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元坝海相储层改造难点及技术对策
1
作者
牛会娟
曹学军
+3 位作者
颜磊
何雨遥
黄志鹏
王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64-67,共4页
元坝海相属于礁滩相控制的复杂生物礁气藏,其资源量丰富,但大部分储层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酸压改造实施难度大。为此,在元坝海相储层特征及酸压改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酸压改造思路与方案分析,并...
元坝海相属于礁滩相控制的复杂生物礁气藏,其资源量丰富,但大部分储层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酸压改造实施难度大。为此,在元坝海相储层特征及酸压改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酸压改造思路与方案分析,并通过酸岩反应等理论研究、酸液体系及暂堵材料优化、酸压改造工艺优化,研究形成了适用于元坝超深礁滩相强非均质储层高效深度酸压技术及长井段超深水平井/大斜度井分流转向酸压技术。该技术成果在元坝长兴组开展了27井次的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施工成功率100%,工业气井率100%,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海相储层
礁滩相
酸化
压裂(岩石)
储层
改造
暂堵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相碎屑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孙廷彬
林承焰
+3 位作者
崔仕提
张曙振
王平
王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82-3292,共11页
利用岩心精细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X线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TLM盆地A油藏石炭系下部海相碎屑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真实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基于孔隙与喉道类型、孔喉...
利用岩心精细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X线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TLM盆地A油藏石炭系下部海相碎屑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真实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基于孔隙与喉道类型、孔喉组合类型和微观结构类型3个层次内容,研究区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可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其中,Ⅰ型非均质具有均质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原生孔隙型2种孔喉组合。在驱油过程中,非均质内绕流现象明显,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Ⅱ型非均质具有钙质斑块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次生钙质斑块型孔喉组合。驱油过程中,受钙质斑块遮挡作用影响,非均质内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Ⅲ型非均质发育均质细粒结构和原生孔隙型孔喉组合,驱油效果差,剩余油呈连片状分布。3种非均质类型中,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最大,Ⅱ型次之,Ⅲ型最小。在纵向上,油层非均质自下而上具有Ⅲ型—Ⅱ型—Ⅰ型的演化特点。在平面上,从研究区的西北部到东南部,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Ⅱ型和Ⅲ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碎屑岩
储层
微观非均质性
孔喉组合
微观结构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何春明
胡峰
刘哲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5期5-9,75,共5页
从压裂裂缝与储层匹配性角度提出将酸压改造纳入油井的钻井、完井设计考虑中,根据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以缝洞体识别为主的分段优化依据和原则以及以地震资料识别为主的缝洞体识别技术,并介绍了水平井分段改造主要使用的工具...
从压裂裂缝与储层匹配性角度提出将酸压改造纳入油井的钻井、完井设计考虑中,根据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以缝洞体识别为主的分段优化依据和原则以及以地震资料识别为主的缝洞体识别技术,并介绍了水平井分段改造主要使用的工具,通过分段酸压技术的系统研究在塔中号气田62-11H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改造后初期日产油量接近200 tPd,而产水量却下降到40 m3Pd,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控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储层
水平井
分段酸压
缝洞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地震信号衰减分析
被引量:
19
4
作者
薛雅娟
曹俊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8-1155,1050-1051,共8页
常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等问题会造成多解性,从而影响含气层弱信号的识别。为此,引入可改进模态混叠的聚合EMD(EEMD)方法,结合小波变换从地震数据中可提取具有明确物理和地质意义的新地震属性进行含气性检测。具体步骤...
常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等问题会造成多解性,从而影响含气层弱信号的识别。为此,引入可改进模态混叠的聚合EMD(EEMD)方法,结合小波变换从地震数据中可提取具有明确物理和地质意义的新地震属性进行含气性检测。具体步骤为:1对地震道进行EEMD。选取具有强相关性的IMF进行重构生成地震道的特征高频子信号;2衰减梯度计算。针对EEMD处理后的IMF高频信号特征,采用改进的动态频率域窗函数,逐点计算地震道特征子信号小波时频图中各点处的对数能量,并逐道、逐点计算地震数据体的衰减梯度;3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选择频率域动态窗函数提高衰减梯度的预测精度。对川西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可以刻画各相带储层的不同强振幅异常特征,尤其对台内滩相储层的强振幅异常更灵敏,可以有效地识别宽带地震响应中特定频率的强振幅异常,同时能较好地抑制地层等影响因素,给出的含烃类统计性解释结果与已知井的含气测试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MD
小波变换
衰减梯度
最小二乘法
海相
碳酸盐岩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元坝海相储层改造难点及技术对策
1
作者
牛会娟
曹学军
颜磊
何雨遥
黄志鹏
王琳
机构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64-67,共4页
文摘
元坝海相属于礁滩相控制的复杂生物礁气藏,其资源量丰富,但大部分储层具有埋藏深、地层温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酸压改造实施难度大。为此,在元坝海相储层特征及酸压改造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酸压改造思路与方案分析,并通过酸岩反应等理论研究、酸液体系及暂堵材料优化、酸压改造工艺优化,研究形成了适用于元坝超深礁滩相强非均质储层高效深度酸压技术及长井段超深水平井/大斜度井分流转向酸压技术。该技术成果在元坝长兴组开展了27井次的现场试验及推广应用,施工成功率100%,工业气井率100%,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元坝气田
海相储层
礁滩相
酸化
压裂(岩石)
储层
改造
暂堵分流
分类号
TE357.1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相碎屑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
13
2
作者
孙廷彬
林承焰
崔仕提
张曙振
王平
王玲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石化中原油田博士后工作站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282-3292,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9-00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资助项目(2010E-21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1CX06005A)
文摘
利用岩心精细描述、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X线衍射黏土矿物分析等手段,对TLM盆地A油藏石炭系下部海相碎屑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真实岩心水驱油实验研究微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认为:基于孔隙与喉道类型、孔喉组合类型和微观结构类型3个层次内容,研究区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可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种类型。其中,Ⅰ型非均质具有均质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原生孔隙型2种孔喉组合。在驱油过程中,非均质内绕流现象明显,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Ⅱ型非均质具有钙质斑块粗粒结构,发育次生溶蚀型和次生钙质斑块型孔喉组合。驱油过程中,受钙质斑块遮挡作用影响,非均质内剩余油呈斑块状富集;Ⅲ型非均质发育均质细粒结构和原生孔隙型孔喉组合,驱油效果差,剩余油呈连片状分布。3种非均质类型中,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最大,Ⅱ型次之,Ⅲ型最小。在纵向上,油层非均质自下而上具有Ⅲ型—Ⅱ型—Ⅰ型的演化特点。在平面上,从研究区的西北部到东南部,Ⅰ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增加,Ⅱ型和Ⅲ型非均质剩余油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关键词
海相
碎屑岩
储层
微观非均质性
孔喉组合
微观结构
剩余油分布
Keywords
marine clastic reservoirs
microscopic heterogeneity
pore throat combination
heterogeneity structure
residual oil distribution
分类号
TE34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被引量:
9
3
作者
何春明
胡峰
刘哲
机构
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出处
《油气井测试》
2013年第5期5-9,75,共5页
文摘
从压裂裂缝与储层匹配性角度提出将酸压改造纳入油井的钻井、完井设计考虑中,根据海相碳酸盐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以缝洞体识别为主的分段优化依据和原则以及以地震资料识别为主的缝洞体识别技术,并介绍了水平井分段改造主要使用的工具,通过分段酸压技术的系统研究在塔中号气田62-11H井进行了现场试验,改造后初期日产油量接近200 tPd,而产水量却下降到40 m3Pd,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控水效果。
关键词
海相
碳酸盐岩
储层
水平井
分段酸压
缝洞体识别
Keywords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s,horizontal well,acid fracturing,segmented body piercing recognition
分类号
TE35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地震信号衰减分析
被引量:
19
4
作者
薛雅娟
曹俊兴
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
出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8-1155,1050-1051,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30323,41404102,41274128)
四川省杰出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计划项目(2016JQ0012)
+2 种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16ZA0218)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科研基金项目(J201507)
引进人才科研基金项目(KYTZ201503)联合资助
文摘
常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存在模态混叠等问题会造成多解性,从而影响含气层弱信号的识别。为此,引入可改进模态混叠的聚合EMD(EEMD)方法,结合小波变换从地震数据中可提取具有明确物理和地质意义的新地震属性进行含气性检测。具体步骤为:1对地震道进行EEMD。选取具有强相关性的IMF进行重构生成地震道的特征高频子信号;2衰减梯度计算。针对EEMD处理后的IMF高频信号特征,采用改进的动态频率域窗函数,逐点计算地震道特征子信号小波时频图中各点处的对数能量,并逐道、逐点计算地震数据体的衰减梯度;3利用最小二乘法和选择频率域动态窗函数提高衰减梯度的预测精度。对川西海相碳酸盐岩的储层预测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可以刻画各相带储层的不同强振幅异常特征,尤其对台内滩相储层的强振幅异常更灵敏,可以有效地识别宽带地震响应中特定频率的强振幅异常,同时能较好地抑制地层等影响因素,给出的含烃类统计性解释结果与已知井的含气测试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EEMD
小波变换
衰减梯度
最小二乘法
海相
碳酸盐岩
储层
Keywords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
wavelet transform
attenuation gradient
the least squares
marine carbonate reservoir
分类号
P631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元坝海相储层改造难点及技术对策
牛会娟
曹学军
颜磊
何雨遥
黄志鹏
王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海相碎屑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孙廷彬
林承焰
崔仕提
张曙振
王平
王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水平井分段酸压技术研究
何春明
胡峰
刘哲
《油气井测试》
201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聚合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相结合的地震信号衰减分析
薛雅娟
曹俊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