屑岩油藏UK,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分析及生产动态资料,系统开展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石分类、识别、形成机理及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海相碎屑岩油藏岩性除纯砂岩和泥岩外,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性主要为含云质砂岩、白云质砂岩、砂质白云岩和含砂白云岩,其中白云质砂岩和含砂白云岩是常见的两种类型;②建立了不同程度白云化隔夹层岩性的定性及测井定量识别模板,随着白云化程度的不断增强,岩心在常光下表现为逐渐变亮,同时自然伽马、密度及电阻率呈逐渐增大的特征;③原始地下富镁卤水及泥岩压实水为主要的离子来源,物性较好的砂体及不整合面为主要的流体运移通道,储层物性差异导致孔隙流体与颗粒接触(水岩接触反应)时间的差异最终导致不同程度的白云化作用;④刻画了不同级次白云化隔夹层的展布,宏观层次白云化隔夹层易于发生在海平面上升半旋回及下降半旋回的中期,中观层次易于发生在河道顶部、侧翼及河口坝底部物性较差的部位,微观层次易于发生在孔喉连通不畅的区域。
关键词
海相碎屑岩油藏
白云化机理
识别标准
展布特征
UpperKirkuk组
Keywords
marine clastic reservoir
dolomitic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criterion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Upper Kirkuk Fonnation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海相碎屑岩油藏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与分布特征
孙廷彬
林承焰
王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相碎屑岩油藏白云化隔夹层识别、形成机理及展布特征
秦国省
王友净
吕洲
兰宇坤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