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滨斯氏线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瑞 刘奇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研究旨在明确采自北京延庆县杏树根际土壤中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明确开发应用的潜能。结果表明:在侵染24 h、剂量640 IJs/幼虫下,大蜡螟校正死亡率达76.7%;48 h时,除10和20 IJs/幼虫外,40、80、160、320... 研究旨在明确采自北京延庆县杏树根际土壤中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的生物学特性,进而明确开发应用的潜能。结果表明:在侵染24 h、剂量640 IJs/幼虫下,大蜡螟校正死亡率达76.7%;48 h时,除10和20 IJs/幼虫外,40、80、160、320和640 IJs/幼虫剂量下大蜡螟的校正死亡率均为100.0%。在侵染36 h,剂量160、320和640 IJs/幼虫下,黄粉虫校正死亡率均达50.0%以上;48 h时,剂量640 IJs/幼虫下,黄粉虫校正死亡率为100.0%。经过50.5%RH下干燥9 h后,海滨斯氏线虫存活率仍达94.0%。线虫在30℃条件下的水平运动能力强于18和25℃下,24 h后有62.7%爬行3.6 cm寻找到寄主体液。水浴6 h时,30、32、34、35℃下线虫的死亡率均在50.0%以上;38℃水浴2 h后,线虫的死亡率为100.0%。研究结果表明,海滨斯氏线虫具有很高的侵染力和长时间的耐干燥力,显示了其防治害虫的开发利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斯氏线虫 侵染力 耐干燥 耐热性 水平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对海滨斯氏线虫抗紫外胁迫的影响
2
作者 肖建飞 韩岚岚 +5 位作者 赵奎军 郝子茹 朱琳 师正浩 高丽瞳 陈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5-121,共7页
为了筛选合适的介质以提高昆虫病原线虫抵抗紫外胁迫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预胶化淀粉、蛭石、黑炭和无菌蒸馏水(CK)中的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在距18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30、60、90 min和120 min的存活率... 为了筛选合适的介质以提高昆虫病原线虫抵抗紫外胁迫的能力,本文研究了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预胶化淀粉、蛭石、黑炭和无菌蒸馏水(CK)中的海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litorale在距18 W紫外灯30 cm处照射30、60、90 min和120 min的存活率、对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末龄幼虫致死率和水平运动能力的差异。紫外胁迫后,不同介质中储存的海滨斯氏线虫的平均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预胶化淀粉(69.39%)、木质素磺酸钙(51.75%)、蛭石(48.06%)、无菌蒸馏水(47.17%)、黑炭(16.92%)。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经紫外胁迫30 min后处理大蜡螟幼虫,其72 h的校正致死率在93.33%~96.67%;紫外胁迫60 min后,储存于预胶化淀粉、蛭石、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83.33%~90.00%;紫外胁迫90 min后,储存于蛭石中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90.00%~96.67%;紫外胁迫120 min后,5种介质中的海滨斯氏线虫对大蜡螟幼虫的校正致死率在60.00%~76.67%,无显著差异(P>0.05)。紫外胁迫4个处理中,储存于木质素磺酸钙中的海滨斯氏线虫24 h后92.33%~96.67%的个体运动到3.6 cm圆孔中。研究结果表明,与测定的其他介质相比,木质素磺酸钙能显著提高海滨斯氏线虫抗紫外胁迫的能力。因此,推荐使用木质素磺酸钙储存海滨斯氏线虫,以增强其对紫外线的耐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胁迫 不同介质 海滨斯氏线虫 生活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新疆胡杨林昆虫病原线虫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詹发强 侯敏 +5 位作者 杨蓉 王宁 包慧芳 侯新强 崔卫东 龙宣杞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6-544,共9页
【目的】对新疆天然胡杨林中昆虫病原线虫(EPNs)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其杀虫活性,为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选择。为新疆天然胡杨林中EPNs资源挖掘和基于EPNs的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资源储备和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经典方法... 【目的】对新疆天然胡杨林中昆虫病原线虫(EPNs)进行分离、鉴定并测试其杀虫活性,为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新的选择。为新疆天然胡杨林中EPNs资源挖掘和基于EPNs的胡杨林害虫生物防治提供资源储备和奠定研究基础。【方法】利用经典方法,诱导及富集EPNs、分子生物学与形态学相结合鉴定,以及不同剂量杀虫测试分析其种属及生物学特性。【结果】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存在EPNs,采集地检出率达25%。线虫18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其在进化关系上与Steinernema litorale strain Pak.S.P.7进化关系最近,获得基因登录号No:MK416208;形态学表明其与Steinernema litorale模式株大部分特征值基本吻合,主要区别在于第1代雄虫:体长略长(1461.01μm)、排泄孔至头部距离短(86.98μm)、交合刺短(69.49μm)、D%(60.45)与SW%158.21值小于模式株;侵染期幼虫:体长(885.88μm)和尾长(74.81μm)短、E%(83.88)值大。共生细菌16S rDNA系统发育树分析与Xenorhabdus bovienii strain Zakharovo的进化距离最近。杀虫分析表明,在160IJs/Gm(Galleria mellonella)及其以上处理组36 h之内校正致死率达到100%;对黄粉虫60 h内40IJs/Tm(Tenebrio molitor)及以上剂量校正致死率超过50%,160IJs/Tm及以上试验组校正致死率超过75%。【结论】在新疆天然胡杨林中发现有EPNs的分布,Steinernema litorale在采集地是优势种,同时其具有较强的杀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线 胡杨林 海滨斯氏线虫 分离鉴定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