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养殖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及对策建议
1
作者 李淑芸 张朝晖 +2 位作者 高宇 赵林林 曲方圆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2期101-108,共8页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内普遍存在养殖活动,如何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养殖活动协同发展,一直是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相关利益群体密切关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及养殖活动现状,从保护对象和养殖方式两个方面分...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内普遍存在养殖活动,如何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养殖活动协同发展,一直是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相关利益群体密切关注的问题。结合我国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目标及养殖活动现状,从保护对象和养殖方式两个方面分析了养殖活动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通过梳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养殖活动管理及用海政策,发现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养殖活动管理政策不一致、养殖活动管理和海域使用政策缺乏与海洋自然保护区管控相衔接等问题,进而结合新时期自然保护区相关的管控政策要求,提出了细化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养殖活动的管控要求、尽快开展海洋自然保护区养殖活动管理试点、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海域管理和渔业管理间协调、加强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能力建设等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内的养殖活动管理提供参考,促进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周边渔业社区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养殖 管理 生态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 被引量:26
2
作者 高爱根 曾江宁 +9 位作者 陈全震 胡锡钢 杨俊毅 廖一波 寿鹿 徐晓群 刘晶晶 江志兵 董永庭 胡月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5-111,共7页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合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岩相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1.25~2.20和0.54~0.70)高于沙相的(0.23~0.95和0.17~0.94).岩相贝类数量为3025.70g/m^2和2660个/m^2,生物量垂直分布为低潮区最高(6471.99g/m^2),中潮区居中(3772.09g/m^2),高潮区最小(78.35g/m^2),栖息密度为中潮区最大(4245个/m^2),低潮区居中(2973个/m^2),高潮区最小(439个/m^2).沙相贝类数量为16.81g/m^2和11个/m^2,低潮区(29.43g/m^2和11个/m^2)大于中潮区(14.01g/m^2和10个/m^2).通过与以往资料比对发现,岩礁贝类数量有所增加,沙滩贝类数量则明显下降,监控区贝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对贝类资源变化产生影响的相关因子作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时空分布 潮间带 南麂海洋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虾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 被引量:19
3
作者 夏陆军 俞存根 +6 位作者 蔡厚才 郑基 陈万东 伍尔魏 毕耜瑶 谢旭 郭小雨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3-83,共11页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素以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著称,俗称"贝藻王国",也是众多渔业资源繁殖、索饵、生长的良好场所。本文根据2013年11月...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5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之一,素以海洋生物,特别是贝藻类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而著称,俗称"贝藻王国",也是众多渔业资源繁殖、索饵、生长的良好场所。本文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2、5、9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对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及多样性、相似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得知,调查海域共鉴定出虾类种类25种,隶属于9科17属,不同季节优势种更替较显著,虾类种数各季节间变化较为稳定,岛礁区的虾类种类数高于沿岸区,夏季多样性低于其他季节,虾类种类数和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相似,地形、水深和水系等环境因素对虾类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分布在南麂列岛调查海域的虾类以季节性的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虾类一般生活在有利于索饵、成长的泥沙底质沿岸区,夏季受台湾暖流、食物链中的鱼类捕食关系影响,其生物多样性较低,虾类多样性分布随水深变化明显,这可能主要是由于调查海域的主要优势种虾类活动范围与水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叶有华 彭少麟 +7 位作者 侯玉平 虞依娜 刘可慧 陈宝明 倪广艳 宋莉英 孟帆 李岩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动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零发展、零星发展、停滞发展、恢复与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5个阶段。基于遥感信息,文章绘制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并深入分... 对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动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将其发展过程划分为零发展、零星发展、停滞发展、恢复与快速发展和高速发展5个阶段。基于遥感信息,文章绘制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并深入分析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行政分布、类型分布和地理分布的特征。文章还分析了影响海洋自然保护区发展与分布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发展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管理策略 被引量:16
5
作者 虞依娜 彭少麟 +6 位作者 侯玉平 宋莉英 倪广艳 叶有华 陈宝明 刘可慧 孟帆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12-2116,共5页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保护海洋环境、物种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保护区的管理正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目前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在管理...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在保护海洋环境、物种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保护区的管理正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目前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在管理体制、总体布局规划、经费投入、法律法规以及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问题 管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7
6
作者 纪焕红 叶属峰 +1 位作者 刘星 洪君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5-60,88,共7页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调查资料,阐述了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了保护区建区14a后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生态类群丰度的组成特点。...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调查资料,阐述了该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探讨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分析了保护区建区14a后丰度和生物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季节生态类群丰度的组成特点。结果表明,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8月丰度最高,为(267.05±100.94)ind./m3,其他依次为11月、5月和2月;5月生物量最高,为(403.64±331.41)mg/m3,其他依次为8月、11月和2月;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丰度与生物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63,丰度、生物量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表现为负相关;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含量未表现出相关性;与1990年相比,2004年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秋季变化不大;不同季节各生物类群丰度和百分比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域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模式及分类管理初探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宝明 宋莉英 +2 位作者 侯玉平 彭少麟 孟凡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04-708,共5页
我斟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区已有的功能分区模式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的分析探讨,提出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应采用不同的功能分区模式进行管理。另外,以中... 我斟海洋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过程中,保护区已有的功能分区模式已不能满足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的分析探讨,提出不同类型的保护区应采用不同的功能分区模式进行管理。另外,以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为例,在分析其功能分区和种群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不设核心区模式。最后,提出在保护区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本身的研究,应加强保护区的分类及功能分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功能分区 类型 管理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继伟 杨志峰 黄歆宇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7-181,共5页
随着海岸带经济开发的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建立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和实施机制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复杂性和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当前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还不... 随着海岸带经济开发的推进,海洋自然保护区所面临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建立基于环境风险分析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和实施机制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海洋生态资源的复杂性和环境风险的不确定性,当前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还不成熟。文章以海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了国际、国内在海洋生态补偿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将生态补偿的概念引入海洋环境风险管理中,研究基于环境风险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为海洋生态资源生态补偿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分析 海洋生态补偿 海洋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现存问题解决办法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崔凤 刘变叶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在规划、建设、保护工作开展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健全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区法律法规、提高民众的海洋环保意识、筹集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资金等多种措施。
关键词 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 管理模式 海洋环保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生态研究
10
作者 张晓辉 周燕 +2 位作者 张成 余俊 卢毅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19,75,共5页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其与营养盐、浮游动物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86种,隶属于33属。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4.00×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8×104个/m3...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其与营养盐、浮游动物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86种,隶属于33属。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4.00×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8×104个/m3,优势类群有角毛藻(Chaetoceros sp.)、角藻(Ceratium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色裸甲藻(Akashiwo sanyuineum)等。网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28,水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17。根据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个生态类群:近岸性和广布性类群,外海性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浮游植物 物种组成 数量分布 多样性指数 生态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第一批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春松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8-59,共2页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海洋自然资源和环境,在海域、海岛、海岸带以及河口区划出一定范围,加以保护的区域。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海洋自然资源 环境 昌黎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 三亚珊瑚礁海洋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对策
12
作者 钱宏林 黎作(马总) 《生态科学》 CSCD 1992年第1期142-147,共6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情况,综述国内外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的建议,为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 海洋自然保护区 管理对策 海洋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头拥有国际国内十大类型海洋自然保护区
13
作者 许国 杨映乔 《水产科技情报》 2004年第2期91-91,共1页
关键词 广东 汕头市 海洋自然保护区 物种 海洋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2016—2020年人类活动影响遥感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亚秋 王敬 +5 位作者 杨金中 朱晓华 王立威 邢宇 李天祺 余洋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158,共10页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威胁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遥感手段评价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以海南省东寨港、铜鼓岭、三亚珊瑚礁和大洲岛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威胁了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了研究遥感手段评价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以海南省东寨港、铜鼓岭、三亚珊瑚礁和大洲岛4个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以2016—2020年覆盖研究区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影像预处理、建立分类体系和解译标志、人机交互解译等,获取保护区内人工与自然因子转变信息。通过收集地形、气象等数据,综合考虑人类活动特征和区域生态敏感性等因素,选择地形、气象、用地类型3类11个评价因子建立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保护区内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分级,得到严重影响区、中度影响区、轻度影响区、无影响区的分布结果,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遥感监测与评价结论。结果表明,2016—2020年间,东寨港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扰动较大,但有逐渐减少的趋势,严重、中度影响区分布在北部北港岛,轻度影响区分布在保护区边缘地带,均为村庄建设活动侵占林地;铜鼓岭自然保护区虽有人类活动扰动,但整体保护较好,严重、中度影响区分别位于东部石头公园、北部铜鼓岭景区,主要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侵占林地,轻度影响区位于西部淇水湾沿岸,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侵占林地;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扰动强烈,但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鹿回头半岛—榆林角片区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旺盛的旅游地产开发损毁大量林地,轻度影响区位于西瑁洲片区,岛屿北部居民区建设造成林地损毁;大洲岛自然保护区内未发现有人类活动造成的地表覆盖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海南省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治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省 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 遥感 人类活动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宇亮 刘恒 陈克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8346-8356,共11页
在提炼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政策目标、海洋环境自然属性、自然保护区区域特殊性以及我国制度环境,明确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思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 在提炼生态保护补偿概念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政策目标、海洋环境自然属性、自然保护区区域特殊性以及我国制度环境,明确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思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生态系统服务分析,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主体、客体和补偿标准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应该以持续的生态效益供给为目标,以正外部性内部化为基本原理;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补偿的主体是国家,由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履行补偿责任;补偿客体为保护区周边居民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对周边居民的补偿标准以其为保护区牺牲的生态效益价值来确定,对管理机构的补偿标准以其使保护区增加的生态效益价值来确定。在构建补偿机制框架后,探讨了保护区运营资金支持和补偿标准公信力等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补偿 海洋自然保护区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海洋自然保护区,改善渔业管理
16
作者 林东年 冯波 《现代渔业信息》 2010年第5期18-20,共3页
从渔业的角度,分析了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析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渔业管理 功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被引量:1
17
《海洋与渔业》 2015年第3期66-67,共2页
第一条为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 第一条为加强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第二条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以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为目的,依法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海岸、河口、岛屿、湿地或海域划分出来,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自然保护区的义务与制止、检举破坏或侵占海洋自然保护区行为的权利。第四条海洋自然保护区的选划、建设和管理,实行统一规划、分工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特殊保护 分工负责 海洋管理 管理办法 沿海省 资源保护 三条 自然资源状况 管理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广东省海洋自然保护区数字化建设与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柯伟业 《海洋与渔业》 2013年第12期46-48,共3页
截止到2012年8月,广东省已建成海洋与渔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8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个。保护类型覆盖了豚类、海龟、花鳗鲡、黄唇鱼、白蝶贝等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广东省 数字化建设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应用 水生野生动物 珍稀濒危 花鳗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19
作者 张文俊 俞存根 +2 位作者 菅康康 颜文超 郑基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7-494,共8页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 根据2017年秋季(11月)、2018年春季(5月)在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开展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鱼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ABC曲线等。结果表明,本次在调查海域共获得并鉴定出鱼类种类有55种,隶属于10目29科45属。其中,春季为25种,秋季为44种;春季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红鳗虾虎鱼、绿鳍鱼、鲐鱼和竹荚鱼;秋季优势种有3种,分别是龙头鱼、六丝钝尾虾虎鱼和七星底灯鱼,两季没有共同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布情况是丰富度指数(D)秋季高于春季,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则春季高于秋季。根据非参数多维标序技术NMDS和等级聚类CLUSTER分析,可将春季鱼类划分为2个群落,秋季鱼类划分为3个群落。从ABC曲线可以看出,春、秋两季调查海域的鱼类种群干扰程度是春季高于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东侧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海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邻近水域鱼类资源恢复
20
作者 杨林林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2年第3期248-248,共1页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首次获得确凿证据显示,海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那些邻近的已经被商业捕捞和休闲渔业过度开发的鱼类种群资源的恢复。此项开创性的研究由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研究中心及其他研究机构协作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日前首次获得确凿证据显示,海洋自然保护区有助于那些邻近的已经被商业捕捞和休闲渔业过度开发的鱼类种群资源的恢复。此项开创性的研究由澳大利亚的大堡礁研究中心及其他研究机构协作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当今生物学》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自然保护区 邻近水域 澳大利亚 资源恢复 鱼类 种群资源 过度开发 休闲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