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襄盆地襄枣坳陷深层海相古生界含油气前景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道庆 何明喜 +5 位作者 王荣新 郭双亭 杜建波 罗家群 程喆 季玉瑶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7-180,共4页
南襄盆地襄枣坳陷主要为受襄樊—广济断裂控制的南断北超的中新生代箕状坳陷,但中新生界经多年勘探未获突破。通过"造山带北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课题的调查研究,发现襄枣坳陷周缘及深部分布大片未变质的海相古生界。其中,下... 南襄盆地襄枣坳陷主要为受襄樊—广济断裂控制的南断北超的中新生代箕状坳陷,但中新生界经多年勘探未获突破。通过"造山带北侧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课题的调查研究,发现襄枣坳陷周缘及深部分布大片未变质的海相古生界。其中,下寒武统底部含磷泥页岩是潜在的优质烃源岩;下古生界白云岩及内部岩溶侵蚀面形成较好储集空间;下古生界含膏白云岩是潜在的盖层,具备形成油气的基本地质条件,但热演化程度偏高。襄枣坳陷深部海相古生界油气是值得深入探索的新层系和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前景 海相古生界 襄枣坳陷 南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井壁稳定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永华 李少荣 +1 位作者 张健强 陈朝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176-180,共5页
古生界海相页岩主要发育有水井沱组、鲁家坪组、牛蹄塘组以及五峰-龙马溪组等页岩储层。由于不同储层矿物成份、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力学特征不同,因而,会对井壁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进行矿物成份、水化作用... 古生界海相页岩主要发育有水井沱组、鲁家坪组、牛蹄塘组以及五峰-龙马溪组等页岩储层。由于不同储层矿物成份、地质特征以及岩石力学特征不同,因而,会对井壁稳定产生不同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进行矿物成份、水化作用、岩石力学实验以及数值模拟,分析影响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井壁稳定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均不含易水化膨胀的蒙脱石;②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具有非水敏性特征,水化作用不是影响井壁稳定的主要因素;③水基钻井液会降低古生界海相页岩储层岩石强度,降低幅度在6.4%-37.33%之间;④大倾角、层理弱面对井壁稳定有显著影响,会导致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会大幅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海相页岩 井壁稳定 层理弱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及烃源岩特征——以CSDP-2井为例 被引量:35
3
作者 蔡来星 王蛟 +3 位作者 郭兴伟 肖国林 朱晓青 庞玉茂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0-1046,共17页
依托CSDP-2全取心井岩心及38块烃源岩样品的实测w(TOC)、w(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生烃潜量等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在精确识别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多组段、多岩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 依托CSDP-2全取心井岩心及38块烃源岩样品的实测w(TOC)、w(氯仿沥青"A")、镜质体反射率、生烃潜量等一系列地化测试数据,在精确识别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中—古生界沉积相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多组段、多岩相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特征,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比该区与下扬子苏皖地区主要烃源岩的差异性,探讨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在中—古生代共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海侵-海退,由海向陆方向发育完整的浅海陆棚-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体系且充填了浅水内陆棚、镶边碳酸盐岩台地及潮坪-泻湖和三角洲前缘等连续的沉积演化序列;海盆内栖霞组、龙潭组、大隆组和青龙组4套烃源岩品质与陆区相当,同属中等最好烃源岩级别;垂向上则以龙潭组、大隆组源岩品质最高且不乏优质烃源岩的存在,青龙组源岩品质稍低但同样有效;丰富的烃类物质基础、7套全烃、荧光高幅上升段及累计40余处油浸、油斑等直接油气显示彰显了南黄海中—古生界海相地层存在着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DP-2全取心井 沉积相类型 烃源岩特征 中—古生海相地层 南黄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地质学的创新之路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德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共11页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探索与努力,中国已建设成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提出石油地质的新问题。通过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丰富了中国的石油地质新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涉及:1)陆相油气的形成与富聚规律;2)... 建国以来,经过几代石油人的艰苦探索与努力,中国已建设成为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中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提出石油地质的新问题。通过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断丰富了中国的石油地质新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涉及:1)陆相油气的形成与富聚规律;2)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的成矿规律;3)低-特低渗透储层的勘探开发;4)古潜山油气藏;5)煤成烃的研究与实践;6)海相古生界油气勘探的突破;和7)前陆盆地逆掩推覆带油气勘探的新进展。在当前能源供需矛盾的形势下,中国石油地球科学工作者将作出新努力,在陆地和海洋勘探开发更多的新油气田,特别是大油气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和石油地质理论的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生油 复式油气带 特低渗透储层 古潜山 煤成烃 海相古生界 逆掩推覆带 石油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导读
5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6-6,共1页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0年页岩气年产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目前,我国页岩气建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埋深介于2000~3500 m的南...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0年页岩气年产量超过200亿立方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生产国。目前,我国页岩气建产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上奥陶统五峰组一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埋深介于2000~3500 m的南方海相古生界领域,已形成了涪陵、长宁、威远、昭通和威荣5个大中型页岩气生产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奥陶统五峰组 海相古生界 页岩气 四川盆地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十三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