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及其传感器(1988—2025) 被引量:4
1
作者 贺明霞 贺双颜 +3 位作者 王云飞 杨倩 唐军武 胡传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103,共13页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京小卫星(DMC/BJ-1)、神舟飞船系列(SZ-n)和天宫空间站系列(TG-n)等8个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这些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都提供对海洋的观测,从而构成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按装载的传感器分类,进而给出中国的海色、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观测系统。对中国海洋观测卫星与国际海洋观测卫星装载的传感器性能作了比较和讨论,指出差距。列出目前在轨运行的中国海洋卫星观测系统38个传感器及其类似的国外卫星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 卫星传感器 海色 海表温度 海面高度 海面风场 合成孔径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现场海洋观测系统设计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瑞文 叶冬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中国科学院正在发展一个在中国近海(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现场海洋观测系统。观测系统包括3个沿岸观测站点、4个近海离岸浮标和由观测船只按固定航线做的船舶观测断面。观测站点、浮标和断面的位置已经预先确定,这个计划在2008-2011实... 中国科学院正在发展一个在中国近海(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现场海洋观测系统。观测系统包括3个沿岸观测站点、4个近海离岸浮标和由观测船只按固定航线做的船舶观测断面。观测站点、浮标和断面的位置已经预先确定,这个计划在2008-2011实施。利用基于卡尔曼理论的样本集合方法对这样一个能够监测大尺度的季节和年季变率的观测系统设计进行了评估。根据卡尔曼滤波理论,用集合样本的方法能够给出经过同化这个观测系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能够减少多少分析误差和分析场的不确定性。用2个来自不同模式、不同分辨率的模式的结果作为集合样本来计算静态的背景误差协方差,这2套样本分别是来自分辨率是0.5°×0.5°的模式同化结果和高分辨0.125°×0.125°的模式结果。由这2个不同资料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发现来自3个近岸和4个离岸浮标得到的观测能够有效地减少SST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中部的分析误差。然而在越南东部和台湾东部海域,分析误差减少的百分比相对要小。最后,给出了中国近海最优的观测位置序列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序列设计评估 集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
3
作者 汪兆椿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41,共4页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个系统是在已经分别开展或即将实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监测 海洋观测系统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和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16
4
作者 于宇 黄孝鹏 +1 位作者 崔威威 鲍鹏飞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阐述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的内涵和重要作用,总结梳理了国际合作层面以及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与技术现状,研究提出了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与技术在体系架构、观测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层面的体系化、网络化、标准... 阐述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的内涵和重要作用,总结梳理了国际合作层面以及美国、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国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与技术现状,研究提出了国外海洋环境观测系统与技术在体系架构、观测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层面的体系化、网络化、标准化等发展趋势,并给出了我国海洋环境观测的深度军民融合、利用成熟高新技术、扩展辅助决策应用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观测系统 海洋环境观测技术 军民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观测技术发展趋势与中国深海台站建设实践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健 陈荣裕 +7 位作者 王盛安 毛华斌 何云开 隋丹丹 谢强 施平 杨跃忠 王东晓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观测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地区和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在关键海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区域海洋观测系统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国际海洋观测台站如英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洋观测呈现"多元化、立体化、实时化"的发展趋势,地区和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在关键海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创新,区域海洋观测系统被广泛应用并得到不断完善。国际海洋观测台站如英国爱尔兰海区域、美国卡罗来纳州海区和加拿大维多利亚海底实验观测网的多元化观测系统(VENUS)都是值得借鉴的例子,他们把多元化、立体化的实时测量数据与海洋物理、生态和生物化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了海洋环境的可预报性。同时,美国、英德法等国和日本实施的一系列海底观测系统,使海洋观测更加完备化。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的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工程中的第一个深海台站——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在2008年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行,该台站实现了长时效的多参数海洋环境实时监控。西沙观测系统主要包括自动气象站、岛屿外缘坐底式海底和海底边界层观测子系统、生物捕获器、西沙上层海洋环境观测子系统和海洋光学监测子系统等。由于海洋环境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以及资源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海洋观测一直是高风险的工作。最后希望通过比较国内外观测系统,中国海洋观测事业能够学习国外先进的思路和技术,自身取得更大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海洋科学与技术 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为良 王小平 +3 位作者 谢春华 孙从容 吴奎桥 郭振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3,共8页
以海洋卫星地面站为例,详细介绍了海洋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的组成、流程及关键技术实现,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够完成远程站点系统运行情况信息采集,设备状态监控,并在发生故障时能迅速确定故障点,排除故障。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设备监视和维护 远程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观测复杂虚拟仪器云服务模型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刘超 胡乃军 +1 位作者 仇志金 郭忠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0-147,共8页
目前,海洋观测领域的观测系统由不同机构,采用不同技术和研发平台进行开发,由此带来了传感器设备接入、系统架构差异、数据格式不统一和系统集成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海洋观测复杂虚拟仪器云服务模型。根据该... 目前,海洋观测领域的观测系统由不同机构,采用不同技术和研发平台进行开发,由此带来了传感器设备接入、系统架构差异、数据格式不统一和系统集成困难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海洋观测复杂虚拟仪器云服务模型。根据该模型开发的海洋观测系统可以实现功能的自由定制,并可对异构环境下的海洋观测系统进行无缝集成。并针对系统集成后造成的响应时间下降问题,提出多组件副本自适应算法。通过对海洋观测系统的实际开发、集成、应用与理论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实现了异构系统的集成,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对海洋观测系统的大规模集成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云服务模型 复杂虚拟仪器 自适应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代海洋实时观测系统(ARGO)大洋观测网试验立项
8
作者 陈荣发 《海洋测绘》 2002年第2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海洋实时观测系统 ARGO 大洋观测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M网络的多源海洋实时观测数据异常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俞晓天 舒志光 +1 位作者 贝京阳 王擎宇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4-921,共8页
在时下海洋观测系统中,往往通过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传感器来获取实时观测数据。然而由于通信环境不稳定、观测仪器故障、数据采集或传输软件运行异常等原因,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往往得不到保障。本文基于层级实时记... 在时下海洋观测系统中,往往通过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传感器来获取实时观测数据。然而由于通信环境不稳定、观测仪器故障、数据采集或传输软件运行异常等原因,观测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时效性往往得不到保障。本文基于层级实时记忆(Hierarchical Temporal Memory,HTM)网络设计多源数据异常检测算法,对不同测点海洋实时观测数据流进行质量监控。首先考虑海洋观测系统中存在的数据缺测、网络丢包现象,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接着基于HTM网络,生成观测数据的稀疏离散表征,动态更新神经元活跃和预测状态,并根据赫布法则奖励或惩罚突触连通值,模拟时序数据的空间和时间关系,从而学习和识别数据内部特征,实现单源海洋实时数据流的异常检测;最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同测点间观测数据的距离相关性,对多源海洋实时数据流进行质量监控,降低异常数据漏报率。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检测出海洋实时观测数据异常点,且识别速度快于数据采集速度,能保证异常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符合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数据预处理 HTM网络 数据相关性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科考装备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董胜 廖振焜 +1 位作者 于立伟 李华军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41,共9页
海洋科考装备是发展海洋科学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科考装备接连取得突破,部分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本文以海洋科考装备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科考船、潜水器、浮标潜标、海洋传感器和海... 海洋科考装备是发展海洋科学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科考装备接连取得突破,部分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依然存在诸多技术问题。本文以海洋科考装备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科考船、潜水器、浮标潜标、海洋传感器和海洋观测系统等调研国内外海洋科考装备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海洋科考装备技术发展在关键组件、技术发展、数据管理、基础保障、需求匹配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总结面向深远海和极地的绿色化、无人化、智能化、协同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梳理总体和各分类装备发展中需要注重的关键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从梳理短板技术重点突破、加强统筹协同提高保障能力、完善创新机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市场思维推动产业化进程、依托先进科考平台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海洋科考装备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考 深海装备 极地海洋装备 海洋观测系统 智能化 装备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为贝类养殖户提供即时海洋酸化数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林林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5年第1期71-72,共2页
现在美国太平洋沿岸的贝类养殖场和育苗场可以通过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OOS)获取即时在线的海洋酸化数据。一个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引导的全国区域协作机构正致力于提供新的工具和预测数据,以提高安全系数、促进经济发... 现在美国太平洋沿岸的贝类养殖场和育苗场可以通过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OOS)获取即时在线的海洋酸化数据。一个由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引导的全国区域协作机构正致力于提供新的工具和预测数据,以提高安全系数、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护环境。从二氧化碳浓度到盐度以及水温等一系列数据都可以在NOAA太平洋地区海洋酸化数据门户网站上找到,该门户网站将在近期开始运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酸化 美国 即时 贝类 养殖户 二氧化碳浓度 门户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驻粤单位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深化共建广东省海洋预报台
12
《海洋与渔业》 2009年第5期7-7,共1页
为进一步发挥海洋预报部门在地方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公益服务作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深化共建广东省海洋预报台,并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全国领先的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议未来五年,每年建4~5个无人值守海洋观测... 为进一步发挥海洋预报部门在地方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公益服务作用,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与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计划深化共建广东省海洋预报台,并提出以下建议:建立全国领先的海洋立体观测网。建议未来五年,每年建4~5个无人值守海洋观测自动站,建设珠江口海洋立体观测示范区,力争建成初具规模的全省海洋观测系统;扩大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建议以广东省海洋预报台名义,进一步扩大电视、电台、网站、咨询电话、免费手机短信等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覆盖范围,特别加强渔业预警信息的发布,在渔港安装LED屏幕,动态显示新的海洋灾害预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预报 广东省 渔业 海洋观测系统 预警信息 单位 中央 防灾减灾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地震垂直缆在自由状态下的照明情况 被引量:2
13
作者 尉佳 冯京 +2 位作者 杨睿 孙军 王威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3-40,共8页
海洋垂直缆地震数据采集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真三维成像等特点。作为未来海洋立体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全面分析海洋垂直缆观测系统中影响照明的因素,并优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在垂直缆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分析激发点密度、接收... 海洋垂直缆地震数据采集具有高分辨率、高精度真三维成像等特点。作为未来海洋立体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全面分析海洋垂直缆观测系统中影响照明的因素,并优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在垂直缆存在倾角的情况下,分析激发点密度、接收点密度、离底高度、倾角变化以及地层倾斜对目标层照明情况的影响,发现激发点密度与接收点密度直接影响目标层的总覆盖次数,海洋垂直缆的倾斜会影响低覆盖带的位置,海底坡度以及目标层的倾角使得照明聚光范围产生移动,地下隆起的目标层覆盖范围更大,照明强度更优。设计观测系统时,不仅考虑上述影响因素,而且垂直缆布设的位置也应当根据地层倾角以及垂直缆倾角,避开低覆盖带而选择高覆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垂直缆 海洋立体观测系统 照明分析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成本海洋环境监测设备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侯薇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X期88-90,共3页
为了对海洋气象和水文等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便进行天气和海洋预报,通常采用海洋台站自动观测系统。通过系统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有关海滨的各项参数,并且经过系统中央枢纽汇总,最后利用通讯手段将数据传输给海洋环境研究中心。以... 为了对海洋气象和水文等参数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便进行天气和海洋预报,通常采用海洋台站自动观测系统。通过系统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有关海滨的各项参数,并且经过系统中央枢纽汇总,最后利用通讯手段将数据传输给海洋环境研究中心。以此为背景,本文基于ARM7和uClinux,设计一个低成本和高性能的海洋站台自动观测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M MINIGUI UCLINUX 海洋台站自动观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ults About Ocean Satellite Observation
15
作者 Jiang Xingwei Lin Mingse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4-485,共12页
Ocean observing satellit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a's three-dimensional marine observation system.They have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marine pollution monitoring,marine environment ... Ocean observing satellit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a's three-dimensional marine observation system.They have played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marine pollution monitoring,marine environment and marine disaster monitor and forecasting,marine resource investigation and marine scientific research.In this paper,the author will give a brief review of China's operational and scientific activities in satellites ocean observation during 2008 to 2010.These activities includ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HY-1B for red tide and green tide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sea ice monitoring,fishery resources assessment at coastal zone and ocean,marine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sea surfac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ing,ocean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cycle research,and the development in the ocean dynamic environment parame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before launch of HY-2.The achievements we have made in the ocean ob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during the past 3 years indicate that,the development of the ocean satellite seri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ocean satellite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three-dimensional marine observation system and earth-observation system from space,accordingly we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cquiring the marin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 to sustain the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the sea defense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系统 卫星观测 海洋环境参数 海洋观测卫星 海洋初级生产力 灾害监测 海洋资源调查 卫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词语
16
作者 朱津 《导航定位学报》 1998年第2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 电子航海图 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导航系统 新词语 标准草案 数字式 国际海事组织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数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