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评价 被引量:41
1
作者 楼章华 马永生 +1 位作者 郭彤楼 朱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1,共4页
采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等新方法,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从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时期、程度、方式和油气的再运移、聚集、散失的机理等入... 采用含油气沉积盆地流体历史分析等新方法,从动态和演化的角度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规律;从构造运动(主要包括剥蚀作用、断裂—破碎作用),大气水下渗作用等对油气藏破坏的时期、程度、方式和油气的再运移、聚集、散失的机理等入手,分析了盆地演化过程中油气保存条件演变的地下流体化学—动力学的行为响应特征,总结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破坏因素的主要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海相地层 油气保存条件 控制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相地层膏盐岩盖层分布与近期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89
2
作者 金之钧 周雁 +2 位作者 云金表 孙冬胜 龙胜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5-724,共10页
以"勘探反演"的思路,总结了近年来膏盐岩下油气勘探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膏盐岩盖层的分布特点,讨论了我国膏盐岩下海相地层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认为,膏盐岩是优质盖层,在我国四川和塔里木两大盆地的海相地层中分布广泛;膏盐... 以"勘探反演"的思路,总结了近年来膏盐岩下油气勘探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膏盐岩盖层的分布特点,讨论了我国膏盐岩下海相地层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认为,膏盐岩是优质盖层,在我国四川和塔里木两大盆地的海相地层中分布广泛;膏盐岩下油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南方地区,除白垩-古近系外,膏盐岩盖层分布的层位主要有中-下寒武统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平面上分布范围很广,但不同地区分布差异性大。其中,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与四川盆地油气分布关系密切;寒武系和中-下三叠统膏盐岩盖层较厚,对海相油气的封盖能力最强。石炭系在湖南中部地区已有一定范围分布。塔里木盆地也发现和落实了多套膏盐岩盖层。在塔里木台盆区最主要的盖层有两套,即寒武系膏盐岩层和石炭系中上部膏盐泥岩层,同样显示出优越的封盖条件。特别是石炭系,是塔里木台盆区最主要的区域性盖层;寒武系膏盐岩盖层在巴楚-麦盖提地区分布面积广,连续厚度大。综合考虑膏盐岩下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特别是斜坡带、枢纽带的控油气作用,提出了南方和塔里木盆地2个地区5个领域或区带为近期有利勘探区。其中,四川盆地3个领域或区带,分别是三叠系膏盐岩下镇巴区带、寒武系膏盐岩下川南区带和寒武系膏盐岩下鄂西渝东区带;塔里木盆地两个领域或区带,分别是寒武系膏盐岩下巴-麦区带和石炭系膏盐岩下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膏盐岩盖层 油气保存条件 勘探潜力 油气藏 海相地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21
3
作者 梁杰 张鹏辉 +2 位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袁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19,共10页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 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且厚度较大,油气多源多期成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物质基础,但一直未获得实质性的油气勘探突破。研究认为,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叠合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其良好的静态油气保存条件受到不同程度的后期叠加改造或破坏,油气保存条件成为关乎该区海相油气勘探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要素。为此,从构造运动与烃源岩条件、盖层特征、岩浆活动、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等多个方面对该盆地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多期构造事件造就了该盆地复杂的构造格局,2个主要阶段(中—古生代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和中—新生代构造变格与成盆阶段)控制了区域烃源岩的发育及演化,呈现出差异性油气保存的特点;(2)相对较弱的构造改造及品质较好的厚层烃源岩发育、纵向上良好的盖层封盖性能、较弱的岩浆活动、相对封闭性的水文地质条件是该区海相地层油气保存有利区需要同时具备的前提条件。结论认为:该盆地中部的崂山隆起构造稳定、断裂活动及岩浆活动较弱,油气保存条件较为优越,发育多个油气地质条件良好且生储盖组合完整的大型构造圈闭,是该区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最为有利的远景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盆地 中—古生代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地层 构造运动 盖层特征 岩浆活动 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崂山隆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飞飞 康建云 +2 位作者 孙建峰 陆俊泽 王修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23-29,共7页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次构... 江汉盆地自晚元古代统一的变质基底形成以后,先后经历了加里东、海西—早印支、晚印支—早燕山和晚燕山—喜马拉雅4期构造旋回,形成前印支期地台型广海盆地、晚印支—早燕山期前陆盆地和晚燕山期以来的内陆断陷盐湖盆地。通过分析4次构造旋回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破坏作用,依据生烃期的早晚和油气在完成初次聚集后至最终成藏定型期间是否突破了原始封闭体系,将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模式划分为原生型、次生型和再生型3种类型,并分析了各类成藏模式的有利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模式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的层次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袁彩萍 徐思煌 +1 位作者 梅廉夫 郭彤楼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过程复杂:发育4套区域性烃源岩和5套地区性烃源岩,成藏流体具有5种不同的来源,储集层、封盖层、圈闭等其他成藏要素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经历了加里东期等4大成藏期和海西期等5大油气藏改造期。应...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过程复杂:发育4套区域性烃源岩和5套地区性烃源岩,成藏流体具有5种不同的来源,储集层、封盖层、圈闭等其他成藏要素类型多样、变化复杂,并经历了加里东期等4大成藏期和海西期等5大油气藏改造期。应将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根据其中成藏要素的性质及其对成藏的意义,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级别:一级成藏要素为成藏流体源,具有区域性意义;二级、三级分别为成藏期次和成藏方式,级次越低局限性越强。油气成藏要素层次性分析方法的提出,有利于从整体角度研究中国南方海相油气成藏规律、也有利于对比南方不同地区油气成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油气成藏 成藏要素 烃源岩 成藏流体 层次分析 中国南方 海相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陆块差异构造变形对海相地层成烃演化的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汤济广 梅廉夫 +1 位作者 周旭 李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36-41,116-117,共6页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 扬子陆块中、新生代宏观构造演化和变形的差异制约着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差异成烃演化和成藏流体源类型。为揭示这一关系,通过对该区自印支期以来构造演化的分析和差异构造变形的解析,以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为关键构造变革期,将其分为4类构造形变区,并相应建立了中、新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过程。据研究结果认为:①上扬子四川盆地持续埋藏—晚期隆升的构造变形使得成烃演化具有完整的有机质"接力成气"模式,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原油裂解气和沥青裂解气;②上扬子北缘和西缘差异隆升—推覆埋藏构造形变区海相烃源岩成烃演化在推覆体上、下盘发生分异,下盘成藏流体源为干酪根裂解气和原油裂解气,上盘为残留烃源;③中扬子强烈隆升—海相暴露形变区海相烃源岩自印支期末进入热裂解阶段,早燕山期末以来,烃源岩生烃停止,成藏流体源为残留气态烃源;④下扬子和中扬子强烈暴露—断陷埋藏形变区关键的成烃演化为晚燕山期以来的二次生烃,成藏流体源为二次生烃和残留烃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成烃演化 构造变形 成藏流体源 海相地层 中生代 - 新生代 烃源岩 关键构造变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地层含油气系统及勘探方向 被引量:6
7
作者 丁文龙 苏艾国 李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7,共5页
青藏高原地处著名的“特提斯”含油气构造域的中段 ,是我国目前尚未进行过全面石油勘探但又寄予希望的油气新区。其中 ,羌塘盆地是中国特提斯域最大和最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 ,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文章依据该盆地大量野外油气地质... 青藏高原地处著名的“特提斯”含油气构造域的中段 ,是我国目前尚未进行过全面石油勘探但又寄予希望的油气新区。其中 ,羌塘盆地是中国特提斯域最大和最具有含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 ,该盆地勘探程度较低。文章依据该盆地大量野外油气地质调查的实测资料和露头样品的地球化学与盆地模拟研究成果 ,根据盆地内油气显示与油源对比、中生代三套主力生油岩分布和背斜带发育特征及油气运移指向等 ,初步在羌塘盆地中生代海相沉积地层中划分出了三个含油气系统。并对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形成与演化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指出了油气勘探方向。这不仅对该盆地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而且还将对中国特提斯域其它地区油气地质研究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羌塘盆地 中生代 海相地层 含油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8
作者 梅廉夫 费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55-166,共12页
系统地讨论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的类型、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及产状,并探讨了其石油地质意义。重点解剖了澧县凹陷和沉湖-土地堂宽向斜区的油气显示,证明这两个地区作为远景区是可行的。研究中利用了显微油气显示方法(有机包裹... 系统地讨论了中扬子区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的类型、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及产状,并探讨了其石油地质意义。重点解剖了澧县凹陷和沉湖-土地堂宽向斜区的油气显示,证明这两个地区作为远景区是可行的。研究中利用了显微油气显示方法(有机包裹体、岩石吸附烃),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显示 石油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油气显示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彭金宁 刘光祥 潘文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5-577,共3页
系统讨论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的类型、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油气显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就油气显示类型、对应层位和分布地区来看,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具有"浅层多油气、深层多沥青;南侧显示少、中带及北缘多... 系统讨论了中国南方海相地层中油气显示的类型、横向和纵向分布规律,并探讨了油气显示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就油气显示类型、对应层位和分布地区来看,中国南方海相地层具有"浅层多油气、深层多沥青;南侧显示少、中带及北缘多沥青、北带多油气"的特点;就控制因素来说,油气显示分布离不开"源控"因素,此外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也是控制油气显示类型和显示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显示 分布特征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下扬子区构造演化与海相地层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林小云 刘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3-26,共4页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中、下扬子区中-古生代经历了加里东和海西-早印支旋回两个阶段的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形成了岩性稳定的巨厚中-古生界,发育了6套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烃源岩的高演化和6... 通过构造演化特征分析了海相烃源岩的发育,中、下扬子区中-古生代经历了加里东和海西-早印支旋回两个阶段的海相被动大陆边缘和克拉通盆地演化,形成了岩性稳定的巨厚中-古生界,发育了6套烃源岩,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烃源岩的高演化和6期构造运动使古油藏遭受破坏。从分析高演化海相地层的烃源类型、构造演化以及整体封存等成藏条件,认为中、下扬子地区在强烈的构造运动背景下,烃源岩的“再次”补给能力和区域保存条件将成为控制中、下扬子地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区 海相地层 高演化 多源补给 整体封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海相地层残存状况及成藏类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文蕾 彭金宁 +5 位作者 翟常博 李海华 邱建华 曹倩 李风勋 陆永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基于前人研究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剖面解析和钻井资料分析,探讨了苏北地区海相地层在经历了印支—燕山期挤压构造与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迭加改造下的变形及分布面貌。在此基础上,综合成藏组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可能的油气成... 基于前人研究认识和勘探成果,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剖面解析和钻井资料分析,探讨了苏北地区海相地层在经历了印支—燕山期挤压构造与喜马拉雅期伸展构造迭加改造下的变形及分布面貌。在此基础上,综合成藏组合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可能的油气成藏类型及其主控因素。研究认为:(1)苏北地区以淮阴—东台断裂为界,西侧残留地层以下古生界为主,纵向上基本表现为地层倒转,由北往南逐渐由老变新;东侧残留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纵向上正常分布,同样由北往南地层逐渐变新。(2)苏北地区存在四类与海相地层有关的油气成藏类型,即早期原生残留型、晚期新生古储型、晚期古生新储型和晚期古生古储型。早期原生残留型必须同时具备早期成藏有利区及燕山期改造破坏程度弱两大要素;晚期新生古储型必须具备陆相烃灶与海相储层对接的良好配置要素;晚期古生新储型残留海相地层必须具备晚期生烃烃灶及垂向运移到陆相储层的通道两要素;晚期古生古储型残留海相地层必须具备晚期生烃烃灶及纵向区域盖层封盖良好两要素。晚期古生新储型油气藏是近期海相勘探突破的有利类型,晚期古生古储型油气藏应是海相勘探拓展的有利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成藏条件 构造运动 海相地层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元壮 刘洛夫 +1 位作者 蔡勋育 王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0-23,共4页
为推进南方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华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成藏区带:华南地区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泥盆纪、二叠纪是中国南方生物礁主要生长时期;泥盆系、石炭系、... 为推进南方古生代海相油气勘探,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华南地区晚古生代海相地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有利成藏区带:华南地区晚古生代碳酸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泥盆纪、二叠纪是中国南方生物礁主要生长时期;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均发育有效烃源岩;台地礁滩相灰岩、台缘斜坡、台间海槽区重力流沉积物、滨海陆源碎屑岩和盆地相浊积岩是有利储集岩;泥岩、泥灰岩和石膏组成良好盖层。烃源岩有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次油气成藏期。印支、燕山、喜山运动使断裂带附近的油气藏破坏形成古油藏,但构造相对稳定地区的油气藏仍然得以保存。在晚古生代地层沉积厚度大、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区,如桂中坳陷,印支期形成的油气藏遭受破坏,但仍保存有原生油气藏。中、新生代沉积覆盖的晚古生代地区,如十万大山盆地、南盘江坳陷以及南海北部海域,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油气藏容易得到有效保存,是海相油气成藏有利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晚古生代 海相地层 生储盖特征 油气藏形成 条件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扬子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的地质成因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邱旭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7-403,共7页
下扬子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的资料品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钻井资料、地层沉积成岩特征和地层速度分析,认为该区下古生界因成岩作用强烈,没有明显的速度界面,难以形成好的地震反射;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内部存在多个明显的速... 下扬子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的资料品质区域上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钻井资料、地层沉积成岩特征和地层速度分析,认为该区下古生界因成岩作用强烈,没有明显的速度界面,难以形成好的地震反射;而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内部存在多个明显的速度界面,能形成较强的地震反射。海相地层地震内幕反射资料品质受石炭-二叠系的残存状况、构造变形等因素控制,在南黄海部分构造变形较弱地区,石炭-二叠系可以形成连续强反射;在苏皖陆上构造变形较强地区,主要形成断续反射;而在石炭-二叠系缺失地区,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多为杂乱反射。有石炭-二叠系残存的地区和构造变形相对较弱的地区为地震攻关的主要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度界面 地震反射 构造变形 石炭-二叠系 海相地层 下扬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海相地层油气勘探潜力及选区方向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振武 郭战峰 刘新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与其南侧毗邻盆地,是在统一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复杂构造系统,共同构成造山带南缘逆冲推覆系。震旦—志留纪为典型的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经历了早期裂谷盆地、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演化阶段,至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块断造山。多期、多类型原型盆地的横向并列、纵向叠加奠定了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多种勘探领域。区内前陆冲断构造带勘探潜力大,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后期改造程度弱,应着重从"内幕型"、"影子盆地型"、"非常规型"气藏等不同领域进行选区,力争实现勘探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油气潜力 勘探选区 东秦岭—大别造山带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显示及其表达的油气藏改造信息 被引量:2
15
作者 凡元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共4页
对中国南方地面及井下共464个沥青、油、气显示点的层位、产状、改造机制和改造时期统计分析认为:油气显示产状丰富,裂缝(断裂)占优,晶洞和孔隙次之,溶孔和溶洞最少.断裂作用是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原生油气藏最主要的改造机制,其次... 对中国南方地面及井下共464个沥青、油、气显示点的层位、产状、改造机制和改造时期统计分析认为:油气显示产状丰富,裂缝(断裂)占优,晶洞和孔隙次之,溶孔和溶洞最少.断裂作用是中国南方中、古生界海相原生油气藏最主要的改造机制,其次是隆升剥蚀作用.不同区块有不同的改造机制,中、下扬子区油气显示与张性正断层及其张节理密切相关,上扬子区为断裂和隆升剥蚀的联合作用.油气显示的原始改造期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其次为喜山晚期.各构造区块原始油气藏的改造时期不同,中、下扬子区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上扬子区为燕山晚期—喜山期,江南隆起具有分段性,北段从海西期就开始被改造,直至喜山早期,而中段和南段的改造时期为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方 海相地层 油气显示 储层改造机制 储层改造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海相地层构造样式和勘探方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莉 王韶华 付宜兴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7年第2期12-17,共6页
江汉平原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盆地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导致了中、古生界油气演化的复杂性,产生了成因多样的构造样式和成藏规律复杂的油气藏,形成了包括古隆起发育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逆冲推覆体发... 江汉平原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盆地演化与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导致了中、古生界油气演化的复杂性,产生了成因多样的构造样式和成藏规律复杂的油气藏,形成了包括古隆起发育区、“晚期成藏”立体勘探区、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区、逆冲推覆体发育区等多个勘探领域。文中在对江汉平原海相地层构造样式和各个勘探领域成藏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目标,为早日打破平原海相天然气勘探停滞不前的局面,提供了地质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海相地层 构造样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油气源对比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江庆 王韶华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7-10,共4页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 中扬子区海相地层地表油苗显示丰富,对不同演化程度下的油、碳沥青、天然气采用不同的油气源对比方法进行研究,其中油源对比以生物标志化合物中芳烃质谱较好;固体沥青与源岩对比主要采用有机碳同位素分析、微量元素对比分析;而气源对比则以气体组份特征、气体组份烃同位素系列、nC_6^+浓缩轻烃组成分析效果较好。对比结果表明它们均来自于不同的海相烃源岩,其中既有自生自储的,又有上生下储、上下生中间储的,而天然气则多以多源混合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扬子区 海相地层 油气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牛蹄塘组页岩气“甜点段”识别和优选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诗情 郭建华 +3 位作者 李智宇 秦明阳 黄俨然 何昊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8-1059,共12页
为了探索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牛蹄塘组原始储层中页岩气赋存状态,笔者采用了液氮低温吸附/脱附实验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别表征了页岩对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储集能力;同时结合典型井的含气性特点,研究页岩气的赋存机理,识别和优选出了... 为了探索中国南方海相地层牛蹄塘组原始储层中页岩气赋存状态,笔者采用了液氮低温吸附/脱附实验和甲烷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别表征了页岩对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储集能力;同时结合典型井的含气性特点,研究页岩气的赋存机理,识别和优选出了研究区储层的"甜点段"。结果表明,牛蹄塘组发育1~2层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TOC>2.0%),岩性以黑色硅质页岩为主;储层微观主要发育有机质孔(两端开口的圆柱孔),粘土矿物层间孔(四面开口的狭窄平板孔)以及粒间孔和晶间孔(四面开口的锥形平板孔),而最重要的孔隙类型是有机质孔。牛蹄塘组含气性普遍较差,但慈页1井残余气体积分数高达69.7%。理论计算和现场实验结果均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储层赋存甲烷特征变化随TOC发生改变,由于有机质孔的孔径较小(一般仅为几十纳米以下),导致原始储层中赋存吸附气能力较强,而赋存游离气能力较弱。随着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增加,岩石的弹性模量逐渐降低,但泊松比却逐渐增加。牛蹄塘组"甜点段"具有"甜"和"脆"的特点,即厚度为20~40 m,TOC含量为4%~8%,石英质量分数超过40%,粘土矿物质量分数30%~40%,碳酸盐岩质量分数低于20%,VBJH在(10~17)×10-3 cm3/g,VL在4~6 cm3/g,游离气体积分数超过40%,弹性模量为25~35 GPa,泊松比为0.20~0.25,整体上,牛蹄塘组"甜点段"主要发育在深水陆棚泥质相带,且游离气富集能力强的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 页岩气 牛蹄塘组 海相地层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大巴山海相地层古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保存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飞 尚长健 +3 位作者 楼章华 朱振宏 李梅 周孝鑫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5-371,共7页
米仓-大巴山前带及周缘海相地层形成时间早、变形期次多、油气保存条件差,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研究构造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古流体成因来源、活动期次及大气水混入情况,评价该区海相地层... 米仓-大巴山前带及周缘海相地层形成时间早、变形期次多、油气保存条件差,是油气勘探的主要制约因素。通过研究构造裂隙充填方解石脉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古流体成因来源、活动期次及大气水混入情况,评价该区海相地层的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从盆地内经山前带至盆地边缘,大气水下渗作用逐渐增强,山前带古大气水下渗深度普遍在1200~3000 m;根据方解石脉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特征,推测该区存在两期古流体活动,分别对应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其中,燕山期大气水下渗影响较弱,海相地层封闭性相对较好,有利于烃类的保存;喜马拉雅山期海相地层遭受强烈的抬升剥蚀,大气水下渗作用强烈,保存条件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流体包裹体 古大气水下渗 油气保存条件 海相地层 米仓-大巴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相色谱录井在元坝海相地层水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齐翃洋 杨斌 +1 位作者 李星 佟恺林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1-46,共6页
针对常规硝酸银滴定法测量Cl^-质量浓度存在人为因素、钻井液添加剂影响导致精度低、误差较大,随钻地层含水性识别准确率低的难题,探索引进离子液相色谱技术在钻井地层含水性识别中的新应用,研究建立工区不同级别含水层的离子色谱识别... 针对常规硝酸银滴定法测量Cl^-质量浓度存在人为因素、钻井液添加剂影响导致精度低、误差较大,随钻地层含水性识别准确率低的难题,探索引进离子液相色谱技术在钻井地层含水性识别中的新应用,研究建立工区不同级别含水层的离子色谱识别模式。经上井应用评价,含水性识别与测井结果较吻合,表明利用离子色谱技术含水性评价模式的可行性及可靠性较好,准确性较高,展示了离子色谱含水识别模式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地层 地层 含水性识别 离子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