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研究——评《海洋环境基础》
1
作者 张兴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I0005-I0005,共1页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不断加大开发利用活动,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海洋资源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部分区域已经出现海洋资源枯竭、海洋污染和灾害事件加剧等情况,这显然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不断加大开发利用活动,海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海洋资源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甚至部分区域已经出现海洋资源枯竭、海洋污染和灾害事件加剧等情况,这显然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基于上述情况,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等13个部委联合印发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明确要求建设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预警体系 开发利用活动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国家海洋 国家发改委 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资源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预警技术与实践》出版
2
作者 索安宁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是测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超出或即将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人为开发活动提出预警并进行科学调控的重要管理抓手。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新的改革举措,是测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并对超出或即将超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人为开发活动提出预警并进行科学调控的重要管理抓手。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牵头,原国家海洋局、原环境保护部、原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委下属技术单位共同参与的全国资源环境承载力技术研究专家组,共同研究制定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国家海洋 中国科学院 资源研究所 改革举措 监测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监测预警研究——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
3
作者 孙秀波 闫洪 +2 位作者 孙家全 刘润 崔健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76-1786,共11页
【研究目的】为了掌握城市群尺度不同县(区)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方法】从继承和深化“双评价”成果的角度,构建了资源-环境-生态全要素的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耦合“双评价”结果的“单项-综合”全范围及“评价-监... 【研究目的】为了掌握城市群尺度不同县(区)单元的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研究方法】从继承和深化“双评价”成果的角度,构建了资源-环境-生态全要素的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一种耦合“双评价”结果的“单项-综合”全范围及“评价-监测-预警”全流程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以辽中南城市群为例,开展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监测预警研究,划定承载能力为低的单元7个、中等的22个、高的为4个。影响资源环境承载状态的主控因素包括土壤沙化、盐渍化、地面沉降、地下水环境,形成了基于要素监测及承载状态监测的综合监测方案,探索资源环境承载状态变化下的绿-黄-红预警思路。【结论】为开展省级、城市群及流域尺度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全链条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双评价”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异及驱动力
4
作者 秦胜利 李影 +5 位作者 吕敏敏 马泉来 杨延伟 杨崇科 周浩 杨楠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7,共7页
以河南省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探究河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异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块状”格局分布... 以河南省县域为研究对象,通过熵权法、空间自相关、局部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探究河南省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异格局及空间相关性,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块状”格局分布,地级市市辖区明显低于周边县市,西南至东北呈降低趋势。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高-低集聚区为焦作市修武县;高-高集聚区集中在信阳市及驻马店市、洛阳市部分县区;低-低集聚区集中在豫东、豫北及郑州市周边部分县市。人均耕地面积、人均GDP及城镇化率等是县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的主导驱动因子,且与其他驱动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具有更强的驱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监测预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专栏征稿启事
5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446,共2页
海洋是支撑未来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我国是海洋大国,利用好、保护好海洋资源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 海洋是支撑未来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我国是海洋大国,利用好、保护好海洋资源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党的二十大作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 和谐共生 海洋经济 生态环境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8
6
作者 殷志强 李瑞敏 +7 位作者 李小磊 孟晖 刘琼 杨楠 王轶 仝晓霞 李春燕 高萌萌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3-1115,共13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单要素到综合评价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刚性约束条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承载能力主要发展的3个主要阶段,即萌芽奠基阶段、应用探索阶段和蓬勃发展阶段;详细讨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和矿产资源等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现状及评价、预警指标体系研究进展;最后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情景模拟和实践应用等四个层次指出了未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的发展方向,认为建立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是支撑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 环境 承载能力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2014版)学术思路与总体技术流程 被引量:193
7
作者 樊杰 王亚飞 +1 位作者 汤青 周侃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创新性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科学内涵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指向,探究资源、环境等构成的承载体——自然基础同承载对象——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之间形成的"压力-状态-响应"过程,提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警是从资源环境约束上限或人口经济合理规模等关键阈值开展的超载预警,以及从自然基础条件变化或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变化态势开展的过程预警的学术思路。在探讨承载能力预警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的基础上,构建陆域和海域差异化的预警指标体系和总体技术流程。采用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利用强度、环境胁迫程度、植被盖度变化作为基础指标进行地域全覆盖评价;针对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牧业地区、生态地区,分别选择灰霾污染程度、耕地面积增减状况、草蓄平衡指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状态作为专项指标,确定各类专项指标的关键阈值并进行分类评价;最后进行复合,形成在鲜明主体功能定位指向下的差别化评价方法、取得具有一致性表达的评价结果,并开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污染压力两方面的过程评价,以辅助反映中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预警状态,为提出限制性措施建议和完善监测预警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监测 预警 技术方法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宜兴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丽 李瑞敏 +7 位作者 许书刚 李志明 唐鑫 龚亚兵 李小磊 王轶 李春燕 赵德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制定提供了支撑和参考。评价结果显示,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大于北部平原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则小于北部平原区,水土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为中等水平,提出宜兴市应加强南部山区资源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范,中部地区水土污染重点防控,为宜兴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 地质环境 承载能力 宜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薛小妮 甘泓 +1 位作者 游进军 牛存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18,共5页
本文在分析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定义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三层次分析方法和基于一维水质模拟的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了成都市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状条件下成都市的水环境承... 本文在分析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定义及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三层次分析方法和基于一维水质模拟的纳污能力模型计算了成都市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并对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现状条件下成都市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对用水的限制更为严格,而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逐渐开始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为此,只有以水资源承载能力及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控制点,才能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能力 三层次分析法 一维水质模型 成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山地丘陵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探讨——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佳韡 伍世代 +3 位作者 王强 曾月娥 林宝民 伍博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7-856,共10页
以福建省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地理比较法、GIS空间分析和数理模型等研究方法,按照评价技术与区域特色相匹配、开发阈值与主体功能相协调、划分结果与自然分异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构建适宜山地丘陵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改进... 以福建省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地理比较法、GIS空间分析和数理模型等研究方法,按照评价技术与区域特色相匹配、开发阈值与主体功能相协调、划分结果与自然分异相统一的设计思路,构建适宜山地丘陵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改进方案。提出:①评价模型中引入山地丘陵区的特征要素,着重探讨土地资源评价中坡度、生态保护红线、行洪通道等影响因子分值的调整,水资源评价方法的替换,重点生态功能区集成方法的调整等。②在地形复杂多变、区域差异显著的情况下,宜尽可能采用具有全域覆盖特征的数据替代孤立点位数据。集中体现在农产品主产区采用的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数据,生态评价采用的以地灾点为中心的地质灾害综合影响指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监测预警 山地丘陵区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及其应用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晓霞 陶平 +2 位作者 程嘉熠 邵秘华 朱京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5-1734,共10页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 为定量研究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状态,满足开发进程中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构建了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系统承灾能力作为基础指标,对海岛近岸海域进行全面评价,依据其生态系统特征与人类活动特征,分别选择人工岸线开发类型、海域使用类型、水质状况、生物群落健康状况、灾害风险状况等指标开展分类评价,最后利用"短板效应"方法进行复合评价,将评价结果划分为可载、超载与临界超载3个级别,并以辽宁长兴岛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兴岛近岸海域岸线开发强度为0.87,海域水质达标面积比率为0.75,鱼卵仔鱼平均密度为4.45 ind/m3,这3个单项指标的计算结果均超过相应超载分级标准,受空间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短板要素的影响,该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为"超载".表明以资源、生态环境和灾害等要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客观全面地评价海岛近岸海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并能够科学地遴选出主导其承载力强弱的短板要素.长兴岛近岸海域可通过填海施工中预留过水通道、人工放流增补渔业资源、调整陆源排污口位置、实行岸段生态修复等措施优化开发利用方式,提升空间资源承载能力与生态环境承载力,逐步减弱短板效应.长兴岛近岸海域承灾能力属"可载"级别,为满足该区域未来发展过程中防灾减灾的需要,仍需通过编制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措施来应对突发灾害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近岸海域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可持续发展 辽宁长兴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及协调性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26
12
作者 盖美 钟利达 柯丽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921-7932,共12页
中国海洋复合系统承载力研究对海洋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环境EKC机理,通过可变模糊识别算法,结合相关研究构建承载力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中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2006—2014年承载力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三元协调发展模型对复合... 中国海洋复合系统承载力研究对海洋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环境EKC机理,通过可变模糊识别算法,结合相关研究构建承载力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对中国海洋资源环境经济2006—2014年承载力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利用三元协调发展模型对复合系统承载力进行协调发展测度;最后通过灰色关联模型测度承载力驱动因素以期为中国海洋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复合系统承载力时序变化良好;空间上天津、上海、海南承载力较高,呈南北中"三足鼎立"格局,河北、广西承载力较低;(2)承载力协调发展状况也呈良性发展,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海南、山东协调性较高,海南、上海、天津协调发展度较高,其余大部分地区均有待提高。(3)海洋经济规模与产业结构、环境治理、资源丰富度分别影响着海洋经济、资源、环境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环境经济 可变模糊 承载 协调发展 时空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森林资源环境人口承载能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守林 戚春华 姜东民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5,共3页
森林承载能力是关系到人口、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也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复杂问题。本文从森林产出、市场需求、林区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入手 ,系统的分析了影响森林承载能力的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森林承载能力 人口 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保护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以湘潭市岳塘区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剑 赵进勇 +2 位作者 韩会玲 彭文启 付意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56,90,共6页
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湘潭市岳塘区水资源-环境的整体承载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等16项指标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 19.0软件分析了岳塘区2005~2015年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 为全面系统地分析湘潭市岳塘区水资源-环境的整体承载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涵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等16项指标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SPSS 19.0软件分析了岳塘区2005~2015年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3~2015年岳塘区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处于I级(优秀)状况;除2007,2011年有较小的波动外,总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承载能力变化主要受城镇污水处理率、万元GDP用水量、人均水资源量等指标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岳塘区产业结构调整、用水方式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主成分分析法 岳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海岛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江宜 窦世权 +1 位作者 黎清华 张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0-135,184,共7页
海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是制约海岛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因素。论文以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切入点,分析旅游海岛资源环境禀赋对人类活动的支撑力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根据海岛水资源环境特性和经济发展特征,构建了水资... 海岛是海洋经济发展的支点,资源环境的有限性是制约海岛持续开发利用的瓶颈因素。论文以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切入点,分析旅游海岛资源环境禀赋对人类活动的支撑力度;运用系统动力学,根据海岛水资源环境特性和经济发展特征,构建了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体系;选择对海岛生态环境影响最大的海水入侵作为承载能力评价标准,以“边际风险递增”思路对海水入侵风险进行量化;并以广西涠洲岛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不同人类活动规模和强度下的海岛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情景分析,最后针对海岛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系统动力学 海水入侵 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16
作者 杜海娥 李正 郑煜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59-165,共7页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本文首先探讨双评价的概念内涵,然后梳理双评价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双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以下简称“双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本文首先探讨双评价的概念内涵,然后梳理双评价的实践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双评价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最早为单因素评价,主要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承载力等进行评价,后期由于区域环境的复杂性逐渐转变为综合指标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涵盖各个方面,并已形成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空间作用及其趋势模拟、基于生态位的适宜性评价和参与式综合评价四种适宜性评价方法。未来的双评价应广泛借鉴区域环境评价的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构建完善的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标体系规范与统一,完善评估框架与技术方法,研发开放式评价系统,构建可与空间管制政策对接的适宜性分类体系,扩展适宜性评价的案例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应促进宏观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微观建设适宜性的统一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评价 国土空间开发 适宜性评价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承载能力、环境容量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鹏翼 江丕寅 《当代经济管理》 2005年第3期102-104,158,共4页
广东省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还是从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都存在较大的压力。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准确地量化和评价可持续发... 广东省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无论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还是从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都存在较大的压力。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准确地量化和评价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广东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实施宏观调控中,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使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和人口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环境容量 资源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ML-RBF模型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空间规划实施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强 徐斌 +1 位作者 李文睿 郝若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1,共6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蓝图的本底基础与重要支撑,空间规划的实施也将驱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演进。为科学监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规划实施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从压力—支撑、破坏—修复、消退—提升6个维度...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蓝图的本底基础与重要支撑,空间规划的实施也将驱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演进。为科学监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规划实施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从压力—支撑、破坏—修复、消退—提升6个维度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体系,并集成主成分分析(PCA)和多标签径向基(ML-RBF)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北京市2010-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空间规划实施情景下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演进模拟。结果显示:1)北京市2010-2018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0.951~1.221之间,承载支撑因素、修复因素与提升因素的贡献逐年上升,在2018年达到0.552,表征环境与生态状态的破坏因素和消退因素自2010年的0.472减少至2018年的0.452;2)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景下,北京市2035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达1.447,压力—支撑、破坏—修复、消退—提升6个维度的承载状态结构进一步优化,分别为0.188与0.296、0.131与0.122、0.090与0.174。研究表明:PCA-ML-RBF模型能够科学监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定量计算指标贡献,并对空间规划实施情景下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演进状况进行模拟,可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景模拟提供方法体系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PCA-ML-RBF模型 空间规划实施 情景模拟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研究——以我国林木资源为例 被引量:13
19
作者 耿建新 吕晓敏 刘尚睿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04-112,共9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决策部署之一。自从这一任务提出之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范围涉及审计目标、主体、范围、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我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决策部署之一。自从这一任务提出之后,学术界和实务界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范围涉及审计目标、主体、范围、内容、方法等诸多方面。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认真梳理后发现,现有研究所探讨的多是领导干部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执行规范等,鲜见结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考虑;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资源环境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必须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研究范围。文章以我国的林木资源为例,对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框架、范围、内容、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欣宝 李瑞敏 +6 位作者 孙超 孟晖 王昕洲 曹颐 王林英 韩冲 赵德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1,共8页
随着近几十年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强度超出... 随着近几十年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强度超出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客观分析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建立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并分别进行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状态评价指标和方法,为将来建立多方协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环境承载能力 本底评价 状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