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鄢波 李晓桐 杜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61,共10页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借助Bootstrap-DEA综合模型测算我国海洋经济效率,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和平均中心,定量刻画了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别考察了我国沿海省区市整体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内部演化格局特征,使用Tobit...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借助Bootstrap-DEA综合模型测算我国海洋经济效率,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和平均中心,定量刻画了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别考察了我国沿海省区市整体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内部演化格局特征,使用Tobit模型探究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Bootstrap-DEA综合模型纠偏后的海洋经济效率较低,但准确性更高;此外,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从沿海11个省区市整体标准差椭圆分布情况和重心转移轨迹来看,2006-2010年呈现“东北-西南”空间格局,2010-2020年呈现“西南-东北”分布格局;观察期内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走势和重心转移趋势分别为:北部海洋经济圈走势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东部海洋经济圈走势呈现“南-北”格局,南部海洋经济圈走势呈现“东北-西南-东北”格局。各省市的发展特点、政策格局、基础建设与演化格局息息相关。(3)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可得,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以及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海洋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与相关研究成果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tstrap-DEA 海洋经济效率 时空演化格局 三大海洋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中国省际海洋经济效率测度及时空特征 被引量:45
2
作者 赵林 张宇硕 +2 位作者 吴迪 王永明 吴殿廷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80,共10页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01-2012年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海洋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要明显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非期望产出对于...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01-2012年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海洋经济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对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要明显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效率值,非期望产出对于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明显影响。2.2001年以来海洋经济效率演变分为波动下降(2001-2008)和缓慢上升(2009-2012)两个阶段;区域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3空间上呈现由南北高、中部低的格局向以天津、上海、广东为中心的三极格局演进的趋势;省际变化特征各异。最后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提高海洋经济效率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效率 非期望产出 SBM模型 时空特征 中国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渤海经济圈沿海城市海洋经济效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范斐 孙才志 张耀光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9-123,共5页
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海洋经济效率评价是城市规划海洋资源投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据。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分析方法,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17个... 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是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海洋经济效率评价是城市规划海洋资源投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依据。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分析方法,分别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圈17个沿海城市的海洋经济效率。结果表明:环渤海经济圈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效率都是不断提高的,技术进步的有效变动是带动海洋经济效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其次,一些沿海城市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纯技术无效或者纯规模无效,而另一些沿海城市纯技术与纯规模均无效,最终导致综合运行效率欠佳。文章最后针对评价结果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渤海经济 海洋经济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MALMQUIST生产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昕 彭勇 丁黎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20,共9页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明晰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运用SFA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2007~2013年期间的海洋经济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探析其分布特征、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 "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明晰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运用SFA模型测算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2007~2013年期间的海洋经济效率,利用空间计量方法探析其分布特征、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效率大多处于中高水平,空间分布的纵向变化相对稳定;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现象,各地区空间相关模式的变化差异不明显,其受地理距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地区开放程度、科研水平和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均对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和金融发展对海洋经济的影响尚不显著,具有欠缺性。据此,深化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提高海洋经济效率的迫切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效率 空间格局 SFA模型 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演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5
作者 邹玮 孙才志 覃雄合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9-867,共9页
借助Bootstrap-DEA模型综合测算了环渤海地区17个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定量刻画了2000~2012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考察了影响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基于Bo... 借助Bootstrap-DEA模型综合测算了环渤海地区17个城市海洋经济效率,并结合标准差椭圆和重心坐标方法,定量刻画了2000~2012年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考察了影响空间格局演化的重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纠偏后的海洋经济效率更低,但准确性更高;计算得到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总体上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海洋经济效率的城市主要分布于渤海西南沿岸。(2)从标准差椭圆分布来看,海洋经济效率总体呈现南(偏西)-北(偏东)的空间格局;从重心的移动轨迹来看,效率重心先向渤海西南部海洋经济区移动,再转向辽东半岛海洋经济区与渤海西部海洋经济区移动,最后转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移动。(3)针对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格局演化驱动机制的分析表明,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海洋产业结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海洋经济效率产生负向影响,资源消耗型海洋产业比重过大是导致海洋经济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tstrap—DEA 海洋经济效率 空间演化 环渤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狄乾斌 梁倩颖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2-279,共8页
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2006-2014年的海洋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平均效率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处... 以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对中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2006-2014年的海洋经济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平均效率在研究期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但在研究期末有所回升;空间上,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值与长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效率值相比始终处于最低状态,但三大经济圈差距明显;(2)中国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0.8%,主要由于海洋经济技术效率的下降;空间上由研究期初的中部高、两端低演变为期末的全国均衡发展,但南方差异较大;(3)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做出回归分析,得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和海洋科研人力资本水平是海洋经济效率的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效率 碳排放 SBM模型 时空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才志 林洋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69-378,386,共11页
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经济效率提升的关键,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海洋要素资源,提高海洋经济效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法和Super-SBM模... 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现经济效率提升的关键,因此,科学合理地配置海洋要素资源,提高海洋经济效率,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的必经之路。本文运用C-D生产函数法和Super-SBM模型分别测度中国沿海11个省区市2006-2016年海洋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及海洋经济效率,并构建计量模型来探究海洋要素市场扭曲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同时考察不同海洋经济圈内,海洋要素市场扭曲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利用反事实检验进一步估算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海洋经济效率的缺口。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期间,中国海洋资本、劳动及总体要素市场指数均大于1,呈现负向扭曲状态。从省际层面来看,沿海11个省区市的资本要素市场均为负向扭曲;劳动要素市场除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为正向扭曲外,其余为负向扭曲;总体要素市场扭曲省际差距并不明显,其中上海、广东海洋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较轻。(2)从全国层面看,要素市场扭曲明显抑制了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产业结构、海洋区位优势对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有显著推动作用。从三大海洋经济圈来看,要素市场扭曲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北部海洋经济圈要素市场扭曲对海洋经济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东部海洋经济圈要素市场扭曲对该地区海洋经济效率呈负向作用,但在考察期间并不显著;南部海洋经济圈要素市场扭曲抑制其海洋经济效率的提升。(3)海洋要素市场扭曲造成的海洋经济效率损失缺口呈波动下降趋势,若消除海洋要素市场扭曲,海洋经济效率损失将平均减少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海洋经济效率 反事实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基于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和三阶段Malmquist的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朱静敏 盖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31,共6页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和三阶段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沿海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11个省份2004—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相对效率整体上升,... 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和三阶段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我国沿海除港澳台地区以外的11个省份2004—2015年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测算和时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海洋经济相对效率整体上升,各省份海洋经济效率排名波动较大,各地区海洋经济效率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逐渐缩小;空间格局分布上,由河北省一枝独秀发展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足鼎立。与一阶段相比,三阶段全要素生产率(TFP)整体上升,TFP增长省份不断增多,全国TFP总体不断提高,增速不断加快;空间分布格局上,"低低"型在2008年后消失,后期以"高高"型和"低高"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效率 效率 三阶段SBM-Global 三阶段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变与趋同分析--基于沿海53个城市面板数据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银银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8-89,共12页
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提升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和结果,揭示其演变规律对于推动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沿海53个城市2001—2017年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测算... 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提升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和结果,揭示其演变规律对于推动实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沿海53个城市2001—2017年面板数据为对象,采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核密度估计以及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测算并分析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来看,整体水平和地区差异由剧烈波动逐渐稳定;南部和北部地区效率类型集聚性增强,东部地区呈现两极分化;当前城市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处于中低和中高水平居多,分布格局与如今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一致。从效率趋同规律来看,不考虑邻域水平时,稳定在原类型概率很大,俱乐部趋同效应显著,很难发生类型转移;考虑邻域水平时,俱乐部趋同特征在不同邻域水平下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海洋经济效率 时空演变 趋同 非期望超效率SB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