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朱同兴 潘忠习 +5 位作者 庄忠海 秦建华 董文彤 王小龙 黄志英 冯心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8-316,共9页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 西藏北部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纪磁性地层采样剖面包括菊花山下侏罗统剖面和那底岗日中、上侏罗统剖面,采集样品共1231件。磁性地层采样工作是在实测地层(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剖面后进行的。采样使用国产手提式气压钻机,钻取的岩心直径为25 mm,长度为20~50 mm,用磁罗盘定向器定向取心。采样间距一般为0.5~5 m,但重要界面附近间距达到 5 cm。分析表明双湖地区海相侏罗系碳酸盐岩的天然剩磁普遍较高,一般达到6.7×10^(-3)~3.8×10^(-2)A/m。大多数样品在热退磁到500~600℃区间时,剩磁衰减了100%,表明岩石中所含磁性载体力磁铁矿。系统研究表明双湖地区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间缺失一个NAUNESKI反向极性带,界面的时间缺失量约为2 Ma,野外表现为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下侏罗统之间为假整合接触关系,沉积间断时间约为320 k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海相侏罗系 双湖地区 西藏 岩石地层 不整合接触关系 生物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东和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中生界及烃源岩特征 被引量:18
2
作者 钟广见 易海 +2 位作者 林珍 金华峰 刘振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 研究区为中国3个海相侏罗系沉积区之一,属特提斯海的一个分支。这里艮口群小水组、蓝塘群上龙水组、吉水门组半深海相黑色泥岩,厚度巨大,达到4000m以上,为良好烃源岩。中、晚侏罗世随着燕山运动的逐渐增强,华南地块抬升为陆,海水从华南区块向东南退却。粤东地区中侏罗统以湖相沉积为主,塘厦组为深湖相沉积的厚层泥岩,是较好的烃源岩。在潮汕坳陷中、晚侏罗世仍处于浅海环境,向台西南盆地演变为半深海相沉积环境,其陆坡区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白垩纪,在粤东沿莲花山及河源深断裂发育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湖盆,以河流和湖泊相沉积为主,夹火山碎屑沉积岩。由于燕山运动第Ⅲ幕的强烈活动,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都发生地壳抬升。潮汕坳陷白垩系为河流、湖泊相沉积。台西南盆地仍处于边缘海,发育一套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仅在台西南盆地可发育良好的海相烃源岩。南海东北部陆坡区侏罗纪海相沉积具有较大的生油气资源潜力,是有待开拓的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东 南海 台西南盆地 潮汕坳陷 海相侏罗系 烃源岩 含油气远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