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及农作物下土壤酶活性特征 被引量:40
1
作者 毛志刚 谷孝鸿 +2 位作者 刘金娥 任丽娟 王国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5043-5049,共7页
在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4种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了盐沼植被、农作物及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海滨湿地滩涂围垦形成的各类农田其土壤酶活性较高... 在盐城海滨湿地盐沼植被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4种土壤酶(脲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析了盐沼植被、农作物及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海滨湿地滩涂围垦形成的各类农田其土壤酶活性较高,且均高于湿地盐沼植被;湿地盐沼植被下4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无植被生长的光滩,且不同类型植被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4种酶的活性大小总体表现为大豆(Glycine max)地>棉花(Gossypium hirsutum)地>玉米(Zea mays)地>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滩>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 var.major)滩>碱蓬(Suaeda salsa)滩>光滩。相关分析表明,4种土壤酶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盐分、pH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海滨湿地盐沼植被的发育扩展不仅增加了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也提高了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 盐沼植被 农田 土壤理化因子 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自然保护区海滨湿地植被演替的生态机制 被引量:39
2
作者 姚成 万树文 +1 位作者 孙东林 钦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03-2210,共8页
研究选取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典型湿地作为参照,对其海滨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以及利用生态工程方法控制外来种互花米草(Spatina alterniflora)的生态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采取主分量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 研究选取盐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典型湿地作为参照,对其海滨湿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替以及利用生态工程方法控制外来种互花米草(Spatina alterniflora)的生态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采取主分量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对采集的相关环境参量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海滨湿地植被自然演替的模型。模型表明,在海滨湿地植被的自然演替过程中,水分、盐度、土壤养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种间竞争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同演替阶段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在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演替过程中环境因子与3种主要优势物种之间以及物种与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演替 模型 主分量分析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和人工管理驱动下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空间差异 被引量:54
3
作者 张华兵 刘红玉 +1 位作者 郝敬锋 李玉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1987年、1997年、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景观斑块平均...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1987年、1997年、2007年3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景观斑块平均面积由205.31 hm2降至55.60 hm2,景观多样性指数1.4284降低到1.2928,优势度从0.3634上升到0.7766,表明景观破碎化明显,景观多样性呈降低趋势,优势度则呈上升趋势。景观变化的结果导致景观带状特征变弱,镶嵌性特征十分明显;1987—1997年期间,景观格局空间演变表现为从陆地向海洋的单向演替;而1997—2007年,景观演替呈现多向性特征。(2)自然湿地区,景观优势度呈下降趋势,从0.4844下降到0.3164;而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其指数从0.9019上升到1.4754。景观带状格局发育更加明显,各景观带宽趋于均匀,并且景观从陆地向海洋呈单向演替特征。(3)影响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因素是:自然湿地区主要受海洋潮汐作用影响,其主要自然过程如地貌过程和植物群落演替过程等呈连续性变化,从而导致景观演变呈带状连续性发展;人工管理区主要受人为管理影响,人为管理往往使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发生突变,从而使景观演变呈多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自然驱动 人工管理 景观格局变化 盐城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种互花米草对中国海滨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价及对策 被引量:41
4
作者 袁红伟 李守中 +1 位作者 郑怀舟 方舟易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2-128,共7页
互花米草是出于保滩护岸的目的被引入中国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滨海湿地重要的植被,对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介绍了互花米草的基本特征和在中国的引种扩散过程;从生物学条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互花米草是出于保滩护岸的目的被引入中国的,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滨海湿地重要的植被,对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目前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介绍了互花米草的基本特征和在中国的引种扩散过程;从生物学条件、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角度分析其在中国的扩散原因;探讨互花米草在中国滨海湿地的生态功能,评价其对滨海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总体等方面的影响;综诉当前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应的对策。提出对互花米草生态功能的评价要因时因地进行,关于其生态效益、控制措施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海滨湿地 影响与评价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景观演变关键土壤生态因子与阈值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华兵 刘红玉 +2 位作者 李玉凤 谭清梅 侯明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975-6983,共9页
文章以盐城海滨湿地典型区域为案例,以2011年4月和2012年4月对海滨湿地土壤数据为基础,结合2011年ETM+遥感影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线性回归模拟和地统计学方法,辨识海滨湿地景观演变的关键生态因子,并确定其生态阈值。得出基本结论如下... 文章以盐城海滨湿地典型区域为案例,以2011年4月和2012年4月对海滨湿地土壤数据为基础,结合2011年ETM+遥感影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线性回归模拟和地统计学方法,辨识海滨湿地景观演变的关键生态因子,并确定其生态阈值。得出基本结论如下:(1)海滨湿地土壤理化性质海陆差异明显:从米草沼泽—碱蓬沼泽—芦苇沼泽,土壤水分和盐度表现出递减的趋势;土壤有机质、营养盐总体上从米草沼泽—碱蓬沼泽—芦苇沼泽,表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征;湿润年份土壤水分高于干旱年份,湿润年份土壤盐度低于干旱年份。(2)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干旱年份,水分>盐度>铵态氮>速效钾>有机质>有效磷;湿润年份为:盐度>水分>有效磷>铵态氮>速效钾>有机质,因此把土壤水分和盐度确定为海滨湿地景观演变的关键生态因子。(3)土壤水分和盐度在东西海陆方向上的变异大于南北海岸延伸方向上的变异。(4)将景观类型图和海滨湿地土壤水分与盐度分异图叠加分析,得出:芦苇滩土壤水分阈值<42.332%,盐度阈值<0.745%;碱蓬滩土壤水分阈值为38.836%—46.593%,盐度阈值为0.403%—1.314%;米草滩土壤水分阈值>39.475%,盐度阈值>0.403%;光滩的土壤阈值>41.550%,盐度阈值>0.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关键生态因子 阈值 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金娥 苏海蓉 +3 位作者 徐杰 黄黄 王国祥 陈建琴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85-1092,共8页
1979年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被引入中国用于促淤造陆,经过30余年的引种扩张,已经在中国海滨湿地潮间带形成了优势植被,并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产生影响,相关研究包括对土壤有机碳库规模、土壤有机碳库的输入过程、输... 1979年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被引入中国用于促淤造陆,经过30余年的引种扩张,已经在中国海滨湿地潮间带形成了优势植被,并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产生影响,相关研究包括对土壤有机碳库规模、土壤有机碳库的输入过程、输出过程、土壤有机碳组分以及土壤碳库动态的影响等方面。文章从以上几方面概述了互花米草对中国海滨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主要结论包括:不同区域互花米草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有差异。互花米草在江苏沿海的光滩及碱蓬(Suaeda salsa)生态系统的扩张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但是远低于其原产地美国的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含量;在福建红树林(mangrove)生态系统、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生态系统的入侵则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库存量。互花米草定居扩张总体上促进了盐沼CO_2、CH_4、DMS和CS_2气体排放和卤代烷烃吸收。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有机碳库的效应受到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包括入侵生态系统结构、环境物理因子变化、竞争物种的生物学特性、互花米草入侵年限等。未来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扩大研究尺度进行跨区域定位比较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积累动态积累机制研究;土壤有机碳库与植物碳库输入输出耦合关系研究;对土壤碳库能力的变化进行定量综合评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互花米草 海滨湿地 土壤碳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功能评价的湿地景观格局优化及其效应——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例 被引量:78
7
作者 孙贤斌 刘红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57-1166,共10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并采...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生态功能和过程影响的景观格局优化是提高景观效益和稳定性重要方法之一。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对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阻力面模型研究景观格局优化途径。结果显示:(1)湿地景观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性显著,影响区域湿地景观生态过程和功能。(2)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构建源地、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等景观组分优化景观格局。(3)景观格局优化改善景观连通度和生态流,废黄河口附近和大丰港附近等关键区域对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流重要值最大,景观连通性受到显著影响,是景观生态节点优化的首要对象。(4)加强保护核心斑块源地、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格局优化的关键。该研究结果为区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优化 生态功能评价 效应 盐城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海滨湿地互花米草地上生物量动态 被引量:6
8
作者 徐伟伟 王国祥 +3 位作者 刘金娥 陈正勇 宋康 吴晓东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在江苏盐城新洋港滩涂由海向陆建立样地:零星米草斑块(SAP)、稳定米草滩下边缘(SAFI)、2003年米草定居处(SAF03)、1989年米草定居处(SAF89),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除SAF03样地外,... 在江苏盐城新洋港滩涂由海向陆建立样地:零星米草斑块(SAP)、稳定米草滩下边缘(SAFI)、2003年米草定居处(SAF03)、1989年米草定居处(SAF89),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除SAF03样地外,其他样地互花米草叶生物量随时间的推移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SAF03叶生物量始终都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5);各样地茎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均有所增加,繁殖前期SAFI处茎生物量增长最快,达18.97g.m2.d-1;离海越近繁殖器官生物量增加越大;11月份SAF89样地各器官生物量顺序为:叶>茎>繁殖器官,其他样地:茎>叶>繁殖器官。2)各次调查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样地叶生物量分配减少,而茎生物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增多;由陆向海各样地叶生物量分配减少,而茎生物量与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增加。3)SAFI处互花米草地下/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为2.39,极显著高于其他样地(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种 生物量分配 生长特性 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不同盐沼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响应 被引量:5
9
作者 徐杰 苏海蓉 +2 位作者 余培培 王国祥 刘金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5-721,共7页
测定了盐城海滨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和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土壤呼吸速率,结合盐沼土壤室内培养实验,比较3种盐沼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响应。结果表明:(1)实验期内3种盐沼土壤呼... 测定了盐城海滨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和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土壤呼吸速率,结合盐沼土壤室内培养实验,比较3种盐沼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响应。结果表明:(1)实验期内3种盐沼土壤呼吸均为CO_2排放状态,芦苇盐沼、互花米草盐沼和碱蓬盐沼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3.67、499.51和150.41 mg·m^(-2)·a^(-1)。3种盐沼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2)野外实验中,3种盐沼土壤呼吸出现峰值时的土壤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芦苇盐沼(28℃)、互花米草盐沼(22℃)和碱蓬盐沼(20℃)。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芦苇盐沼(2.19)、碱蓬盐沼(2.15)和互花米草盐沼(1.58)。(3)实验期内3种盐沼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互花米草盐沼(3 400 g·m-2·a-1)、芦苇盐沼(2 330 g·m^(-2)·a^(-1))和碱蓬盐沼(1 082 g·m^(-2)·a^(-1)),不同季节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夏季、春季和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互花米草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滨湿地鸟类的研究(1999~2000) 被引量:6
10
作者 方文珍 陈志鸿 +1 位作者 林清贤 陈小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3-658,共6页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5月对厦门海滨湿地 12个样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厦门海滨湿地鸟类共有 2 1科 77种 .其优势种有白鹭 (Egrettagarzetta)、黑腹滨鹬 (Calidrisalpina)、环颈 (Charadriusalexan drinus)、... 1999年 7月至 2 0 0 0年 5月对厦门海滨湿地 12个样区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厦门海滨湿地鸟类共有 2 1科 77种 .其优势种有白鹭 (Egrettagarzetta)、黑腹滨鹬 (Calidrisalpina)、环颈 (Charadriusalexan drinus)、普通鸬鹚 (Phalacrocoraxcarbo)、凤头潜鸭 (Aythyaferina)和红嘴鸥 (Larusridibundus) .常见种有白鹭 (E grettagarzetta)、池鹭 (Ardeolabacchus)、环颈 (Charadriusalexandrinus)和矶鹬 (Tringahypoleucos) .在厦门的滨海湿地鸟类组成中 ,有小杓鹬 (Numeniusminutus)、黄嘴白鹭 (Egrettaeulophotes)、黑嘴鸥 (Larussaundersi)和小青脚鹬(Tringaguttifer) 4种国际濒危鸟类 ,有 14种国家 2级保护鸟类 .本次调查第一次发现白脸鹭在中国的新记录 .本文对厦门滨海湿地鸟类的地理区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鸟类区系 台湾海峡 厦门市 鸟类组成 种群数量 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马喜君 陆兆华 常志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4,共5页
以盐城海滨湿地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针对其生态环境的特点,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的环境问题的描述,分析了它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终点,建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风险... 以盐城海滨湿地这一脆弱生态系统为对象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探讨,针对其生态环境的特点,通过对盐城海滨湿地的环境问题的描述,分析了它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终点,建立了盐城海滨湿地生态风险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 海滨湿地 生态风险评价 生态指数 生态脆弱度指数 生态损失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生态旅游地居民旅游感知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盐城海滨湿地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媛 黄震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只有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在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 旅游地的发展都要依托社区,只有从社区的角度出发,处理好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旅游发展新的突破.本文在资料研究、实地考察和调查问卷分析的基础上,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对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的社区居民的旅游感知差异进行了分析,发现总体上社区居民对现有旅游开发持较为理智的支持态度.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矛盾支持者和中立者,目前仍以积极支持者和谨慎支持者为主.并在此基础上,从旅游相关性、居住地、年龄等内生变量的角度分析感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参与 生态旅游 盐城海滨湿地 旅游感知 内生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华兵 刘红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6-259,共4页
运用GIS和RS技术,通过对1987-2007年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其景观变化及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强度增大,景观破碎化明显。1987-2007年平均斑块面积由753.910hm2下降到124.470hm2;平均分维数... 运用GIS和RS技术,通过对1987-2007年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其景观变化及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1)盐城海滨湿地景观受人为干扰强度增大,景观破碎化明显。1987-2007年平均斑块面积由753.910hm2下降到124.470hm2;平均分维数由1.036降到1.027。(2)海滨湿地生态环境响应主要表现为:盐城海滨湿地是围垦的重点,自然湿地面积大量丧失,"九五"和"十五"期间围垦面积近全市湿地面积的1/3;丹顶鹤等栖息物种生境面临威胁,生物多样性下降,2000年以来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呈波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海滨湿地水环境、土壤环境面临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变化 生态环境 盐城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分析与开发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霄 黄震方 袁林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697-2699,共3页
江苏省盐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认识,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生态旅游资源潜力难以得到有效的... 江苏省盐城市湿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备开发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但现有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对资源现状认识,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考虑较少,往往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估不够客观和全面,生态旅游资源潜力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潜力系统,在综合分析生态景观资源、客源市场、生态环境和外在开发条件4个子系统及其协调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对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价值进行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潜力开发的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资源 潜力分析 盐城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玮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216,共5页
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现状及缺陷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角度出发,提出以点带面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点-面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以及延伸其具体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措施... 以江苏盐城海滨湿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海滨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开发现状及缺陷的基础上,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角度出发,提出以点带面的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对点-面开发模式进行探讨,以及延伸其具体的开发战略与开发措施,以促使设计出的开发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和生态旅游开发政策;同时,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促进海滨湿地生态旅游与生态系统间的和谐共生,进而促进盐城海滨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湿地 生态旅游 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江苏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湿地杨树、柳树新无性系苗期耐盐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季永华 《江苏林业科技》 2005年第4期1-4,共4页
在海滨湿地分别4个盐度梯度,12种杨树、柳树新无性系田间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不同杨树、柳树无性系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等均与土壤含盐量呈负相关;在出苗期的耐盐能力,I-74杨、I-69杨可达0.241%,35杨为0.188%,J30-16、J35-13... 在海滨湿地分别4个盐度梯度,12种杨树、柳树新无性系田间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不同杨树、柳树无性系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等均与土壤含盐量呈负相关;在出苗期的耐盐能力,I-74杨、I-69杨可达0.241%,35杨为0.188%,J30-16、J35-13、J4-34、J31-17柳为0.089%,其余5个柳树无性系均在0.060%以下;在苗木生长期,其耐盐极限分别为0.343%,0.333%和0.2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柳树 海滨湿地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盐城市海滨湿地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评价
17
作者 马喜君 陆兆华 刘黎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285,共3页
介绍了互花米草在盐城市海滨湿地的入侵特征,分析了该地区互花米草扩张速率与岸段滩面物理特性的相关性,构建了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模型,并对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淤长型滩涂、潮滩宽度大、沉积量大有利于互... 介绍了互花米草在盐城市海滨湿地的入侵特征,分析了该地区互花米草扩张速率与岸段滩面物理特性的相关性,构建了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模型,并对互花米草入侵的生态风险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淤长型滩涂、潮滩宽度大、沉积量大有利于互花米草的扩张,侵蚀型滩涂则使互花米草的扩张受限;潮滩平均坡度越大,对互花米草的扩张越不利。互花米草滩的底栖动物多样性明显降低,其中大丰市段互花米草入侵风险最高、滨海县段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城市 海滨湿地 互花米草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围垦特征的海滨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以盐城海岸为例 被引量:26
18
作者 方仁建 沈永明 时海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41-651,共11页
为探讨滩涂围垦对海滨地区景观格局带来的影响,选取1973—2013年Landsat1、4、5、7、8影像数据,利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RS(Remote Sensing)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对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东港-新洋港段)已围垦区和未... 为探讨滩涂围垦对海滨地区景观格局带来的影响,选取1973—2013年Landsat1、4、5、7、8影像数据,利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RS(Remote Sensing)和景观指数计算方法,对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东港-新洋港段)已围垦区和未围垦区,以及典型垦区(海丰、海北和金丰垦区)围垦前后景观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1973—2013年研究区围垦特征如下:以10a为间隔,围垦区域平行于海岸线呈条带状向海推进,且条带逐渐变窄;围垦难度逐渐加大,总体上围垦强度呈减小趋势,过程上围垦面积呈升降交替状态;围垦后垦区利用方式各异,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受围垦影响该区景观格局变化如下:1973—2013年,未围区(Ⅰ区)自然植被面积增加4762 hm2,斑块形状日益复杂、自然,分维数由1.10上升到1.15,景观破碎化水平较低,在0.17—0.21之间,多样性指数由1.11上升至1.52;已围区(Ⅱ、Ⅲ、Ⅳ区)自然植被面积不断减少,分别减少了9873、13788 hm2和6890 hm2,斑块形状更加简单、规则,分维数分别下降了0.03、0.03和0.02,破碎化程度分别上升了0.21、0.23和0.17,多样性均先升后降,升幅约0.8,降幅约0.5。海北、海丰、金丰垦区自然景观不断向人工景观转移,海北和海丰垦区斑块形状不断趋于简单规则,形状指数分别下降0.8和0.5,而金丰垦区形状指数上升0.4,景观破碎度方面分别呈"升—降—升"、"降—升—降"和"升—降"趋势。围垦前,各垦区景观面积和斑块形状变化差异不大,而景观破碎度变化差异明显;围垦期间各垦区景观格局变化一致;围垦后,各垦区除非受新一轮人类活动干扰,其景观格局基本维持围垦末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垦 海滨湿地 景观格局 破碎化指数 盐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化放归丹顶鹤活动节律、家域特征和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浩 王刚 +3 位作者 王成 薛菲 成海 张亚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6-1538,共13页
了解野放丹顶鹤的运动模式、家域和栖息地选择的时间节律特征对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尤为重要。基于GPS-GSM跟踪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动态布朗桥模型、栖息地选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滨湿地野放丹顶鹤在不同生活周期的活动节律、... 了解野放丹顶鹤的运动模式、家域和栖息地选择的时间节律特征对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尤为重要。基于GPS-GSM跟踪数据,综合运用3S技术、动态布朗桥模型、栖息地选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滨湿地野放丹顶鹤在不同生活周期的活动节律、家域的面积和重叠指数,以及栖息地选择。结果表明:(1)丹顶鹤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丹顶鹤活动强度:育成期>越冬期>孵化期>育雏期,孵化期和育雏期日间活动强度平稳,育成期和越冬期呈“双峰”模式。(2)丹顶鹤95%家域面积均值介于(111.18±22.15)hm^(2)-(621.28±105.77)hm^(2),育成期((621.28±105.77)hm^(2))>育雏期((226.83±54.86)hm^(2))>孵化期((112.40±7.72)hm^(2))>越冬期((111.18±22.15)hm^(2));核心家域面积均值介于(0.53±0.26)-(45.78±6.66)hm^(2),育成期((45.78±6.66)hm^(2))>育雏期((12.73±3.67)hm^(2))>越冬期((5.18±1.59)hm^(2))>孵化期((0.53±0.26)hm^(2))。不同生活周期家域重叠值为31.08%-46.84%,不同年份重叠值为29.20%-76.21%。(3)家域尺度内,栖息地选择率具有周期性差异。孵化期选择中高覆盖度芦苇生境;育雏期选择水塘生境、中高覆盖度生境以及距水塘潮沟100 m以内生境;育成期选择水塘生境、低和中低覆盖度生境以及距离水塘0-100 m生境;越冬期选择水塘生境、中高覆盖度生境以及距水塘0-100 m生境。研究可为丹顶鹤种群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顶鹤 活动节律 家域 栖息地选择 盐城海滨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结构特征 被引量:37
20
作者 杭子清 王国祥 +2 位作者 刘金娥 王刚 王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175-4182,共8页
在江苏盐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建立以下样地:光滩(Mudflat)、互花米草建群1a(S.alterniflora flat 2011)、5a(S.alterniflora flat 2007)、12a(S.alterniflora flat 2000)、23a(S.alterniflora flat 1989)以及碱蓬(Sua... 在江苏盐城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建立以下样地:光滩(Mudflat)、互花米草建群1a(S.alterniflora flat 2011)、5a(S.alterniflora flat 2007)、12a(S.alterniflora flat 2000)、23a(S.alterniflora flat 1989)以及碱蓬(Suaeda salsa flat 1989),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的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特征,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定土壤总有机碳的结构图谱,研究互花米草盐沼土壤有机碳库组分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互花米草建群后,盐沼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0.82—7.6 g/kg之间,各样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为:互花米草滩(5.57 g/kg)>碱蓬滩(2.4 g/kg)>光滩(1.05 g/kg);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为:互花米草滩(36.08 mg/kg)>碱蓬滩(17.43 mg/kg)>光滩(6.92 mg/kg);微生物量碳含量为:互花米草滩(52.51 mg/kg)>碱蓬滩(18.27 mg/kg)>光滩(13.56 mg/kg)。互花米草建群后,土壤中活性碳库含量显著增加(P<0.05)。(2)土壤有机碳结构以烷氧碳和芳香碳为主,其中芳香碳的平均比例(35.85%)最高,其次为烷氧碳(32.83%)和羧基碳(20.62%),烷基碳的平均比例(10.36%)最低,其中建群5a的互花米草样地(SAF2007)土壤芳香碳、烷氧碳、烷基碳含量最高,建群23a的互花米草样地(SAF1989)土壤羧基碳含量最高。(3)互花米草盐沼土壤中烷基碳/烷氧碳为:SAF2007(0.44)>SSF1989(0.43)>SAF2000(0.28)>SAF2011(0.27)>SAF1989(0.22);疏水碳/亲水碳为:SAF2007(0.97)>SSF1989(0.87)>SAF2000(0.85)>SAF2011(0.83)>SAF1989(0.81)。烷基碳/烷氧碳在建群5a后达到最高值0.44,烷基化程度最高;疏水碳/亲水碳达到最高值0.97,土壤碳库稳定性高于其它样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土壤有机碳库 核磁共振 海滨湿地 有机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