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脊椎动物甲状腺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杨皓月 邢荣娥 +2 位作者 刘松 于华华 李鹏程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8-129,共12页
甲状腺(Glandula thyreoidea)是海洋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一般为实质性的组织。实质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构成滤泡的上皮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 甲状腺(Glandula thyreoidea)是海洋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内分泌腺,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一般为实质性的组织。实质由甲状腺滤泡组成,构成滤泡的上皮细胞合成、贮存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激素。从海洋脊椎动物开始才有了独立的甲状腺结构。对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多集中在甲状腺形态及甲状腺与生长发育关系方面,而对海洋脊椎动物的甲状腺的研究则越来越多的集中于环境因素所引起的甲状腺病变方面,环境因素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也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海洋水体污染导致的甲状腺机能受损,使海洋脊椎动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数目与种类骤减之时,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海洋脊椎动物甲状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甲状腺 形态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技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应用现状
2
作者 吉中钰 康云思 狄国涛 《海洋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7,共14页
海洋无脊椎动物在生物医学和农学等领域蕴藏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基因层面解析和开发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价值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模式生物中常见的遗传学操作手段还未广泛应用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因而限制了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基... 海洋无脊椎动物在生物医学和农学等领域蕴藏巨大的应用潜力,从基因层面解析和开发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价值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模式生物中常见的遗传学操作手段还未广泛应用于海洋无脊椎动物,因而限制了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基因功能、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转染作为一种可高效将外源核酸导入细胞的技术,是海洋无脊椎动物基因操作的理想工具。首先概述了不同类型的转染方法,并对其转染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随后重点介绍了转染技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应用进展;最后总结了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建立转染技术的难点。以期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在转染策略的选择中提供参考,为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海洋脊椎动物 物理转染 化学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膜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金龙 王冲 +3 位作者 顾忠旗 李一峰 包卫洋 沈和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6-121,共6页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 一般来说,一旦把表面洁净的载玻片等附着基浸入海中,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该附着基的表面将迅速形成微生物膜。起初,各种有机物会吸附在附着基的表面,进而引起附着基表面的电荷变化。随后,海洋细菌开始在该基质上附着和繁殖,并分泌胞外多糖类等有机物,在附着基的表面上形成细菌黏膜。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产生CO2、NH3,附着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其他微细藻类开始在基质上附着,最终形成微生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着变态 微生物膜 海洋脊椎动物 幼体 海洋细菌 附着基 有机物 电荷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诱导物影响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附着变态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一峰 杨金龙 +1 位作者 包卫洋 沈和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2-107,共6页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变成附着成体之前,有一个浮游幼体阶段。幼体的浮游生活短则几分钟。长达数月。一般来说,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的附着变态主要由外界环境因子和内源性因子控制,特别是外界环境因子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幼体附着... 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在变成附着成体之前,有一个浮游幼体阶段。幼体的浮游生活短则几分钟。长达数月。一般来说,海洋无脊椎动物幼体的附着变态主要由外界环境因子和内源性因子控制,特别是外界环境因子对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幼体附着和变态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附着变态 浮游幼体 诱导物 人工 外界环境 环境因子 因子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宫晓静 吴燕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32,共6页
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抑菌广谱,稳定性高,且对生物体本身无害,其应用日益引起大量研究者的关注。综述了抗菌肽的几种类型、抑菌机理,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抗菌肽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抗菌肽 抑菌机理 结构 活性 食品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徐建波 张丽莉 +1 位作者 王艺磊 王国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3-32,共10页
在脊椎动物中,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和机体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信号通路之一,并且参与了两栖类和鱼类的变态反应。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内源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等信号通路的成员分... 在脊椎动物中,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是调控生长、发育和机体能量代谢必不可少的信号通路之一,并且参与了两栖类和鱼类的变态反应。近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内源性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受体等信号通路的成员分子,而且这些分子参与了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发育和变态过程。这表明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存在与脊椎动物类似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综述了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研究甲状腺激素在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甲腺原氨酸脱碘酶 甲状腺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吕新芳 毛伟腾 +1 位作者 滑朝阳 李玉春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1-246,共6页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对多种重金属具高亲和性,在生物体内重金属解毒、必需金属离子调控和体内自由基清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在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对多种重金属具高亲和性,在生物体内重金属解毒、必需金属离子调控和体内自由基清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几十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软体动物(Mollusca)、节肢动物(Arthropoda)以及棘皮动物(Echinodermata)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特点,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进行了总结。近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金属硫蛋白不同组织定位及蛋白序列多态性对其功能的影响、异构体在动物体内发挥的不同作用等。我国近海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峻,金属硫蛋白在重金属生物毒理效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在生态毒理领域的研究日趋受到重视,对海洋无脊椎动物金属硫蛋白的研究亟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蛋白 海洋脊椎动物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酚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樊廷俊 荆昭 樊现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3-98,168,共7页
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抗体,没有免疫记忆,只能靠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防御和抵抗病原体的感染。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而酚氧化酶作为该系统末端的一种含铜金属酶,则通过催化黑化... 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抗体,没有免疫记忆,只能靠非特异性免疫系统防御和抵抗病原体的感染。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员,而酚氧化酶作为该系统末端的一种含铜金属酶,则通过催化黑化反应在海洋无脊椎动物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结合作者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综合本领域的大量参考文献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和酚氧化酶的免疫学功能、激活机制、生化性质与酶性质以及基因与分子结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氧化酶 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 海洋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中蜕皮甾体及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娟 张守都 +2 位作者 沙婧婧 刘一霆 张琦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9,共8页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物种中都发现有蜕皮甾体的存在,且存在形式多样,但目前对其确切来源、生物体内的合成或加工途径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生长发育、生殖活动及其他生理功能中如何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全基...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物种中都发现有蜕皮甾体的存在,且存在形式多样,但目前对其确切来源、生物体内的合成或加工途径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生长发育、生殖活动及其他生理功能中如何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为蜕皮甾体合成途径重要酶类及蜕皮激素信号传导所需受体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帮助科学家逐步阐明相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蜕皮甾体 20-羟基蜕皮酮 海洋脊椎动物 蜕皮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消化酶的研究 Ⅰ、紫贻贝、日本蟳、滨螺消化酶的初步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0
作者 刘万顺 李濒 《山东海洋学院学报》 1988年第1期54-62,共9页
本文用11种酶底物,测定了紫贻贝、日本蟳和滨螺消化系统的酶活性,并初步研究了这些消化酶的应用。实验表明:1.0%的紫贻贝消化酶在25℃、20分钟内可水解去除鲬鱼受精卵膜。1.0%的该消化酶加入等体0.5%的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30℃、6... 本文用11种酶底物,测定了紫贻贝、日本蟳和滨螺消化系统的酶活性,并初步研究了这些消化酶的应用。实验表明:1.0%的紫贻贝消化酶在25℃、20分钟内可水解去除鲬鱼受精卵膜。1.0%的该消化酶加入等体0.5%的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在30℃、60分钟内可制备出大量啤酒酵母原生质体。在同样条件下,1.5—2小时内,可去除大部分三角褐指藻的细胞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消化酶 紫贻贝 滨螺消化酶 日本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茂潇 牛东红 李家乐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0-328,共9页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的研究可以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提供病害防治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系统中已报道的C1q、MBL、ficolin、MASP、B因子、C3和C6等成分,比较了海洋无脊椎...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补体的研究可以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提供病害防治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系统中已报道的C1q、MBL、ficolin、MASP、B因子、C3和C6等成分,比较了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成分的功能,描述了其补体激活途径和补体系统进化情况。目前,海洋无脊椎动物补体的研究发展很快,揭示可能存在与脊椎动物差异较大的补体系统,但是缺乏系统的基础研究而未能构建起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补体系统 补体途径 系统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信国 刘广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88-2398,共11页
人源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中CO2浓度越来越高,其中大约1/4至1/3被海洋吸收。过多CO2在海水中的溶解,除引起海水p H值降低外,还导致海水中碳酸盐平衡体系的变化,即"海洋酸化"现象。很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不但在海洋... 人源二氧化碳(CO2)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中CO2浓度越来越高,其中大约1/4至1/3被海洋吸收。过多CO2在海水中的溶解,除引起海水p H值降低外,还导致海水中碳酸盐平衡体系的变化,即"海洋酸化"现象。很多海洋无脊椎动物不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种,因此具有重要的生态与经济价值。由于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生活史在海水中完成,因此海洋环境的变化极易对其造成影响。大量研究已证实海洋酸化能对多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受精、发育、生物钙化、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影响。综述了近年来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影响研究的相关报道,归纳了其对海洋无脊椎动物不同生命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其生态学效应,探讨了现有研究在方法创新、内容拓展以及机理分析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并展望了海洋酸化对海洋无脊椎动物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海洋脊椎动物 生殖 早期发育 生物钙化 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近岸海域海洋无脊椎动物及海洋藻类种类调查
13
作者 李林格 《河北渔业》 2013年第7期48-49,64,共3页
本研究针对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近岸海域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及海洋藻类种类进行调查,调查于2012年7月-8月进行。1调查范围、方法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近岸海域从Hasan起到Samarga为止,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近岸海域 种类调查 海洋藻类 俄罗斯 海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寡糖对养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伟 佟长青 +1 位作者 熊川男 汪秋宽 《饲料工业》 2006年第2期52-54,共3页
海洋生物寡糖是一类新型寡糖,它们往往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带有独特的活性基团,因此具有一些特殊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把它作为营养素添加到水产养殖的饲料里,可以提高养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能,从而提高抗病性。这为解决当前日益... 海洋生物寡糖是一类新型寡糖,它们往往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带有独特的活性基团,因此具有一些特殊生物活性。研究表明,把它作为营养素添加到水产养殖的饲料里,可以提高养殖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免疫机能,从而提高抗病性。这为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养殖海参病害和虾病害提供了一条新的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糖 海洋脊椎动物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与细胞干性的捕获 被引量:1
15
作者 岑卫 胡梦珠 +1 位作者 Rinkevich Baruch 胡国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6-154,共9页
细胞系的构建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动物(如昆虫)不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研究仍停留在原代培养水平,没有建立起克隆化的永生细胞系。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一个... 细胞系的构建在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动物(如昆虫)不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研究仍停留在原代培养水平,没有建立起克隆化的永生细胞系。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海洋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一个基本原理,即海洋无脊椎动物永生细胞系的建立,可以通过捕获细胞的干性而实现。捕获细胞干性的第一条途径是利用转录因子等直接由体细胞制备海洋动物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第二条途径是获取海洋动物的成体干细胞(ASC)。这些细胞在维持机体活性、再生、无性克隆、体内增殖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当培养条件正确时,海洋无脊椎动物iPS细胞和ASC将会保持其原始状态,利用干细胞自我复制的固有能力、不分化地进行增殖而形成永生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细胞培养 IPS细胞 干细胞 永生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与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洁 林文洋 阮灵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1,共9页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级联信号通路,主要参与调控器官大小、组织再生、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在果蝇中,经典的Hippo信号通路主要由Hippo(Hpo)、Salvador(Sav)、Warts(Wts)、MOB as tumor suppressor (Mats... Hippo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级联信号通路,主要参与调控器官大小、组织再生、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在果蝇中,经典的Hippo信号通路主要由Hippo(Hpo)、Salvador(Sav)、Warts(Wts)、MOB as tumor suppressor (Mats)、Yorkie(Yki)和Scalloped(Sd)组成。其不仅可通过Fat(Ft)和Crumbs(Crb)等上游分子进行调控,而且还能与NF-κB途径、IFN途径、ROS途径、cGAS-STING信号通路以及Wnt信号通路发生交联,共同调控天然免疫过程。海洋无脊椎动物缺乏获得性免疫,主要依靠天然免疫抵御病原体的侵害。Hippo信号通路作为与生长发育和天然免疫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对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海洋无脊椎动物Hippo信号通路所知甚少,关于其在天然免疫中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开展Hippo信号通路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过程中功能机制的研究,将为深入了解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天然免疫调控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通过对Hippo信号通路的组成、调控机制以及其在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天然免疫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天然免疫 海洋脊椎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同工酶多态性遗传——海洋无脊椎动物遗传及育种研究的一种新途径
17
作者 王运吉 许澄源 《水产科学》 CAS 1984年第3期30-34,共5页
由于生化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已广泛采用电泳技术分析等位基因同工酶的多态性,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群遗传学。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大约二十五年间,电泳分析显示了大量的遗传变异;后来主要是定量研究多态性的程度;近年来,种群... 由于生化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已广泛采用电泳技术分析等位基因同工酶的多态性,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群遗传学。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大约二十五年间,电泳分析显示了大量的遗传变异;后来主要是定量研究多态性的程度;近年来,种群遗传学家正在探讨酶多态性的生物学意义及其在育种学中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研究 同工酶 多态性 育种学 生化遗传学 遗传变异 等位基因 种群遗传学 海洋脊椎动物 生物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遭受环境胁迫的指标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开治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环境胁迫 热休克蛋白 表达 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化学防御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士璀 游新叶 张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67,共8页
化学防御系统是生物抵御环境中化学胁迫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由长期进化出的一系列基因家族、蛋白和相关反应通路组成。该系统的核心组分包括:(1)受体和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其负责感知有毒化合物;(2)生物转化酶,其通过氧化、还原... 化学防御系统是生物抵御环境中化学胁迫和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由长期进化出的一系列基因家族、蛋白和相关反应通路组成。该系统的核心组分包括:(1)受体和配体激活转录因子,其负责感知有毒化合物;(2)生物转化酶,其通过氧化、还原和结合反应使有毒物质的毒性降低,增加亲水性,使化合物更易排出;(3)外排转运蛋白,其负责将外源物质或生物转化产生的代谢物排出细胞;(4)抗氧化酶,其作用是保护细胞免受外部和内部产生的活性氧或自由基的伤害。本综述对动物化学防御系统的组成及作用机制进行概述,为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化学防御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防御 海洋脊椎动物 抗氧化酶 生物转化 防御系统 有毒物质 活性氧 外源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玫瑰杆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甄卓 张永雨 刘静雯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117,共6页
玫瑰杆菌(Roseobacter)是由生理功能各异的细菌所组成的一大类α-变形细菌类群[1]。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广泛,且丰度较高,尤其在近海与极地海洋中,这一类细菌在整个微生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25%[1-3]。玫瑰杆菌在海洋中几乎无处不在... 玫瑰杆菌(Roseobacter)是由生理功能各异的细菌所组成的一大类α-变形细菌类群[1]。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广泛,且丰度较高,尤其在近海与极地海洋中,这一类细菌在整个微生物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可高达25%[1-3]。玫瑰杆菌在海洋中几乎无处不在,覆盖了大部分海洋生态区域,包括生活在浮游藻类、沉积物、海冰和海洋无脊椎动物身上等[4-5]。玫瑰杆菌属的很多成员在全球碳、硫循环以及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玫瑰杆菌中的一些细菌具有好氧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脊椎动物 杆菌 玫瑰 病毒 生理功能 微生物群落 细菌类 生态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