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西部晚三叠世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树根 杨荣军 +2 位作者 吴熙纯 孙玮 陈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6-565,共10页
通过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及其生物礁的分布特征、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和物源区等的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约束了马鞍塘组生物礁的发育范围和绝灭时间。川西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区,在时间上从... 通过对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及其生物礁的分布特征、岩相特征、古生物特征和物源区等的研究,认为上三叠统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的转换过程约束了马鞍塘组生物礁的发育范围和绝灭时间。川西海相碎屑岩物源主要来自北面的秦岭地区,在时间上从卡尼期开始到结束经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碎屑注入过程,在空间上经历了从北向南的扩展过程。揭示出龙门山造山带的形成与崛起具有从北到南的递进过程,并受控于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这个转变过程是四川叠合盆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关键点,它约束了马鞍塘组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和生物礁发育序列。近川中地区地腹中可能有马鞍塘组高能礁体发育,值得油气勘探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塘组 海相沉积转换 生物礁 油气勘探 晚三叠世 四川盆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