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北部海洋经济圈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狄乾斌 陈小龙 +1 位作者 苏子晓 孙康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 促进海洋渔业低碳化、绿色化、可持续发展既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从碳排与碳汇视角核算海洋渔业碳排放,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并借助STIRPAT模型分析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6—2019年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渔业碳排放量不断上升;海洋渔业碳排放量区域差异较大;海洋渔业碳排放增长率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2)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呈现缓慢下降—波动上升—波动下降变化态势;各项效率指数均具有一定波动性;分地区看,山东整体明显高于河北、辽宁和天津。(3)海洋渔业科技水平是海洋渔业碳排放效率最主要影响因素,海洋渔业规模、海洋经济规模、对外开放程度、海洋产业结构是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渔业 碳排放效率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北部海洋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洋经济圈创新评价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春娟 王玺媛 +1 位作者 刘大海 于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118,共10页
本文构建区域海洋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分析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能力,结果呈现南部海洋经济圈创新能力最强、东部次之、北部较弱的特点。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海洋创新能力突出,成为带动南部、东部和北部经济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本文构建区域海洋创新指数评价体系,分析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能力,结果呈现南部海洋经济圈创新能力最强、东部次之、北部较弱的特点。其中,广东、江苏、山东海洋创新能力突出,成为带动南部、东部和北部经济圈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运用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三大海洋经济圈海洋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倡议的政策作用具有显著性,尤其是对海洋创新绩效和知识创造两类创新产出指标的促进作用明显。最后,根据三大海洋经济圈的创新特征、功能定位,结合其与“一带一路”的空间重合性和延伸性,提出三大海洋经济圈与“一带一路”的协同发展模式,为推动海洋经济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创新 创新评价 双重差分模型 “一带一路”倡议 海洋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军 苏小玲 鄢波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7,共8页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下实现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的重大难题。文章从“产业—环境—社会”系统视角构建了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了均方差赋权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 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问题是在海洋经济高速增长下实现海洋生态、海洋经济发展、社会资源整合的重大难题。文章从“产业—环境—社会”系统视角构建了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了均方差赋权法、递阶多层次综合评价法以及障碍因素诊断模型来分析2007—2016年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分布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南部海洋经济圈4个省份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有所差异,海洋产业、海洋环境、社会子系统的适应性指数在空间分布上也有所不同,大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广东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整体适应性指数最高,广西和海南处于较低的水平;影响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生态系统的适应性主要来自海洋产业子系统和海洋环境子系统。研究结论对于制定有利于实现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海洋经济圈 适应性分析 均方差赋权法 障碍因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otstrap-DEA模型的中国海洋经济效率空间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鄢波 李晓桐 杜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2-661,共10页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借助Bootstrap-DEA综合模型测算我国海洋经济效率,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和平均中心,定量刻画了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别考察了我国沿海省区市整体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内部演化格局特征,使用Tobit... 本文基于2006-2020年沿海1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借助Bootstrap-DEA综合模型测算我国海洋经济效率,采用标准差椭圆法和平均中心,定量刻画了其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别考察了我国沿海省区市整体和三大海洋经济圈内部演化格局特征,使用Tobit模型探究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Bootstrap-DEA综合模型纠偏后的海洋经济效率较低,但准确性更高;此外,海洋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从沿海11个省区市整体标准差椭圆分布情况和重心转移轨迹来看,2006-2010年呈现“东北-西南”空间格局,2010-2020年呈现“西南-东北”分布格局;观察期内三大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走势和重心转移趋势分别为:北部海洋经济圈走势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东部海洋经济圈走势呈现“南-北”格局,南部海洋经济圈走势呈现“东北-西南-东北”格局。各省市的发展特点、政策格局、基础建设与演化格局息息相关。(3)对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可得,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科研投入强度以及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对我国海洋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与相关研究成果结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tstrap-DEA 海洋经济效率 时空演化格局 三大海洋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演化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洋 裴兆斌 +1 位作者 韩立民 姜义颖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156,共9页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 以2009-2018年11个沿海省份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和区间差异指数。结果显示:(1)海洋环境质量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部差距大,南、北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2)海洋经济质量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但海洋经济质量水平整体上较低。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3)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的协调性稳步上升,在空间上呈现“南、北部差距大,东部差距小”的分布格局。(4)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质量协调性的差距明显,但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正由低质量、无序、非均衡向高质量、可持续、均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 海洋经济 耦合协调度 高质量发展 海洋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度测度:理论与实践——以我国南部海洋产业集群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林 佟艳芬 王盛连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3-131,共9页
对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度的测度是研究产业集群的重要内容。以我国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广东、广西、海南构成的海洋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区位熵法对广东、广西、海南海洋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发现:广东在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上远超广西和海... 对产业集群产业聚集度的测度是研究产业集群的重要内容。以我国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广东、广西、海南构成的海洋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区位熵法对广东、广西、海南海洋产业集群的产业集聚度进行测度,发现:广东在海洋产业发展水平上远超广西和海南,但在海洋产业集群集聚度上并未体现出最大优势;相反,海南省海洋产业整体聚集度和三次产业聚集度均高于广东和广西;在南部海洋经济圈中,无论是从整体聚集度还是从三次产业集聚度看,广西海洋产业都相对落后。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产业集群应以国家推进“海洋强国战略”为契机,把握向海经济政策机遇,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海洋产业集群内企业经营管理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海洋经济圈 海洋产业集群 区位熵法 集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