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海洋红树林种子内生真菌2508号多糖G-22a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志勇 佘志刚 +3 位作者 陈东淼 林永成 陆慧宁 吴雄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27-128,共2页
从南海海洋红树林种子内生真菌 2 5 0 8号的菌体中提取到多糖G_2 2a ,通过酸水解及GC/MS研究表明 ,G_2 2a由鼠李糖、甘露糖和葡萄糖及少量的木糖、核糖醇组成。
关键词 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 多糖 三甲基硅醚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红树林真菌No.1403产生灰黄霉素的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夏雪奎 黄晓聪 +5 位作者 张捷 梁智斌 谢丽娜 佘志刚 林永成 L.L.P. VRIJMOED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南海红树林真菌1403的菌体生长和灰黄霉素生产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相关因素为:pH值、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酵母膏浓度、MgCl2.6H2O浓度、NaCl浓度、K2HPO4浓度、ZnSO4浓度。结... 利用SAS软件的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南海红树林真菌1403的菌体生长和灰黄霉素生产的培养基进行筛选,所选取的8个相关因素为:pH值、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酵母膏浓度、MgCl2.6H2O浓度、NaCl浓度、K2HPO4浓度、ZnSO4浓度。结果表明:对菌体生长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葡萄糖浓度(P=0.001 3)和MgCl2.6H2O浓度(P=0.001 5)。对培养液中灰黄霉素的代谢量最显著影响的因素是:葡萄糖浓度(P=0.003 0),NaCl浓度(P=0.002 6),MgCl2.6H2O浓度(P=0.011 0),K2HPO4浓度(P=0.010 7),ZnSO4浓度(P=0.012 1)。此筛选结果为工业发酵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红树林真菌 灰黄霉素 优化 Plackett-Burma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红树内生真菌共培养产生的甾醇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唯嘉 陈洁怡 +3 位作者 王锦华 李春远 林永成 周世宁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1,共5页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的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共培养,从菌丝体中分离到9种代谢产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它们为: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5β,19-三醇(化合物1)、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9-二醇(化合物2)、3β,11α-二羟基...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的内生真菌E33和K38混合发酵共培养,从菌丝体中分离到9种代谢产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它们为: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5β,19-三醇(化合物1)、24-甲基胆甾-5,24(28)-二烯-3β,19-二醇(化合物2)、3β,11α-二羟基麦角甾-8,24(28)-二烯-7-酮(化合物3)、(22E,24R)-麦角甾-5,22-二烯-3β-羟基-7-酮(化合物4)、(22E,24R)-6β-甲氧基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化合物5)、22E,24R-25α,6α-环氧麦角甾-8(9)22-二烯-3β,7α-二醇(化合物6)及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和(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海洋红树林真菌里分离得到.化合物1~6以往未从单独发酵的两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红树林真菌 共培养 甾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