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桃英 颜天 +2 位作者 刘利平 王丽平 周名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81,共5页
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结果发现:八株产PSP毒素的亚历山大藻和两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均显著抑制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说明这种抑制作用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与PSP毒素无直接... 研究了亚历山大藻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的影响及致毒机制。结果发现:八株产PSP毒素的亚历山大藻和两株不产PSP毒素的相关亚历山大藻均显著抑制海湾扇贝受精卵的孵化,说明这种抑制作用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与PSP毒素无直接关系;一种PSP标准毒素STX也没有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证明可能存在其他毒素。以相关亚历山大藻为对象展开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藻对受精卵孵化的半数抑制密度(ID50)为1 000个.mL-1;其藻液、重悬液、去藻液、内容物和藻细胞碎片均显著影响受精卵的孵化;研究还发现该藻能改变了担轮幼虫破坏细胞膜结构和胞内结构,促使细胞内产生大量溶酶体,但溶酶体的稳定性下降,表明相关亚历山大藻可能通过影响海湾扇贝早期发育阶段的细胞结构和免疫功能而导致孵化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害赤潮 亚历山大藻 海湾扇贝受精卵 致毒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